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禹碑》又稱《禹碑》。因建在衡山岣嶁山上,亦稱《岣嶁碑》。古代文人和書法家認為該碑是紀念大禹而立的碑,當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石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夏禹碑
- 所屬年代:夏朝
- 出土地點:衡陽市衡山縣
《夏禹碑》又稱《禹碑》。因建在衡山岣嶁山上,亦稱《岣嶁碑》。古代文人和書法家認為該碑是紀念大禹而立的碑,當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石碑。
《夏禹碑》又稱《禹碑》。因建在衡山岣嶁山上,亦稱《岣嶁碑》。古代文人和書法家認為該碑是紀念大禹而立的碑,當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石碑。《夏禹碑》又稱《禹碑》。因建在衡山岣嶁山上,亦稱《岣嶁碑》。古代文人和書法家認為該碑是紀念...
禹碑,讀音是yǔ bēi。意思是即岣嶁碑。凡七十七字,象繆篆,又象符籙。後人附會 夏禹 治水時所刻。碑在 湖南 衡山 雲密峰。 昆明 、 成都 、 長沙 、 紹興 、 南京 棲霞山 和 西安 碑林等處,皆有摹刻。解釋 即岣嶁碑。凡七十七字,象繆篆,又象符籙。後人附會 夏禹 治水時所刻。碑在 湖南 衡山 雲...
《峋嶁碑》(又名神禹碑),古篆體書,相傳為古夏禹時所刻,字型奇異古怪,字形如蝌蚪,又似蟲書,很難辨識,被稱為我國八大“天書”之一。該堡布局立意,處處仿照兩宋故都。城中府第、石坊、浮雕和石刻甚多,有宋代四大書法家米芾的手跡“墨池”、明代著名書法家張瑞圖所書的“松竹村”、祝枝山的“酒泉”等,...
岣嶁碑(ɡǒu lǒu bēi ) 即。原在湖南省衡山縣雲密峰,早佚。昆明﹑成都﹑紹興及西安碑林等處皆有摹刻。字似繆篆,又似符籙。相傳為夏禹所寫,實為後世偽托。碑刻簡介 岣嶁碑(禹王碑、大禹功德碑)原刻於湖南省境內南嶽衡山岣嶁峰,故稱“岣嶁碑”,原跡曾消失千年。2007年7月上旬重新被發現,現已成為...
關於衡山《禹碑》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西晉和南北朝時代。晉羅含《湘中記》:“岣嶁山(衡山)有玉牒,禹按其文以治水,上有禹碑。”南朝宋徐靈期《衡山記》:“雲密峰有禹治水碑,皆蝌蚪文字。”“夏禹導山通瀆,刻石名山之巔。”其後,許多文人墨客所述地點岐異。唐代的文學家韓愈來南嶽尋禹碑不見,寫一...
2013年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記載 禹王碑原刻於湖南衡山岣嶁峰,故稱“岣嶁碑”。相傳此碑為頌揚夏禹遺蹟,故又稱“禹碑”、“大禹功德碑”。關於岣嶁碑的記載,最早見於東漢羅含的《湘中記》、趙曄的《吳越春秋》;其後,酈道元《水經注》、徐靈期《南嶽記》、王象之《輿地記勝》均有記述。
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十一月,秦始皇東巡狩,上會稽,祭大禹,登秦望山,眺南海,感嘆之餘,命宰相李斯撰文刻於石上以歌頌秦始皇嬴政,故又名“李斯碑”。碑文字屬秦小篆,是秦統一六國後頒行的文字。漢武帝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司馬遷上會稽,探禹穴。所謂“禹穴”,也就是埋葬大禹的地方。或言...
神禹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hén yǔ,意思是:夏禹 的尊稱。釋義 夏禹 的尊稱。出處 《莊子·齊物論》:“無有為有,雖有 神禹 且不能知,吾獨且奈何哉。” 成玄英 疏:“迷執日久,惑心已成,雖有 大禹 神人,亦不令其解悟。” 例句 《莊子·齊物論》:“無有為有,雖有 神禹 且不能知,吾獨且...
舜逝世,禹即天子位,國號為夏後,故禹也被兒為夏禹。相關詩文 唐·杜甫《禹廟》禹廟空山里,秋風落日斜。荒庭垂橘柚,古屋畫龍蛇。雲氣生虛壁,江聲走白沙。早知乘四載,疏鑿控三巴。明·章玄應《謁禹廟》黃鵠東來大別西,神功疏鑿海門低。山將百越圍全楚,水自三湘道五溪。經野始修天下貢,辨方應測日中...
夏禹神祠,位於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陽高鄉侯壁村,夏禹神祠創建於元至元二年(1336年),明、清兩代皆有修葺。建築面積366平方米。夏禹神祠現存正殿坐北面南,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單檐懸山頂,平面近方形,柱頭斗棋、補間斗棋均為四鋪作,明間設板門,兩次間設直欞窗,梁架為四椽袱對前乳袱通檐用三柱,柱頭卷殺...
夏篆,則是夏代的文字。據說商朝的文字是成熟的,夏朝的文字也是成熟的,因為歷史上已有夏篆的記載,夏禹書、禹王碑則是夏朝的傳世文字,是夏篆。原始文字的雛形,從仰韶文化到大汶口文化等文化遺存看已經出現,並在逐步發展中。在河南安陽商都殷墟等處發現的甲骨文字和金文,是中國現已發現的最早的文字,是基本...
“禹王城”位於湖南省衡陽市衡山廣濟寺的對面,有“禹王城”三字石刻碑,從前就把這裡叫做“禹王城”。相傳這是夏禹治水來南嶽時駐蹕的地方。說到夏禹來南嶽,還有一個神話故事。傳說夏禹治水七年沒有成功,但他還是再接再厲,艱苦奮鬥。他聽說黃帝曾把一部以金簡為頁、青玉為字的寶書,即金簡玉書,埋藏在南嶽。
持不同意見的清代王昶在《金石萃編》中提出:“此碑自南宋始出,故歐(陽修)、趙(明誠)皆不錄,後來考證家如楊慎…… 諸人深信不疑。余皆斥為偽物,今亦究無確證”。證明此碑為夏禹時的文字,沒有證據。人們對楊慎抱有懷疑態度。史家認為楊慎治學之道是:好博務欲勝人,甚至依託杜撰。從漢字發展過程看...
大禹陵,相傳是夏禹的陵墓,夏禹是上古時代一位偉大的治水英雄,是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的開國之君。大禹陵背負會稽山,面對亭山,前臨禹池。池岸建青石牌坊一座,由通道入內,有1979年重建的大禹陵碑亭一座,飛檐翹角,矗立通道盡頭,內立明人南大吉書“大禹陵”三字巨碑一塊。亭周古槐蟠郁,松竹交翠,幽靜...
據傳這些數字都很有講究,說是取禹王為三王(夏禹、商湯、周文王)之首,位居九五(指帝王)之尊,祭奠九州永垂千古之意。不幸的是,毀於1944年的戰火之中。1994年,縣政府決定集資在原址新建,1995年6月光復原貌,額雲“禹王殿”,較之過去更加宏偉壯觀。禹碑 即當今所說的禹王碑,簡稱禹碑。碑立於一方天然...
禹王台藏碑 除了御書樓內康有為和張鳳台詩碑刻、御碑亭內的乾隆御詩碑外,古吹台建築群內外的碑刻堪稱一絕,碑刻從明代至民國,真草隸篆,蔚為壯觀。禹王廟大殿有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河南巡撫劉樹堂摹刻的岣嶁碑。原碑在南嶽衡山岣嶁峰上,字跡奇古,人不能識,後人摹刻,經多人識讀認為是夏禹時稱頌禹功的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