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后宮(天津市南開區天后宮)

天后宮(天津市南開區天后宮)

天后宮建於1326年(元泰定三年),原名天妃宮,俗稱娘娘宮,歷經多次重修,是天津市區最古老的建築群,也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媽祖廟之一,宗教建築。建築群坐西朝東,面向海河,由山門、牌坊、前殿、大殿等組成,屬典型的中國傳統廟宇式建築。每年天后誕辰,以天后宮為中心舉行大型民間酬神廟會活動,沿河船戶、周邊信眾亦紛紛到來,各地商賈雲集,造就了天津最著名的商業街——宮南宮北大街(今古文化街)的繁榮。

天后宮位於天津古城東門外,始建於元代。由於當時海運漕糧,漕船海難不斷發生,而天津是海運漕糧的終點,是轉入內河裝卸漕糧的碼頭,所以,元泰定三年(1326年),皇帝下令建天后宮(當時叫天妃宮)於天津海河三岔河口碼頭附近,供人們奉祀海神天后。水工、船夫、官員在出海或漕糧到達時,都向天后祈福求安。居家百姓沒錢的也來求財,沒兒的求子,有病的祈免病災。這是古人無法克服海洋、江河險難而求助神靈的消極表現,也反映了苦難民眾的古樸文化心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天后宮
  • 地理位置:天津舊城區東門外
  • 俗稱娘娘宮
  • 始建於:元代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
文化淵源,商業發展,主要布局,

文化淵源

天津天后宮,俗稱“娘娘宮”,始建於元代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是世界三大天后宮(福建湄州祖廟、天津天后宮、台灣北港朝天宮)之一。位於天津舊城區東門外、三岔河口西岸、如今的古文化街上。為天津市區最古老的建築群。天后宮坐西朝東,面對海河,占地5352平方米,建築面積1734平方米,宮內供奉著天后娘娘。天后在古時被人們稱為護海女神。傳說她是福建莆田人,水性極好並經常駕船出海搭救遇難的人,故被後人敬為女神。農曆三月廿三日是娘娘的生日,每年這時都舉行“皇會”,表演高蹺、龍燈、旱船、獅子舞等。百戲雲集,熱鬧非常。現存的古文化街包括天后宮及宮 南、宮北大街,全長580米,寬7米。這裡的建築大多是仿清代民間小式建築。街內有近百家店鋪,主要經營文化用品、古舊書籍、民俗用品、傳統手工藝品等。著名的楊柳青年畫、泥人張彩塑、風箏魏風箏、刻磚劉磚刻等都在這裡設了專門店鋪。天后宮如今已成為天津民俗博物館,介紹天津的歷史沿革,陳列著各種民俗風情實物。

商業發展

天后宮前的宮南、宮北大街上人來人往,人頭攢動。這裡有四鄰八鄉的商農、居民來此祭祀燒香,也有運糧運貨路經此地,總之一片繁華。

主要布局

天后宮內主要有14間,分別是:前殿、正殿、藥王殿、台灣殿、鳳尾殿、藏經閣、關帝殿、元辰殿、啟聖祠、財神殿、碧霞元君殿、王三奶奶殿、良緣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