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荀子言性論》是唐代皇甫湜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皇甫湜
- 作品出處:《全唐文》
《孟子荀子言性論》是唐代皇甫湜創作的一篇散文。
《孟子荀子言性論》是唐代皇甫湜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原文 孟子荀子言性論 論曰:孟子曰:“人之性善。”荀子曰:“其善者偽也。”是於聖人,皆一偏之論也。推而言之,性之品有三,下愚、中人、上智是也。聖人言性之品亦有三...
雖然荀子也像孟子一樣,認為性是人秉受於天的,是先天的,是天賦的。但是與孟子不同,荀子將人與動物所共有的好利惡害的自然本性,當作基本的人性,從而得出了人性惡的結論。從而人身修養的過程,在荀子看來,完全是一個“化性起...
《《孟子·荀子(套裝全4冊)》講述了:古聖先賢之書,是中華文明的載體,是華夏民族性格的內在成因、從《周易》、《論語》《四書五經》到《三希堂法帖》,囊括經史子集各類精華、書法碑帖、歷代畫傳等,從國學經典和國學藝術兩方面,...
太史公作傳,論次諸子,獨以孟子荀卿相提並論……蓋自周末歷秦漢以來,孟荀並稱久矣。”並指出公孫子、尸子、墨子等皆被列於孟荀之下。二、從《荀子》一書看荀子的三大思想主張 荀子的思想因其批判地總結和吸收了各家思想而具有...
三子言性辯 孟子言人性善,荀子言人性惡,楊子言人性善惡混。曰喜、曰哀、曰懼、曰惡、曰欲、曰愛、曰怒,夫七者情也,情出於性也。夫七情中,愛、怒二者,生而能自。是二者性之根,惡之端也。乳兒見乳,必拏求,不得即啼...
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時人尊稱“荀卿”。曾三次出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後為楚蘭陵(今山東蘭陵)令。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提倡性惡論,常被與孟子的性善論比較。對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當的貢獻。
荀子雖然也是儒家代表人物,但它具有一定的法家思想。在這一點上,比孔孟進步。荀子所謂的“後王”既不同於其所謂“先王”,也異於孟子所謂的“先王”,學術界一般把荀子的歷史思想概括為“法後王”,使之與孟子的“法先王”相對立...
而這個與空想相對的“學”字,不言而喻,也就是指利用外界事物,向實際學習。這種對於學習的見解,也是荀子基於他的認識論提出來的。荀子否認孟子所說的人有天生的“良知”“良能”,因此他強調從外界實際事物中學習。他在這裡提出的“學...
司馬遷所寫的《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記錄了他的生平。荀(xún)子於五十歲(有學者認為傳抄時誤將十五改為五十)。始來遊學於齊國,到襄王時代“最為老師”,“三為祭酒”。後來被逸而適楚,春申君以為蘭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廢...
根據《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記載,“齊宣王時稷下學宮,三為祭酒,荀子最為老師”。荀子五十歲來到齊國,曾在齊襄王的稷下學宮講學,三為祭酒,後來因遭受讒言,到了楚國,被春申君任命為蘭陵令。春申君死後荀子被廢,家居直到逝世,...
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時人尊稱“荀卿”。曾三次出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後為楚蘭陵(今山東蘭陵)令。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提倡性惡論,常被與孟子的性善論比較。對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當的貢獻。荀子於...
荀子批評孟子的性善說是“幽隱而無說,閉約而無解”,是因為孟子不重視後天人為之偽。因此荀子言性,只是本始材朴,無所謂善惡。故與其說荀子是性惡論者,不如說是善偽論者。作者簡介 唐端正,廣東省南海縣人,生於1930年。廣州...
《孟子荀卿列傳》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創作的一篇文言文,收錄於《史記》中。本篇是孟子和荀卿的合傳,但所記載的內容卻包括了戰國時期陰陽、道、法、名、墨各家的代表人物十二人,極似類傳。這是一篇研究我國古代思想史的重要文獻。作...
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時人尊稱“荀卿”。曾三次出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後為楚蘭陵(今山東蘭陵)令。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提倡性惡論,常被與孟子的性善論比較。對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當的貢獻。他的...
司馬遷《孟子荀卿列傳》020 《儒林列傳》020 劉向《孫卿書錄》021 揚雄《法言·君子》022 班固《漢書·楚元王傳》022 《漢書·儒林傳》022 《漢書·藝文志》023 應劭《風俗通義·窮通》023 劉晝《劉子·九流》023 皇甫謐《三都賦...
1.天時、地利、人和引用自:《荀子·王霸篇》“農夫朴力而寡能,則上不失天時,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廢。”荀子所指的“天時”指適合作戰的時令、氣候,“地利”指有利於作戰的地形,“人和”是指得人心,上下團結。2....
曾三次出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後為楚蘭陵(今山東蘭陵)令。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提倡性惡論,常被與孟子的性善論比較。對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當的貢獻。作品 原文 後王之成名:刑名從商,爵名從周,文名從《禮》。散名之加於...
二 荀子對孟子的批判 三 孟子後學對孟子思想的繁衍與拓展 四 漢唐時代的孟子學 第八章 歷代孟子學詮釋的流變(二)——宋代 一宋代知識分子關於孟子的爭議 二朱子對孟子思想的解釋 三“知言養氣”個案:新注與回應 第九章 歷代...
“荀子最為後人所詆訾者,為其言性惡。其實荀子之言性惡,與孟子之言性善,初不相背也。偽非偽飾之謂,即今之為字。荀子謂‘人性惡,其善者偽’,乃謂人之性,不能生而自善,而必有待於修為耳。故其言曰:‘塗之人可以為...
《性惡篇》是《荀子》一書的第二十三篇,闡述了荀子的倫理思想。旨在批判孟子的性善論,闡明關於人性惡的社會觀。“性惡論”是荀子思想中最著名的觀點,也是其政治思想的基石。 文章先從人的物質欲望和心理要求出發,論證了“人之性惡”...
真正“人性問題”作一番精密討論的要首推戰國時孟子、告子、荀子三大派,孟子言性善,告子言性無善惡,苟子言性惡。在論性時還涉及到“情”、“欲”、“心”、“命”、“才”、“氣”等等。到漢代董仲舒、揚雄、王充等也有各自...
全書分十七章,分別依次論述以下諸問題:中國人性觀之方向,春秋時代之對德言性,孔子對習言性,告子即生言性,孟子即心言性,莊子復心言性,荀子對心言性,中庸之即性言心;乾坤之道、禮樂之原、政教之本與漢學者之言性。漢魏...
然如《編年》、《紀傳》、《論孟子荀子言性論》,亦未嘗不持論平允。鄭玉《師山遺文》有《與洪君實書》,曰:“所假皇甫集,連日細看,大抵不愜人意。其言語敘次,卻是著力鋪排,往往反傷工巧,終無自然氣象。其記文中又...
孟子之言性曰:人之性善;苟子之言性曰:人之性惡;揚子之言性曰:人之性善惡混。夫始善而進惡,與始惡而進善,與始也混而今也善惡,皆舉其中而遺其上下者也,得其一而失其二者也。叔魚之生也,其母視之,知其必以賄死;...
三告子之言義外及生之謂性之諸涵義 四孟子不自生言性之即心言性可統攝即生言性之說之四義 五孟子之即“心之生”以言性之意義 第二章莊子之復心言性、荀子之對心言性與中庸之即性言心 一心知、機心、成心之禍患 二復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