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人事件

孫立人事件

蔣介石孫立人一直疑忌,但一九四九年八月仍任命孫為台灣防衛司令,次年三月升他為陸軍總司令。原因在於蔣介石迫於美國大陸雙重壓力,自身難保,重用孫立人乃不得已之舉。韓戰爆發後,台灣轉危為安,美援源源而來,蔣氏父子才陸續採取措施清洗挾美自重的高官——一九五三年春罷黜吳國楨,一九五五年整飭孫立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孫立人事件
  • 屬性:歷史事件
  • 相關人物:孫立人,蔣介石
  • 事件背景:中國近代十年內戰
  • 歷史評價:權力鬥爭和獨裁統治的犧牲品
  • 時間:1955年
概述,相關人物,個人履歷,人物生平,詳細說明,事件背景,歷史評價,

概述

1955年6月24日,蔣介石免去了孫立人國民黨軍隊“陸軍總司令”職務,將其改任“總統府參軍長”,隨之又將孫秘密拘捕。8月20日,蔣以“縱容”部屬武裝叛亂,“窩藏共諜”、“密謀犯上”的罪名,革除了孫的“總統府參軍長”的職務。指定陳誠吳忠信許世英俞鴻鈞何應欽黃少谷俞大維王雲五王寵惠等9人組成孫立人案“調查委員會”,對孫進行“審查”。10月31日,“調查委員會”公布上了長達1.6萬餘字的“調查報告”,羅列一系列罪過。蔣隨即下令將孫立人軟禁。據台灣報紙稱,孫被革職法辦的主要原因是,孫兼任“台灣防衛總司令”及“陸軍總司令”,其兵權僅次於陳誠,成為蔣經國插手軍隊控制軍權的一大障礙,加之孫被視為蔣軍中的“親美派將領”,與美關係密切,蔣擔心他擁兵自重,在美國指使下另有圖謀,對蔣氏父子統治不利,因而急欲去之。 孫被拘禁後,其部屬親信一一被調離軍職或遭查辦,除劉凱英脫逃外,其餘如郭廷亮、江雲錦、陳良塤、李成亮等在事發前後,均分別被捕入獄。
孫立人事件
孫立人被剝奪軍權、遭到軟禁這一事件,對國民黨及蔣氏父子的形象損害至深。蔣經國死後,孫本人、株連者及其親友向國民黨當局提出“伸冤”、“平反”的強烈要求,對台灣政局產生相當衝擊。在各方輿論壓力下,台當局實際上已允孫有了某種自由,並準許公開露面。

相關人物

個人履歷

孫生於1900年,死於1990年,安徽人,清華大學畢業,留學美國,長期在國民黨軍隊任職。

人物生平

孫立人是安徽廬江人,畢業於清華大學,被保送到美國印第安納州普渡大學學習,獲得工程學士學位。以後,又入維吉尼亞軍事校學軍事,與美國的馬歇爾將軍為先後同學。回國後,先後任陸海空軍司令部副持衛長、稅警總團特種兵團團長、三十八師師長、新一軍軍長、長春警備司令等職。參加過“八·一三”上海抗戰;曾率軍遠征緬甸,在滇緬邊境的仁安羌戰鬥中救出被圍英軍,反攻緬北時再立戰功,被譽為“東方的隆美爾”,獲英國皇家勳章。1947年調台灣任編練司令,負責新兵訓練。1949年7月,被任命為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兼台灣防衛司令。1950年3月,升任為“陸軍總司令兼保全總司令”。1951年晉升為陸軍二級上將

詳細說明

1955年8月20日,台灣當局免去“總統府參軍長”孫立人的職務。
孫立人1928年進入軍界,“戰功彪炳”,累晉軍職,1949年由東北保全副司令長官、陸軍副司令調任東南 行政副長官兼台灣防衛司令,次年晉升“陸軍總司令”兼“台灣防衛總司令”,1951年晉升為“陸軍二級上將”,成為軍權僅次於陳誠的國民黨高級將領,孫立人任“陸軍總司令”時,對“國防部”總政治部主任蔣經國在軍隊建立“政工制度”,加強特務統治的做法極為不滿,曾聯合美國軍事顧問進行抵制,致使蔣孫之間為爭奪軍隊控制權產生矛盾,為此蔣介石於1954年6月24日免去孫立人“陸軍總司令”職務,轉任有名無實的“總統府參軍長”。
孫立人一向受美國人欣賞與支持,50年代初,美國選他作為在台灣的代理人,並欲指使李宗仁、孫立人推翻國民黨政權,以謀台灣獨立。這種種因素使孫成為蔣氏父子實行“家天下”統治的威肋力量,必欲藉機除之而後快。於是國民黨當局 捏造了一個所謂“孫立人兵變事件”。他們先於1955年5月25日秘密拘捕了孫的老部下郭廷亮,經過長時間的嚴酷刑訊 ,迫使郭在身心崩潰,無可奈何的情況下,依照偵訊官們杜撰、偽編的假“匪諜”自首書而自首。
6月中旬,孫亦被秘密拘捕,8月20日蔣介石以“縱容”部屬武裝叛亂。“窩藏共匪”、“密謀犯上”等罪名,革 除孫“總統府參軍長”職務。事後,台灣當局組成了以陳誠為主任的9人調查委員會,查處此事。孫被判處“長期拘禁”,直到1988年5月才解除長達33年的“監護”。自孫立人被拘禁後,其親信部屬一一被調離軍職查辦,前後有300多人因與本案有牽連而被捕入獄。1990年11月19日,孫立人病逝於台灣省台中市
1988年恢復自由的孫立人與夫人張晶英在台中市向上路寓所
孫立人: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領
第二次緬甸戰役開始,孫立人指揮新三十八師如下山猛虎般撲向胡康河谷。10月29日占領新平洋,12月29日攻占於邦。當日軍俘虜被帶到孫立人的面前時,孫立人厭惡地皺皺眉頭,不假思索地命令參謀:“這些狗雜種!你去審一下,凡是到過中國的,一律就地槍斃,今後都這樣辦。”命令被迅速執行。日軍第十八師團曾在中國戰場上犯下累累罪行,這些俘虜手上沾滿中國人的鮮血,當然在劫難逃。
孫立人,率領三十八師(新一軍)在印度蘭加接受全副美式裝備以及訓練,戰鬥力極強,後入緬甸與日軍作戰,新一軍在歷時兩年的第二次緬戰中,共擊斃日軍3個聯隊長以下3萬3千餘人,傷日軍7萬5千餘人,俘虜大尉以下323人。繳獲大炮186座,戰車67台,汽車552台,攻取公路646英里。新一軍傷亡1萬7千人。沒有任何其他一個中國軍級戰鬥編制的戰績能和新一軍相比。
孫立人(1900~1990),抗日名將,字仲倫,安徽廬江人。1923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同年赴美留學,就讀於印第安納州普渡大學土木工程系,1924年畢業,獲理學士學位。後又考入維吉尼亞西點軍校,攻讀軍事。1927年畢業,應邀遊歷歐洲,考察英、德、法、日等國軍事。1928年回國,在國民黨中央黨務學校任中尉隊長。1930年入陸海空軍總司令部侍衛總隊任上校副總隊長。1932年調財政部稅警總團任第二支隊上校司令兼第四團團長。
稅警總團由財政部長宋子文一手創建,武器從德國和美國購買,排以上軍官大部分由留美學生但任。在宋子文的支持下,孫立人努力施展自己的軍事才能,千方百計訓練部隊。他把中國傳統教育和美國軍校的教育方式結合起來,制訂出適合自己部隊需要的訓練制度和方法,形成了一套與國軍其它部隊不同的訓練操典,被大家稱為“孫氏操典”。所屬部隊按照“孫氏操典”進行嚴格訓練,官兵無論是文化水平、還是學科、術科水平,乃至專門的緝私技師都比較高。
1937年10月,孫立人率部參加凇滬抗戰。在蘊藻浜一線的阻擊戰中身先士卒,負傷十三處。次年傷愈後又率部參加了保衛武漢的戰鬥,兩次立下戰功,從此便在軍界嶄露頭角。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後,財政部成重組稅警總團孫立人晉級少將總團長,率部遷移到貴州都勻練兵。經過兩年嚴格的訓練,這支非正規部隊成為國民黨最精銳部隊之一。1941年12月,稅警總團改編為新三十八師,隸屬於第六十六軍,孫立人任少將師長。
1942年2月,中國組成遠征軍,下轄第五軍、第六軍和第六十六軍。4月,孫立人率新三十八師於抵達緬甸,參加曼德勒會戰。4月17日,西線英軍步兵第一師及裝甲第七旅被日軍包圍於仁安羌,糧盡彈缺,水源斷絕,陷於絕境。孫立人奉史迪威之命親率113團星夜馳援,18日凌晨向日軍發起猛烈攻擊,至午即攻克日軍陣地,殲敵一個大隊,解除了七千英軍之圍,並救出被日軍俘虜的英軍官兵、傳教士和新聞記者五百餘人。仁安羌之戰中國遠征軍入緬後第一個勝仗,孫立人以不滿一千的兵力,擊退數倍於己的敵人,救出近十倍於己的友軍,轟動全球。之後,蔣介石給他頒發了四等雲麾勳章羅斯福授予他“豐功”勳章。英王喬治六世則授予他“帝國司令”勳章,孫立人是第一個獲得這種勳章的外籍將領。
仁安羌戰後,新三十八師掩護英軍撤退。4月下旬,英軍撤過曼德勒後繼續向西逃往印度。中國遠征軍副司令官杜聿明拒絕了戰區參謀長史迪威要他撤往印度的命令,決定率軍向北撤回雲南。孫立人奉命率新三十八師為第五軍殿後。5月9日,杜聿明見滇緬公路上的密支那已被日軍占領,急令各部向西北穿越野人山回雲南,並要新三十八師繼續殿後。孫立人當即表示反對,認為繞過密支拿經野人山路途較遠,且道路艱難,渺無人煙,給養樣困難。而目前遠征軍尚有四個師,不如集中兵力,趁敵立足未穩,奪回密支拿,沿滇緬公路回國。杜聿明不聽。孫立人便拒絕服從杜的命令,而按照史迪威和司令官羅卓英的命令,率新三十八師向西撤往印度。撤退途中,他親自端起衝鋒鎗率領士兵衝鋒陷陣,打垮日軍多次阻擊。部隊裝備不但沒有損失,還收容了數以千計的難民和英印散兵。
5月底,孫立人率新三十八師到達印度邊境。不料英駐印邊防軍竟要中國軍隊解除武裝,以難民身份進入印度。孫立人見英國佬忘恩負義,翻臉不認人,頓時怒火填膺,下令部隊準備戰鬥。剛巧,被新三十八師在仁安羌解救過的英軍第一師師長正在該地醫院治病,聞知情況後,警告當地英軍將領說:“這支中國軍是能打仗的,不信你去看看再說吧!”英軍將領將信將疑來到新三十八師營地,孫立人拉出一支儀仗隊,在營門口迎接。200名精壯士兵,往營門口一站,就是一堵牆。士兵們軍裝是破了點,但槍枝雪亮,個頭是矮了點,但精神飽滿。儀仗隊前頭,擺著2門小鋼炮,4挺重機槍。英軍將領大為驚異,他見過從緬甸敗退回來的英軍,為保老命,不用說槍炮,連衣服褲子都扔掉了,只穿件褲衩跑了回來。而中國士兵硬把鋼炮和重機槍都扛了過來,真是不可思議。英軍將領問中國機槍手是如何把重機槍扛過來的?中國兵立正大聲回答:“武器是我們的生命。人在武器在。”英國佬聽後,明白了箇中道理:武器是中國士兵的生命,你要繳他的槍,能答應嗎?孫立人接著領英國人參觀營房,並安排了軍事表演。英軍將領看完後肅然起敬,態度為之一變。第二天,新三十八師軍容整齊地開進印度。英軍儀仗隊列隊奏樂,鳴炮十響以表歡迎。
1942年8月,先後到達印度的中國遠征軍新三十八師和新二十二師進駐印度蘭姆珈訓練基地,番號改為中國駐印軍。開始裝備美械和訓練。10月,中國駐印部隊改編成新一軍,鄭洞國任軍長,下轄孫立人新三十八師和廖耀湘新二十二師。1943年10月月,中國駐印軍開始向緬北大舉反攻。
第二次緬甸戰役開始,孫立人指揮新三十八師如下山猛虎般撲向胡康河谷。10月29日占領新平洋,12月29日攻占於邦。當日軍俘虜被帶到孫立人的面前時,孫立人厭惡地皺皺眉頭,不假思索地命令參謀:“這些狗雜種!你去審一下,凡是到過中國的,一律就地槍斃,今後都這樣辦。”命令被迅速執行。日軍第十八師團曾在中國戰場上犯下累累罪行,這些俘虜手上沾滿中國人的鮮血,當然在劫難逃。
占領於邦後,孫立人攻勢不減,於1944年2月1日攻克太白加,3月4日與廖耀湘新二十二師兩路夾擊攻克孟關。3月9日,孫師113團與美軍突擊隊聯手攻占瓦魯班。號稱“叢林作戰之王”的日軍第十八師團死傷過半,狼狽逃出胡康河谷。據日軍戰史記載:“在九州編成,轉戰中國,素有把握的第十八師團,與中國軍戰鬥最自信,豈料胡康河谷的中國軍隊,無論是編制、裝備,還是戰術、技術,都完全改變了面貌,……使我軍損失慘重……全軍不禁為之愕然。”
駐印軍攻占胡康河谷後,3月14日乘勝向孟拱河谷進攻。新三十八師113團從左翼翻山越嶺迂迴到堅布山後方,和新二十二師兩面夾擊,29日攻占堅布山天險,扣開了孟拱河谷的大門。4月24日,按史迪威的計畫,新三十八師和新二十二師分別向孟拱和加邁攻擊前進。5月下旬,孫立人從繳獲的日軍信件中獲知:由於日軍第十八師團主力在索卡道被新二十二師包圍,加邁城內兵力極為空虛,師團長田中新一坐守空城,驚恐萬狀。孫立人見機而行,不拘泥於原定計畫,以112團秘密渡過南高江,向加邁南面的西通迂迴,切斷加邁日軍的後路;以113團向西進取加邁;以114團向南對孟拱實施大縱深穿插。6月16日,113團與新二十二師會師加邁,日第十八師團團長田中新一率1500餘殘兵倉皇南逃。6月25日,孫師114團攻克孟拱。8月3日,中美聯軍克復密支那。至此,反攻緬北的第一期戰鬥結束。中國駐印軍給日軍王牌第十八師團等部以毀滅性打擊,殲滅日軍2萬多人,一雪兩年前兵敗緬甸的恥辱。史迪威稱此戰為“中國歷史上對第一流敵人的第一次持久進攻戰”。
中國駐印軍攻克密支那後,部隊進行休整擴編,由新一軍擴編成兩個軍,即新一軍和新六軍。孫立人任新一軍中將軍長,下轄新三十八師和新三十師(後廖耀湘新六軍回國增援國內抗戰,其五十師編入新一軍)。
1944年10月,反攻緬北的第二期戰鬥開始。中國駐印軍由密支那、孟拱分兩路繼續向南進攻。孫立人率新一軍為東路,沿密支那至八莫的公路向南進攻,連續攻取八莫、南坎。1945年1月27日,新一軍與滇西中國遠征軍聯合攻克中國境內的芒友,打通了滇緬公路。隨後,孫立人指揮新一軍各師團繼續猛進,3月8日攻占臘戍,3月23占領南圖,24日占領細胞,27日攻克猛岩,勝利結束第二次緬甸戰役。
孫立人和他的新三十八師、新一軍,在遠征緬甸,協同盟軍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鬥中,東征西討,迭克強敵屢建戰功,其運用的戰術、顯示的戰力為國內外各方充分肯定和高度讚揚。當時的國際輿論界讚譽孫立人為“東方的隆美爾”。
1945年7月,孫立人率新一軍返抵廣西南寧,準備反攻廣州。同月,應歐洲盟軍最高司令艾森豪之邀,孫立人赴歐考察歐洲戰場。8月15日,侵華日軍投降。9月7日,孫立人率軍進入進入廣州,接受日軍第二十三軍投降。嗣後,新一軍進行了休整和擴充,成為國軍五大主力之一,號稱“天下第一軍”。10月,美國請中國派出一支由5萬人組成的軍隊,協助盟國占領日本,並特別希望派遣孫立人的新一軍去。然而,此時蔣介石正準備把新一軍派往東北打內戰,不願分軍占領日本。
1946年1月,孫立人赴美參加聯合國參謀長會議。3月下旬,新一軍乘美艦在秦皇島登入。4月初,新一軍、71軍梁華盛指揮下,向四平進攻。4月8日,“天下第一軍”首遭重創,其新三十八師在昌圖以北興隆泉地區遭到林彪親率的東北民主聯軍的伏擊,被殲滅1200多人。4月17日,在鄭洞國指揮下,新一軍攻占四平以東、以南地區。18日,新一軍向四平城區進攻,激戰9天,久攻不下,26日被迫轉攻為守。5月15日,蔣介石將正在美開會的孫立人電召回國,同時增調10個師的兵力圍攻四平。18日夜,孫立人趕到前線重新指揮新一軍。林彪見形勢於己不利,於當夜率部悄悄撤出了四平。19日清晨,孫立人親自駕駛一輛坦克,率先沖入市區,不料占領的卻是一座空城。
1946年8月,孫立人被任命為東北綏靖副司令兼新一軍軍長及長春警備司令,率部扼守長春以北、松花江以南各要點。1947年1月,林彪率領12個師越過松花江,發動“一下江南”攻勢。在其塔木戰鬥中,孫立人被林彪圍點打援一口氣吃掉2個團,氣得他大罵杜聿明指揮無方,將他的兵力到處分散,致使林彪得以各個擊破。2月,在林彪“二下江南”攻勢中,孫立人又丟了1個整團。
孫立人和他的新一軍自出關後,再沒有什麼光輝的傳奇了。東北民主聯軍編了一段順口溜:“吃菜愛吃白菜心,打仗要打新一軍”。“新一軍自稱鷹,實際是狗熊,行動像烏龜,打仗像爬蟲。”新一軍官兵頗不服氣,113團2營營長孫蔚民被俘後揚言:“我們軍座孫立人將軍說過,新一軍只打勝仗,不打敗仗,你們的總司令林彪將軍太不仗義,偷偷摸摸地打,要不我們擺開陣勢,重新打一打試試。”
蔣介石對孫立人在東北毫無建樹大為不滿。1947年4月,蔣介石將他升為東北保全司令部副司令長官虛職,其新一軍軍長之職由黃埔出身的第50師師長潘裕昆接任。同年8月,蔣介石又將孫立人調離東北,任為陸軍副總司令兼陸軍訓練部司令。11月,孫立人將陸軍訓練部遷到台灣,並從新一軍調去幾百名他在稅警總團和在緬甸作戰時期的親信,一同前往台灣訓練新兵。1948年10月,孫立人苦心經營數年並賴以起家的新一軍隨廖耀湘兵團在遼西會戰中被林彪東北野戰軍殲滅。
1949年8月,孫立人任國民黨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副司令長官兼台灣防衛司令。1950年3月,任台灣國民黨政府陸軍總司令兼保全司令。1951年5月,晉為二級陸軍上將。因與蔣經國不和,1954年6月被蔣介石免去陸軍總司令職務,任為“總統府”參軍長。1955年6月,台灣國民黨當局以孫立人與其部屬少校郭廷亮預謀發動兵變為由,對孫實施看管偵訓。1955年10月31日,孫立人被免去“總統府”參軍長職務,軟禁於台中,直至1988年3月恢復自由。1990年11月19日,孫立人病逝於台中,終年90歲。

事件背景

孫立人仕途雖然比較順利,因他為英美派人物,但他也飽受嫉妒傾軋之苦,他非黃埔嫡系,與“參謀總長”周至柔、“海軍總司令”桂永清、“空軍總司令”王叔銘矛盾重重,更得不到蔣家父子的信任。他崇尚西方軍事思想,抵制國民黨的治軍方法,反對蔣經國在軍中建立“政工制度”,反對加強特務統治;對蔣介石“對攻大陸”的說法也不以為然,主張“先將台灣搞好再說”。這些導致他與蔣氏父子的矛盾加大。蔣介石退台之初啟用孫立人,其實是利用他的影響尋求美援。後形勢緩和後,孫的作用明顯減弱,而他坐鎮“陸軍總司令部”,對蔣經國勢力擴張妨礙甚大。因此,蔣介石打算在孫立人兩任期滿時的1954年將其免職。孫立人察覺後,想建立自己的勢力圈,但效果不明顯。1954年6月,孫立人被免去“陸軍總司令”之職,調任有職無權的“總統府參軍長”。1955年6月,台灣盛傳孫立人的老部下郭廷亮、江雲錦等預謀在蔣介石閱兵時發動“兵諫”。國民黨特務系統立即行動,逮捕了郭廷亮等103名官兵,孫立人也被偵訊。8月3日,孫立人向蔣介石簽署“辭職書”。8月21日,蔣介石下令免除孫立人“參軍長”職務,並組織人調查“兵諫”案。兩個月後,“調查委員會”做出結論,指責孫的部下郭廷亮“為中共工作”,利用孫的關係在軍中聯絡軍官,準備發動“兵諫”,孫未及時“舉報”,亦未“采適當防範之措施”,“應負責任”。蔣介石最後以“縱容部屬武裝叛國、窩藏匪諜密謀犯上”的罪名,將孫立人送往台中軟禁。這就是“孫立人事件”,亦稱“孫立人兵變”,直到1988年5月,孫立人才被解除軟禁。

歷史評價

孫立人吳國楨事件中的吳國楨都是國民黨內部權力鬥爭和蔣氏建立獨裁統治的犧牲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