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孫立人,清光緒26年10月17日(1900年12月8日)生於
安徽省廬江縣
金牛鎮山南。在孫立人5歲那年,生母方氏病去。7歲時,孫立人開始入學,拜宋執中為師。後隨父親去青島,9歲時入德文國小學習。
1912年(
民國元年)隨父親到北京後,因找不到學校,停學在家。
1913年冬,適逢清華學校招生,孫立人回到
安慶報考,在近千人的考試中,名列榜首。
1914年,孫立人正式入清華學校讀書。
1920年,孫立人又升入清華高等科。在校期間,擔任籃球隊長獲得過華北大學聯賽冠軍。
1921年,入選
中國國家男子籃球隊擔任主力後衛,5月於上海舉行的第五屆遠東運動會擊敗
菲律賓、日本隊,為中國在國際大賽中獲得第一次籃球冠軍。
1924年,孫立人從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緊接著就考取公費留學。直入
普渡大學三年級加修
土木工程學,1925年取得學士學位畢業。在美國橋樑公司任工程師約4個月後,決意改學軍事,考入有 “南方西點”之稱的美國維吉尼亞軍校學習,從此步入軍旅生涯。
1927年,畢業,遊歷歐洲,參觀英、法、德等國軍事。
1928年6月,孫立人抵達大連,坐海輪經上海回到家中,在國民黨中央黨務學校(今國立政治大學),任
中尉軍訓隊長。
1930年,入陸海空軍總司令部侍衛總隊任上校副總隊長。
1932年,調財政部稅警總團任第二支隊上校司令兼第四團團長。
戰爭生涯
抗戰時期
1932年,“一·二八”抗戰的時候稅警總團以第88師獨立旅的身份參戰,戰功卓著。此間孫在訓練上下了很大功夫,把中國傳統教育和美國軍校的教育方式結合起來,制訂出適合自己部隊需要的訓練制度和方法,形成了一套與國軍其它部隊不同的訓練操典,被大家稱為“孫氏操典”。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9月稅警總團開拔奔赴淞滬會戰前線。稅警總團駐守薀藻浜(
吳淞江北支流),後因側翼被優勢日軍突破,被迫退守蘇州河(吳淞江南支流)南岸。成功阻擊日軍橡皮艇七次渡河。11月3日拂曉,日軍大舉偷渡蘇州河,孫立人部激戰8小時將日軍趕回,當晚,孫立人帶人趁夜色慾破壞浮橋,被日軍發覺並遭猛烈炮火襲擊,全身被炸傷13處,奄奄一息,昏迷三晝夜。
1937年11月12日,上海淪陷前夕,宋子文又派其弟弟宋子安護送孫立人去香港,住進跑馬地養和醫院,請名醫李樹芬悉心診護。
1938年2月,孫立人傷愈後又率部參加了保衛武漢的戰鬥,兩次立下戰功,從此便在軍界嶄露頭角。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後,孫立人奉命赴長沙重組稅警總團,並擔任總團長。重組的緝私總隊為淞滬會戰後傷愈之稅警總團殘兵(未受傷的被團長黃杰帶走改組為40師)加上新募為主,規模3團,經過兩年嚴格的訓練,孫立人將緝私總隊由原本之三團殘兵新兵逐步擴張至六個團規模。
1941年12月,財政部被迫交出部分緝私總隊半數兵力給國民革命軍重組為新編第三十八師,作為交換條件由原本財政部體系的孫立人晉任少將師長,隸屬於第六十六軍,這支部隊成為中華民國當時的主力部隊之一。
入緬作戰
1942年2月,中國遠征軍成立,下轄第5軍、第6軍和第66軍。4月,孫立人率新38師抵達緬甸,參加
曼德勒會戰。
1942年4月17日,西線英軍步兵第1師及裝甲第7旅被日軍包圍於
仁安羌,糧盡彈缺,水源斷絕,陷於絕境,孫立人奉
史迪威之命派113團團長
劉放吾率團星夜馳援。18日凌晨,孫立人親自從
曼德勒趕往前線指揮113團向日軍發起猛烈攻擊,至午即攻克日軍陣地,殲敵1個大隊,解了7千英緬軍之圍,並救出被日軍俘虜的英軍官兵、傳教士和新聞記者500餘人。
仁安羌之戰是中國遠征軍入緬後第一個勝仗,孫立人以不滿1千的兵力,擊退數倍於己的敵人,救出近7倍於己的友軍,轟動全球。後復掩護盟軍轉進,轉戰經月。1942年5月27日走出林區,抵達印度,軍容整肅,銳氣不減。
1942年8月,先後到達印度的
中國遠征軍新38師和新22師進駐印度蘭姆珈訓練基地,番號改為
中國駐印軍。開始裝備美械和訓練。10月,中國駐印部隊改編為
新1軍,
鄭洞國任軍長,下轄孫立人新38師和
廖耀湘新22師。
1943年10月,中國駐印軍開始向緬北大舉反攻。第2次緬甸戰役開始,孫立人指揮新38師如下山猛虎般撲向胡康河谷。1943年10月29日,占領新平洋。1943年12月29日,攻占於邦。
占領於邦後,孫立人攻勢不減,於1944年2月1日攻克太白加,3月4日與廖耀湘新22師兩路夾擊攻克孟關。3月9日,孫師113團與美軍突擊隊聯手攻占瓦魯班。號稱“叢林作戰之王”的日軍第18師團死傷過半,狼狽逃出胡康河谷。據日軍戰史記載:“在九州編成,轉戰中國,素有把握的第18師團,與中國軍戰鬥最自信,豈料胡康河谷的中國軍隊,無論是編制、裝備,還是戰術、技術,都完全改變了面貌,使軍隊損失慘重,全軍不禁為之愕然。”
駐印軍攻占
胡康河谷後,1944年3月14日乘勝向孟拱河谷進攻。新38師113團從左翼翻山越嶺迂迴到堅布山後方,和新22師兩面夾擊,29日攻占堅布山天險,叩開了孟拱河谷的大門。1944年4月24日,按史迪威的計畫,新38師和新22師分別向孟拱和加邁攻擊前進。
中國駐印軍攻克密支那後,部隊進行休整擴編,由新1軍擴編成兩個軍,即新1軍和新6軍。孫立人任新1軍中將軍長,下轄新38師和新30師(後廖耀湘新6軍回國增援國內抗戰,其50師編入新1軍)。
1944年10月,反攻緬北的第2期戰鬥開始。中國駐印軍由密支那、孟拱分兩路繼續向南進攻。孫立人率新1軍為東路,沿密支那至
八莫的公路向南進攻,連續攻取八莫、
南坎。1945年1月27日,新1軍與滇西中國遠征軍聯合攻克中國境內的芒友,打通了
滇緬公路。隨後,孫立人指揮新1軍各師團繼續猛進,3月8日攻占
臘戍,3月23占領南圖,24日占領細胞,27日攻克猛岩,勝利結束第2次緬甸戰役。
內戰時期
1945年7月,孫立人率新1軍返抵廣西南寧,準備反攻廣州。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7日,孫立人率軍進入廣州,接受日軍第23軍投降。抗戰勝利後,新1軍與新6軍被調往東北進行內戰,憑著優勢武力,曾在作戰初期取得上風,不過卻因與杜聿明不和,孫立人被調回南京國防部任職,實際已遠離戰場。
1947年8月,蔣介石將孫立人調離東北,出任陸軍副總司令兼陸軍訓練部司令,在南京成立陸軍訓練司令部。11月,孫立人將陸軍訓練部遷到台灣,並從新一軍調去幾百名他在稅警總團和在緬甸作戰時期的幹部,一同前往台灣訓練新兵,在台灣建立新軍。
1948年10月,孫立人選定
台灣鳳山為新軍練兵基地,開始他一生最後一次練兵。11月,孫立人將陸訓部遷到鳳山,並調新一軍教導總隊第9期畢業學員入台作為示範隊。孫立人的原來的新軍訓練計畫是要以新兵訓練。但當時已無可能,改為訓練現有部隊。
1949年8月,
陳毅華東野戰軍部葉飛10兵團攻克福州,10月又克廈門,準備攻擊金門。金門告急,孫立人接電,即刻派精銳部隊前往增援,孫立人的201師投入部分預備隊後獨立完成了反擊,將對方壓縮到古寧頭。
1948年底,孫立人兼任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副司令長官和台灣防衛司令。1949年8月,升台灣防衛總司令。制定實施台澎防衛計畫,構建全島防衛工事體系,整訓撤台的80萬敗軍。
1949年9月1日,孫立人正式就職台灣防衛司令,第201師10月在金門參加金門戰役。11月,蔣中正在國民黨中央非常委員會第二分會中提議孫立人再兼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國防部亦隨之發表新職。1950年3月1日,蔣中正“復行視事”重任總統職,東南軍政長官公署隨之裁撤,孫接任陸軍總司令兼台灣防衛總司令(當時陸軍總司令部與台灣防衛總司令部址乃同一駐所)。
1951年5月,孫立人晉升陸軍二級上將。
1952年4月,孫立人連任陸軍總司令。1953年6月,孫立人在稅警總團的老長官黃杰領三萬軍隊,自
越南富國島到台灣。8月黃杰任台北衛戍司令。9月,晉升陸軍二級上將。1954年6月24日黃杰任陸軍總司令,孫立人任總統府參軍長,失去兵權。
兵變案件
20世紀40年代末,國民黨敗退台灣。美國欲棄蔣保台,看好孫立人、吳國楨。吳與孫原本也曾為蔣看重 ,為獲美國支持與援助,蔣介石投其所好,將二人委以要位,任命孫為“台灣防衛總司令部總司令”,隨後升任“陸軍總司令”,吳為“台灣省政府主席兼保全司令”。
1950年3月20日,美國中情局一份機密報告稱,受過美國教育、現負責台灣防務的孫立人,正計畫發動政變,俾使蔣介石成為有名無實的領袖。4月下旬國軍部隊撤離海口後,美國駐華武官巴瑞特向國務院發了一通極機密電報,引述孫立人的話說:蔣介石及其黨羽已到了“混亂與絕望”的狀態,孫建議採取“劇烈的行動以挽回狂瀾”。巴瑞特1950年4月27日會見孫立人時,孫主動提出“蔣介石問題”。
臘斯克於5月1日見到此電,兩天后的5月3日,國務院政策計畫處官員尼茲在一次
秘密會議中正式提出了由孫立人發動兵變以倒蔣的方案。方案說,政變目的乃是“徹底剷除國民黨的所有重要官員,由孫立人掌控全部軍權”,這些工作必須在四十八小時內完成。政變後的政治真空則由美國調集官員去填補,三天之後,美國派出一批最能幹的官員到台灣充任政府的顧問。1950年5月3日臘斯克呈交
艾奇遜一份演示文稿,指出美國已在台灣部署秘密行動,以武裝支持島上的領袖,他建議告知蔣介石,囑其離開台灣。
1955年6月初,蔣準備在台南屏東閱兵。5月28日,蔣獲情報說孫立人慾借閱兵發動兵變。6月6日,“總統府”衛隊在閱兵前抵達校閱廣場警戒,並檢查現場。原定參加檢閱部隊被重新整編,閱兵時間被推遲,兩棲作戰演習亦被取消。當局稱孫的老部下郭廷亮、江雲錦等預謀在屏東閱兵時配發實彈,發動“兵諫”,因預謀不慎而被告發。台灣保全機構逮捕了郭廷亮等一百多名官兵,孫隨後被監管偵訊。
1955年8月3日,台灣報刊登出孫立人的“辭職書”,20日,蔣介石以“縱容”部屬武裝叛亂、“窩藏共諜”、“密謀犯上”的罪名,革除孫“總統府參軍長”職務。孫立人兵變案(郭廷亮匪諜案),對“孫案”之調查,最初由副總統
陳誠為主任委員,與
王寵惠、
許世英、
張群、
何應欽、
吳忠信、
王雲五、
黃少谷、
俞大維等組成“九人委員會”,負責調查。另外監察院也由中國國民黨籍監委
陶百川、無黨籍監委曹啟華、
蕭一山、
王枕華、
余俊賢等“五人小組”自行發動調查。10月,調查委員會提交報告,認為主犯是“共諜”郭廷亮,孫對“共諜”失察,客觀上被敵利用。20日,“中央社”電台播放全文。同日,蔣介石出具手令,說孫立人“久歷戎行,抗戰有功,且於該案發覺之後,即能一再肫切陳述,自認咎責,深切痛悔,茲特準於自新。毋庸另行議處,由國防部隨時察考,以觀後效。”蔣隨即軟禁孫立人,將其部屬親信調離軍職或查辦,受牽連者達336人。
經調查已確定為一項被陰謀設局構陷的冤屈案。這件迫使孫立人去職的案件涉及其部屬郭廷亮,郭廷亮此後或關押於
綠島或遭嚴密監控。1991年,郭廷亮其後假釋返台,卻發生在桃園中壢火車站離奇死亡(月台上跳車身亡)。監察院陶百川等“五人小組”之調查結果與“九人小組”差異甚大。監院認為郭廷亮等確係主張軍事改革,但絕無興兵叛亂之情節。所謂遭人檢舉,乃屬國軍內部派系構陷,不足為憑。孫立人對此應毫無責任。監院調查結果因與“九人小組”差異過大,調查期間遭到情治跟監,最後僅在院內會議秘密報告後即以極機密封存,不再公開。
1956年6月,孫立人被逐出台北市南昌路官邸,遷往台中市向上路一段18號居所,開始了軟禁生涯。
1983年5月,孫立人自清華大學畢業滿60周年,雖未能前往,但台灣清華大學派楊覺民教授登門贈送紀念金牌。楊隨後發表一篇文章,講述孫立人近況,這是孫立人被軟禁28年來第一次公開見諸報導。
1986年,《孫立人事件始末記》一書正式出版,首次詳細敘述孫立人案的全過程,引起輿論廣泛關注。
1988年3月20日和27日,“國防部長”鄭為元兩度親往台中拜訪孫立人將軍,表示今後將軍有行動和言論的充分自由,可以到任何地方,見任何朋友。自此,孫立人結束了長達33年的幽禁生活,重獲自由。
1998年,孫案涉案人及家屬要求監察院公布“五人小組”報告並還原真相。
2001年1月8日,監察院通過決議,稱孫案乃“被陰謀設局的假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朱浤源教授獲政府新台幣六十萬元經費補助,就孫立人兵變案進行專門研究,據朱教授研究調查結果稱:“進駐孫公館翻遍了孫立人將軍保存的所有檔,和國防部與總統府的所有機密檔案檔,並未發現孫立人有任何不法行為”。
2014年7月,台灣監察機構承認郭廷亮當年遭刑求被迫寫下自白書,“假藉長官名義為匪工作”,其實他不是匪諜;這項調查間接為孫立人平反。
人物逝世
孫立人於1990年11月19日病逝於台中寓所,享壽89歲。時任“行政院”院長
郝柏村受政府訓令,派陸軍總司令部辦理治喪事宜。故蔣中正遺孀
宋美齡致送花圈,“總統”
李登輝頒發褒揚令給予褒揚。
禮由總統府資政鄭為元主祭,參謀本部、三軍總司令部等陸海空高級軍官皆出席。靈柩由清華大學校旗覆旗委員洪同、李乾、劉兆玄、張昌華覆蓋校旗,維吉尼亞軍校校旗覆旗委員
溫哈熊、溫於儉、葉晨暉覆蓋校旗,再由台灣政府指派之覆旗官,
許歷農、
羅本立、
溫哈熊、
黃幸強四位上將代表國家覆蓋國旗,備極哀榮。遺體安葬台中市北屯區大坑東山墓園。
獲得榮譽
1943年,仁安羌之戰英王
喬治六世頒發
不列顛帝國勳章(Knight/Dame Commander;縮寫是KBE/DBE)。
1943年,
緬甸戰役中出色的表現美國總統羅斯福頒發的豐功勳章。
家庭情況
龔夕濤(夫人,曾任合肥青龍場婦女抗日動員會理事長,1981年2月,龔夕濤在合肥病逝。)
張梅英(姨太一作美英,未知何者為實。台灣人,護士出身,與張晶英非近緣關係。張晶英因一直未能生育,主動安排孫立人納其妾。孫立人膝下四子女皆為她所生。)
長子
孫安平(1954年—),台灣中原理工大學物理系、清華物理研究所物理學碩士畢業。
次子
孫天平(1956年—),
輔仁大學數學系、美國維拉諾瓦大學電子計算機工程碩士、美國威廉瑪麗學院工商管理碩士畢業,2015年以台灣代表人士、著名抗戰將領後人的身份,在北京參加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及相關紀念活動。
歷史評價
因為孫立人將軍擁有出眾的軍事才能和驕人的戰績,善於指揮
機械化部隊,所以他被西方軍事學家譽為“東方
隆美爾”。(
西方軍事學家評)
孫將軍是國民黨集團中最傑出的將領,學歷之深,無人可及;練兵之精,無人可及;戰功之高,無人可及;身上彈孔之多,無人可及;國際性聲譽之隆,也無人可及。他從小感受到外侮,立志要雪恥,清華、普渡兩名校畢業之後,投筆從戎。自美國
維吉尼亞軍校學成,回國後南征北討,脫穎而出,但受制於蔣介石的嫡系,一再被黃埔軍頭排擠。蔣介石落魄到台灣之後,為爭取美援,打出孫立人牌,然而當鳥盡弓藏之時,便以冤案軟禁孫立人。(
李敖評)
孫立人在台灣社會政治、軍事局勢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奠定後來穩定發展,建設台灣為自由民主基地良好基礎。(
陳力俊評)
後世紀念
紀念場館
孫立人故居坐落在
金牛鎮旁,金牛山半山腰處,坐北朝南,是一座晚清風格的小四合院,是孫立人24歲結婚時的住處。1989年清明,孫立人專托老部下
潘德輝回廬江代為掃墓。
孫立人將軍紀念館位於
台中市向上路和
民生北路交叉路口,占地約800坪,一棟日式房舍白牆黑瓦、淡藍窗格,屋側、屋後則是庭院。
紀念活動
活動名稱 | 地點 | 時間 |
---|
中國遠征軍之孫立人抗日史跡展 | 台灣台北 | 2015年9月26日 |
孫立人將軍115歲誕辰紀念會 | 台灣佛光山台北道場 | 2015年12月8日 |
中國遠征軍之孫立人抗日史跡展 | 安徽廬江 | 2015年12月8日 |
孫立人將軍軍旅生涯圖片展 | 美國維吉尼亞軍事學院 | 2016年9月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