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亭口高腿子高蹺

林亭口高腿子高蹺

林亭口高腿子高蹺是天津市的傳統民俗舞蹈。歷史淵源與天津市寶坻區林亭口鎮的發展歷史息息相關,清代鹹豐、同治年間集鎮貿易十分繁榮、廟宇頗多,廟會盛行,高腿子高蹺會也隨之進入繁榮期。高蹺會由戲曲片段和生產生活動作模擬構成。演出人員在腿上綁上一種特殊製作的木棍(腳下5尺5寸高)進行表演。高腿子高蹺在各種花會中獨樹一幟,花會名稱“漁樵耕渡”由5個戲曲片段、6個農民生活片段組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亭口高腿子高蹺
  • 表演形式:戲曲片段和生產生活動作模擬
  • 信息:林亭口高腿子高蹺市級 Ⅱ-5  
  • 復興時間:1983年
簡介,表演形式,現狀,

簡介

亭口鎮(林一村)高蹺的歷史淵源與天津市寶坻區林亭口鎮的發展歷史息息相關,清代鹹豐、同治年間集鎮貿易十分繁榮、廟宇頗多,廟會盛行,高腿子高蹺會也隨之進入繁榮期。

表演形式

高蹺會由戲曲片段和生產生活動作模擬構成。演出人員在腿上綁上一種特殊製作的木棍(腳下5尺5寸高)進行表演。
高腿子高蹺在各種花會中獨樹一幟,花會名稱“漁樵耕渡”由5個戲曲片段、6個農民生活片段組成。第一出:拖頭,也叫領會人,是一個棒槌和尚,他的舉動影響左右整個會的進行及布局;第二出:耪地;第三出:砍柴;第四出:《打漁殺家》中的釣魚;第五出:撲蜂;第六出:逗殺西門慶中的三節鞭;第七出:《小放牛》;第八出:《鐵弓緣》小磨房;第九出:《連環套》中的黃天霸;第十齣:傻柱子;第十一出:騎象。每出兩人,伴相和戲曲一致,表演內容是每出戲的一個小片段或生產生活中的動作模擬,沒有唱腔,只是在舞台戲曲的基礎上加上了高蹺的動作。在表演當中用鼓、鑔、鐃等伴奏。

現狀

經過戰爭年代的衰退期和文革期間沉寂期,內容上比過去少了許多,大規模復興是1983年縣、鎮政府出資搶救。高蹺發展到今天是因為有一代又一代的高蹺傳人的執著追求,和各級政府的支持,但在內容和形式上是少了許多,為了再展昔日高蹺的風彩,林一村的高蹺隊在努力實踐,區、鎮政府已將高蹺的搶救工作列入重要的議事日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