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王台

禹王台

禹王台,又名古吹台,位於中國河南省開封市城區的東南隅禹王台公園內,最早叫“吹台”,為紀念春秋時晉國音樂家師曠,取名“古吹台”。古時吹台很高,明朝時期有10米高,周長百米,後由於黃河泛濫,泥沙淤積,僅高出地面約7米,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禹王台
  • 外文名稱:King Yu's Terrace
  • 地理位置:河南省開封市禹王台區
  • 級別批次:第二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河南省政府、河南省文物局
  • 時代:清 
建設沿革,建築布局,文物價值,文物保護,保護級別,保護措施,

建設沿革

相傳春秋時,晉國大音樂家師曠曾在此吹奏樂曲,故後人稱此台為“吹台”。
西漢初年,漢文帝封其次子劉武於大梁,為梁孝王,封疆初都於大梁,後遷睢陽(今商丘)。梁孝王喜好同墨客吟詩吹彈遊樂,為此又增築吹台,並在吹台興建殿字亭樓,種植名貴花木,修建成一座豪華的園林,稱為梁園,又稱兔園。梁園後因戰亂而荒落。
正德十二年(1517年),修建三賢祠。
嘉靖二年(1523年),因開封屢遭黃河水患,為懷念大禹治水的功績,在台上建禹王廟,故吹台被改稱為禹王台。此後,明、清兩代對台上的建築物曾多次修葺。
明嘉靖四年(1525年),將三賢祠改稱五賢祠。
成化十八年(1482年),在禹王台上建碧霞元君祠。
道光十年(1830年),重修祠堂時,其匾額上仍題“三賢祠”。
禹王台禹王台

建築布局

禹王台南台階下面入口處是一座門樓式牌坊,上寫“古吹台”三個大字。古吹台的建築,在明清時期曾進行過多次修葺。看到的這三個大字是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河南地方官何書寫。禹王台古建築群是1981年重新修葺的,經過修葺後主要建築有禹王廟、三賢祠、水德飼和御書樓等。宮殿式的水德祠和三賢祠為後世續建。
三賢祠三賢祠
沿牌坊下台階拾級而上,迎面是面闊三間的御書樓,該樓是為康熙所題的“功存河洛”四字門楣所建。在該樓一側的牆壁上,即鑲嵌著康有為的《游禹王台詩碑》。
御書樓御書樓
御書樓後為禹王廟,庭院二進,正殿五間,精緻小巧。廟內大殿供奉著禹王塑像,東西兩側鑲嵌著禹王 “治水圖”和“慶功圖”大幅磚雕。北壁鑲嵌著清光緒年間河南巡撫劉樹棠摹刻的“岣嶁碑”,文字奇古,字型怪異,為書法愛好者所珍視。大殿東西各有一小院,東為“三賢祠”,西為“水德祠”。三賢祠建於明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為紀念唐代著名詩人李白、杜甫高適同登吹台而建的祠堂。唐天寶三年(公元744年),李白、杜甫、高適興會吹台,慷慨懷古,飲酒賦詩,留下了《梁園吟》等膾炙人口的名篇。水德祠也建於明代,祭祀歷代治水名人,以配享大禹之功德。
禹王廟禹王廟
除了御書樓內康有為詩碑刻外,古吹台建築群內外的碑刻堪稱一絕,碑刻從明代至民國,真草隸篆,蔚為壯觀。三賢祠內的《時雨亭記》、《撫安亭記》均出於明正德年間。水德祠里的雙面碑更是少有。那是為河南農林試驗總場設在禹王台而刻,“河南農林實驗總場紀念碑”和“樹林樹人”相背,“河南農林實驗總場記略”與“澤溥山林”相背。碑雖是記事碑,但碑文寓意深刻。碑廊東側有康熙33年河南巡撫顧撰文《御書功成河洛匾額四道恭頌並序碑》、《御書功成河洛記碑》。除此之外,碑廊東側和西側等處還有記載禹王台歷史變化及到禹王台觀瞻禹王的官員文人留下的墨寶碑刻有數十塊。

文物價值

禹王台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保存著上自漢代、下止民國的各類石刻珍品,是研究歷史、科學技術和書法藝術的寶貴資料。

文物保護

保護級別

1986年11月21日,禹王台被公布為第二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保護措施

1955年,被開闢為禹王台公園,增設了櫻花園牡丹園、兒童樂園等景點,河南辛亥革命十一烈士陵園也遷移到此。
1981年,禹王台重新修葺,經過修葺後主要建築有禹王廟、三賢祠、水德飼和御書樓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