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師評價的效能研究- - 基於全國本科院校的調查

大學教師評價的效能研究- - 基於全國本科院校的調查

《大學教師評價的效能研究- - 基於全國本科院校的調查》是依託華中科技大學,由沈紅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學教師評價的效能研究- - 基於全國本科院校的調查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沈紅
  • 依託單位:華中科技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大學教師評價是建立在教師、大學、學術三發展理論基礎上的實踐活動,已滲透到每位教師的學術和日常生活之中。對它的研究已超出了教育學的範疇。已有研究,雖揭示了現行的評價存在的重數量輕質量,重科研輕教學,重組織輕個人,重考核輕發展等問題,但缺少對教師評價的總體效果的考查。本項目擬在八年相關研究基礎上,從教育學和管理學交叉的視角來研究大學教師評價的效能。通過全國抽樣調查來了解評價現狀及效能高低;從認識論、利益論、權力論和制度論的視角來分析問題的成因;從合乎目的性、規律性、差異性的分析上得到滿足高效能評價所需的條件;經評價方案分析和效能測量模型構建來診斷案例院校教師評價的效能,實現提高效能的目標。創新之處:重新審視大學教師的評價目標和學術的內涵並提出新觀點;實現不可測評價要素的可測性轉換並進入效能評價模型;診斷案例院校的評價效能並提出改進建議。具有推動教師評價的理論發展和實踐改善的意義。

結題摘要

項目背景:①2005-2014年參加了20多國合作項目“學術職業變革”(CAP)、即大學教師職業變革項目並已有諸多研究;②在制度與政策、理論與實踐上中國大學教師評價存在很多問題;③研究大學教師職業變革要聚焦某個具體問題,我們聚焦的是“評價”;基於本人學科背景和評價問題的跨學科維度,聚焦到“教師評價的效能”上,即大學教師評價活動達成其設定的評價目標之間的程度。明確項目的研究對象是普通公立四年制本科院校的教師評價。研究內容和方法:①從多學科綜合的維度,在文獻分析基礎上,研究並提出了大學教師評價的目標:先是教師發展、學科發展、大學發展的“三合一”;後加入“教師所對應的學生的發展”從而提出評價目標的“四合一”;②了解大學教師評價現狀的最好做法是全國抽樣調查和案例大學訪談,2014年5-7月,東中西部13省88所院校的5186位教師給予了強有力支持,2所案例大學給予補充調查與訪談支持。按性別、年齡、學位、職稱、學科、院校6維度分組,實證研究了大學教師的生活、工作、職業發展的差異,著重教師評價與其社會階層背景、薪酬、工作時間、職業成就、滿意度之間的關係;③基於調查得到的校間差異和總體反饋,診斷出大學教師評價的校際差異和總體效能高低;④在現狀與理想目標之間,從合乎目的性、規律性、差異性的分析上,研究了大學教師評價的標準、內在與外在(物化)邏輯、方法論轉向等理論問題,研究了評價的具體方法、如將不可測的教學投入轉換為可測的時間投入等,並參考了他國教師評價政策文本和具體做法等;⑤集中於教師評價的效能評價,如學生評教和同行評議的效能,評價目標和成本對評價效能的約束等,結果是中國大學教師評價具有部分效能且存在校際差異。創新觀點在評價的目標、標準、物化邏輯、方法論轉向、效能診斷上都有體現;發表、獲獎、人才培養、講座、案例實務、國際合作、資料庫建設與使用,形成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對中國大學教師評價工作產生了正向推動,充分顯示了項目所具有的科學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