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本名:壽夢
- 別稱:攻盧王、吳興王、吳王壽夢
- 字號:熟姑
- 所處時代:春秋時期
- 民族族群:華夏族
- 出生時間:公元前620年
- 去世時間:公元前561年
- 主要成就:強盛吳國,始稱吳王
- 身份:吳國國君
- 在位時間:公元前585年―公元前561年
人物生平,繼位稱王,富強軍事,與楚征戰,會盟諸侯,去世,為政舉措,關於名字,歷史評價,史籍記載,家族成員,父祖,兒子,孫子,
人物生平
繼位稱王
吳王壽夢元年(魯成公六年,公元前585年),壽夢親自到洛邑(今河南洛陽)朝見剛剛登基的周簡王,並在沿途訪問不少國家。這是吳國建國以來第一次朝見周天子,也是第一次出使中原。吳、周本是一脈,壽夢在洛邑認祖歸宗,周簡王大喜,賜給他特殊禮遇。
富強軍事
吳王壽夢二年(魯成公七年,公元前584年)春天,壽夢派兵攻打郯國(今山東郯城),郯國與吳國講和。同年秋天,楚國的逃亡大夫申公巫臣怨恨楚將子反而投奔晉國,得到晉國國君晉景公的任用。巫臣請求出使吳國,晉景公同意。巫臣出使到吳國,壽夢很喜愛巫臣。於是巫臣就使吳國和晉國通好,帶領楚國的三十輛戰車到吳國做教練,留下十五輛給吳國。送給吳國射手和御者,教吳國人使用戰車,教他們安排戰陣,讓他們背叛楚國。巫臣還把自己的兒子狐庸留在吳國,讓他在吳國擔任外交官。吳國開始進攻楚國、巢國(今安徽巢縣)和徐國,楚將子重奉命賓士。在馬陵會見時,吳軍進入州來(今安徽鳳台縣),子重從鄭國奉命趕去救援。子重、子反在這種情況下,一年之中七次奉命賓士以抵禦吳軍。蠻夷屬於楚國,吳國全部加以占取,因此吳國開始強大,吳國才得以和中原諸國往來。
吳王壽夢三年(魯成公八年,公元前583年)冬天,晉景公為鞏固其霸主地位,以郯國求和吳國,率領晉、魯、齊、邾四國軍隊討伐郯國。
與楚征戰
吳王壽夢十年(魯成公十五年,公元前576年)十一月,吳國與魯、晉、齊、宋、衛、鄭等國在鍾離會盟,這是吳國第一次參加與中原諸侯之間的會盟。
吳王壽夢十二年(魯成公十七年,公元前574年),舒庸人由於楚國軍隊戰敗,便引導吳國軍隊包圍巢國(位於吳國、楚國之間,是吳楚二國爭奪的焦點)。吳軍繼而進攻駕地,包圍厘地和虺地,舒庸因此依仗吳國而不設防,楚國將領公子槖於是率軍滅亡舒庸。
吳王壽夢十六年(魯襄公三年,公元前570年)春天,楚國國君楚共王派遣將領子重率軍攻打吳國。楚軍攻克鳩茲(今安徽蕪湖東南二十五里),抵達衡山(今安徽當塗東北六十里的橫山)。楚軍將領鄧廖率領穿組甲的車兵三百人、穿被練的步兵三千人侵襲吳國。吳軍攔阻攻擊楚軍,俘虜鄧廖。子重於是返回楚國。三天后,吳軍攻打楚國,占領駕地。 楚國人因此責備子重,子重心裡很不痛快,於是心臟病發作而死。
吳王壽夢十七年(魯襄公四年,公元前569年),壽夢任命狐庸擔任國相,執掌國政。
會盟諸侯
吳王壽夢十八年(魯襄公五年,公元前568年),壽夢派遣壽越前往晉國,解釋沒有參加雞澤會見的緣故,同時請求聽從命令和諸侯友好。晉國將為吳國會合諸侯,於是讓魯國、衛國先會見吳國,同時告訴吳國會見的日期。所以孟獻子、孫文子在善道會見吳國人。同年九月二十三日,壽夢遣使與魯、晉、宋、陳、衛、鄭、齊等國在戚地結盟。
去世
壽夢年老時,遇到和老祖宗古公亶父一樣頭疼的問題。壽夢有四個兒子:長子諸樊、次子余祭、三子夷昧、四子季札。季札是壽夢四子中最知書達禮、仁愛賢明,因而深得壽夢的寵愛,壽夢想要把王位傳給季札,可是季札不肯接受。於是壽夢臨終前 ,把兒子們都叫到身邊,並囑咐長子諸樊,王位一定要兄終弟及,以便最後傳到季札的手中,諸樊感泣而應。吳王壽夢二十五年(魯襄公十二年,公元前561年)九月,壽夢去世,諸樊繼位。
為政舉措
吳王壽夢在位期間,奠定吳國的強盛基礎,始稱吳王。而且遣使訪問周天子以及中原諸侯國,與其建立友好關係,並任用晉國大夫申公巫臣訓練吳國士兵,教授吳國士兵如何使用戰車以及排兵布陣之法,使吳國軍事實力得到很好的發展。
關於名字
吳王壽夢,又稱邗王,史文說壽夢為王號,壽夢名“乘”。“乘”字在青銅銘文中,是一個人張開雙臂,叉開雙腿站立在大木筏上。如此乘字含義非常清楚。壽夢的“夢”古音讀忙(現代吳方言仍如此讀),古字音同則字通(但必得照古音讀),“夢”即通“網”,壽夢之意是“長久牢固之漁網”。他的名與王號都與吳地的水、魚密切相連。
歷史評價
史籍記載
《左傳》成公七年至襄公十二年
《吳越春秋·吳王壽夢傳第二》
家族成員
父祖
祖父:吳侯句卑
父親:吳侯去齊
兒子
吳王諸樊
吳王余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