規劃發布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農業產業化十大主導產業發展規劃(2003—2007年)的通知
皖政辦〔2004〕13號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經省政府同意,現將省農業產業化工作指導委員會辦公室組織有關部門編制的水果、畜牧、優質糧、優質油、漁業、茶葉、蔬菜、棉花、中藥材、繭絲綢等
農業產業化10大主導產業發展規劃(2003—2007年)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按照《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實施意見》(皖政〔2003〕52號)要求,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強有力的工作班子,完善協調機制,強化責任,落實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科學指導農業產業化規範有序發展,大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保持我省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規劃內容
安徽省中藥材產業化發展規劃(2003—2007年)
根據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實施意見》(皖政〔2003〕53號)和省計委《安徽省“十五”現代中藥產業發展規劃》精神,特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現狀
(一)資源狀況。我省位於華東腹地,地處兩大氣候帶的過渡地區,地形地貌多樣,藥材資源極為豐富。已查明中藥材品種達3578種,其中植物類藥材2904種,動物類藥材526種,礦物類藥材92種,其他類56種,居華東地區首位,全國第6位。全省現有商品藥材3000餘種,常用大宗藥材300餘種,其中年產量在100噸以上的20餘種。白芍、菊花、丹皮、茯苓是我省四大著名中藥材,桔梗、薄荷、板藍根等品種是國內的主要產區。
(二)藥材種植。中藥材的種植是中藥產業化的基礎。據不完全統計,全省中藥材種植面積約87.6萬畝。其中亳州擁有中藥材種植面積74萬畝,規模種植基地10個。六安市發揮大別山區的藥材資源優勢,抓住重點特色藥材基地建設,已經基本形成了2.65萬畝的天麻、茯苓、杜仲、厚朴、靈芝等重點藥材種植基地,引種了西洋參、白朮、玄參、生地等品種。黃山市在野生藥材採集的同時,因地制宜地發展種植、養殖半夏、祁術、山茱萸、菊花、茯苓、靈芝、蘄蛇等藥材,全市藥材種植面積2萬多畝,改變了單純採集野生藥材習慣,保護了自然資源,給中藥材的開發利用開闢了更廣泛的途徑。
(三)中藥材市場。中藥材市場是中藥材產業化的中心環節。亳州擁有國內規模最大的藥材專業市場,中國(亳州)中藥材交易中心日上市量達6000噸,上市品種2600餘種,年成交額近100億元。圍繞中藥材專業市場,已經初步形成了整個亳州市和阜陽市的界首、太和及河南省周邊地區的中藥材種植、加工、貿易、儲運的產業經濟帶。
(四)加工現狀。我省中藥材的加工生產具有一定的基礎。現有中成藥生產企業91家,中藥飲片生產企業23家,從事20餘個劑型、400多種中成藥的生產。其中國家新藥22個,國家中藥保護品種50個,2002年中成藥和中藥飲片工業總產值8億元,約占全省醫藥工業總產值七分之一,實現利稅6800萬元,約占全省醫藥工業利稅的五分之一。
(五)我省中藥材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1.中藥材的加工度不夠,集中度不高。生產企業缺少龍頭,規模偏小,品牌知名度較低。中藥材種植分散在千家萬戶,生產方式原始,技術含量低,基本處於粗放型種植階段。
2.中藥產業規範化管理薄弱。國家先後發布了《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簡稱GMP)、《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範》(簡稱GSP)、《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範》(簡稱GAP),因各種原因我省進展較慢,尤其是GAP。
3中藥產業的研究開發和智慧財產權保護不夠。我省在中藥的研究開發方面雖有一定的基礎,但科研機構規模小,實力差,資金不足,有些領域人才缺乏,不配套,中藥材智慧財產權問題尚未引起重視。
二、市場前景與競爭力分析
中醫藥是我國人民醫療衛生保健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全世界約有80%以上的人口套用植物藥進行治療,年銷售額在200億美元以上,國際市場前景看好。我國加入WTO後,因為智慧財產權問題對化學藥品研究生產有較大的衝擊,而傳統中藥卻獲得了良好的發展機遇。我省是中藥資源大省,中藥種植、加工、生產和科研教育有一定的基礎,又有國內規模最大、輻射最廣的中藥材市場,中藥材較低的成本、天然的品質,對國內主要藥材消費市場產生了極大的吸引力,北京同仁堂等國內知名企業都在我省建立或準備建立原料藥材基地,並加工生產中藥產品。我省的安科生物、豐原藥業也涉足中成藥生產。我省一些獨特的地產中藥材更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產業化發展的機遇和潛力空前。
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主要表現為:一是中藥材的種植生產,市場需求變化大,承受的風險大。尤其是大別山區、皖南山區信息不靈,中藥材種植盲目性大,藥農承受風險的能力低。二是中藥生產企業群小,市場覆蓋率不高。單箇中藥生產企業規模不大,且部分是中、西藥兼產,缺少在國內叫得響的品牌,對中藥材種植拉動作用有限。三是投入嚴重不足,大量基礎性研究工作無法正常進行。四是亳州市中藥材市場規範化、集約化經營程度不高,且購銷假劣藥材等違法犯罪活動時有發生,影響我省中藥的聲譽。同時,在中藥材的種植生產、購銷、信息傳遞、物流配送等方面,作用尚待充分發揮。
三、發展思路和目標
(一)發展思路。以中藥材資源為基礎,以中藥材市場為導向,以提高中藥產業的質量和市場競爭力為核心,加快中藥材生產基地、龍頭企業和市場建設,實施中藥GAP、GMP、GSP,規範中藥材深度加工、經營秩序,建立科學完善的質量標準體系、市場信息體系,實施名牌戰略和龍頭帶動戰略,實現中藥產業化經營的全面、均衡發展,促進農民增收。
(二)發展目標。通過5年的努力,力爭實現以下目標:圍繞亳州中藥材市場,按照國家GAP的要求,穩步發展中藥材種植,形成規範化種植面積80萬畝;同時大力整治規範中藥材市場,完善充實市場的各種功能,使之成為影響全世界,輻射全中國的世界性中藥材市場。六安、黃山等地山區以地產優質中藥材的GAP示範種植為基礎,逐步擴大種植規模,形成15萬畝特色中藥材種植基地,建立信息和產品流通的渠道,使之成為國內主要特色地產中藥材種植基地。全省中藥材基地規模達到94.5萬畝以上。培育和發展中藥龍頭企業,重點開發中藥材深度加工,爭取培育1個10億元以上,2個5億元以上的省級中藥龍頭企業或骨幹企業群,力爭中藥工業實現年產值15.8億元。將中藥材加工率由現在的26%提高到30%,帶動農戶由19萬戶增加到35萬戶,來自主導產業收入由1050元增加到1470元。
四、工作重點
(一)以實施GAP為重點,高標準建設中藥材種植基地。按照“科學規劃、區域布局、示範推廣”的總體要求,突出區域特色,按照GAP要求,選定主要地產品種,建立示範田區,逐步推廣擴大,實現中藥材種植標準化、規模化、優質化、專業化。
1.建立亳州市中藥GAP生產基地。開展中藥材GAP關鍵技術的研究,選擇15種地道藥材進行GAP標準化研究,同時完成這些品種的標準操作規程(簡稱SOP)制定工作。規範化種植面積達到80萬畝,其中GAP品種占60萬畝。同時,採用現代生物育種技術篩選培育中藥材優良品種,實現優良種子、種苗的產業化,建立亳州中藥材種質資源及良種繁育產業化基地。
2.建立皖西特色中藥材種植基地。根據大別山區的地理氣候特點,以霍山石斛、天麻、茯苓、西洋參、皖貝母、靈芝等品種為主,開展GAP種植技術研究,形成示範田塊,逐步擴大推廣;充分發揮種植專業大戶,中藥材經銷大戶的作用,培育、發展專業經濟組織,建立適合山區特點的中藥材技術服務諮詢系統。到2007年,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4.6萬畝。
3.將黃山優越的生態環境、自然人文景觀和中醫藥文化整合起來,建立華東藥谷—黃山市藥源基地。重點選擇貢菊、山茱萸、祁術、蘄蛇、杜仲、厚朴等地產藥材品種,實施中藥材GAP基地建設。結合退耕還林,逐步擴大中藥材種植比重,建設10萬畝中藥材GAP示範基地,力爭五年內形成30萬畝藥材種植規模。
(二)規範亳州中藥材專業市場,完善中藥材市場功能。實施中藥GSP,加強中藥材專業市場的質量監督管理,規範市場經營行為,打擊制假售假違法犯罪行為。建設現代中藥行銷網路,到2007年基本建成亳州中藥配送中心,形成輻射全國、面向世界的中藥材物流中心,繼而開展中藥材期貨貿易。開展電子商務信息系統的建設,建成具有權威意義的亳州中藥材經濟指數。充分發揮市場在產業化中的重要作用,將亳州建成全球植物藥交易功能最齊全的交流平台。
(三)上規模、上水平,重點扶持、促進龍頭企業發展,形成縣、市、省三級龍頭企業群。根據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實施意見》(皖政〔2003〕52號)規定,加快省級重點龍頭企業發展步伐,不斷擴大規模,發揮龍頭帶動作用。
1.井中集團華佗國藥廠在現有的中藥製劑品種基礎上,引進新工藝,改進包裝和保健品開發,對現有的複方中藥製劑進行劑型改造,並積極開發新藥,同時與本廠品種相結合介入中藥材GAP基地建設,力爭5年內華佗國藥廠達到5億元的生產能力。
2.井泉集團在努力開發中藥材市場的同時,實施中藥商業GSP和中藥飲片的GMP改造,擴大飲片加工規模,實現規範化、標準化生產經營,參與中藥GAP基地建設,力爭2007年實現年銷售收入達到10億元。
3.濟人藥業有限公司採用先進技術工藝設備,重點開發中藥提取物、中藥配方顆粒新品種,年產中藥配方顆粒5500噸,同時興建中藥材GAP基地,開展中藥材飲片加工和經銷以及中成藥的生產,開發國內外市場,力爭2007年達到年收入3億元。
4.山華集團立足山區地產藥材資源的開發利用,抓住重點藥材創品牌,組織藥農建設GAP基地,介入中藥、保健品的加工生產,同時積極開發國內外市場,力爭2007年年收入達到5億元的水平。
(四)以科技為先導,全力推進中藥產業科技創新。增加中藥產業化科技投入,加強中藥種植、加工、生產、銷售和智慧財產權產業鏈的連結,以創新求突破,以創新求跳躍式發展。
1.打破條塊分割,組織對重大研究課題的協作攻關。對實施GAP、優質種苗繁育、飲片炮製技術、中藥配方顆粒、中藥材微粉化、中藥現代浸提、中成藥新品種、新工藝等加強研究和攻關,對科技成果實行智慧財產權保護。
2.建立完善亳州市中藥產業教育體系。制定《亳州市中醫藥教育辦學模式實施方案》,推進辦學主體的多元化,鼓勵社會力量以各種形式創辦初級、中級、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同時與國內外大學合作,聯合辦學,發展中藥高等教育。
3.搞好基層中藥材種植技術的宣傳推廣。採取請進來、走出去,專業培訓、科技下鄉等辦法,在3—5年內形成中藥材專業科技隊伍。同時發揮科技示範作用,將專業種植或經銷大戶轉變為種植經銷科技戶,並取得實效。
4.努力建立中藥產銷信息網路。加快全國中藥材經濟指數系統的軟體開發,發揮亳州中藥材市場信息中心的輻射功能,與六安、黃山等藥材種植基地通過各種方式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培育藥材專業經濟組織,發揮藥材專業經濟組織及藥材種植大戶、經銷大戶的作用,及時提供藥材市場信息,預測市場行情,指導藥材種植。
5.同國內大型中成藥生產企業建立產銷關係,把GAP中藥材生產基地變成大型中成藥生產企業的原料供應基地,簽訂長期供銷契約,以銷定產,防止盲目種植,避免中藥材產品積壓。
五、產業化實施項目
(一)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項目
1.建立亳州市中藥材種質資源及良種繁育基地。採用現代生物育種技術篩選培育中藥材優良品種,實現優良種子、種苗的產業化,保證藥材質量,推動藥材種植穩定健康發展。
2.六安市利用現有中藥材種植基地,與科研院校合作,建立1個地產特色中藥材優質種子、種苗繁育場所,提供天麻、茯苓、杜仲、厚朴、靈芝等地產種苗。
3.到2008年,黃山市山華集團利用基因育種技術引進培育中藥材新品種10個,建成1000畝中藥材示範(含種苗)基地。
(二)中藥材GAP基地
1.亳州市中藥材GAP生產基地。積極開展20種中藥材GAP技術的研究,選擇15種地道藥材進行GAP標準化研究,同時完成這些品種的SOP制定工作,逐步推廣規範化種植面積達到80萬畝,其中GAP品種占60萬畝。
2.皖西特色地產藥材種植基地。採取企業+基地+農戶、產供銷一條龍的中藥材開發模式,開展地產藥材GAP的示範研究,在霍山、金寨、舒城等縣重點發展地產茯苓、天麻、皖貝母、百合、靈芝、杜仲、厚朴等品種,到2007年推廣到4.6萬畝。
3.黃山藥源基地。以適合當地生態條件的藥材品種為重點,以龍頭企業為中心,規劃在祁門、休寧、歙縣、黃山區作為藥源發展區域,嚴格按照GAP規範要求建設,逐步發展藥材種植面積10萬畝。
(三)中藥飲片加工
1.圍繞中藥材專業市場,按照適度規模、符合GMP標準的原則,在亳州興建(續、擴建)一批中藥飲片加工企業,力爭5年後形成全國最大的中藥飲片生產企業群。
2.在藥材資源豐富而加工嚴重不足的黃山市,由山華集團投資3000萬元,建設年產5000噸,達到GMP標準的中藥飲片加工廠。同時對現有中藥材加工廠進行改造,提高生產技術水平。
3.對六安市現有中藥提取、飲片生產等企業進行GMP改造,擴大加工規模,儘快形成區域龍頭加工中心。
六、措施與政策
(一)強化服務,積極探索中藥產業化發展新路
1.各有關市、縣結合本地實際,制定本地區的中藥材產業化實施規劃和產業政策。經過充分調查研究和論證,針對本地區具有優勢的地產中藥材及種植基地、龍頭企業和市場等情況,制定具體的實施目標。
2.加強中藥材GAP的實施,促進中藥飲片和中成藥生產企業GMP認證,提高種植、生產加工的標準化、規範化水平。積極參與中藥材、中藥飲片國家標準的制定,搶占質量技術的制高點。
3.加強指導服務。各級藥監部門要與當地有關部門配合,採取各種方式深入宣傳和指導GAP、GMP、GSP的實施,不斷提高中藥材生產、加工水平。
(二)加強政策扶持,增加資金投入
1.各級政府要切實增加實施中藥材產業化的投入,重點解決中藥材GAP研究實施、優質種苗繁育、中成藥新品種、新工藝等基礎性研究,以及中藥材科技宣傳培訓、信息網路建設的資金困難問題。
2.將山區發展中藥材種植和加工作為扶貧開發的一項重要內容,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在農業開發、食品放心工程、科技開發資金中增加對中藥材的投入,扶持龍頭企業、種植戶上規模,上水平,發揮帶動作用。
3.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降低門檻,提供各種優惠政策和服務,吸引國內外資金參與中藥材科研、種植、加工和經營。在土地承包、退耕還林中,將中藥材列入經濟作物,給予政策扶持,促進發展。
(三)最佳化環境,加強領導
1.各市要建立領導小組,定期研究工作,解決中藥材產業化中的各種問題。各地要制定和完善推進中藥材產業化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吸引國內外、各行業對中藥材產業化的投入。
2.各有關市、縣切實加強對中藥材產業化經營的組織領導,協調、解決中藥材產業化中的實際問題。要增強服務意識,簡化辦事程式,減少審批事項,提高辦事效率。同時要立足基層,作好宣傳發動、技術培訓、信息傳遞等工作。
3.要加強對中藥產業的監督管理,整頓市場秩序,規範市場行為,打擊制假售假等違法犯罪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