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性教育

學校性教育是指通過正規的教育途徑向兒童和年輕人提供與權利、關係和性與生殖健康有關的適齡的階段性教育,並提供社會性別的視角。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2020修訂)明確指出,學校、幼稚園應當對未成年人開展適合其年齡的性教育。當前青少年性發育和性行為年齡越來越早;缺乏必要性知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可能會帶來非意願妊娠、人工流產、性傳播感染性侵害校園欺凌等不良後果,危害兒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學校性教育的開展具有必要性。

當今國際社會主要有三種不同的性教育模式,分別是禁慾型性教育、綜合型性教育和全面性教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學校性教育
  • 外文名:School Education
定義,開展學校性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必要性,重要性,學校性教育的積極影響,有助於提升青少年的性與生殖健康知識,有助於改善青少年的性觀念,有助於改變青少年的性行為,學校性教育的課時安排,國內學校性教育的課時安排,其他國家學校性教育課程的課時安排,學校性教育的內容,學校性教育師資培養,我國學校性教育的歷史沿革及現狀,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檔案,《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畫生育法》,我國各部委相關教育類檔案,《中國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釋義》,《普通高等學校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國小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08),《中國小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相關國際檔案,《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歐洲性教育標準》,《國際計畫生育聯合會全面性教育框架》,學校性教育的教學材料,我國學校性教育的教學材料,其他國家學校性教育的教學材料,典型案例,荷蘭:性教育最成功的國家之一,瑞典:首個性教育納入教育體系法律化的國家,美國:最早提倡性教育的國家之一,日本:較為系統的學校性教育,

定義

聯合國《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International Technical Guidance on Sexuality Education, Revised Edition)(以下簡稱《綱要》)中將學校性教育定義為,通過正規的教育途徑向兒童和年輕人提供與權利、關係和性與生殖健康有關的適齡的階段性教育,並提供社會性別的視角。
也有學者認為,學校性教育是指以學校為場所、以大中小學生為主要對象進行的性科學教育活動。它根植於性科學,從生殖生理、臨床性醫學、性心理行為學、性社會文化學、性哲學、性倫理道德學和性美學等學科分支中汲取大量營養發展而成。

開展學校性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必要性

我國的法律政策明確要求學校開展性教育
我國政府在過去四十年中頒布並執行了與學校性教育有關的各項法律和政策,涉及學校衛生和醫療保健、健康教育、德育、安全教育、愛滋病病毒預防教育以及兒童預防性侵害教育等方面。
2011年,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發布了《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要求提高適齡兒童的性與生殖健康知識普及率,加強面向兒童的生殖健康服務,規定將性與生殖健康教育納入義務教育課程體系。
2020年10月17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第二次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其中明確指出,學校、幼稚園應當對未成年人開展適合其年齡的性教育。
青少年性發育和性行為提前及其風險
教育部發布的2010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顯示,我國兒童的性發育年齡逐漸提前。一項對我國九個城市兒童青少年性發育的大規模調查認為,當今中國女孩及男孩性成熟年齡呈年代提前趨勢。我國青少年的性態度日漸開放,婚前性行為比例較高。然而我國青少年對性的理解十分有限,一項全國青少年生殖健康調查發現,接受調查的青少年(15~19歲)中只有不到40%的人知道緊急避孕方式,而低於15%的人具備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和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基本知識。由於缺乏必要的性知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大部分性活躍青少年在性行為中不採取保護措施。無保護的性行為使越來越多的青少年面臨非意願妊娠、人工流產和包括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在內的性傳播感染的風險。每年我國有1300萬人流產,其中一半以上是25歲以下的女性。青少年愛滋病病毒傳播途徑正由過去的血液傳播為主逐步向性傳播和靜脈注射毒品傳播為主轉變,且青少年感染愛滋病病毒的人數增多,增長速度較快。
性別暴力與校園欺凌
兒童性侵害和校園欺凌對兒童和年輕人的身心健康構成嚴重威脅。但是,目前我國學校普遍缺乏關於預防性侵害和校園欺凌的教育。2016年11月,教育部等九部門聯合發布《關於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要求開展多部門合作,防止並應對中小學生校園欺凌和暴力問題。

重要性

學校作為兒童接受教育,實現社會化的重要場合,在為年輕人提供性教育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眾多研究證明,學校性教育的開展不會增加年輕人性活動、風險性行為或者愛滋病病毒感染率,反而有著積極影響。使用明確的、以權利為本的方式開展全面性教育,會對年輕人的知識和態度產生短期的積極影響,包括增加對性關係中個人權利的知識;增加與父母關於性和人際關係的交流;減少基於社會性別的校園暴力和欺凌的發生幾率;有效降低年輕人發生風險性行為、愛滋病病毒感染和性別暴力的幾率。在當前愛滋病病毒、性傳播感染、非意願妊娠、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和社會性別不平等依然嚴重威脅年輕人的福祉的背景下,學校性教育的開展具有重要意義。

學校性教育的積極影響

當前,愛滋病病毒、性傳播感染、非意願妊娠、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和社會性別不平等依然嚴重威脅年輕人的福祉。在此背景下,學校性教育的開展具有重要意義。聯合國發布的《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International Technical Guidance on Sexuality Education, Revised Edition)中眾多研究證明,學校性教育的開展不會增加年輕人性活動、風險性行為或者愛滋病病毒感染率,反而有著積極影響,能夠增加年輕人對性關係中個人權利的知識;增加與父母關於性和人際關係的交流;減少基於社會性別的校園暴力和欺凌的發生幾率;有效降低年輕人發生風險性行為、愛滋病病毒感染和性別暴力的幾率等。
近年來,我國一些學者也對學校性教育的開展效果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學校性教育有助於提升青少年的性與生殖健康知識,改變青少年的性觀念和性行為。

有助於提升青少年的性與生殖健康知識

相關研究顯示,學校性教育課程的開展對於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以及特殊兒童的性健康知識水平提升有著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國小性教育課程可以提高兒童性健康知識水平,增進其對預防愛滋病病毒相關知識的了解;對國中生進行全面的性教育課程教育,能夠顯著地提高他們的青春期生理健康知識,消除他們對於安全套使用的認識誤區;大學生在接受性教育課程學習之後,在避孕方式、月經和排卵等方面的性知識知曉率得到了明顯提高;此外,對特殊兒童進行性教育課程干預後,他們的性健康知識和生活技能都得到了提升。

有助於改善青少年的性觀念

已有研究證明,學校性教育課程能夠幫助大學生樹立健康積極的性態度,建立正確的愛情觀,養成負責任的態度,學會保護自己,提高安全性行為意識;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小學生傳統性別刻板印象水平,提高性別平等意識,改善其對性少數人群、愛滋病病毒的歧視態度;還可以顯著提升國中生和特殊兒童的性心理健康水平。

有助於改變青少年的性行為

在關於大學生和未婚青年的調查中,接受性教育課程干預之後,他們採取避孕措施和安全性行為的比例均得到升高;關於特殊兒童的研究顯示,性教育主題的教學活動形式可有效改善低年級學生的自我保護行為。北京師範大學兒童性教育課題組在十年的國小性教育的研究和實踐中,發現國小性教育課程可以改善流動兒童的健康行為。還有對國小六年級及國中一年級學生接受性教育課程後的調查發現,其自我保護能力等有顯著提高。教育後跟蹤調查結果顯示性教育的效果具有一定的持續性,而且在整個性教育干預研究階段,未發現學校過早發生性行為現象增多的情況。由此可見,開展學校性教育是必要且有效的。

學校性教育的課時安排

學校作為教育的正規途徑和重要力量,開展性教育有其獨特優勢。改革開放以來,為了促進學校性教育,教育部《中國小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將性教育有關內容納入健康教育大綱,並且指出健康教育的主要載體課程為“體育與健康”,每學期應該安排6~7課時。但是在實際情況中,健康教育處於可有可無且無法監管的境地。由於性教育在健康教育中只占很少的部分,健康教育的課時都得不到保障,就更不用說性教育課時了。在學校教育中,性教育沒有得到有效落實,推進緩慢,課時十分缺乏。

國內學校性教育的課時安排

儘管在我國學校推進性教育困難重重,但部分學校已經開始推行性教育課程的試點教學。以北京師範大學兒童性教育課題組為例,課題組從2007年開始從事兒童性教育的研究和實踐,並將性教育的主要實施途徑定位在基於課程的學校性教育。課題組負責人劉文利根據教育部《中國小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並將聯合國《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本土化,制定了相應的階段性目標和教學計畫,有著較為完善的教學框架。在“家庭與朋友”、“生活與技能”、“性別與權利”、“身體發育”、“性與健康行為”和“性與生殖健康”6個單元中,按照學生年級分別制定了不同階段的教學目標。
在教學學時和教學進度方面,讀本的6個單元分別都有2個主題:秋季學期講授前3個單元的6個主題,春季學期講授後3個單元的6個主題,每個主題的講授時間都是1學時(40分鐘),每學期安排6學時,一學年總計12學時,一年級至六年級共72學時。課題組通過教學實踐證明,通過這些學時的教學是能夠達成教學目標的,而且72學時也是學校可以提供的學時量。

其他國家學校性教育課程的課時安排

以新加坡為例,為了切實地提高性教育的質量,新加坡教育部在性教育方面做出了長久的努力,在收集了專家、心理治療師、醫生、教師、家長、學生等多方意見後,通過多年的探索出台了涵蓋“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性教育框架和“成長歲月計畫(The Growing Years Programme)”、“授權青少年計畫(The Empowered Teens Programme)”兩個性教育計畫。制定專業的性教育計畫是新加坡學校性教育體系的重點,它規定了學校性教育課程的目標、內容和課時安排等,要求學校從其批准的外部提供者小組和提供者的課程中選擇內容,以補充學校的性教育計畫,還強制各箇中國小對學生實施規定課時的性教育。
以“成長歲月計畫”為例,該計畫包含多個不同學習階段的教學資源包,每個教學資源包又包含多個單元主題,同一單元主題又囊括了多個不同層次的內容。如國小高年級階段的教學資源包是“好奇心靈(第二版)”(Curious Minds,2nd Edition),其中包含的單元主題有:“天哪,我正在改變!我是誰?我如何保證自己的安全?”等,每單元安排2~4個課時,每課時30分鐘。中學的教學資源包又分為中學低年級階段和中學高年級階段兩部分。中學低年級階段的教學資源包是“青少年時期(第二版)”(The Teenage Years,2nd Edition);高年級階段的教學資源包是“理智與性行為(第二版)”(Sense &Sexuality,2nd Eition)。其中包含的單元主題有:“真實的自我(The Real Self)、關於愛(Lessons about Love)、在十字路口(At the Cross-roads)等,計畫每個單元安排1~2個課時,每課時60分鐘。

學校性教育的內容

學校性教育不僅僅局限於生殖器官和生殖功能等生理方面的內容,而是涵蓋了性的生理、心理、價值觀、態度、文化、社會和權利等許多方面。2018年,聯合國發布了《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明確提出了性教育的八大核心概念和具體內涵,基本涵蓋了5~18歲人群的性教育課程所需要包含的所有主題,包括以下幾點:
學校性教育
圖2 《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八大核心概念

學校性教育師資培養

我國學校性教育相關學術機構在培養性教育人才方面經歷了3個階段的轉變。
第一階段的培養以開設獨立課程為主要形式,所有在校生都可以根據興趣和發展規劃選修相應課程。1985年,中國人民大學為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性社會學》課程,這是我國改革開放後首次公開且得到校方認可的與性有關課程的設立。1993年,首都師範大學在全校開設了“性健康教育”公選課。進入21世紀後,包括北京師範大學在內的多所高校先後開設了著眼於性健康、性別研究等內容的專題課程,旨在培養性教育領域的儲備人才。但這類課程大多因為相對獨立而缺乏完整的培養體系。
第二階段的培養以開設選修專業和培養相應方向的碩博研究生為主要形式。1996年,首都師範大學為本校師範生創立性教育輔修專業。該專業為北京市中國小輸送了一批優秀的性教育教師,但目前已停止招生。2010年,成都大學師範學院面向在校學生開設性教育輔修專業。以上兩所學校主要是關注本科生的培養。此外,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首都師範大學、成都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性教育領域的專家都通過招收研究生的形式培養了一批性教育領域的研究型和實踐型人才。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線上課程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形式,打破了時間和空間阻隔,為學校性教育人才培養帶來了新的機遇。
第三階段也正是以線上課程為載體,實現了大規模遠程的性教育人才培養。自2016年起,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國家衛生與計畫生育委員會疾控局、昆明醫科大學、福建師範大學、山東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浙江師範大學、武漢大學等先後開設了一系列性教育相關線上課程,套用中國大學MOOC等平台開展教學。方剛等性學家及其研究團隊在開展研究的過程中,也將遠程培訓作為干預方式之一,培養了一批一線教師中的性教育人才。

我國學校性教育的歷史沿革及現狀

中華文明歷史悠久,性教育雖淵源頗深,但是傳統社會中對“性”的理解僅停留在醫學角度,缺少心理和社會層面的內容。我國自漢朝建立了孔孟儒學的正統地位一直到宋程朱理學再至20世紀初,對性的態度大致經歷了一個由松到緊、由肯定人的性到“存天理、滅人性”的複雜過程。其中唐朝是我國歷史上性控制較為寬鬆的年代,其他時期的“性”在我國都是一個禁區。
進入20世紀後,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我國教育界率先對性教育進行了開拓性的研究和教育實踐。從20世紀初到1949年前,教育界許多學者紛紛參照外國的性教育經驗譯著、編著、立著,闡明性教育的必要性並對如何進行性教育做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討。其間大量的性教育學術論文、性教育文章在教育刊物和社會綜合刊物上發表。
1949年之後,周恩來總理及一些學者倡導實施科學的性教育,但從“文化大革命”開始,性的意象從文學、影視、戲劇、歌曲、美術甚至詩歌中被掃蕩一空,這種氣氛也反映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1975年以後,性“禁區”逐步被打破,對開展性教育的認識稍微有了提高。1979年底,在教育部、衛生部聯合頒布的《中小學生衛生工作暫行規定》中,明確提出了對學生“要加強青春期衛生教育”的要求。1988年8月24日,國家教委和計生委發出《關於在中學開展青春期教育的通知》,標誌著我國已把青春期教育正式納入中學教育的內容。之後,中國性教育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有了很大發展,主要表現在:
(1)在教學計畫中得到落實
儘管性教育沒有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在學校體系中設定,但一些城市的學校利用生物課、思想品德課或者專題講座開展了性教育。
(2)開展教育試驗
1980年,上海市教育局正式在個別中學進行青春期性教育的試點工作;1981年,北京七中校長劉鳳梧在校內發起組織了一個“青春萌動期教育科研小組”,探索對中學生進行性教育的規律;瀋陽市教科所於1987年上半年開始在一些中學進行青春期性教育的試驗。全國各地還有許多學校的教師在性教育這塊土地上默默地耕耘,大膽地探索。
(3)編寫教材
1987年3月,由姚佩寬主編的《青春期常識讀本》出版,這是我國第一本青春期性教育的學生用書。1987年底,北京市教育局把開展青春期性教育試點學校的經驗匯集到一起編輯成書,1988年8月正式印刷成《青春期健康教育》(試用本),作為全市中學使用的教材。
在高等院校,對大學生進行性教育也逐步被提上了議事日程。1993年,國家教委發布了檔案,提出《大學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規定應進行“性心理與衛生”的教育,不過這方面的工作一般還只是以講座形式進行,缺乏系統性與廣泛性。此後華南師大、首都師大、華中師大分別在1989、1990、1995年開設了性健康教育的選修課程,清華大學連續多年聘請北京醫科大學的教師開設大學生性健康教育系列講座與諮詢,目前部分醫學院校中已開設了性醫學的課程,高等教育出版社為滿足高等學校的急需,於1995年首次出版了高等學校性教育課程的教學用書《性科學與性教育》。1996年,首都師範大學為培養中學青春期教育的師資又創辦了性健康教育輔修專業(學制為兩年半)。2000年10月華中師範大學成立了全國第一個大學生性科學協會。
目前,我國學校性教育總體上是“雷聲大、雨點小”,依然處在初步發展階段。通過學者、教師、性教育工作者等人員的不懈努力,全國許多沿海地區和主要城市的中國小和高校已經在教育部門的指導下開展起了形式各樣的性教育實踐和研究,已經出版發行了大量的性教育教材,並有不少學術論文和專著出版,社會各界對於學校性教育有了越來越多的共識。然而,依然存在著:性教育的內容和組織形式不夠系統完善,各自為政;師資薄弱,僅是個別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和科研興趣在探索;缺乏完整的課程體系建設,僅作為其它課程的一個章節;偏重於生理衛生的知識;成效不顯著,學生渴望了解性知識,但課堂影響不深刻,與實際相去甚遠等問題。學校性教育的發展和普及還是任重道遠。

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檔案

我國的一些法律法規提及了學校性教育及相關內容。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2020修訂)首次採用“性教育”一詞,並明確指出應當對未成年人開展適合其年齡的性教育。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畫生育法》(2015修正)等法律也指出應開展加強青春期教育。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第五條
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應當對未成年人進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科學教育、文化教育、法治教育、國家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勞動教育,加強愛國主義、團隊精神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教育,培養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公德,抵制資本主義、封建主義和其他腐朽思想的侵蝕,引導未成年人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第六條
保護未成年人,是國家機關、武裝力量、政黨、人民團體、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城鄉基層民眾性自治組織、未成年人的監護人以及其他成年人的共同責任。
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應當教育和幫助未成年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
第三十條
學校應當根據未成年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進行社會生活指導、心理健康輔導、青春期教育和生命教育。
第三十五條
學校、幼稚園應當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對未成年人進行安全教育,完善安保設施、配備安保人員,保障未成年人在校、在園期間的人身和財產安全。
學校、幼稚園不得在危及未成年人人身安全、身心健康的校舍和其他設施、場所中進行教育教學活動。
學校、幼稚園安排未成年人參加文化娛樂、社會實踐等集體活動,應當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防止發生人身傷害事故。
第三十九條
學校應當建立學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對教職員工、學生等開展防治學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訓。
學校對學生欺凌行為應當立即制止,通知實施欺凌和被欺凌未成年學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參與欺凌行為的認定和處理;對相關未成年學生及時給予心理輔導、教育和引導;對相關未成年學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給予必要的親職教育指導。
對實施欺凌的未成年學生,學校應當根據欺凌行為的性質和程度,依法加強管教。對嚴重的欺凌行為,學校不得隱瞞,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教育行政部門報告,並配合相關部門依法處理。
第四十條
學校、幼稚園應當建立預防性侵害、性騷擾未成年人工作制度。對性侵害、性騷擾未成年人等違法犯罪行為,學校、幼稚園不得隱瞞,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教育行政部門報告,並配合相關部門依法處理。
學校、幼稚園應當對未成年人開展適合其年齡的性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防範性侵害、性騷擾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對遭受性侵害、性騷擾的未成年人,學校、幼稚園應當及時採取相關的保護措施。
第八十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權利,並採取措施保障留守未成年人、困境未成年人、殘疾未成年人接受義務教育。
對尚未完成義務教育的輟學未成年學生,教育行政部門應當責令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將其送入學校接受義務教育。
第九十條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對未成年人進行衛生保健和營養指導,提供衛生保健服務。
衛生健康部門應當依法對未成年人的疫苗預防接種進行規範,防治未成年人常見病、多發病,加強傳染病防治和監督管理,做好傷害預防和干預,指導和監督學校、幼稚園、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開展衛生保健工作。
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加強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未成年人心理問題的早期發現和及時干預機制。衛生健康部門應當做好未成年人心理治療、心理危機干預以及精神障礙早期識別和診斷治療等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第十二條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應當結合未成年人不同年齡的生理、心理特點,加強青春期教育、心理關愛、心理矯治和預防犯罪對策的研究。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畫生育法》

第十三條
學校應當在學生中,以符合接受教育者特徵的適當方式,有計畫地開展生理衛生教育、青春期教育或者性健康教育。

我國各部委相關教育類檔案

在我國各部委發布的相關教育類檔案中,《中國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釋義》(2018)、《普通高等學校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7)、《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中國小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08)和《中國小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2007)提及了學校性教育相關內容,指出了學校性教育的內容和目標。

《中國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釋義》

掌握正確的生殖與性健康知識,避免過早發生性行為,預防愛滋病等性傳播疾病
(一) 接受和參與全面性教育,可提升青少年對性與生殖健康的認知水平,提升保護自身、尊重他人身心健康的責任意識。
(二) 了解同性和異性生殖器官的構造、特點和相關功能。
(三) 了解青春期第二性徵的發育,女性月經的發生、特點,男性的勃起和遺精等知識。
  • 男性第二性徵包括鬍鬚、腋毛、陰毛、喉結和變聲。女性的第二性徵包括乳房發育、陰毛、腋毛,其中乳房發育是首先出現的第二性徵。
  • 女性月經初潮是青春期的重要標誌。月經初潮後,發生經量過多、痛經、周期不規律是常見現象,一般需要2年左右的時間才能形成規律的月經。
  • 遺精是在無性交活動的情況下發生的射精。青春期男性均會出現,每月1~2次遺精是正常現象。
(四) 青少年性生理髮育帶來心理變化,對異性產生愛慕感,需要理智客觀地認識自我和他人,樹立正確戀愛觀,認識到戀愛、婚姻與身心成長、成熟程度密切相關。
(五) 養成並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例如:保持外陰衛生,提倡每天清洗外陰;避免穿著緊身褲,應選擇柔軟舒適、透氣性好、易於吸汗的棉質內褲等。
(六) 過早發生性行為、早孕或人工流產,會對青少年身心造成極大傷害。不安全性行為可帶來愛滋病、梅毒、淋病等性傳播疾病的感染。青少年要避免過早發生性行為,拒絕性騷擾、性誘惑和性暴力。

《普通高等學校健康教育指導綱要》

性與生殖健康
  • 性與生殖健康的基本知識;
  • 友誼、愛情、婚戀、家庭與倫理道德;
  • 優生優育與適宜有效的避孕方法;
  • 非意願懷孕和應對措施;
  • 常見生殖健康問題與自我保健方法;
  • 無保護性行為對生殖健康的影響;
  • 常見性傳播疾病和預防;愛滋病的傳播、流行與控制,易感染愛滋病的高危行為和預防措施,愛滋病諮詢檢測和服務,不歧視愛滋病感染者和病人;
  • 預防性侵害的方法和技能。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

水平三(5~6年級)
  • 初步掌握青春期的生長發育特點與保健知識。
水平三(7~9年級)
  • 了解愛滋病的基本知識及預防方法,不歧視愛滋病患者和病毒攜帶者。
  • 基本掌握青春期保健知識。

《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

第二單元:提高預防疾病的意識和能力
  • 了解愛滋病的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
  • 了解性病的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
  • 了解常見傳染病(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和細菌性痢疾等)的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
  • 了解愛滋病和性病的國內外流行趨勢;
  • 理解愛滋病和性病對人類社會發展造成的危害;
  • 積極參與預防愛滋病和性病的宣傳和教育活動。

《中國小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08)

水平三(國小5~6年級)
生長發育與青春期保健
  • 青春期的生長發育特點;
  • 男女少年在青春發育期的差異(男性、女性第二性徵的具體表現);
  • 女生月經初潮及意義(月經形成以及周期計算);
  • 男生首次遺精及意義;
  • 變聲期的保健知識;
  • 青春期的個人衛生知識。
水平四(國中階段)
疾病預防
  • 愛滋病的基本知識;
  • 愛滋病的危害;
  • 愛滋病的預防方法;
  • 與預防愛滋病相關的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知識;
  • 吸毒與愛滋病;
  • 不歧視愛滋病病毒感染者與患者。
生長發育與青春期保健
  • 青春期心理發育的特點和變化規律,正確對待青春期心理變化;
  • 月經期間的衛生保健常識,痛經的症狀及處理;
  • 選擇和佩戴適宜的胸罩的知識。
水平五(高中階段)
疾病預防
  • 愛滋病的預防知識和方法;
  • 愛滋病的流行趨勢及對社會經濟帶來的危害;
  • HIV感染者與愛滋病病人的區別;
  • 愛滋病的視窗期和潛伏期;
不歧視愛滋病病毒感染者與患者。
生長發育與青春期保健
  • 青春期常見的發育異常,發現不正常要及時就醫;
  • 婚前性行為嚴重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
  • 避免婚前性行為。

《中國小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

國小4~6年級
模組二:預防和應對公共衛生事故
  • 初步了解青春期發育基礎知識,形成明確的性別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國中年級
模組二:預防和應對公共衛生事故
  • 了解重大傳染病和食物中毒、生活水污染的知識及基本的預防、急救、處理常識;了解簡單的用藥安全知識;
  • 了解青春期常見問題的預防與處理,形成維護生殖健康的責任感;
  • 了解愛滋病的基本常識和預防措施,形成自我保護意識;
  • 學習識別毒品的知識和方法,拒絕毒品和菸酒的誘惑;
  • 了解和分析影響生命與健康的可能因素。
模組六:預防和應對影響學生安全的其他事件
  • 了解校園暴力造成的危害,學習應對的方法;
  • 學會克服青春期的煩惱,逐步學會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抑制自己的衝動行為;
  • 學會在與人交往中有效保護自己的方法,構築起堅固的自我心理防線。
高中年級
模組二:預防和應對公共衛生事故
  • 掌握預防愛滋病的基本知識和措施,正確對待愛滋病毒感染者和患者;
  • 自覺抵制不良生活習慣和行為,具備潔身自好的意識和良好的衛生公德;
  • 了解有關禁毒的法律常識,拒絕毒品誘惑;
學習健康的異性交往方式,學會用恰當的方法保護自己,預防性侵害。當遭到性騷擾時,要用法律保護自己。

相關國際檔案

一些國際檔案也為學校性教育提供了指導意見。聯合國《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International Technical Guidance on Sexuality Education),為在世界範圍內深入開展基於學校課程的性教育提供了指導和技術支持。此外,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和國際計畫生育聯合會(International Planned Parenthood Federation,IPPF)分別發布了《歐洲性教育標準》(Standards for Sexuality Education in Europe)和《國際計畫生育聯合會全面性教育框架》(IPPF Framework for Comprehensive Sexuality Education),為學校性教育提供了目標和框架參考。

《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

200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與聯合國人口基金、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世界衛生組織等共同發布了《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International Technical Guidance on Sexuality Education),這是聯合國第一次針對性教育提出的系統的技術綱領性檔案。第一版《綱要》提出並倡導“全面性教育”(Comprehensive Sexuality Education, CSE)應作為優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主張為所有兒童和青年提供“全面性教育”,保障其人權。
2018年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經過總結新的循證研究,發布了《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International Technical Guidance on Sexuality Education, Revised Edition),呈現了最新的研究數據,回應當代年輕學習者的需求,並為尋求解決這些需求的教育系統和實踐者提供支持。
《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International Technical Guidance on Sexuality Education, Revised Edition)中明確指出學校在全面性教育的開展中起核心作用。在學校開展全面性教育的優勢包括:學校領導有權力從多方面著手建立具有保護性和支持性的學習環境;實踐證明,基於學校開展的項目在預防愛滋病病毒和確保年輕人獲得性與生殖健康教育與服務方面是一個非常經濟有效的方式;學校作為社會支持中心,可以將兒童、父母、家庭、社區與其他服務(例如,健康服務)聯繫起來。學校性教育應成為讓年輕人參與學習並塑造他們未來的性與生殖健康整體戰略中的一部分,應與社區、家庭等多個環境結合。
《綱要》的發布旨在指導各國開發適合當地國情的性教育課程,它為在世界範圍內深入開展基於學校課程的性教育提供了指導和技術支持。《綱要》將“全面性教育”定義為一個基於課程,探討性的認知、情感、身體和社會層面的意義的教學過程。其目的是使兒童和年輕人具備一定的知識、技能、態度和價值觀,從而確保其健康、福祉和尊嚴。全面性教育培養相互尊重的社會關係和性關係,幫助兒童和年輕人學會思考他們的選擇如何影響自身和他人的福祉,並終其一生懂得維護自身權益。2018年修訂版《綱要》中,將“全面性教育”的基本內容框架分為8個關鍵概念(在第一版《綱要》的6個關鍵概念基礎上做了更新與調整),分別為:關係;價值觀、權利、文化與性;理解社會性別;暴力與安全保障;健康與福祉技能;人體與發育;性與性行為;性與生殖健康。每個核心概念下又細分若干主題並劃分了4個學習年齡段(5~8歲;9~12歲;12~15歲; 15~18歲及以上),適用於國小和中學階段的學習者。

《歐洲性教育標準》

世界衛生組織歐洲區域辦事處(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egional Office for Europe)和德國聯邦健康教育中心(Federal Centre for Health Education,BZgA)於2010年聯合制定了《歐洲性教育標準》(Standards for Sexuality Education in Europe),試圖為歐洲各國的政策制定者、教育和衛生機構以及專家們提供指導和參照。
《歐洲性教育標準》提出了“全人性教育”(Holistic Sexuality Education)的概念,將性教育定義為“關於性的認知、情感、社會、交往和身體等多個層面的學習過程,從兒童早期開始一直貫穿青少年和成人期。其目的是支持和保護兒童與青少年性方面的發展。性教育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幫助年輕人掌握信息和技能,並建立積極的態度,從而能夠享有安全和令人滿意的關係,並對自己和他人的性健康負起責任。性教育讓年輕人能夠做出提高其生活質量的選擇,為一個關愛和公平的社會做出貢獻。所有兒童和年輕人都有獲取適齡的性教育的權利。”其將性教育分為8個主題:人體和發育;生育;性;情感;關係與生活方式;性健康與幸福感;性與權利;性的社會和文化因素。並將學習年齡階段劃分為5個(0~4歲;5~8歲;9~12歲;12~15歲;15~18歲及以上)。

《國際計畫生育聯合會全面性教育框架》

2010年,國際計畫生育聯合會(International Planned Parenthood Federation,IPPF)發布《國際計畫生育聯合會全面性教育框架》(IPPF Framework for Comprehensive Sexuality Education),旨在通過提供針對全面性教育的基本計畫框架,來激發思考和引發討論,也有助於為新的全面性教育政策和計畫的制定提供信息。它將性教育劃分為7個主題,分別是:社會性別;性與生殖健康和愛滋病病毒;性權利和性公民;愉悅;暴力;多元化;關係。

學校性教育的教學材料

我國學校性教育的教學材料

《中學性教育教案庫》
《中學性教育教案庫》是2015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由全國30多位性教育教師及性別研究學者共同完成。此書以“賦權型性教育”為理論基礎,例舉的120個教案涵蓋了中學性教育可能涉及的各個方面,便於教師開展性教育教學工作。
《大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
《大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是2013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文利。全書從人類的生物屬性、心理屬性和社會屬性三個角度,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性教育。
本書共分15章,書中涉及我國的青年尤其是大學生所關心的一系列有關性的主題,並提供了相關的必要信息。本書以人生全程為主線,涵蓋青年人成長過程中的各個方面,結合當代大學生面臨的各種性困惑,對青春期的性發育、戀愛與婚姻、性行為與性反應周期、懷孕與避孕等內容進行了重點闡述。同時,結合我國國情,對於性別平等、性少數群體、性傳播疾病等也進行了論述。本書供全國各高等院校學生以及性教育工作者使用。

其他國家學校性教育的教學材料

英國中國小“性與關係教育”教材
英國的性教育體系一般被稱為“性與關係教育”。2000年,英國教育與就業部門發布了《性與關係教育指南》(Sex and Relationships Education Guidance),其明確了性教育的覆蓋範圍應為所有公立學校的所有學生。自性與關係教育發起之後,英國出現了諸多類型的、適合各個年齡階段的教材。英國的性與關係教育教材是各個地區根據《性與關係教育指南》(Sex and Relationships Education Guidance)的要求結合當地需求選擇的。在英國,被選用較多的教材是《媽媽下了個蛋(Mummy Laid an Egg)》、《我從哪來?(How Did I Begin?)》和《我們一起談談性(Let’s Talk About Sex)》。這三本教材已被伯明罕(Birmingham)、伍斯特郡(Worcestershire)等16個地方議會通過,作為當地的性與關係教育教材。其中,《媽媽下了個蛋(Mummy Laid an Egg)》和《我從哪來?(How Did I Begin?)》兩本教材採用繪本的形式介紹嬰兒的出生,適用於5~7歲兒童。《我們一起談談性(Let’s Talk About Sex)》介紹的內容更為全面,包括身體、情感、青春期、家庭、健康等內容,適用於7歲以後的兒童。
美國《健康與幸福》(Health & Wellness)
2012年,浙江教育出版社引進出版了美國教材《健康與幸福》(Health & Wellness)。該叢書共14冊(國小到國中12冊,高中2冊),每冊書都以孩子的健康和幸福為出發點,包括了“生長和發育”、“心理和情緒健康”、“家庭和社交健康”、“成長和營養”、“個人健康和安全”等模組,可以作為學校性教育教學材料。這套書籍是由琳達·彌克斯(Linda Meeks)教授和菲利普·亥特(Philip Heit)教授主編,由標普全球公司(S&P Global Inc.,前身為The McGraw-Hill Book/Publishing Companies)於1999年出版第一版。這套教材在編寫時還受到了十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教授的幫助,以及108位不同專業的內容審核員、諮詢委員會、醫療審核員以及在職教師等的指導。
新加坡“成長歲月(The Growing Years)計畫”和“授權青少年(The Empowered Teens)計畫”
2000年新加坡教育部制定了以品德培養為基礎的性教育計畫,包含“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在內的性教育框架,頒布滿足不同年齡階段需求的性教育計畫,即“成長歲月(The Growing Years)計畫”和“授權青少年(The Empowered Teens)計畫”。前者是一套指導方針,首次明確規定了對青少年性教育方面採取的教育理念和實際方法。後者是一種全面的性教育計畫,包含新加坡性教育的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框架與主題、主體內容與實施原則、途徑與方法。該計畫在新加坡所有的政府中國小校開展,有其他宗教信仰的學校可在教育部制訂的性教育指導方針和計畫下選取適合本校宗教信仰的性教育內容。
該計畫使用的教材是由多個教學資源包所組成的多媒體教材,由教育部編寫並統一提供。教材針對國小高年級至中學階段,涵蓋五個主題,分別是人類發展、人際關係、性健康、性行為和文化、社會和法律。教材每個階段討論一個主題,由淺入深,所涉及的主題會在下一個教育階段得到更加深入的學習。
學校性教育
圖4 新加坡教育部制定的性教育框架

典型案例

荷蘭:性教育最成功的國家之一

荷蘭被公認為是全世界對青少年進行性教育最成功的國家之一,它的成功經驗為許多國家所借鑑。自1993年以來,荷蘭針對國小和國中教育設立了一些核心目標,包括人類性生理髮展、性情感發展、人際關係等,性虐待性騷擾內容也成為在學校必須討論的話題。
荷蘭沒有全國統一的性教育課程、教學大綱和教材,但是大多數性教育課程在目標、方法和教材選擇等方面非常相似。國家和地方有關教育機構組織開發了大量的性教育方面的教育課程和教材供不同的學校選用。
荷蘭學校為青少年提供的不僅是預防意外懷孕、人工流產、性病和愛滋病病毒等相關知識,更鼓勵青少年在性態度和性行為方面獲得自主權。荷蘭學校的性教育主張把性放在大的社會和文化環境下討論,不避諱各種有爭議的問題。研究表明,這種性教育模式比傳統的只注重性生理和性醫學的或者單純禁慾的教育模式更加有效。

瑞典:首個性教育納入教育體系法律化的國家

瑞典政府十分關注性教育。從1942年起,瑞典開始對義務制學校學生進行性教育。1955年,性教育在全國的學校中成為必修課。1970年,擴大到所有學校。性教育被大體分為國小低年級、國小高年級、國中、高中四個階段,教育內容由淺入深,循序漸進。1956年,瑞典率先在法律上把性教育納入教育體系。1977年,修訂後的學校性指導手冊成為7~20歲所有學生的必讀課本。
瑞典性教育從7歲開始,在中學生中已經可以討論如何使用保險套等問題。學校性教育採取啟發式、參與式等非常人性化的辦法,如:講解、自學、小組討論、活動式對話等。社會提供青年門診、少女中心、媒體教育、同伴教育,以及國際網際網路和非政府組織等各種形式的支持。
瑞典性教育的積極成果十分顯著:瑞典全國性病患病率極低;;出生率和死亡率明顯下降;第一次性交年齡也明顯推遲;墮胎率較低,每個婦女平均墮胎0.6次。

美國:最早提倡性教育的國家之一

美國是最早提倡開展性教育的國家之一。自1912年決定培養中學性教育師資起,美國就啟動了早期性教育活動。早年美國的性教育教學內容比較側重倫理學,對生理知識很少介紹。到了20世紀30年代,美國中學性教育教材和教學方法還未統一,內容主要是生育生理和性病治療知識。70年代以來,美國中學生發生性行為、懷孕、墮胎的人數急劇上升,許多專家呼籲應該加強對學生性教育的重視。80年代以來的民意檢測和調查表明,90%的教師、82%的公眾和80%的家長都對在學校開設性教育課程持贊成態度。當時的大多數性教育課程旨在幫助學生了解兩性差異,為自己的行為和生活負責,強調性道德教育的作用。

日本:較為系統的學校性教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日本反對在中國小進行性教育,認為在教科書中寫性的問題“有傷風化”。戰後,由於社會上出現性混亂現象,文部省發出了《實施純潔教育》的通知,要求給予青少年正確的性知識,使其保持身心純潔,維護道德秩序,這是日本實施“性指導”的開始。
1979年,日本性教育協會主導制定了“性教育指導要領”,對性教育的目的做了如下規定:一,讓學生科學地認識性的本質,理解青春期的特徵;二,讓學生認識男女的特性和人的平等,培養對異性的尊重和愛情的觀念,具有相互協作的態度;三,讓學生理解性文化和社會性風潮的意義,培養對性信息的判斷力和選擇力,同時確立以尊重人為基礎的價值觀;培養學生對養育下一代的責任感和自覺性,加強與家庭、社會的聯繫,加深對人類的過去、現狀和未來的認識,培養學生對性的真摯態度。
日本的性教育從幼稚園到高中均有系統的安排。在“性教育指導要領”中,性教育內容被分為16個項目:成長與成熟;性器官與性功能;性慾與性行為;男女的性別差異;性交;受精與懷孕;生兒與育兒;避孕與人工絕育;性病;性的不安與煩惱;愛情;男女的關係;結婚與家庭;性與人權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