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益科麥8號,原代號“益科麥17118”,是安徽華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以金禾9123為母本、周麥28為父本進行雜交,經系譜法選育而成的小麥品種。
天益科麥8號幼苗半直立,冬前長勢較旺,冬季抗寒性中等,分櫱力一般,成穗率較高。株高85.9厘米,莖稈彈性好,較抗倒伏。穗紡錘形,穗大且長,小穗排列稍稀,長芒直芒,籽粒橢圓形、硬質,飽滿度好,黑胚率低。慢小麥條鏽病,中感小麥葉鏽病,高感小麥紋枯病、小麥白粉病、小麥赤霉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益科麥8號
- 別名:益科麥17118
- 審定編號:國審麥20230050
- 作物名稱:小麥
- 育種者:安徽華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 品種來源:金禾9123(母本)/周麥28(父本)
選育過程,特徵特性,產量表現,適種區域,栽培技術,播前準備,播種技術,田間管理,病害防治,適時收穫,
選育過程
2009年以抗條鏽病較好的小麥品種金禾9123為母本、豐產性較好的小麥品種周麥28為父本進行雜交,配置組合編號為0917,通過系譜法進行選育,從F2~F4代連續3年選擇符合目標性狀的優良單株並測產,在選擇的過程中兼顧小麥葉鏽病、小麥白粉病、小麥紋枯病及籽粒品質等性狀類型。
2015~2016年在入選的32個系的產量比較中,0917-10-5-10-1表現出半冬性、綜合抗性突出、豐產性好。
2016~2017年繼續進行產量比較和抗性鑑定試驗,0917-10-5-10-1-8比對照周麥18增產6.83%,田間表現高抗小麥葉鏽病和小麥條鏽病,根系活力好,耐後期高溫能力強,定名為“益科麥17118”。
2017年開始參加國家統一試驗,經過2年品比試驗及2年區域試驗和1年生產試驗,於2023年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國審麥20230050,最終命名為“天益科麥8號”。
特徵特性
- 農藝性狀:天益科麥8號屬偏弱春性中晚熟小麥品種,全生育期227.4天。幼苗半直立,冬前長勢較旺,冬季抗寒性中等,分櫱力一般,成穗率較高。春季返青起身早,對春季低溫有較好的耐性。株型較緊湊,莖稈和穗部蠟質重,穗層較整齊。後期較耐高溫,熟相較好。株高85.9厘米,莖稈彈性好,較抗倒伏。穗紡錘形,穗大且長,小穗排列稍稀,長芒直芒,籽粒橢圓形、硬質,飽滿度好,黑胚率低。畝穗數40萬~42萬穗,穗粒數34~36粒,千粒重41~43克,產量三要素較為協調。
- 品質分析:經國家黃淮南片區域試驗抽混合樣化驗,天益科麥8號籽粒容重819克/升,蛋白質(乾基)含量14.7%,濕麵筋含量36.4%,吸水率60%,穩定時間3分鐘,品質分類為中筋小麥。
產量表現
2019~2020年度參加國家冬小麥黃淮南片水地組區域試驗,每畝平均產量578.8千克,較對照品種周麥18增產4.59%;2020~2021年度續試,平均產量558.3千克,比對照周麥18增產5.55%,比弱春性對照品種淮麥40增產5.83%;2年平均產量568.6千克,比對照周麥18增產5.07%。
2021~2022年度國家冬小麥黃淮南片水地組生產試驗中,每畝平均產量610.7千克,比弱春性對照品種淮麥40增產6.27%,增產點率100%。
適種區域
天益科麥8號適宜在黃淮冬麥區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陽市(淮河以南稻茬麥區)和南陽市南部部分地區以外的平原灌區,陝西省西安、渭南、鹹陽、銅川和寶雞市灌區,江蘇省淮河、蘇北灌溉總渠以北地區,安徽省沿淮及淮河以北地區高中水肥地塊中晚茬種植。
栽培技術
播前準備
- 種子處理
天益科麥8號播種前選擇晴好天氣晾曬2~3天,然後用30克/升的苯醚甲環唑懸浮種衣劑均勻包衣,陰乾後再用固氮微生物菌劑噴灑在種子表面,混拌均勻,陰乾後播種。
- 土壤底墒
10月中旬前後,根據天氣情況及土壤墒情及時播種,若播前5~10厘米土壤水分達不到田間持水量的65%~75%,應及時澆水造墒;播後墒情不好及時澆水補墒。
- 精細整地
選擇地勢平坦,耕作層深厚肥沃的砂漿黑土、潮土、棕壤等,活土層達25厘米以上。前茬為玉米的田塊,用粉碎機把秸稈徹底粉碎,使秸稈長度小於5厘米,耕地深度25~30厘米,耕後晾曬,待墒情適宜時及時旋地2~3遍,確保土地平整無大土塊。
- 合理施肥
底肥每畝施有機肥500~1000千克、三元複合肥45千克、硫酸鋅2千克、硼肥1千克。在小麥返青拔節期,根據天氣情況每畝隨雨水撒施複合肥10~15千克,在孕穗期撒施尿素約10千克。
播種技術
該品種最適播期為10月15日~25日,播種行距以20厘米為宜。適播期內播種密度為18萬~21萬/畝,播期推遲應適當加大播量,10月底~11月中旬以25萬~27萬/畝為佳。播種深度3~5厘米,採用寬幅播種機播種,機械均速行駛,確保下種均勻,深淺一致,不重播、不漏播,地頭地邊播種整齊,播種時選用旋耕施肥播種鎮壓一體機一次完成施肥、旋耕播種、第1次鎮壓、覆土和第2次鎮壓等,播種質量好,提高出苗率,保障一播全苗。
田間管理
- 冬季管理
- 查苗補缺:小麥出苗後及時查苗補缺。對有缺苗斷壟的地塊,開溝澆水催芽補種,對重播及疙瘩苗,應及時剔除多餘麥苗。
- 適時冬灌:11月中下旬日平均氣溫下降到3~5攝氏度,以夜間土壤上凍,白天氣溫回升,土壤化凍時進行冬灌最好,冬灌是土壤防凍保墒的重要措施,有助於麥苗安全越冬,是次年小麥豐產的基礎。灌水量以當天水分滲入土中,地表無明水為宜。
- 春季管理
合理澆水施肥,3月中下旬~4月初氣溫開始回暖,此時小麥生長迅速,對肥水的需求量較大,根據土壤水分及田間苗情,及時澆拔節孕穗水,每畝施尿素12~15千克,以增加小麥畝穗數確保後期穩產。
- 後期管理
4月中旬小麥抽穗後,在初花至盛花期葉面噴施氰烯菌酯或丙硫菌唑來預防小麥赤霉病,在殺菌的同時加入殺蟲劑、磷酸二氫鉀及少量尿素等,進行一噴多防。灌漿期再噴施1次,加入殺蟲殺菌劑及葉面肥,提高根系活力,增強抗乾熱風能力,可提高千粒重,促進增產。
病害防治
- 病蟲防治
根據病蟲害危害特點,科學合理地選用農藥。小麥紋枯病、小麥根腐病等病害根據發病情況及時進行防治。返青拔節期以防治小麥蚜蟲、小麥紅蜘蛛為主;抽穗揚花期以防治小麥赤霉病、小麥白粉病、小麥蚜蟲為主;灌漿期以防治小麥鏽病、小麥蚜蟲、小麥黏蟲為主。
- 草害防治
在小麥3葉1心,雜草2~3葉期,最遲在小麥拔節之前,日平均氣溫高於8攝氏度,中午前後進行噴藥。對小麥田常見禾本科雜草可選用異丙隆、精惡唑禾草靈、甲基二磺隆、炔草酯、唑啉草酯等藥劑,闊葉雜草選用20%氯氟吡啶酯、3%雙氟磺草胺或22%雙唑草酮·氯氟吡氧乙酸。所有藥劑施藥時應嚴格按照推薦劑量、施藥時期和方法施用,避開低溫、乾旱、降雨等惡劣天氣,否則易造成藥害。
適時收穫
適宜收穫期掌握在蠟熟末期,選用收割拋灑率低於3%的收割機進行收割,及時揚淨、曬乾,安全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