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耀湘

廖耀湘

廖耀湘(1906.05—1968.12),漢族,別號建楚。湖南邵陽人,國民黨將領,愛國民主人士,曾任蔣介石“五大王牌軍”之一的新編第六軍軍長。黃埔軍校第六期畢業後留學法國,回國後參加了南京保衛戰

1940年,同杜聿明率領中國遠征軍赴緬甸作戰。1948年10月遼瀋戰役中,廖耀湘部戰敗被俘,後於1961年12月作為特赦戰犯被釋放。文革期間受到衝擊,於1968年12月2日心臟病突發逝於北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廖耀湘
  • 外文名:Liao Yaoxiang
  • 別名:建楚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清朝寶慶府邵陽縣北鄉釀溪鎮(今新邵縣縣城)
  • 出生日期:1906年5月16日
  • 逝世日期:1968年12月2日
  • 職業:軍人
  • 畢業院校:黃埔軍校第六期,聖西爾軍校
  • 信仰:三民主義
  • 主要成就:參加崑崙關會戰
    參加緬北反攻戰
    參加雪峰山戰役
    參加南京保衛戰
    參加遼西大會戰
  • 黨派:中國國民黨
人物生平,少年時代,投筆從戎,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新中國成立後,主要功績,崑崙關血戰,印緬遠征,家庭成員,人物軼事,人物評價,故居墓址,

人物生平

少年時代

廖耀湘,1906年5月16日生於湖南邵陽市新邵縣釀溪鎮回龍村,其家道算是小康境地。祖父藝圃公,是一位私塾先生,曾於鄉里設館授徒。父親半耕半讀。耀湘(耀為字輩名)這個名字顯然寄託著祖父和父親望其光大門楣、名耀三湘的期望,而他的表字“建楚”也正是名的引申,耀湘必定有建楚之才。
廖耀湘廖耀湘
1912年,六歲時,他在祖父的指導下,開蒙讀書。
1918年,受過六年傳統私塾教育的廖耀湘考進了縣立高等國小,接受現代教育。

投筆從戎

1920年冬天,廖耀湘從縣立高小畢業,成績優異的他考入了長沙私立岳雲中學
1934年在法國聖西爾軍校時的照片(左二)1934年在法國聖西爾軍校時的照片(左二)
1925年夏,廖耀湘從岳雲中學畢業,選擇了南下報考黃埔軍校。為供廖耀湘在長沙五年的學習,全家竭盡了財力,供他去廣州考試的路費沒有籌集到,錯過了黃埔五期的招生,只好就近從軍,到了趙恆惕屬下的湖南陸軍第三師葉開鑫的部隊,從列兵乾起。
1926年,考入黃埔軍校第六期騎兵科。
1930年5月,廖耀湘參加了留學考試,成績列前三甲,最終確定名額卻被刷下來了,理由是他個子矮,其貌不揚。後以上士資格被蔣介石欽點公費留學法國聖西爾軍校。
1936年,以機械化騎兵專業第一名成績畢業。同年回國,任國民革命軍中央軍校教導總隊騎兵隊少校連長,軍士營學兵連連長。

抗日戰爭時期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調任中校營長,不久調任第二旅中校參謀主任。11月,日寇逼近南京,廖耀湘參加了南京保衛戰。12月13日,南京陷落,日軍進城後,廖耀湘被困在城中,脫險至漢口,曾以“南京戰役之經驗及國軍今後建軍應有之改進”為題,上書蔣介石,蔣破格升任他為第二百師少將參謀長。9月,該師擴編為第五軍,廖耀湘任該軍第二十二師少將副師長。
1938年初,國民政府成立了第一支機械化師第200師,專門在法國進修機械化作戰的廖耀湘任少將參謀長。9月,第200師擴編為新11軍,廖耀湘轉任22師副師長。
1939年11月,廖耀湘隨部參加崑崙關戰役,他親率64團,一舉攻占位於崑崙關南面的日軍馬鞍山陣地,切斷崑崙關守軍於南寧日軍的聯繫。桂南會戰結束後,廖耀湘被提拔為新22師師長。
1942年3月,廖耀湘率第22師遠征緬甸,配合盟軍對日軍作戰,但戰局出現了逆轉,英國人決定放棄緬甸,新5軍西渡怒江,接應第200師從同古撤退,杜聿明率軍部回國,廖耀湘則帶領3000餘人撤退到印度。第22師和先一步達到印度的孫立人的第38師組成新1軍,軍長鄭洞國。第22師在印度蘭姆迦整訓。
廖耀湘遠征緬甸(右一)廖耀湘遠征緬甸(右一)
1943年10月,第二次緬甸戰役打響,廖耀湘率部向緬北挺進,與新38師密切配合,二進野人山,占領了胡康河谷,攻克於邦、下孟關、攻占瓦魯班。
1945年4月,雪峰山戰役打響。統帥部命令廖耀湘率新6軍從緬北空投到芷江,作為此次戰役的總預備隊。主戰部隊為74軍18軍、73軍、100軍等國民黨軍部隊。
1945年,抗戰勝利後,廖耀湘率領新6軍被空運到南京,接受日軍的投降。

解放戰爭時期

1946年1月,廖耀湘率新6軍於秦皇島登入,進入東北。廖耀湘進東北之初,和民主聯軍的交戰中占取上風,連續攻占盤山台安遼中; 3月,打通遼陽鞍山與瀋陽到營口的交通線, 並攻入長春。
“中國巴頓”廖耀湘“中國巴頓”廖耀湘
1946年5月15日,廖耀湘的新六軍22師65團進攻威遠堡。威遠堡被廖耀湘的部隊攻占,林彪開始部署撤退。在撤離四平時,林彪的作戰科長王繼芳攜帶大批檔案叛變投敵。杜聿明由此了解到民主聯軍已經實力大損,指揮軍隊一路猛追,直到把民主聯軍主力趕到松花江以北。廖被任命為國民黨最精銳的第9兵團司令,下轄5個軍。
1948年9月,解放軍發起遼瀋戰役,包圍錦州,時廖耀湘任遼西兵團司令,指揮6個軍,組成西進兵團增援錦州。10月15日,解放軍攻克錦州,廖命令該部急速西進,企圖重占錦州,被解放軍包圍。
1948年10月23日,廖耀湘部向黑山、大虎山發起猛攻。10月28日拂曉,戰鬥基本結束,廖耀湘西進兵團所屬新1軍、新6軍、新3軍、第71軍和第49軍總計5個軍12個師10萬餘人全部被殲滅。
1948年10月27日,廖決定向南方突圍,後被俘虜。

新中國成立後

1956年1月,廖耀湘被送到功德林監獄改造學習。
1961年12月,廖被最高人民法院作為已改造好的戰犯第三批特赦釋放,被任命為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專員、政協全國委員會第四屆委員。先在北京郊區紅星人民公社勞動鍛鍊,當見習工人,在果木隊服務一年,以建立勞動觀點及民眾觀點,每月發放工資60元。
1962年,回北京,與杜聿明、范漢傑、宋希濂、王耀武、沈醉、杜建時、李以劻等原國軍高級將領以及末代皇帝溥儀一同在全國政協充任文史專員,每月工資100元。廖耀湘在國民黨軍事組。
1964年,當選為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
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打擊,於1968年12月2日突發心臟病而逝世於北京。
1980年5月,黨中央、國務院和全國政協組織追悼,將廖耀湘的骨灰盒安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

主要功績

崑崙關血戰

1939年11月15日,日軍在北海灣龍門港登入,攻占欽州、防城後,以一個師團又一個旅團的兵力於24日沿邕欽公路北犯侵占南寧。12月4日進占崑崙關桂南會戰打響。國民政府調集四個戰區五個集團軍的兵力參加桂南會戰,以確保桂越國際交通線的安全。
桂南會戰桂南會戰
1939年12月18日凌晨,戰鬥開始打響。第三十八集團軍中央軍第五軍奉命主攻崑崙關,12月30日第五軍第三次攻克崑崙關,殲滅第21旅團5000餘人,第21旅團班長以上的軍士官死亡達85%以上,擊斃敵少將旅團長中村正雄
日軍崑崙關一戰,是繼南口、平型關、忻口、臨沂、台兒莊之後的又一次大失敗,部隊傷亡很大,其旅團長中村正雄亦被擊斃,所屬第21聯隊參戰人數共1360名,被擊斃198名,被打傷469名,下落不明16人,傷亡和失蹤占總人數的50%;第42聯隊參戰人數共860名,被擊斃176人,被打傷271人,下落不明的21人,傷亡和失蹤占總人數的54%(日軍統計)。

印緬遠征

1937年的南京保衛戰,廖耀湘隨部參戰。後突圍抵達武漢後,被任命為軍官訓練總隊上校大隊長。1938年3月5日,全國第一支機械化部隊——第200師宣告成立,被軍政部點名擔任該師參謀長,並按部隊編制破格提拔為少將。後200師抽調幹部擴編出新編第22師,師長邱清泉又舉薦廖耀湘擔任少將副師長兼幹部訓練班主任。
1939年11月,廖耀湘隨部參加崑崙關戰役,他親率64團,運用靈活的機動游擊戰術,一舉攻占位於崑崙關南面的日軍馬鞍山陣地,切斷崑崙關守軍於南寧日軍的聯繫,為第5軍殲滅守軍創造先決條件。桂南會戰結束後,廖耀湘被提拔為新22師師長。
1942年3月,廖耀湘率新22師入緬作戰。在平滿納戰鬥中,新22師承擔阻擊日軍、掩護大軍撤退的任務。廖耀湘決定利用當地有利地形,採取逐次抵抗戰術,命各部隊交替掩護,將阻擊埋伏與游擊戰術相結合,不斷襲擊日軍,使部隊以極小的損失成功牽制日軍12天。
1942年8月,新22師奉調印度蘭姆伽接受美國顧問訓練,並換裝美械,鑒於第一次入緬的慘痛經歷,廖耀湘在部隊接受訓練時,親自帶領參謀人員深入原始森林考察地形,先後編定《小部隊戰術》《森林作戰戰法》《城鎮村落戰鬥》各書,並結合自己的軍事理論修養及實戰經驗教授給各級部隊長。
蘭姆伽受訓時期的廖耀湘蘭姆伽受訓時期的廖耀湘
1943年10月,中國駐印軍總部制訂了《緬北作戰計畫》。根據計畫,駐印軍發起攻勢後以新38師揭開反攻緬北的序幕。12月28日,新22師65團投入作戰,其任務是解救困守拉家蘇的新38師112團第3營,隨後向大洛進攻。65團團長傅宗良採取“圍魏救趙”的戰術直攻日軍大洛據點,於1944年1月21日發起突襲,並將回援的日軍第55聯隊第3大隊予以重創,拉家蘇之圍遂解。
根據駐印軍總部命令,新22師接下來的任務是作為右縱隊,與新38師相互配合向孟關發起進攻。廖耀湘受領任務後命64團直攻拉征卡,66團與65團主力會攻腰班卡,65團一個營向隆肯迂迴。2月23日,新22師先後擊潰日軍據守腰班卡的第56聯隊主力和據守拉征卡的第2大隊,隨後64團對孟關發起猛攻。廖耀湘則親率主力秘密南下,向瓦魯班、秦諾推進,切斷日軍退路。3月3日,64團攻占孟關。15日,新22師主力在戰車第1營的配合下攻克堅布山北方隘口——丁高瑟,隨後又繼續以正面進攻的方式攻占堅布山和高魯陽,64團乘勝攻占沙杜渣與新38師113團勝利會師。孟拱河谷的北方大門被完全打開。
4月4日,駐印軍總部又繼續下達“奇襲密支那,向甘馬因、孟拱全速前進”的命令,其中新22師配屬第50師150團、戰車第1營等部向甘馬因攻擊前進。10日,新22師按計畫發起進攻,接連攻占瓦康、瓦拉渣和英開塘。日軍被迫退守馬拉高和索卡道,企圖阻止中國軍隊攻占甘馬因和孟拱。5月30日,新22師攻占馬丁瑟高。6月10日,新22師又在新38師一部的配合下對甘馬因發起進攻。經五天激戰突入城內,勝利完成任務。25日,新38師主力攻占孟拱,隨即由新22師接防。戰後,廖耀湘被提拔為新編第6軍中將軍長。
為了儘快打通中印公路,駐印軍總部於10月10日下達新的作戰命令。其中新6軍作為中央縱隊經和平向瑞古地區推進。作為主力的新22師發起進攻後很快就完成既定任務,並乘勢攻占曼大和八莫南郊的康馬哈。至11月17日與新38師113團合攻八莫。21日,新22師又對瑞麗江發起進攻,經八天激戰成功渡江並攻占新維,切斷臘戍至南坎、畹町的日軍交通線。
新6軍連戰皆捷,廖耀湘因功被授予青天白日勳章,美國政府授予他自由金質勳章,英國政府則授予他三等巴斯武士勳章。
1944年12月,新6軍奉命空運回國休整,半年後參加湘西會戰,6月21日,新6軍司令部和所屬新22師因緬北戰功被授予榮譽旗。後廖耀湘和他所指揮的新6軍開赴南京受降,並成為南京受降儀式的警衛部隊。

家庭成員

妻子,黃伯溶,廖耀湘在法國上軍校,他們經朋友介紹在法國認識,然後相愛,廖耀湘的兒子也是在法國出生的,後來廖耀湘夫婦回到了大陸。後黃伯溶輾轉去了香港,又去了台灣。
兒子,廖定一。

人物軼事

1951年1月15日,解放軍軍事學院正式成立,劉伯承任院長。軍事學院成立之初,教員非常缺乏。儘管從華東軍政大學選留了一部分教員,後又從機關和地方大專院校招聘一定數量的知識分子任教員,但仍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劉伯承大膽從起義投誠和解放過來的原國民黨軍官中,篩選了一部分留做教員。劉伯承曾指名要把關押在撫順功德林改造的戰犯廖耀湘請來講課。

人物評價

蔣百里先生曾謂:廖耀湘為蔡松坡(即蔡鍔)以後湖南軍人之第一人,誠非過譽也。綜觀廖耀湘一生:整個抗日戰爭中,他用兵不愧中外名將;治學不讓古今大賢。為國家報恩,為國家效命,不下忠烈之士:宅心仁厚,廉潔自守,不失君子風範。若僅以為將之道而論,則智、信、勇、嚴之武德,無一德不具,更無一德可責。

故居墓址

廖耀湘故居,位於邵陽市新邵縣釀溪鎮回龍村。 
廖耀湘墓,位於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
其後,廖耀湘後人將其骨灰從八寶山革命烈士公墓移到美國來跟黃伯溶葬在一起。
廖耀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