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時期
王莽篡漢
西漢自漢武帝以後,皆以
外戚輔政,漢元帝皇后
王政君,六十餘年為天下母,輔佐了四個皇帝。外戚
王莽以姑母王政君為憑藉,最初裝出恭謹勤勞的樣子,不知疲倦地工作。後來他廣結名士和將相大臣,深得人心,凡是來投奔他的,不論地方遠近,出身貴賤,他一概收用,讓他們做官。為了收買人心,他把從自己
封邑里收來的錢和糧,都拿出來贈送給賓客,而自己家裡卻過著十分儉樸的生活,朝野上下皆贊王莽。
漢哀帝死後,王莽官居
大司馬,以太后名義執掌軍政大權,立
漢平帝,並把自己的女兒嫁給漢平帝做皇后,漸漸在朝中大權獨攬。公元9年(元始五年)十二月,漢平帝死後,王莽指使同黨向
太皇太后王政君上書,要求讓他代天子臨朝。王政君無奈,只好順從這一要求,由王莽
攝政,稱為“攝皇帝”。
公元10年,王莽改年號為居攝元年。三月,王莽立年僅兩歲的
劉嬰為皇太子,號稱“
孺子嬰”,以效仿
周公攝政舊事,為代漢做準備。此後數年間,關於王莽代漢稱帝的
符命圖讖頻繁出現。公元12年(居攝三年),
梓潼人
哀章製作
銅匱,內藏《天帝行璽金匱圖》與《赤帝行璽某傳予黃帝金策書》,偽托
漢高祖遺命,令王莽稱帝。於是王莽便到高帝
祠廟接受銅匱,然後戴上王冠
覲見太皇太后,坐在
未央宮前殿,即
天子位,定國號為“新”。至此,西漢滅亡,王莽達到了他的托古改制、篡漢自立的政治野心。
東漢時期
竇氏干政
東漢和帝以後不斷出現外戚利用皇帝年幼把持政權的局面。
章和二年(88)章帝死,年僅 10 歲的和帝即位,
竇太后臨朝聽政。其兄大將軍
竇憲乘機操縱朝政,“威權震朝廷”(《
後漢書·竇憲傳》),竇氏兄弟並居要職。和帝稍大,對大權旁落於外戚不滿,與宦官鄭眾密謀,逼迫竇憲兄弟自殺,竇家宗族、賓客全部免官治罪。鄭眾因功封侯,宦官從此直接參政。
鄧氏干政
和帝死後,
鄧太后立出生 100 多天的殤帝即位,殤帝2歲夭折,再立13歲的安帝。鄧太后臨朝,外戚
鄧騭兄弟又出面把持朝政。鄧太后死後,安帝與乳母王聖、宦官
李閏等合謀廢逐鄧氏。安帝除倚重宦官,也起用皇后的哥哥
閻顯等掌管樞要,一時出現外戚、宦官共同把持政權的局面。
閻氏干政
延光四年(125)安帝死後,立幼童北鄉侯為帝,閻太后臨朝。閻顯得勢,把原來安帝寵信的宦官下獄處死,獨攬大權。幾個月後,幼帝病死,閻顯又為宦官所殺,11 歲的順帝上台。144 年順帝死,2 歲的沖帝即位,梁太后臨朝。太后兄大將軍梁冀掌權。
梁氏干政
沖帝死,
梁冀主謀立 8 歲的質帝。質帝少而聰慧,知道梁冀驕橫,對群臣說:“此跋扈將軍也”,即被梁冀毒死。梁冀把正準備和自己妹妹結婚的蠡吾侯立為皇帝,是為
桓帝。
從此,梁冀專權日甚,大小政事一切獨斷。皇宮近侍皆其親信,皇帝一言一行,他都“纖微必知”。在梁冀專權的 20 多年中,外戚的勢力發展到頂峰。梁家前後 7 人封侯,3 人做皇后,還有 6 個貴人,2 個大將軍,女眷中有 7 人食邑稱君。族中還有 3 人娶公主為妻,各級將官多至 57 人。當時官吏升遷調動,要先到梁家謝恩,然後才敢到尚書台辦手續。
延熹二年(159)梁冀的兩個妹妹——
皇太后和皇后先後死去,桓帝乘機與宦官通謀,發兵圍攻梁冀,迫其自殺。查抄他家財產,多達 30 億,相當政府全年稅租收入之半。從此,外戚勢力遭到沉重打擊,趨於衰落。
竇氏干政
漢桓帝死後,劉漢的正支中找不到合適的人來繼承皇位了,當政的竇太后沒有辦法,才和其兄竇武(時任城門校尉)把河間王
劉開的曾孫
劉宏弄來按在皇位上,劉宏就是
漢靈帝。劉宏即位後竇太后臨朝,竇武升為大將軍,以其輔政。同時令陳蕃為太傅,胡廣為司徒,撐起了局面。
接著他們想收拾那幫從前朝就禍亂朝綱的太監了,再殺了幾個小太監後,身為中常侍的曹節就開始反擊了。他糾集宮內一百多太監吧太后和小皇帝挾持走,關在一個密室里。逼太后下令關閉宮門,把傳令印的印信拿拿到手,逼迫尚書台草擬以謀反罪捉拿大將軍竇武。竇武跑到軍營,把來殺他的太監殺了,這一步坐實了他的謀反罪。宦官王甫集合宮城衛軍守住皇城,呼喊著要捉拿竇武。竇武沒有辦法,只能逃跑。可是王甫緊追不放,至南城,眼看無路可逃就自殺了。
何氏干政
武氏干政
著名外戚
中國歷代朝政不乏外戚參與朝政的情況,但外戚干政之利弊常因皇權、宦官、士閥之間爭權招致歷代政權不穩危害社稷安定而為後世批判,有些外戚干政亦會伴隨後宮干政情況;明朝雖嚴令限制外戚干政但仍難以有效遏止宦官擅政;清朝前期則是嚴格限制外戚與宦官擅政。
西漢漢惠帝、西漢前少帝、後少帝劉弘時期,呂后一族外戚專權。
西漢漢昭帝、昌邑王、漢宣帝時期,外戚霍光專權。
西漢漢哀帝、漢平帝、孺子嬰統治時期,外戚王莽專權,最終篡位代漢,建立新朝。
東漢漢和帝統治初期,外戚竇憲專權,和帝長大後將其逮捕賜死。
東漢漢順帝、漢沖帝、漢質帝、漢桓帝時期,外戚梁冀專權,梁皇后逝世後被漢桓帝藉宦官之力誅殺。
東漢漢少帝劉辯時期,外戚何進專權,但很快被宦官設伏殺死。
北周靜帝宇文闡統治時期,外戚楊堅專權。
唐玄宗天寶11至14年6月15日(舊曆)、外戚楊國忠繼任宰相兼文部尚書,並身兼四十餘職。
南宋宋理宗時期,外戚賈似道專權。
日本
日本古代的皇子、皇女常由外祖父撫養,一些外戚因而掌握政治影響力。著名的外戚家族有蘇我氏、藤原氏、三輪氏、物部氏、尾張氏、葛城氏、大伴氏、伊勢平氏等。
飛鳥時代第32代天皇崇峻天皇時期,外戚是蘇我氏。崇峻天皇被身兼外戚的大臣蘇我馬子借東漢直駒殺害滅口。
飛鳥時代第34代天皇推古天皇時期,外戚是蘇我氏。
平安時代第50代桓武天皇,外戚是藤原氏。
平安時代第52代嵯峨天皇,外戚藤原冬嗣取得嵯峨天皇之信任,後來產生分歧。
平安時代第56代清和天皇,外戚是藤原北家的藤原良房以天皇外祖父的身份任攝政太政大臣;良房養子藤原基經任攝政關白太政大臣,開始攝關政治。
平安時代第66代一條天皇、第67代三條天皇、第68代後一條天皇時期,外戚是藤原道長,一共有三位女兒進宮為后妃,時人有“一家立三後”的嘆語。
平安時代第80代高倉天皇時期,伊勢平氏平忠盛的嫡長子平清盛為其外戚。
平安時代第81代安德天皇時期,伊勢平氏平忠盛的嫡長子平清盛為安德天皇的外祖父。
朝鮮
朝鮮王朝時期,坡平尹氏於朝鮮中宗有重大影響力,當時分為以章敬王后兄長尹任為首的大尹派和以文定王后兄長尹元老、尹元衡為首的小尹派,當時熙嬪洪氏之父洪景舟亦有朝廷中有影響力。
安東金氏於朝鮮王朝後期權傾朝野,家族內曾有三位女性成為王后(哲仁王后、純元王后、孝顯王后),並有多人曾出任領議政,稱為“勢道政治”。
還有驪興閔氏,朝鮮太宗李芳遠娶閔霽之女為妃,即元敬王后,閔霽被封為驪興府院君,其子閔無咎、閔無疾、閔無悔、閔無恤又在第一次王子之亂立功。高宗之王妃閔茲暎(被追謚為明成皇后)亦出自驪興閔氏,閔茲暎大量起用閔氏家族成員,如吏曹判書閔長鎬、吏曹及兵曹判書閔謙鎬、右議政閔圭鎬、工曹判書閔致久、禮曹工曹兵曹判書閔致祥等,形成了宮中的閔氏勢力。
朝鮮王朝末年又有豐壤趙氏等外戚勢力。
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