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龍燈

太平龍燈,常州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舞蹈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平龍燈
  • 類型:非物質文化遺產
歷史淵源
常州市新北區羅溪鎮肖巷村的太平龍燈,始於清順治年間的1644年。時值天災連連,戰亂頻繁,民不聊生。肖巷東灣村人以八卦陣中的文王卦為陣勢,創立了太平龍燈,以祈求風調雨順,天下太平,故取名“肖巷太平龍燈”。
起始,太平龍燈隊隊員主要是羅溪鎮謝氏家族後代,他們仰慕先祖東晉名相謝安。謝安雖為文官,但自幼熟讀兵書,在淝水之戰中以八卦陣布兵以少勝多,創下8萬對80萬的顯赫戰例。謝姓後代一直以此為榮,所以至今太平龍燈的表演仍以八卦陣為主。在服裝設計上,也因為當年謝安殊死一戰時士兵著白色戰袍,所以至今龍燈隊成員均穿著帶有八卦圖案的白色舞衣。
太平龍全長12.6米,九節九人舞龍,龍燈中每節可點蠟燭(現改為電池燈),兩隻龍眼、兩隻龍角上點五盞燈,龍尾上還有五盞燈,龍身一字排開,需六十餘人協同表演。舞龍時,前有大旗和十六角繡球開道,一路鑼鼓喧天。中有督旗一面及八卦旗布陣,鑼、鼓等器樂均為雙副,氣氛熱鬧非凡。到達表演地點後,按序幕、進陣、舞龍、陣式四個步驟進行。內羅陣布陣時,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分別豎有四面門旗,旗上分別繡有乾、坤、震、巽四個字樣的八卦圖案。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方位亦分別豎有四面彩旗,旗上分別有艮、離、坎、兌四個字樣,並配有乾、坤、震、巽、艮、離、坎、兌符號標記。外羅陣則按八個方位豎有八面彩旗。進陣後,演員依次表演八卦叩龍、調四門、龍翻身、盤龍等。接著隨蝴蝶陣、梅花陣、十字梅花陣、十字梅花雙卷心、龍門陣、月牙陣、一字長蛇陣等多種陣式的不斷變化,產生不同的舞龍表演效果。夜觀太平龍燈表演,場面璀璨耀眼,令人如痴如醉,目不暇接。
太平龍燈融傳統舞蹈、道教文化與齊梁文化為一體,將道學的彼此滲透、彼此融合、陰陽交會與人類走向共同泰吉、和諧的精神內涵,奇妙地融合在這一傳統舞蹈之中。在藝術上體現出耳目一新的造型美、體型美、技巧美、姿態美。
太平龍燈的當前代表性傳承人為謝東海。幾十年來其悉心培養、傳授出幾代新老傳人,並頻頻在各類大型文化活動中亮相表演,為太平龍燈的延續、傳承作出了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