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南坎位於
瑞麗江南岸,與中國雲南省德宏州
瑞麗市弄島鎮隔江相望,是緬甸
撣邦西北部的一個鎮區(相當於縣),也是緬甸北部的重鎮和門戶。
古城簡介
南坎是座古城,街道井井有條,布局合理,民居富有典雅純樸的東南亞特點,古塔矗立,氣度不凡,禪寺座座,輝煌壯觀,掩映在綠樹絲中,分外誘人。1044年蒲甘王朝的阿奴律陀王率軍北征時,曾在曼坎安營紮寨。1140年阿龍錫督衛隊赴撣邦巡察,他為了頌揚先帝的豐功偉業,首建曼坎佛塔。
南坎古塔、佛寺是緬甸建築藝術的精華,它那特有的結構、千姿百態的雕塑和優美的壁畫,顯示了緬甸古代輝煌的民族文化及勞動人民的智慧與藝術創造力。主要佛教名勝有:曼坎佛塔、多奘寺、中心塔寺、曼拉寺、螺絲塔。這些歷史上遺留下來的著名古蹟,吸引著緬甸國內和國外眾多的遊客。
南坎依山靠水,瑞麗江尤如巨大的銀蛇從城北蜿蜒擦過,背後是鬱鬱蒼蒼的山巒,美麗的小城就優雅安閒地躺在萬畝良田之間。這兒土地肥美,氣候宜人,物產豐富,風光旖旎,還有一泓溫泉,可為凡人除百病、洗俗塵。
文化背景
19世紀末,精明的美國基督教會牧師發現了這粒天使撒落在邊界地的明珠。1922年美國基督教聖工會派遣醫學博士希格里夫及夫人南西在此開辦醫院。20世紀30至40年代,這座醫院在緬甸享有盛名。有個美國作家曾以希格里夫夫婦為模特,寫了一部有名的傳記體說《百馬什金》(即《緬甸外科醫生》),後改編拍成電影片,轟動於世,於是世界知道了南坎。
南坎戰役
1944年(民國三十三年)12月至1945年1月,在抗日戰爭的
緬北滇西戰役中,中國駐印軍在緬甸北部南坎地區對日軍進行的作戰。南坎城為中緬交通要衝、日軍入侵緬北後,屯重兵於此。12月3日,中國駐印軍新編第30師沿中印公路向南坎急進,與自南坎向八莫增援的日軍第18師團、第49師團各一部展開激戰,一度呈膠著狀態,後新編第38師一部從八莫增援,向日軍後方截擊,新編第30師擊破日軍抵抗,攻占卡提克。此時日軍大部由滇西轉移至南坎,統由第56師團指揮。在此之前,駐印軍新編第22師已於11月先後攻克南坎以西曼大、西口、東瓜、芒卡、拉西一線;第50師亦在西於北方集結;英印軍第36師正向馬賽進迫中;英印軍第14軍主力正與日軍緬甸派遣軍在曼德勒附近作戰。乘此有利時機,新編第38師一部於1944年12月22日越過南王河,進抵拉康;其一部攻占南開。27日,新編第38師另一部攻占南坎以北的勞文及其附近機場,28日,再占般康。是日,新編第30師各團相繼攻占瑞麗河北岸各要地。鑒於南坎為日軍主力駐守,且北側工事堅固,駐印軍採取正面佯攻,主力迂迴側背打擊日軍的戰法。1945年1月5日,新編第38U幣一部向南坎以南的老農攻擊;新編第30師一部向南坎西南郊攻擊,對南坎形成包圍,兩師其餘各部向南坎正面攻擊。7日,各部冒著暴雨、山洪,開始行動。到14日,所有包圍部隊均已進抵南坎西南側之古木蔽天的森林地帶,日軍尚未發覺。15日,各部在空軍支援下,發動猛烈攻擊。據守南坎外圍據點及城內日軍,雖拚死抵抗,終未阻止駐印軍之攻擊。新編第30師第90團一個連首先攻入南坎城,其餘部隊陸續突入市區,經過激烈巷戰,完全攻占南坎。日軍向南坎東北及東南潰退。是役,中國駐印軍共擊斃日軍1700餘人,俘虜12人,繳獲大批武器和軍用物資。
離別之痛
問題由來
“南坎問題”是指位於南畹河和瑞麗江匯合處的勐卯三角地區的歸屬,又名南畹三角地區,面積約二百五十平方公里。勐卯三角地區主權原來屬於中國,這一點沒有疑問。但在1894年前(即第一次中(英)緬邊界劃分),英國人就已經強行修築了從八莫到南坎的公路。到1897年,中英兩國再次簽訂有關中緬邊界條約的時候,英國以“永租”的名義取得了對南坎,中國的這塊領土的管轄權。
主權轉移
南坎雖屬中國,但卻是被緬甸國土包圍的一塊飛地,英國政府要求清政府割讓南坎,被
李鴻章所拒絕,但在清光緒23年(1897年),清政府在英國的壓力下,被迫將南坎租借給英國。二戰期間,南坎先被日軍占領,後被
中國遠征軍收復並建立“光復鄉”。
根據該年中英兩國簽署的《
中英續議緬甸條約》,英國承認南坎為中國之地,但由中國租予英國管轄,租價等事宜俟後再議。民國收復南坎不久以每年一千
盧比的租金繼續租借給英國。英國付租直到緬甸獨立,後由緬甸付給,中共上台後方才中斷。
1960年的中緬邊界條約第二條稱鑒於中國和緬甸兩國的平等友好關係。1960年10月1日,兩國正式締結《中緬邊界條約》。根據該條約,緬甸把片馬、古浪、崗房等地劃歸中國,中國同意把勐卯三角地移交給緬甸,同時,班洪、班老部落在“1941年線”以西的轄區劃歸中國。雙方決定廢除緬甸對屬於中國的盂卯三角地(南坎指定區)所保持的“永租權關係”,考慮到緬甸的實際需要(南坎實際是飛地),中國方面把這個地區(面積約220平方公里)移交給緬甸,成為緬甸聯邦領土的一部份。中國主動放棄南坎主權,從此南坎屬於緬甸。但也因為如此,緬甸將班洪、班老部落在“1941年線”以西的轄區劃歸中國,作為補償。因此我們可以認為這實際是一次換地行為。
中緬明珠
就南坎的歷史來看,簡直就是第二個香港。南坎是孟卯三角地尖端處一個城市,其形勢猶如九龍之於新界。孟卯三角地是瑞麗江及支流南碗河交界處一個富饒的壩子,處中緬交通要道上,至今從緬甸入雲南,亦必由南坎度瑞麗江。由於地處要衝,加上孟卯壩土地肥沃,出產富饒,今緬北最大產米區即在此,因此南坎中緬商賈雲集,為滇西南及緬北一相當繁榮的商業小都市。五、六十年代國民黨孤軍中的李崇文和李文煥的游擊隊即駐紮在南坎附近的臘戍,據說對外聯絡、收集情報及採購給養都在南坎一帶進行。
但不幸南坎雖屬中國,但卻是被緬甸國土包圍的一塊飛地,垂涎南坎的英國要求清政府割讓,被李鴻章所拒絕,但在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清政府在英國的壓力下,被迫將南坎永久租借給英國。
根據該年中英兩國簽署的“中英續議緬甸條約”,英國承認南坎為中國地,但由中國永久租予英國管轄,租價若干俟後再議。後議定英國每年付租銀一千盧比給中國。據記載,英國付租直到緬甸獨立,後由緬甸付給,49年後才中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