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路吳家

大路吳家

大路吳家為江西省九江縣廬山中嶺村所轄的一個自然村又名,據《荊林街吳氏宗譜》記載,吳孟常明朝中期1521年江州楚城鄉荊林街(現為:九江市馬回嶺荊林街吳家) 遷徙至此,即大路吳村始建於明朝正德皇帝16年,大概公元1521年左右,400餘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路吳
  • 外文名:The road the wu
  • 別名:荊林街九房
  • 行政區類別:中國江西九江黃老門大路吳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地理位置:東經29.523224 西經115.849934
  • 面積:4 km
  • 政府駐地:黃老門集鎮
  • 電話區號:0792
  • 郵政編碼:332102
  • 氣候條件:亞熱帶濕潤氣候
  • 人口數量:300餘人
  • 著名景點:廬山,桃源洞,株嶺山,獅子洞,岳母母,東林寺,馬回嶺廟會
  • 機場:廬山機場
  • 火車站:廬山火車站
  • 方言:贛方言
  • 始祖:吳孟常
基本概況,永興始祖,始祖,吳良材,良材源流,家譜世系,輩分分支,本村介紹,遷徙狀況,知名人士,

基本概況

大路吳家江西省九江縣岷山鄉分水村所轄的一個自然村,村莊坐西朝東,倚青龍居白虎之地,據《吳氏宗譜》記載,吳孟常明朝正德皇帝16年從江州楚城鄉荊林街(現為:九江市馬回嶺荊林街)遷徙至此,即本村始建於明朝中期,大概公元1521年左右,400餘年。
村名初叫分水嶺,因水在此處分流,北經八里湖流向長江,南經德安縣注入鄱陽湖,後以吳氏為名,即大路吳家,後人丁繁衍,村莊擴大,再而村前一條大馬路連通鄉政府和縣政府故又稱大路吳村、大吳村、大吳家,沿用。
大路吳家
大路吳家
由於人口繁衍大路吳家村民紛紛向沙河、九江以及湖北小池蘄春武穴等地遷徙。
吳孟常是開墾大路吳家的第一人,也是遷居大路吳家第一人,因此吳孟常被尊為本村“始祖”,吳孟常乃吳志龍之子,派行老八。據家譜延陵吳氏記載其為周朝開國皇帝姬發叔叔吳泰伯
元朝末期,朱元璋陳友諒江西鄱陽湖一代發生戰爭,吳家兄弟由湖北陽新遷居九江、南康兩郡明朝正德皇帝16年由江州楚城鄉荊林街徙居本縣德化縣(因與福建德化縣同名,今改為九江縣)甘泉鄉(後改黃老門鄉,今併入岷山鄉)分水嶺,以此地後枕株峰(指株嶺山),不啻龍蟋虎踞;前擁匡岳(指廬山),可作雲路天衢,兼之人民忠厚,物產豐盛,故欣然卜宅於斯為。
大路吳

永興始祖

吳良材(848—904) 字廷用,號萬春,別號洞天主人。生於唐宣宗大中二年戊辰(公元848)年又十月初六日,歿於唐昭宗天佑元年(公元904年)享年56歲。公乃唐朝永興(今陽新縣)吳姓開基始祖。其先祖原籍江蘇吳江華亭,後徙開封)。曾祖父吳兢,乃唐玄宗開元年間直筆御史。祖父如海,因官幾度遷徙,先居山東臨淄,再徙金陵南京)。
大路吳家
大路吳家
吳良材自幼玉質英敏,賦性穎異,孝友夙成,氣宇軒昂。少剛垂髫,明五經,通六藝,才華卓群。冠帶則知“文足治世而未足以安邦”之理,又重拜名師習武,枕戈達旦,聞雞起舞,數載達成。及長則文武兼備,滿腹經綸,韜略戰策,迥乎尋常,當世無不驚異之。果於唐僖宗鹹通歲連中文武二科,授予要職。又值唐僖宗光啟年間,青州反賊叛亂,屠民攘社,禍危郡邑。朝廷幾度派兵征伐而不克。帝以吳良材深諳兵法,善於謀略,遂詔其統師剿賊。吳良材受命出征,避賊鋒芒,擊其墮歸,以計取之。虜寇首,斬凶頑,從賊皆降,甫六月而賊寇蕩平。七月班師,朝廷懋其功勞卓著,遂授官江西彭澤主薄。僅三載,唐昭宗龍紀已酉(公元889年),帝又以良材政績優異,擢為永興縣令
原永興繼隋朝立縣城於陽辛鎮(今富水鎮),吳良材上任後遷縣衙於興國、夯土築城(今陽新城關)。斯時,永興蕭條,人疏地荒,民悍俗漓,盜妬橫行,世風日下,民生艱難。吳良材上任伊始,微服察訪。待胸有成竹,遂恩威並施,懲霸除惡,構建和諧。錄用賢良,嚴律官吏。興辦儒學,廣開民智。開渠築堤,抗防水患。獎勵耕商,豐阜物資。禮義施教,訓化民心。越一禳而民居日聚,逮數載而市井繁榮。黃童白叟,歌頌鼎沸,循良之聲,仰聞九重,士庶皆以召父杜母稱之。
後,吳良材以其軍功政績幾度升遷,直至擢官兵部尚書。官任一旬,統率三軍,運籌三極,處機國門,威震異邦。晚年告老,歸梓永興頤養天年。忽一日,其微疾盛服,端坐中堂召諸紳耆曰:“吾素無德加諸父老,然恩情依依不忍,今我將逝矣!”言畢,危坐暝目而終。傾邑聞惡耗,士庶如喪考妣,悲思日深,遂留葬永興古柏樹下(興國儒學垴,今實驗中學古樂樓下方)。又建州,塑木質銀裝神像祀之,歷代香火旺盛,老少景仰。

始祖

吳孟常(1491年~1562年),江西省九江縣岷山鄉中嶺村為大路吳,堪上吳氏獅子鎮吳氏,港口鎮吳氏,湖北黃梅何家北列吳氏分路吳家等17個村莊開基始祖
大路吳家
大路吳家
吳孟常是開墾大路吳的第一人,也是遷居大路吳第一人,因此大路吳被尊為本村“始祖”,吳孟常乃吳伯才之子,排行老大,據家譜延陵吳氏記載其為周朝開國皇帝姬發叔父吳泰伯(春秋吳國開國君主)。生於明憲宗弘治四年1491年,歿於明世宗1562年葬向家林於;娶陳氏,生生四子。

吳良材

吳良材,銘公長子,昭宗時因功授彭澤主薄後擢永興令,有賢聲,卒於官,立像祀之。妣上官氏繼妣高氏,生子二,煜,燁。煜子孫居永興,世為楚人,燁後世居九江

良材源流

吳良材系兢公之裔,兢公為人正直,娶氏,生子如海、如淵,海生銘,銘生良材已六十五世矣。其先世都平江,遷吳江分華亭,繼而之汴,兢公之下後三世折居於青州臨淄後避兵燹,徙居金陵, 良材公以功授彭澤主簿,擢永興令,愛其地辟民淳,後官至兵部尚書,致仕歸卒於永興,士民留葬其地,立像祠之,而子孫僑寓遂世為楚人,永興之吳良材公始焉。公生子二煜、燁。煜生璞、璟。燁生瑗、嘉。煜見世運迭遷,欲隱於山,遇異人曰: “逢橋則止。”璞遂遷居興國歸化里黃沙橋頭;璟遷居興國排石漿坑橋南:瑗遷居雙千里青陽港西坂橋:嘉生子吳虔從九江遷居德安蒲壙西車橋,至此分為四族矣,宋元以來,族大且蕃,富川稱為第一戶,立九十六莊。其居黃沙、新橋、漿坑、橋南、沐浴、梘田,壙山、果石、貴湖、濕石、壤溪、龍源、黃橋、金城、荷壙、大林、南山及通山、蒜田等無處不盛。璞生延盛、延福:璟生延昭、延壽、延祖、延世、延慶;瑗公生延章;嘉生虔、坎巽。延盛、延福立莊新橋貴湖,盛生子四,長再翕字文明,次再竦字文威,三再文字文郁,四再剩。延福生再想、再收、再評、再議。璞公後世分遷瑞邑八莊,范鎮、莫家、桂林、高豐、九江湧泉。璟公後世遷石壁、瓦橋、果石、夏畈、白楊、流莊、花園武蛟,再想生七子,仲尹、仲政、仲感、仲念、仲慶、仲御、仲貴。感生彥俊、彥貞,貞生居署,居便,居署生榮,榮生文憨、文舉、文隆。文憨生簡,簡生才裕,才裕生士吉、士方,士吉生子道,子道生彥恂,恂生世隆,隆生仲文,連續四代單代,從良材16傳至仲文。仲文 遷廣濟楊橋後濟邑蘄春黃梅吳之始祖也!

家譜世系

吳太伯(泰伯)吳太宗仲雍)→【2】季簡→【3】叔達→【4】周章→【5】熊遂→【6】柯相→【7】疆鳩夷→【8】余橋疑吾→【9】柯廬(柯姓始祖)→【10】周繇→【11】屈羽→【12】夷吾→【13】禽處→【14】柯轉(又作君轉)→【15】頗高→【16】勾畀(勾卑)→【17】去齊→【18】吳王壽夢→【19】季札公→【20】霽公(字子醮,號重道)→【21】利堅公→【22】成鏗公→【23】若水公→【24】玉公→【25】梓公→【26】烜公→【27】圭公→【28】鎬公(吳申)→【29】沐公(吳芮,漢長沙王)→【30】霍公(吳淺)→【31】荘公(吳信)→【32】森公(廣志)→【33】永公(千秋)→【34】敬公(衍陵)→【35】封公(吳全)→【36】嶐公(吳隆、吳陸)→【37】篔公(吳芸、吳復興)→【38】葳公(吳章)→【39】漢公(廣平忠侯吳漢,字子顏)→【40】成公(康成、成嗣)→【41】盱公(曼盱,又作吳財)→【42】勝公(如勝,吳璞)→【43】鑊公(允承,吳恢)→【44】佑公(字文質,弟吳偳,字季英)→【45】鳳公(熊慶,字應之)→【46】梁公(或作駕公,康年,字永齡)→【47】庫公(英延,字邦俊)→【48】圻公(之則,字廷法)→【49】式公→【50】璧公(皋孟)→【51】鉅公(吳佶)→【52】涿公(始泰)→【53】符雋公→【54】豫公(字德章)→【55】櫮公(吳戢)→【56】齊公(吳薈)→【57】竺公(吳琨)→【58】楨公(吳襄,字世南)→【59】堂公(洵文,字天宇)→【60】吳明徹公(吳鬷)→【61】盾公→【62】靖公(吳奎,字文耀)→【63】蒞公(吳臧,字承休)→【64】若遠公(字伯高)→【65】稛公(世偉,兄秀公)→【66】兢公(或作競,子四:伯泰、伯芮、如海、如淵)→【67】如海公(子三:鎔、銘、鑄)→【68】銘公→【69】吳良材公(字廷用,號萬春、洞天主人,永興祖)→【70】爗公(吳燁,九江德安祖,其兄吳煜為永寧、蘄州祖,生子璞、璟)→【71】嘉公(遷九江德安祖;兄瑗為遷永興、大冶祖)→【72】虔公→【73】思倉公→【74】尚清公(尚青)→【75】士詢公→【76】玉琳公→【77】仲嶠公→【78】萬震公→【79】顒公→【80】遷公→【81】元公(吳沅)→【82】吉公→【83】承立公→【84】彥玠公(子容)→【85】琮楊公(琮揚)→【86】唐友公→【87】愈公→【88】益公→【89】東公(吳東)→【90】灝公→【91】福一公(字壽山,號淡泉先生;江州路鈔庫副使;元朝末年從安邑車橋徒居江州匡廬吳家沖。二弟福二公:字興二,遷安徽宿松,生琮三、琮四、琮五)→【92】琮曙公(字琮二,號夢光;世居江州楚城鄉荊林街,即今九江縣馬回嶺荊林街開基始祖)→【93】德隆公(世居江州楚城鄉荊林街,即今九江縣馬回嶺荊林街二世祖)→【94】思敬公→【95】伯才公→【96】吳孟常公(世居分水嶺大路吳家,即今九江縣岷山鄉開基始祖

輩分分支

九江荊林街吳氏黃梅吳河吳氏河南商城吳氏河南南樂吳氏字輩安徽宿松吳氏字輩派語:
福琮
德思伯志孟、時天國道中、正心光宗應、懋學仕宜崇、周邦新景遠、富壽兆長隆、昭代偉人起、恆茲建立洪、昌明高尚法、永守善良功、浩慶開先業、修和韶煜同、倫常展瑞象、敦厚作英雄、孝友禎福集、熙康治理通、書香延世澤、華耀振興豐、信義符欽敬、親愛樂鹹雍、吉裕禧模範、紀綱訓芳朋……
註:其中“正心光宗應”句,九江荊林街為“之登光宗應”
永興老派:著作高風遠,永興世澤長,詩書承祖訓,禮讓紹家光,唐宋文章盛,元明繼述昌,孝思維類,蘭桂慶騰芳。

本村介紹

大路吳家,前有著名景點匡廬廬山),後有株嶺山脈,孟常公一共生有四子,長子即本村始祖二子三子遷至湖北黃梅吳氏九江縣永安鄉吳氏九江縣獅子鎮吳氏九江黃老門吳氏等地,本村常住人口300餘人,60餘戶,另外又有在市區居住也有30餘戶。

遷徙狀況

湖北後裔詳情,吳時定公乃吳孟常之子由九江大路吳家遷居此地,迄今已繁衍18世,110戶,460多人;四是分路何家北列吳氏支系,乃吳宗成公之妻陳氏由九江大路吳家遷居此地,迄今已繁衍11世,100餘戶,570多人,大大小小17個村莊,人口4500餘人,後裔遍布本市各地。

知名人士

吳洪城出生(1880年~1943年)曾任職國民黨九江地區青幫會長 黑白兩道都得給他薄面文武雙全手下社團600人兼任九江縣管轄區 域:北至九江市南至馬回嶺荊林街西至瑞昌市東至廬山牯嶺街吳洪城 一生為國為民一生清廉,後因幫助國民黨維持地方治安和幫助共產黨破 壞日本軍隊,被當地著名漢奸游的偷偷告密日本人,最後慘遭日本人 殺害於廬山犧牲於1943年後葬於大路吳孫家坂。
吳宜森出生(1902年~1993年)生有2子抗戰期間擔任國民黨坦克師 師長,93年病故葬於大路吳家孫家坂。
吳從益出生(1917年~1995年)吳宜森次子,生有2子,曾任國民黨陸軍裝甲師師長,95年病故葬於南京東門外。
吳周全出生(1965年~)畢業於南昌師範大學,先任職於九江市信訪局副局長,分管駐京工作。
吳 培出生(1998年起)畢業於臨川一中,現就讀於清華大學
吳從亞出生(1956年~)畢業於九江警察學院,先任職廬山區區長
吳周雄出生(1988年~)畢業於南昌大學,先任職九江縣秘書長
吳從彬出生(1955年~)畢業於九江縣一中,曾任職九江市水利局局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