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河四爪太平神龍,常州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舞蹈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孟河四爪太平神龍
- 類型:非物質文化遺產
歷史淵源
舞龍燈是各地流傳的民間舞蹈,但一般的龍燈都是沒有腳爪的,唯有孟河一處的龍燈有四隻腳爪,稱為“四爪龍”。
孟河四爪太平龍起源於清代孟河的西林寺。每年農曆九月半西林寺舉行廟會,都有四爪龍參加,以求國泰民安,從清末到解放初期從未間斷,民間稱之為“四爪神龍”。四爪神龍體形比一般的龍要大,除龍身每節有人撐掮外,四個腳爪另有四人各掮一爪。
孟河四爪太平神龍的製作及材料,除增加四隻腳爪的製作工序和材料外,基本上與一般龍燈相同。先用鉛絲將竹筋紮成龍頭、身、尾、腳爪的骨架,再用布或絲織品糊成龍身,然後用顏料繪上龍鱗。龍頭上眼睛用兩隻電燈泡做成,龍嘴上的龍鬚用麻絲、棕絲等製作。每節龍身都是活動的,每節龍肚上支上一根由人掮著調舞的木棍。四爪龍的四爪也支有四根木棍,由四人掮著調舞。調舞四爪太平神龍時,按十三節每節一人、四爪每爪一人,連同敲打樂器等共需二十多人。
孟河四爪神龍表演的陳式有:一字長龍陣、 二龍戲珠陣。“戲”同“喜”,賀喜、迎喜、快樂、送福;“珠”即珠寶,代表財富;三雄鎮宅盤龍陣,這是根據孟河醫派在驅瘟疫時的活動演化而成的,行禮儀打招收隊;四門龍陣,又叫開四門,寓意四逢四喜,福祿禱禧,日日進財,事事如意;五蟠臨陣,這是四爪神龍布陣時寓意最深的一個節目,“蟠”即福也,五蟠即五福,意味這個表演是為眾人送來五福的;六朝拜相陣,這也是一個完全依道家的陰陽八卦術布陣的,其中的“六”是順意的意思,祈求事業順昌、順利、順發;七星參北陣,這是為一個深受百姓愛戴和崇敬的地方官吏歌功頌德,同時也通過這個節目表達人們對天下太平、官民同樂,普天同樂的嚮往。最後,哨聲再起,伴隨鼓樂鞭炮,二龍一震騰飛,同時龍旗率八旗帶八桿(簇燈)從四面八方朝帥旗擁來,全場沸騰,氣氛達到高潮。
上世紀80年代農村改革開放後,沉寂多年的四爪神龍重現孟河。近年來,四爪神龍頻頻在孟河及周邊各類大型文化活動中亮相展現,並吸收和培育新一代人參加,使其技藝得到了繼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