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龍又稱紙龍、五股龍,是江西省安遠縣中部地區所特有的傳統民間舞蹈,是一種頭、腰、尾五節互不相連的民間龍燈,瑞龍頭、尾各一節,腰三節。
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安遠瑞龍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傳統舞蹈
- 認證時間:2010年
- 認證批次:第三批
- 申報地區:中國江西省贛州市安遠縣
- 所屬國家:中國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基本特徵,保護措施,
簡介
瑞龍一般在春節期間進行表演,表演前要進行傳統的祭龍儀式,村民們手執龍燈,敲鑼打鼓來到河邊擺上供品、點燃香燭、燃放鞭炮、祭拜龍神,進行“拜水開光”儀式,然後到各個村莊進行表演。它的舞蹈動作較簡單,舞步以小碎步和跑跳步為主,擺出“天下太平”字樣。舞龍的動作內容包括東君贊語、蓋水波浪、舞水爪鉤、織竹壁、結字、走圓場等幾個環節組成。
歷史淵源
據安遠縣欣山鎮修田村民間老藝人杜利民(1911年生)介紹說:“瑞龍在當地流傳了十一代,最遲在1800年左右就產生了。”據1993年版《安遠縣誌》:“安遠城南有一座九龍山,山高水清,雲霧繚繞,盛產甘美清香的九龍茶。九龍山原叫九頂山。相傳,古時九頂山下有個窮苦的後生,常獨自一人上山砍柴。一天,他來到山中,忽見山頂五彩繽紛,祥雲繚繞,九條金龍從雲中飛出,時而在空中飛舞,時而在潭中戲耍,時隱時現,百態千姿。正當他看得入迷時,一陣山風吹來,雲消霧散,九條金龍無影無蹤,而展現在眼前的卻是九棵翠綠的茶樹,迎著陽光隨風搖曳。
後生感到奇怪,回家後便將金龍變茶樹之事告訴鄉鄰。大家聽說後,紛紛上山觀看,只見九株茶樹亭亭玉立,綠光閃爍。眾人便採摘茶葉,回去精心炒制。茶葉芳香撲鼻,聞之欲醉;茶水甘美清香,醇厚無比。於是,人們紛紛相約上山開荒種茶。茶農把九頂山改名九龍山,將茶稱之為九龍茶,將潭稱之為九龍潭。一傳十,十傳百,九龍茶的奇聞傳到皇帝耳朵里,皇帝立即傳旨贛南道台,選九龍茶進貢朝廷。從此,九龍山的傳說一直流傳到現在。”清代,安遠人依照此傳說編創了瑞龍這種民間舞蹈表演節目,並不斷演繹充實,寓意了龍來生瑞、瑞到增福、瑞氣盈門、五福歸堂等含義。
基本內容
瑞龍一般在春節期間表演,表演前要進行傳統的祭龍儀式。擎著龍燈,敲鑼打鼓來到河邊擺上供品、點燃香燭、燃放鞭炮、祭拜龍神,進行“拜水開光”儀式,再用筆象徵性地點一下龍嘴,謂之“通龍喉”,表示新紮的龍燈已經賦於了靈性。
瑞龍將要進入某個村莊表演時,先由一位長者提燈籠先行,東道主燃放鞭炮迎接,主客相見,互相道喜。途中倘若遇有新落成的屋宇,東家則必掩其門,此時執龍頭者即唱慶辭贊賀,每唱慶辭一段,東家均以紅包答酬。唱完慶辭,東家開門迎進龍隊,龍隊於堂屋內表演,舞畢列隊離去,另尋主家。每至一戶,主人都要端出自製糖果茶點,熱情款待龍隊。
瑞龍的舞蹈動作較簡單,舞步以小碎步和跑跳步為主,擺出“天下太平”字樣。舞龍的動作內容包括東君贊語、蓋水波浪、舞水爪鉤、織竹壁、結字、走圓場等幾個組合動作組成。最精彩部分要屬織竹壁和結字兩項:織竹壁時,五個舞龍少年一字形直線拉開距離,用小跑步的速度,配合樂隊節奏,穿插走著“8”字交叉隊形,非常活潑可愛。動作進行到一半時,龍頭帶著走圓場,走到面對觀眾方向開始結字,每走一次場結一個字,結成“天下太平”等祝福話語,結完字,龍頭再帶著走圓場結束。
基本特徵
安遠瑞龍是我國傳統的舞龍舞蹈,它將龍燈分為頭一節、腰三節、尾一節的表演形式,所以俗稱“五股龍”、“五節龍”,瑞龍的舞蹈動作較簡單,舞步以小碎步和跑跳步為主,擺出“‘天下太平’字樣。富有廣泛的民眾娛樂性和淳樸的地方色彩,古樸而活潑的舞蹈特點,鮮明的音樂特色,對未來的美好祝願等特徵。
保護措施
2007年開始,安遠縣支出1萬元的瑞龍非遺普查費用。為了記錄、整理瑞龍的扎制、音樂、場記、道具、雕花剪紙工藝;保護培養瑞龍製作、表演的傳承人;記錄、整理瑞龍舞蹈的傳統步伐;記錄、整理瑞龍原始的贊語,演奏音樂等。
從去年開始,安遠縣文化館從2009年開始制定了5年計畫。明年準備將瑞龍的舞蹈列為安遠縣一中、二中體育班學生的必修課,加強培養年輕一代的接班人。2012年建立瑞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基金,保障正常演出。2013年舉辦瑞龍培訓班,在安遠全縣各鄉鎮推廣,並建立民間自發的代代傳演和政府保護相結合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