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高蹺,民間舞蹈。亦稱鑼鼓高蹺、小鼓高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津高蹺
- 別名:鑼鼓高蹺、小鼓高蹺
天津高蹺,民間舞蹈。亦稱鑼鼓高蹺、小鼓高蹺。
天津高蹺,民間舞蹈。亦稱鑼鼓高蹺、小鼓高蹺。流行於遼寧省大連、瀋陽、丹東、營口等沿海港口城市與鄉鎮。由河北天津等地傳入,已有百餘年歷史。舊時,每值春節、端午節、農曆正月十五日、三月二十三日花燈廟會時演出。各地的天津高蹺雖...
。2022年6月,入選天津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高蹺(南門西樂勝老高蹺會)、高蹺(長祥高蹺)、高蹺(葛沽青雲高蹺老會)、高蹺(楊村六街靜安高蹺會)、高蹺(台頭鎮勝利村青年高蹺會))編號Ⅲ-1。
京津一帶高蹺分為京、衛、海三大流派,“海下”高蹺,即指天津衛“海下(舊指從天津衛有一條向東南方向的海大道直達大沽海口)”一帶民間花會中的高蹺(亦指津南區海河邊一帶的村莊)。天津海下文武高蹺在木腿子上有長短之分,武...
秧歌(西碼頭百忍京秧歌高蹺),天津市紅橋區傳統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2021年5月24日,秧歌(西碼頭百忍京秧歌高蹺)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項目編號:Ⅲ-...
實際上,在天津市每年的春節或元宵秧歌大賽舞台上,人們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只是不知道它的“藝名”而已。 上打家什高蹺又名天津蹺,表演者雙足踩著木蹺作舞,由其中四名舞者用兩鼓兩鑼(或八人、四鼓四鑼)邊舞邊為全隊伴奏。表...
林亭口高腿子高蹺是天津市的傳統民俗舞蹈。歷史淵源與天津市寶坻區林亭口鎮的發展歷史息息相關,清代鹹豐、同治年間集鎮貿易十分繁榮、廟宇頗多,廟會盛行,高腿子高蹺會也隨之進入繁榮期。高蹺會由戲曲片段和生產生活動作模擬構成。演出人員...
09 海下文武高蹺 津南區 10 蟲八蜡廟小車會 北辰區 傳統戲劇 (總計3項)序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1 天津京劇 天津京劇院 12 評劇 天津評劇院寶坻區 13 衛派河北梆子 天津河北梆子劇院 傳統手工技藝 (總計2項)序號 項目...
《天津皇會文化遺產檔案叢書:中營後同樂高蹺老會》是2014年山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天津皇會為祭祀媽祖的傳統民俗活動,創始於元代,現為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本書採用源頭式記錄,以口述史為方法,立足於田野作業...
天津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景項目介紹 民間文學 排地歌謠 秦城傳說 傳統音樂 小王莊民間吹打樂 韓家墅上善道樂 北塘飛鈸 傳統舞蹈 東於莊周樂花鼓 金獅大轎 塘沽河頭落子 高王院蓮花落 寺各莊竹馬會 西碼頭百忍京秧歌高蹺 普樂扒蠟...
踩高蹺,是漢族傳統民俗活動之一。踩高蹺俗稱縛柴腳,亦稱“高蹺”、“踏高蹺”、“扎高腳”、“走高腿”,是我國北方民間盛行的一種民眾性技藝表演,多在一些民間節日裡由舞蹈者腳上綁著逗,武蹺則強調個人技巧與絕招,各地高蹺,都...
天津的天后宮建於公元1326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是娘娘的生日。每年這時都舉行“皇會”,表演高蹺、龍燈、旱船、獅子舞等,百戲雲集,熱鬧非常。現今天后宮已成為天津民俗博物館,介紹天津的歷史變革,陳列著各種民俗風情實物。皇會是因清...
《天津花會》是2016年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姚樹貴。內容簡介 《天津花會》重點介紹天津法鼓、傳統舞獅、津門槓箱、傳統舞龍、衛派摔跤、漢沽飛鑔、津門寶輦、陣圖秧歌、津門重閣、津門弓刀、武清飛叉、靜海蹬竿、衛派高蹺...
天津的自然、人文概況與歷史沿革 天津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介紹(總計30項)傳統音樂(總計5項)漢沽飛鑔 劉園祥音法鼓 掛甲寺慶音法鼓 楊家莊永音法鼓 雷琴拉戲 傳統舞蹈(總計4項)大沽龍燈 海下文武高蹺 林亭口高...
上口子高蹺經常接到來自全國各地的比賽和展示交流活動邀約,先後參加上海F1開幕式、中央電視台鄉時大世界、 歡樂中國行等各類活動。1980年春節期間,遼寧省鞍山市舉辦高蹺大賽,上口子高蹺隊代表盤錦市參加。1992年10月1日晚上,在天津電視...
農曆三月廿三日是娘娘的生日,每年這時都舉行“皇會”,表演高蹺、龍燈、旱船、獅子舞等。百戲雲集,熱鬧非常。現在的古文化街包括天后宮及宮 南、宮北大街,全長580米,寬7米。這裡的建築大多是仿清代民間小式建築。街內有近百家...
在這一天,以龍燈、高蹺、旱船、秧歌、法鼓、中幡、獅子舞和武術等表演為主,街頭熙熙攘攘,熱鬧異常,成為豐富市民文化生活的盛舉。不可不留“市井相連”的古文化街,儘管來自祖國四面八方和天津的各種工藝品,應有盡有。其中具有濃厚...
農曆三月廿三日是娘娘的生日,每年天后誕辰,以天后宮為中心舉行大型民間酬神廟會活動,表演高蹺、龍燈、旱船、獅子舞等。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天后宮位於天津市南開區古文化街80號。交通路線 公交 天津市內乘坐632、633、641、671、804、...
每逢此時,民間的法鼓會、大樂會、鶴齡會、重閣會、中幡會、高蹺會等,沿街表演各種技藝。皇會的歷史 到了乾隆年間,乾隆皇帝乘船下江南路過天津,一時高興,提出要看“娘娘會”。當時,乾隆皇帝的船停泊在三岔口。各會從船前經過,...
按照天津濱海新區的功能定位,將建設社會和諧,經濟繁榮,生態環境宜居,海濱休閒旅遊度假區,成為國際旅遊目的地。北村 明永樂五年(1407年)建,原名大河北、北寧車沽。1958年依地理方位易今名。原寧車沽鄉人民政府駐地。在塘沽北16公里。西臨...
勝芳高蹺到天津後,天津的高蹺看不起勝芳的高蹺,嫌彩衣太破。但是踩起來,勝芳高蹺藝術高超,如劈叉、坐腿、反腰、騎駱駝等,均表演好。在擺會中過一道浮橋,天津的高蹺卸了腿子,走了過去,而勝芳的高蹺腿子不但比天津的腿子高多半...
媽祖祭典(葛沽寶輦會),天津市津南區傳統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葛沽寶輦會始建明朝萬曆年間,最晚的也建於民國初年。現已成為當地民俗文化的大匯集,除了寶輦,還有高蹺、竹馬、龍燈、旱船等具有濃郁津門特色的各類非遺民俗...
“窮不怕”真名叫朱紹文,是名沒有中舉的秀才,他大約1829年生人,清同治、光緒年間在天津賣藝說相聲。他祖籍浙江紹興,原為京劇丑角兒,演架子花臉,相傳武劇《十八拿》出於他之手。後在天橋撂地。晚年住在北京地安門外氈子房。朱紹文...
每逢此時,民間的法鼓會、大樂會、鶴齡會、重閣會、中幡會、高蹺會等,沿街表演各種技藝,呈現一番盛況。到了乾隆年間,乾隆皇帝乘船下江南路過天津,一時高興,提出要看“娘娘會”。當時,乾隆皇帝的船停泊在三岔口。各會從船前經過...
秧歌(西碼頭百忍京秧歌高蹺),天津市紅橋區傳統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2021年5月24日,秧歌(西碼頭百忍京秧歌高蹺)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項目編號: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