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師評價的效能

大學教師評價的效能

《大學教師評價的效能》是2018年10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沈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學教師評價的效能
  • 作者:沈紅
  • ISBN:9787520333405
  • 頁數:561頁
  • 定價:99元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年10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這本專著,雖帶有“大學教師評價的效能”項目結題報告色彩,實際上是本團隊持續14年(2004-2018) “學術職業一大學教師”研究的總結。從結構來看,該書分緒論、四個部分、結論。
緒論,交代了該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中的重點,報告了自項目獲批到結題乃至結題後兩年的持續研究過程,簡要綜述了全書的主要內容。希望讀者能夠從本章中收穫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申請內容的寫法和執行過程,以及該書的閱讀價值。
第一部分“基礎與現狀”由六章構成。“基礎”指的是相關文獻研究基礎和相關理論基礎;“現狀”指的是本團隊對中國大學教師發展狀況、關注熱點、職業發展需要、評價滿意度的調查及研究。分析數據來自本團隊於2014年對中國13個省88所四年制本科院校5186位教師的網上問卷調查結果,分析文本來自該調查中2380位教師在問卷上的開放題中填寫的內容。調查發現,“教師評價”是接受調查教師的關注熱點,“科學的教師評價”是他們職業發展的需要。
第二部分“理論與邏輯”由八章構成。有“論從史出”章,從評價的主體、標準、內容、方式、觀念等方面歸納出中國三個歷史階段中高等教育教師或大學教師評價的政策標準和特點。“價值哲學基礎”章主要談主體性、價值主體與價值關係,評價的內涵、主體與標準。更明確地說,分析了為誰評價、由誰評價和如何評價的問題。然後轉向評價的邏輯。大學教師評價的內在邏輯體現在評價的本源和多元以及教師在評價中的主體性上。大學教師評價制度的物化邏輯體現在:在評價的價值取向上過分強調教師適合於競爭的外顯性價值,在評價的實踐方式上過分“貨幣化”教師的精神勞動。接著,論證了大學教師評價的目的是教師個人發展、所在學科發展、所在大學發展、所教學生髮展的“四合一”。後面兩章研究的是大學教學問題。建構了分別以學生、教師、管理人員為評價主體的,以評價的內容、途徑、周期、指標權重和體系為標準內涵的大學教學評價標準;提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大學評教”轉向“以同行為中心的大學評教”也許是大學教學評價的新模式。回到“同行評議”上:其理論優勢是保障學術自治、配置學術資源、守護學術質量,其實踐困境為難有真正的同行、受制於精英主導、關係網挑戰其公正性。繼而提出同行評議過程中存在的三對關係衝突:方法有限與情境超限、系統內學術自治與系統外政府干預、普遍主義與特殊主義。
第三部分“比較與借鑑”由七章組成,研究對象為德國、英國和美國。關於德國,分析的是其研究型大學學術職位制度具有的政府主導、等級分明、非連續性的特徵,近年的改革是讓其職位權力從集中走向分化,職位設定從存量變為增量,職位本身從獨立轉向綜合。關於英國,分析其大學教師評價變革中的理念上引入全面質量管理,導向上關注國際影響力,方法上建立多方協商機制,結果上突出評價的效能。然後用五章的篇幅研究了美國大學教師評價。以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為案例,首先分析了大學教師評價的科學管理導向和價值導向及其在不同歷史階段的交替或融合使用,提出其教師工作價值層次分為期望價值、優先價值和等級價值,上述導向和價值作用在教師評價時體現出“自由不失卻法度”的理念和精神。再從對該校30位教師的訪談中得知,儘管學校層面的評價政策統一,但各院系採取的評價應對不同,存在明顯的學科差異。接著,專門分析美國大學教師評價在四對關係上的相互制約與平衡:學術自由和公共問責、教師發展和人事決策、偏好多樣和準則趨同、共同治理和官僚管理。我們都知道,西方大學的教師終身職是重要的,它是歷史形成的但具有當代價值,它把教師分層,只為具有資格的教授提供終身保障,但它也一直在搖擺並將繼續存續。最後基於作者在美國兩個地區四所世界一流大學為期一月的訪談,歸納出世界一流大學教師評價的共同經驗:只有一流人才能夠進來,院系是想方設法支持一流人才留下來的,就是要讓一流人才在本校“獻終身”。
第四部分“結果與效能”共有七章。兩章使用了實證研究方法,如研究得出大學教師晉升時間的長短問題;再如用發表論文的質和量數據將研究型大學正教授予以二維四象限分類,得到“高產高質、低產高質、高產低質、低產低質”四類教授及群體特徵。然後討論大學教師的角色,認為現行的大學教師評價制約並誤導了教師的角色行為,牽引教師的角色扮演偏離其理想角色方向。接著分析現實中中國大學教師評價在標準上趨同、方式上一致、主體上單一,明顯表現出一種制度上的同形,分析了形成原因和改善策略。後三章討論評價的效能。現實中中國大學學生評教具有偏差的“三重三輕”使評教結果基本失效,需要在評教中引入“類主體”思想,還原教師與學生同為教學活動的主體。然後分析評價目標對學生評教效能的約束;評價成本(含成本意識、成本充足性和成本結構)對教師評價的約束。
結論是對中國大學教師評價效能的反思。認為中國大學教師評價實踐產生了結構性的效能耗損,其原因:一元價值主宰、短期功利主義取向和管理主義績效觀主導,導致教師的主體地位被遮蔽、被壓抑,引致教師在實際工作中的科研漂移、學術失范、行為越軌。最後提出提高中國大學教師評價效能的思路。
該書的研究創新隨處可見。不少學者研究大學教師及其評價,但尚沒有人系統研究大學教師評價的效能;有學者對大學教師進行案例院校或區域性調查,但尚沒有人對占10%的全國本科院校的教師進行調查,該書從此調查中得到了許多新發現;一次揭示了大學教師評價的內在邏輯和物化邏輯;提出並論證了大學教師評價目的的“四合一”和大學教學的評價標準;從比較研究中發現了美國大學教師評價的導向流變、價值層次、權力制約、利益平衡、學科差異,歸納得出世界一流大學教師評價的共同經驗;提出了教師評價的目標和成本分別對教師評價的效能產生制約。上述這些,都是迄今為止沒有在其他的相關研究中看到的。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申請書中設計的研究內容
第三節 項目期間主要工作
第四節 本書主要研究內容
第一部分 基礎與現狀
第二章 大學教師評價的相關文獻基礎
第一節 有關學術職業和大學教師評價的研究
第二節 有關效能內涵和效能外延的研究
第三節 相關文獻評述
第三章 大學教師評價的相關理論基礎
第一節 為什麼需要評價大學教師
第二節 誰來評價大學教師
第三節 如何評價大學教師
第四節 如何利用評價結果激勵大學教師
第四章 中國大學教師發展狀況調查
第一節 抽樣問卷調查的設計與執行
第二節 大學教師的個人及家庭狀況
第三節 大學教師的工作及發展狀況
第四節 教師對評價及職業的滿意度
第五節 發現的問題與可能的改進
第五章 中國大學教師關注熱點調查
第一節 資料挖掘與文本分析
第二節 教師的關注點在哪裡
第三節 關注點聚焦教師評價
第六章 中國大學教師職業需要調查
第一節 大學教師對職業發展需要的訴求
第二節 大學教師職業需要難以滿足的原因
第三節 儘可能滿足大學教師職業需要的對策
第七章 中國大學教師評價滿意度調查
第一節 分析框架建立與變數操作化
第二節 教師評價滿意度及組間差異
第三節 提高教師評價滿意度的策略
第二部分 理論與邏輯
第八章 中國大學教師評價的歷史演進
第一節 古代“高等教育教師”評價及其特點
第二節 1862-1949年大學教師評價及其特點
第三節 1949年以來的大學教師評價及其特點
……
第三部分 比較與借鑑
第四部分 結果與效能
結論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