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札薩克蒙古,指清代外藩蒙古中除內蒙古二十四部以外的蒙古各部,與哈密、吐魯番、西藏等地的郡王同為外札薩克。外札薩克蒙古包括西套蒙古二旗、漠北喀爾喀四部...
內札薩克蒙古或內札薩克,指歸附清朝較早的漠南蒙古各旗札薩克 ,地位在外札薩克之上,屬於外藩蒙古。乾隆以後,內札薩克分為二十四部,四十九旗,由理藩院旗籍清...
外藩蒙古,指清代以世襲札薩克為旗長的蒙古各旗,與內屬蒙古相對。外藩蒙古又分為內札薩克蒙古和外札薩克蒙古。內札薩克蒙古又稱內札薩克或內蒙古,內札薩克各旗...
外札薩克蒙古又稱外札薩克,狹義的外札薩克蒙古即外蒙古,包括喀爾喀四部;廣義的外札薩克蒙古還包括西套蒙古、科布多蒙古、青海蒙古、新疆蒙古。根據《大清一統志》...
[9] 清代後期的官方文書中出現了“內蒙古”和“外蒙古”的概念。“內蒙古”指內札薩克蒙古49旗,“外蒙古”指外札薩克蒙古86旗,有時則只指喀爾喀蒙古。外...
外藩蒙古實行王公(封爵)制度、札薩克制度和盟旗制度;內屬蒙古實行總管旗制度;此外由於對藏傳佛教的特殊政策而產生喇嘛旗。除八旗蒙古這一清朝世仆外,其遊牧旗可分...
清朝蒙古又稱清代蒙古,指的是清代一朝時期蒙古的情況,包括清代的蒙古社會和政治體製法律等方面。清朝蒙古分為內屬蒙古與外藩蒙古,實行盟旗制與札薩克制。根據部落、...
在外札薩克蒙古等處還設有五個汗,地位高於親王(和碩親王),但不設塔布囊而只設台吉。汗以下各等爵位有在職和閒散兩種,在職者為扎薩克。一般封爵皆可世襲罔替。...
陸續歸附的喀爾喀、厄魯特等部稱為“外札薩克蒙古”,不設札薩克的察哈爾、唐努烏梁海等部稱為內屬蒙古。“內札薩克蒙古”後來演變出“內蒙古”一詞。在蒙古語...
蒙古族。博爾濟吉特氏。多爾濟之子。駐牧青海布喀河到柴集河一帶地方,為青海和碩特八台吉之一。父死後,襲職任青海和碩特右翼長。為清外札薩克蒙古青海和碩特西...
公元1664年(清康熙三年),清朝將內札薩克蒙古和外札薩克蒙古,便以數千里大漠(今中國和蒙古國邊界一帶)為界,劃為內蒙古和外蒙古。從此,內札薩克蒙古各盟、旗分布...
索諾木達什,清外札薩克蒙古青海和碩特北左翼旗台吉。蒙古族。博爾濟吉特氏。塔薩博羅特次子。 康熙五十九年(1720)準噶爾軍占據拉薩,清軍分二路向西藏挺進,奉命率...
哈爾噶斯,清外札薩克蒙古青海和碩特西右翼後旗台吉。蒙古族。博爾濟吉特氏。茂濟喇克之子。雍正元年(1723)拒從羅卜藏丹津反清。三年(1725)授札薩克一等台吉,為該...
外藩蒙古又按其歸附清朝的先後分為內札薩克蒙古與外札薩克蒙古。內札薩克蒙古又被稱為內蒙古,於天命至康熙初年陸續歸附清朝。乾隆以後定為二十四部,共四十九旗...
拉扎布,清外札薩克蒙古青海和碩特南左翼中旗台吉。又譯拉察布。號墨爾根岱青。蒙古族。墨爾根諾顏之子。康熙五十年(1711)封輔國公。五十五年(1716)晉固山貝子。...
清代中期輝特部內附,成為外札薩克蒙古的一部。乾隆初年凖噶爾汗噶爾丹策零死後,凖噶爾部發生內亂。乾隆十九年(1754年),輝特部台吉阿睦爾撒納 [1] 被凖噶爾汗...
藩部,清代指內外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等地,包括內札薩克蒙古49旗、外札薩克蒙古86旗、新疆回部(阿爾蒂沙爾)、青海環海39族和西藏噶廈轄區,由理藩院和清廷派遣...
②(?—1739)清外札薩克蒙古青海和碩特西右翼前旗台吉。蒙古族,博爾濟吉特氏。墨爾根台吉之子。為青海和碩特諸旗之一。雍正元年(1723),拒從羅卜藏丹津反清。...
哈納克土謝圖,明末清初衛拉特蒙古和碩特部台吉。博爾濟吉特氏。明崇禎九年(1636)前,遊牧於天山北路。後隨碩實汗徙牧青海。清外札薩克蒙古青海和碩特部西右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