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香山寺(銅川市耀州區寺廟)

大香山寺(銅川市耀州區寺廟)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香山寺位於陝西銅川耀州區西北四十五公里的廟灣鎮境內。因山寺踞山陽,春夏兩季,山花爛漫,香氣四溢而得名。 大香山寺已歷史悠久,是陝西省三大寺院之一,也是中國最早的佛教聖地之一。始建於符秦,至南北朝與隋唐成為佛教聖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香山寺
  • 外文名:Large Xiangshan Temple
  • 地理位置:陝西銅川耀州區
  • 建立時間:公元351—384年
  • 海拔:1430.6米
  • 美譽:佛教聖地
大香山寺,地理位置,簡介,介紹,歷史悠久,苻堅之女,傳說,唐代,清朝,發展,景點介紹,奇 峰 洞,同 善 寺,龍泉寺,千手千眼觀音,蝴 蝶 谷,唐王洞、觀音寺,

大香山寺

地理位置

大香山又名叫三石山,位於銅川市耀州區西北45公里處,平均海拔1414.3米,最高峰為西峰,海拔1430.6米。香山及其周圍,森林覆蓋率85%以上,是天然植被保存完整的典型次生林區,生物種類繁多。
大香山寺

簡介

山勢東西走向,主峰分東峰、中峰、西峰依次排列,酷似一個巨大的筆架,又象一個巨大的香爐,遠望之,東峰、中峰、西峰尤如三根頂天香柱插入爐中。山之周圍,萬頃林海、青翠欲滴,崇山峻岭、雲霧繚繞,山中泉、溪、瀑、潭、湖、河等水景形態多樣,有山泉近百處、小溪近50多條,山水相依,秀麗異常。更有多處天然溶洞,小者數百平方米,鐘乳石形態各異,奇秀無比。在這裡,春賞山花,山花爛漫覓佛跡;夏聽松濤,濤聲充耳似驚雷;秋覓紅葉,葉紅遍野盡天染;冬觀雪景,玉樹瓊台竟風流。可從照金白石崖山谷、柳林姚峪川、廟灣鎮直達香山,南有西銅高速公路、210國道梅七線鐵路與西安相接,北有銅正公路通往甘肅、寧夏和內蒙。

介紹

香山位於耀州區北部,距城區45公里左右,東、西、中三峰聳立,平均海拔1415.06米。西峰最高,海拔1430.6米。香山是白堊紀宜君礫岩和鳳凰山礫岩構成的石質山峰,這裡層巒疊翠,林木充郁。早在1999年5月,這裡就成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香山歷史悠久,素有全國“八大佛山”之稱。考其歷史,“肇於符秦,成於姚秦”,古稱三石山,後曾易名為天寶峰;清嘉慶二十三年重修香山寺,始稱香山,沿用至今。香山乃觀音菩薩肉身成佛之地,故以菩薩靈異而遐邇知名。從前秦時期的公元351—384年開始建立寺院,香火一直延續,已經有1600多年的歷史。
香山是佛教聖地,寺院建築和遺蹟很多,可惜經過上世紀初的幾次戰火,這裡原有的寺院大都被燒毀。近幾年,在黨和各級領導的關懷下,在廣大佛教信眾護持下,建築也逐漸得以恢復。每年前半年的農曆三月初五至十五,後季的十月初五至十月十五日為香山廟會,前來朝山進香的信眾、遊人絡繹不絕。

歷史悠久

苻堅之女

大香山寺歷史悠久。舊志記載興於苻秦(351年-384年)年間,盛於姚秦(384年-417年)。
苻秦年間,其大將萇擁有兵自立,屯兵香山,自稱大單于,萬年秦王。其兄姚襄戰死,姚萇封其為魏王。至今留有秦王洞、魏王樓、校兵場、地牢等遺址。姚萇攻入長安,來苻秦,苻堅之女與玉璽不知下落。姚萇逼死苻堅,也沒有得到玉璽。香山傳說,某王之女乃觀音菩薩化身,坐化於大香山寺之真身洞。民國年間,大香山寺尚“有一玉印,大同玉璽,類瑪瑙色,全體透明,中有白脂,宛如游龍。”二者相考,香山菩薩似為苻堅之女。

傳說

據有關資料記載,苻堅崇信佛教,381年,苻堅征伐龜茲之時,特別囑咐:聽說龜茲有一高僧,叫鳩摩羅什,如克龜茲,一定要迎送到長安。其女在國亡之時,削髮出家,情理之中。蓋妙善公主傳說,始於宋代;妙莊王之說,緣於佛經,均不能考香山菩薩之始。姚秦時,全國上下篤信佛法,有“十室九空”之說。香山是姚秦的發祥地,相傳姚萇死後,其子姚興繼位,改國號白雀,修建白雀寺,大香山寺更是興盛。

唐代

唐代前幾年任皇帝均崇信佛教,香山乃京畿近邑,自然佛事興盛,借天災人禍之下,一切蕩然無存,無可考證。至於明代,左龍麓、左佩玄父子盡力經營於前,喬世寧捐山場於後,大香山佛教從寺產到修建,皆入又一次興盛時期。

清朝

清朝至民國末年,景、郭、樊三母修之於先,鑄鐵瓦3000頁,創修鐵瓦殿三間,建500石台階。“宗亮和尚繼之於後,創建十方叢林,凡聖同居,大做佛事。”同治元年(1862年),“慈禧太后蒙佑愈疾,因題宣慈昭佑匾額,以答菩薩宏思,是皆有跡有考。”大香山寺的興盛,略見一斑。民國年間,香山寺進入極盛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元帥聶榮臻在《回憶紅二十六紅二團》一文中回憶說,“寺內,廣廈千間,建築宏偉,雕樑畫棟,精巧別致,迴廊曲折,幽靜古樸。四周蒼松翠柏覆蓋,怪石突兀峭立,山徑崎嶇蜿蜒,地形險峻獨特。是陝西甘兩省聞名遐邇的古蹟。廟中和尚千人,尼姑數十,廟產達十萬畝之多,貯有大批的糧食和物質“。香山之盛,可謂極矣!毀於兵火之後,大香山寺又慢慢興盛起來。1966年初,全寺有僧尼30多人,大香山寺有廟宇200餘間,耕種土地200餘畝,屯糧12000餘斤,核桃700餘斤,牲畜有騾子2頭、牛7頭,農具較全。當時,還準備了修建廟宇的木料50方、鋼材5000餘斤。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香山寺僧尼相繼被驅趕下山。檀木千手觀音等佛像被焚毀一空,宗教活動全部停止。

發展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和國家的宗教政策昌明,大香山寺的佛教活動又恢復正常。1985年,有僧人6人,尼2人。大香山寺當家和尚正知被選為政協耀縣委員會委員。其後,歷經正知、正豎兩位大和尚的不懈努力,特別是正豎大和尚任主持方丈以來,建莊王殿、法王樓、貴賓樓、文殊閣香積廚、永善堂、接引亭、鐘樓、鼓樓;再塑獻殿檀木千手千眼菩薩金身、重塑真身洞菩薩肉身像,開展佛教活動。大香山寺共有僧尼數十人,皈依居士數千人。每年廟會時,人山人海,興旺異常。大香山寺又進入了百廢俱興、飛速發展的時期。

景點介紹

奇 峰 洞

這是中峰山腰下的一個天然岩洞。相傳妙善公主就在這裡坐化。後來人們就在這個岩洞裡建起大悲殿。清代時,因為山上經常掉下石頭砸壞屋頂,就鑄造了鐵瓦,用來覆蓋屋頂,所以也叫作鐵瓦殿。我們今天看到的大殿是最近幾年維修擴建的。殿外做成重檐歇山屋頂,面闊7間,進深5間,梁材繪龍鳳和璽大點金彩畫,顯得富麗堂煌。

同 善 寺

在香山西峰頂上是同善寺,在陡峭的石台階盡頭,我們能看見兩座金碧輝煌的仿古建築,採取歇山式建造,殿外的梁枋上面畫著“金龍和璽彩畫”非常精美。第一座是寺院的天王殿,裡面有彌勒佛,後面是韋陀,兩側是四大天王。這裡還有手持青龍偃月刀的關公。另一側是送子娘娘的雕像。關公是我國民間信奉的武聖人,屬於道教的神,本不該出現在佛教寺院裡,這可能是信眾捐獻的銅像,也表現出民間對於宗教信仰的一種融合。再往上就是正殿,裡面供奉著觀世音菩薩。菩薩頭戴寶冠,手持淨瓶,坐在蓮花寶座上。在這裡也叫送子娘娘,這是觀音菩薩為了滿足眾生的願望而顯現成送子娘娘的形象,為那些因得不到孩子的人們送去福音,讓他們早生貴子。每年前來求子的人們極其虔誠,據說非常靈驗。

龍泉寺

龍泉寺位於香山東峰北面約2.5公里處石崖下。“苻秦時,寺之五丈懸崖之上,盤旋一龍形,口吐清泉,渾如玉液,自空而下,晝夜傾瀉……故寺得名焉”(見《龍泉寺常住地記》)。明萬曆時,主持僧飛錫他方,地基充占,殿宇荒毀,後邑人左龍麓倡議贖回重建,並由知州羅任署名立碑。清朝乾隆、嘉慶時繼有修葺,除大殿數間外,有木板樓房上下各20餘間。解放前夕,寺內尚有常住僧人傳信等3人。壁畫繪有“唐僧西天取經”、“老君八卦爐火煉孫悟空”、“魏徵斬龍王”等,鮮艷可辯。在龍泉寺頂二層崖底,有一小石洞,內有3尊塑像,牆有壁畫。向南10米左右,有一塊平地,方圓約3米左右,四周綠柳成蔭,形似水池,曰鳳凰池,當地人稱蓮花池。鳳凰池西山樑上,原有梳妝樓,塑有菩薩像。傳為妙善公主來香山修行時,路過此地休息,梳妝打扮,由於年久失修,樓房在50年代倒塌。

千手千眼觀音

傳說古代有個妙莊王,他有三個美麗的女兒。長女妙顏和次女妙香很早就出嫁了,唯有三女妙善不願出嫁。妙善從小聰明善良,五歲時能念誦經文,一心想皈依佛門。妙莊王為她親許婚事,她說準備出家當尼姑,氣得妙莊王怒髮衝冠,狠心地割斷父女之情,她出家後就來到香山。後來,妙莊王患了重病,醫生開出藥方,說要用親生骨肉當藥引。妙莊王沒有兒子,長女妙顏和次女妙香都不願作出犧牲。妙善公主聽到訊息,立即趕到王宮,割下手臂肉來給父親治病。妙莊王病癒不久,又生眼疾。妙善公主又獻出自己的眼珠,替父親治好了眼病。釋加牟尼佛得知此事,隨即許諾“舍一償千”,賦予她千手千眼,因此,她就變成了千手千眼觀音。
另一種說法認為,這是觀音菩薩為了拯救眾生,並根據不同的需要變化出各種法相,來滿足眾生的願望。《楞嚴經》中說,觀音菩薩一個真身包含25個因果,乘以40個手臂,剛好是一千,就叫千手千眼觀音。而從滿足眾生願望的角度講,觀音菩薩的手、眼不僅僅是一千個,可以變化出成千上萬個。

蝴 蝶 谷

香山西北2.5公里有山谷叫駱駝珙,谷內春、夏、秋三季,花香沁人心脾,蝴蝶雲集,揮之不去,上下翻飛,整個山谷錦繡一般,非常迷人。細考之,則蝴蝶共13科、56種,被譽為天然蝴蝶博物館

唐王洞、觀音寺

距香山東北約10華里的唐王洞,乃一天然形成的大岩洞,裡面可容千人之眾。傳說唐秦王李世民曾在這裡避暑,故稱唐王洞,洞上是九龍寨,傳說秦王避暑時有九個兵營駐紮保護,因而得名。不知何時,唐王洞觀成觀音寺,建大殿3間,塑像7尊,兩壁均有壁畫、對聯。殿西有廈房10餘間。殿東有1蓮台,供奉釋加佛祖。解放前夕,有常住僧尼5人。解放後,僧宏茲、仁道、比丘尼傳華都先後在此常住。1968年為林業工區拆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