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莘老求墨妙亭詩

《孫莘老求墨妙亭詩》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七言古詩。這是一首以議論為詩的代表作品。前半篇評論了歷代書法家的成就與特點,並對杜甫“評書貴瘦硬”的看法表示不予認同。詩人認為“短長肥瘦各有態”,主張書法藝術應重視各種不同風格的發揚,表現了他對藝術的真知灼見,以及對藝術廣采博收、如百川納海的闊大胸懷。後半篇對友人的好古博雅極力揄揚,同時點明“墨妙亭”修建的由來與作用,點明友人求詩題詠的主旨。篇末特別發表了人生固然短促,藝術卻能永世長存的寶貴見解。這首詩的精彩處在於深含文化底蘊,於議論風生中發精闢見解,給人以啟示。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孫莘老求墨妙亭詩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蘇東坡全集》
  • 文學體裁:七言古詩
  • 作者:蘇軾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評價,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孫莘老求墨妙亭詩
蘭亭繭紙入昭陵,世間遺蹟猶龍騰
顏公變法出新意,細筋入骨如秋鷹
徐家父子亦秀絕,字外出力中藏棱
嶧山傳刻典刑在,千載筆法留陽冰
杜陵評書貴瘦硬,此論未公吾不憑。
短長肥瘦各有態,玉環飛燕誰敢憎
吳興太守真好古,購買斷缺揮縑繒
龜趺入座螭隱壁,空齋晝靜聞登登
奇蹤散出走吳越,勝事傳說夸友朋。
書來訖詩要自寫,為把栗尾書溪藤
後來視今猶視昔,過眼百年如風燈。
他年劉郎憶賀監,還道同時須服膺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孫莘老:孫覺(1028—1090),字莘老,高郵(今屬江蘇)人。仁宗皇祐元年(1049)進士。熙寧二年(1069)召知諫院、審官院。四年,徙知湖州。蘇軾好友。
⑵“蘭亭”句:謂唐太宗最喜愛王羲之的字,以《蘭亭集序》真跡作為殉葬品。蘭亭,指東晉大書家王羲之《蘭亭集序》寫本。繭紙,為蠶繭做成、晉代習用的一種紙。昭陵,唐太宗陵墓。
⑶世間遺蹟:指王羲之的書法遺蹟,如《蘭亭集序》拓本。唐太宗曾以蘭亭拓本分賜貴族、近臣。龍騰:梁武帝評王羲之字云:“如龍躍天門,虎臥鳳閣。”
⑷顏公:顏真卿,唐代大書家。變法:謂變更書法。顏善正、草書,筆力雄渾沉著,為世所寶,稱“顏體”。
⑸細筋入骨:謂顏公書法筆力雄健。古人論書法,注重“多骨微肉”,表現筆力,謂之“筋書”。
⑹徐家父子:唐代大書家徐嶠之徐浩父子,浩名尤著。
⑺藏棱:此謂筆勢朴勁而不露鋒芒。
⑻“嶧山”句:秦始皇二十八年,東巡郡縣,曾登嶧山刻石紀功,石刻文為李斯所寫。嶧(yì)山,即鄒山,在山東鄒城市東南。又名鄒嶧山、邾嶧山。典刑:即“典型”。刑,通“型”。
⑼陽冰:唐代大書家李陽冰,善小篆,其書專學秦石刻字型。
⑽“杜陵”句: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書貴瘦硬方通神。”杜陵,杜甫自稱“杜陵野老”。
⑾玉環:唐玄宗貴妃楊玉環,體態豐腴。飛燕漢成帝皇后,體纖瘦。
⑿吳興太守:吳興,即湖州。這時孫覺守湖州,所以這樣的稱呼。
⒀斷缺:指斷碑殘石。縑繒(zēng jiān):絲帛之類,此處借指錢財。
⒁龜趺(fū):龜形的碑座。螭(chī):傳說中無角的龍。古代常雕刻其形以為裝飾。
⒂登登:指拓碑的聲音。
⒃“奇蹤”句:謂孫覺以拓片遍贈友人。
⒄栗尾:筆名,以鼬鼠毛所製成的筆,即所謂“狼毫”。溪藤:紙名,以剡溪所產古藤製造而成,稱剡紙或剡藤。
⒅“他年”二句:劉禹錫洛中寺北樓見賀監草書題詩》有“高樓賀監昔曾登,壁上筆蹤尤虎騰”句,並說“恨不同時便伏膺”。此用其意。劉郎,指唐詩人劉禹錫,他所作兩首玄都觀詩均自稱劉郎。賀監,唐詩人賀知章曾任秘書監,也稱賀監。服膺,牢記胸中,衷心信服。《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白話譯文

繭紙書寫的《蘭亭集序》真跡已埋入昭陵,人間還遺留下王羲之龍騰虎躍的字形。顏真卿公改變書法創造新意,字型筋骨強健如秋日雄鷹。徐嶠之父子的書法也極其清秀,鋒芒不露筆勢卻蒼勁雄渾。嶧山上的石刻文垂示了典範,千載書法傳承者是李氏陽冰。杜甫評論書法特別看重瘦硬,這樣的觀點我不能夠聽憑。書法無論短長肥瘦各有姿態,玉環肥飛燕瘦能說哪個不美麗絕倫!湖州太守真是好古博雅,不惜花費金錢求購斷石殘碑刻文。亭中有龜形碑座,壁上鑲嵌著螭龍雕刻,白晝靜書齋空,只聽拓碑聲響登登。你把奇妙的拓片贈給友人走遍吳越,風雅事在朋友間誇獎談論。寫信來求詩要我親自書寫,於是我手執狼毫寫在了名紙剡藤。後來人看待今天正像今人回顧往昔,過眼的百世光景不過是風中之燈。將來人們也會像當年的劉郎懷念賀監,遺憾沒和我們坐在同時好表示內心崇敬。

創作背景

神宗熙寧五年(1072),蘇軾的友人孫覺建亭於吳興府第中,以收藏古碑刻法帖,命名為“墨妙亭”,同時向蘇軾求詩題詠。時詩人任杭州通判,作此詩並親手書寫以贈孫覺。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詩評價和讚揚了前人的多種碑帖,闡述了作者自己的書法美學思想,稱頌孫莘老做了一件大好事。在寫怍方法上,主要採用夾敘夾議的手法,並在敘述和議論中儘可能運用一些比喻,把抽象的概念變為具體的形象。
詩的前八句讚揚王羲之、顏真卿、徐家父子、李斯、李陽冰等書法大家的碑帖。據吳興的史料記載,墨妙亭中收藏的碑目不下幾十種。這裡只是舉比較突出的,也是詩人比較喜歡的幾種作例子。一、二句說,王羲之用繭紙書寫的《蘭亭序》的真本,已為唐太宗殉葬,被埋進昭陵了,但他遺留下來的墨述還是像“龍跳天門”一樣,筆力造勁矯健。三、四句說,顏魯公的書法學古不泥古,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敢於大膽創新。他寫出來的字有如秋鷹一樣,筆力瘦勁。《書苑菁華》中說:“凡書通則變,歐變右軍體,柳變歐陽體,至於顏真卿等,皆得法後自變其體,若執法不變,號為奴書。”顏書不為古法所限,敢於突破唐初的墨守成規,”創新的風格,蘇軾對這一點是給予高度評價的。蘇軾早年學二王,晚年學顏真卿。他對王羲之、顏真卿是很佩服的。這兩句詩再次證實了這一點。五、六句讚揚徐浩父子,認為他們的字鋒棱藏在筆畫中,有很強的力度感。七八句說,李斯的《嶧山碑》雖然原碑焚毀了,但還有後人傳劃刻的,規範還在;他的筆法還破千年以後的李陽冰繼承下來。從以上二列舉的幾種碑帖看,詩人顯然認為,中國的書法,是有繼承有發展的。
“杜陵評書瘦硬”以下四句,詩人闡述自己的美學思想。杜甫在《李潮八分小篆歌》中有“書貴瘦硬方通神”之句。詩人不贊同杜甫的這個見解。他說:這個觀點不公允,我不能以此為標準去評論別人的書法。高個、矮個,胖的、瘦的,各有各的神態,就像體態豐腴的楊玉環和苗條瘦弱的趙飛燕一樣,各有各的風姿,誰也不敢說她倆哪個長得不漂亮。在這裡,詩人明確主張:書法藝術的風格應該多樣化,不應強求一律。
“吳興太守真好古”以下八句,讚揚孫莘老建造墨妙亭一舉。詩人寫道:這位吳興太守是個真正喜歡古人墨跡的人;他把那些殘缺不全的碑都買下或摹寫證縑繒上。亭中擺放著刻作龜形的碑座,牆上掛著的字跡,像古代傳說中的螭一樣奇形怪狀;空齋中白天都顯得非常寂靜,只能聽到敲打石碑時發出“登登”的響聲。這些雄奇的墨跡在江浙一帶流傳開來,親朋好友之間都誇獎王莘老做了一件好事。他給我寫信要求我作一旨詩,並且要我書寫好。為此,我才用粟尾筆把它書寫往剡溪紙上。這兩句點題。
最後四句以慨嘆作結。詩人引王羲之的話說:“後世之人看我們的今天,就像我們今天看以前的人一樣;人生百歲,如風前之燈,轉眼會成為過去。將來人們回憶起我們今天為墨妙亭題詩作書一事,就會像當年劉禹錫登洛中寺北樓回憶秘書監賀知章一樣,對他的書法佩服得五體投地,還說恨不能生長在同一個時代,以便可以當面向他請教。”這些話包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

名家評價

愛新覺羅·弘曆唐宋詩醇》:軾論書大旨,不外前和子由所作雲“端莊雜流麗,剛健含婀娜”二語,故每不取少陵“瘦硬通神”之說。此詩就亭中所列李、顏、二徐諸刻加之評論。軾之書,其源出於顏、徐。詩中“細筋入骨如秋鷹”,及“字外出力中藏棱”二句,非惟道古,乃其自道,蓋直以金針度與人矣。
王文誥《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收到墨妙句,似率易,而手法細密之甚。
紀昀《紀評蘇詩》:句句警拔,東坡極加意之作。
陳衍宋詩精華錄》:此首僅有一二名句。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之子。嘉祐年間(1056-1063年)進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後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御史獄,貶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後追諡文忠。學識淵博,喜好獎勵後進。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書傳》、《東坡樂府》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