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沙龍

墨子沙龍

墨子沙龍於2016年成立,由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發起,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主辦,以中科大上海研究院為基地的公益科普論壇,旨在通過科普講壇、和科學家面對面的方式,進行專業的科學啟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墨子沙龍
  • 成立時間:2016年
  • 發起人:潘建偉
獲獎記錄,
墨子沙龍以上海為中心,向全國發散,通過講座、視頻、網路公開課、科普訂閱號等多種方式開展科普活動。自2016年2月起,墨子沙龍已經邀請眾多國內外知名科學家(包括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諾貝爾獎獲得者、麥克阿瑟天才獎獲得者、沃爾夫獎獲得者等)為公眾帶來科普報告,讓觀眾了解基本的科學知識和最前沿的科學進展。同時墨子沙龍邀請了諸如極地探險家、環保企業家、全球Top10企業一線研究人員等,就公眾關心的社會議題進行討論。報告嘉賓及主題可見表格。
同時,為了讓更多觀眾了解到現場內容,墨子沙龍對嘉賓的報告和討論進行了錄製,並在後期製作成視頻同步在微信公眾平台騰訊視頻bilibili視頻網站以及抖音短視頻平台,以饗更多觀眾。
2016
演講嘉賓
報告題目
第一期
探索的動機
第二期
基因與你
第三期
空間探測暗物質粒子
第四期
智慧型的本源——歷史與展望
第五期
大腦的可塑性——從突觸到認知
第六期
2016創新大會——未來·已
來:陳宇翱王堅李建剛裴鋼賈金鋒、張曉林
陳宇翱——冷 · 酷到底
王堅——“網際網路、數據、計算”
李建剛——追逐“太陽”
裴鋼——幹細胞的研究與展望
賈金鋒——尋找馬約拉納費米子
張曉林——讓機器人“開眼”看世界
第七期
如何造會審美的人工智慧
第八期
中微子與我國粒子物理研究
第九期
吃飯、睡覺、打豆豆——你離不開的膜蛋白
第十期
墨子·星·量子大會——潘建偉彭承志王建宇陳宇翱
潘建偉——“漫話量子”
彭承志——量子技術漫談
王建宇——量子、雷射和航天工程
陳宇翱——墨科技
2017
演講嘉賓
報告題目
第一期
超導——一個充滿發現與挑戰的領域
第二期
促進未來工業革命的材料和物理學
第三期
生命科學之美
第四期
科技活動周——周忠和及青年科學家
周忠和——關於進化論的一些常見誤區
劉亞雄——我們身邊的量子力學
曹原——·量子科學衛星實驗
劉洋——量子保密通信
趙有為&王輝——探究量子計算
第五期
揭示生命中不可見的奧秘
第六期
2017探索者大會——崔維成孫立廣常進陳冬郭愛克陳雲霽
崔維成——走進深淵
孫立廣——我們在地球兩極的腳印
常進——探測暗物質(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DAMPE)
陳冬——說說航天那些事
郭愛克——大腦探秘·繪製人類智力藍圖
陳雲霽——製造機器大腦
第七期
陳仙輝——神奇的超導及其套用
張遠波——石墨烯和它的兄弟姐妹們
第八期
幹細胞與再生醫學——過去、現在與未來
第九期
代數幾何--我的數學之路
第十期
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獲獎者美國物理學家雷納·韋斯(Rainer Weiss)、基普·索恩(Kip Thorne)和巴里·巴里什(Barry Barish)
引力波的發現及未來套用
2018
演講嘉賓
報告題目
第一期
天文·雲大會——武向平毛淑德戴子高何子山
武向平——認識我們的宇宙
毛淑德——宇宙的幻覺:強引力透鏡
戴子高——伽瑪射線暴—宇宙獻給人類最璀璨的禮花
何子山——The Search for Supermassive Black Holes(超大質量黑洞探秘)
第二期
盧征天、史貴濤
盧征天——探索古老的冰與地下水·神奇的氪-81
史貴濤——南極冰芯:研究氣候變化的“金鑰匙”
第三期
古DNA——探索人類演化圖譜的新方法
第四期
科技活動周——王曉東及青年科學家
王曉東——細胞凋亡的意義
徐洪河——為什麼要研究化石?
顧有容——多識於草木之味
左文文——解讀宇宙的天文密碼
鄭亞銳——計算的極限·從經典計算到超導量子計算
第五期
TumorProfiling, CRISPR Screens, and Big Data Mining in Precision Cancer Medicine
第六期
我們的能源與神奇的催化
第七期
排名、投票,有靠譜的方法嗎?
第八期
TheAdvent of
Quantum Computing
第九期
量子密碼大會 ——Artur Ekert、Charles Bennett、Gilles Brassard
量子密碼大會
第十期
漫談經濟學原理
第十一期
未來已來,唯變不變
2019
演講嘉賓
報告題目
第一期
未來·世界大會——饒子和龔能熊輝白波、姚文斌、王平
饒子和——病毒與新藥
龔能——人何以為人?
熊輝——大數據智慧型化人才管理
白波——未來金融 綠色基金
姚文斌——改變我們生活的化學材料
王平——未來出行@2030 :汽車行業百年涅槃
第二期
見微知著——基因·人類·生命(王立銘仇子龍、章小清)
王立銘——上帝的手術刀:人類操縱基因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仇子龍——“基因治療與腦疾病—未來之路”
章小清——漸行漸近的幹細胞
第三期
新材料&新能源:讓世界更“綠色”的化學
鄭南峰—— 材料研究讓化工生產更綠色
陳立桅 ——小電池和它的大影響
楊培東—— 液體陽光
第四期
探索宇宙中人類的第二個家
張雙南——流浪地球的科學與技術
劉紅——太空生存
舒嶸——火星探險
第五期
爭議中前行的轉基因
羅雲波 ——轉基因食品:天使還是魔鬼?
盧寶榮 ——轉基因的前世與今生
金兼斌 ——如何看待轉基因的社會爭議
第六期
傾聽地球的聲音
王曦—— One Billion People, One Million Companies, One Dream
溫旭——冰川科考與氣候行動
張超 ——生態系統服務的經濟價值
第七期
量子通信(Quantum Communication)
Anton Zeilinger
Artur Ekert
Charles H. Bennett
Gilles Brassard
第八期
量子計算(Quantum Computing)
David Wineland
Peter Shor
Peter Zoller
第九期
蔡天新
17世紀,天才的世紀
第十期
2019年諾獎解讀
蔡一夫——從流浪地球到宇宙起源
林柏霖——應對氣候變化
王婷——機體如何感知與適應氧的變化
第十一期
Frank Wilczek
Strange new minds
第十二期
Donald Worster
Planetary History
2020
演講嘉賓
報告題目
第一期
感測器與智慧型時代
第二期
抗新冠藥物及疫苗的研究進展
第三期
探索與征服:從地球到深空(竇賢康汪毓明
竇賢康——地球與空間
汪毓明——從地球走向深空
第四期
未來趨勢——量子網際網路
印娟、朱曉波、徐飛虎
印娟——“墨子號”:漫漫追星路
朱曉波——量子計算:挑戰未來
徐飛虎——單光子相機:霧裡看花、隔牆觀物
第五期
AI·未來(李向陽、周熠)
李向陽——智慧型的世界:物聯網、大數據、到人工智慧
周熠——通往認知智慧型之路
第六期
稀土與磁性材料
第七期
火星,中國來了!
第八期
神奇的生命物理之美——(歐陽鐘燦湯超
歐陽鐘燦——揭開紅血球雙凹碟形之謎
湯超——探索生命的奧秘
第九期
“九章”爭鳴——量子計算的現在與未來
2021
演講嘉賓
報告題目
第一期
大都市挑戰
第二期
夢想的蓄力與遠航
第三期
博物館·科學與藝術(吳國盛、陳曾路)
吳國盛——自由的科學與自由的藝術
陳曾路——一萬年的故事,博物館能告訴我們什麼
第四期
中國的大科學裝置,人類探索宇宙的“神器”(曹俊、姚蕊劉江來
曹俊——核電站內捕捉幽靈粒子
姚蕊——守護大國重器——“中國天眼”
劉江來——我在地下2400米看宇宙
第五期
理科生去哪兒?(卞遷、洪亦修、韋瀟
卞遷——基因的混沌與秩序
洪亦修——時間的價值——如何應對風險投資中的不確定性
韋瀟——人是理性的嗎?我們身邊的經濟學
第六期
天問之路
第七期
強雷射和加速器
第八期
2021年諾貝爾獎解讀(趙純、康彥彪、唐逸泉)
趙純——大氣科學的“數字革命”
康彥彪——合成化學之美——無處不在的手性
唐逸泉——我們如何感受冷、熱和力
第九期
向太陽系的星辰大海挺進
第十期
我愛物理的十個理由
2022
演講嘉賓
報告題目
第一期
實現碳中和:綠氫與液態陽光
第二期
朱敬恩
鳥有什麼好聊的?
第三期
復活節島的興衰
第四期
張經緯
看山不是山——中國古代文物中的地理製圖術
第五期
秦毅
音樂冥想的治癒力
第六期
琥珀:時空膠囊
第七期
載人航天發展歷程
第八期
天文學家如何在宇宙中尋找同伴——地球2.0及宇宙信使(葛健、楊睿智)
葛健——探尋第二個地球和生命
楊睿智——宇宙信使——伽馬射線和宇宙線
第九期
人類、病毒與疫苗
第十期
她力量:擁有智慧和勇氣的女性們——陳玲玲、任潔、印娟
陳玲玲——新型RNA的發現與功能探索
任潔——讓超算更快、更小、更節能
印娟——從量子糾纏到量子通信
2023
演講嘉賓
報告題目
第一期
用科技創新守護生命“油路”(葛均波、李清、王箴)
葛均波——尋找那座過河的“橋”——我對心血管器械-技術創新與轉化的思考
李清——高血壓——你身邊最熟悉的陌生人
王箴——血脂異常知多少
第二期
未來“太陽”——夢想照進現實 李建剛
托起明天的太陽——磁約束聚變能源發展現狀及未來展望
第三期
李治中(鳳梨)
癌症的故事
第四期
穿越時空:探尋人類的過去與未來(王歷偉、俞揚、周熠、范安川、王娟、張楠、王安軼)
王歷偉——人工智慧大語言模型的今天與明天
俞揚——人工智慧強化學習
周熠——從ChatGPT到通用強人工智慧
范安川——青銅動物園
王娟——嫦娥抱的玉兔是哪種兔?
張楠——“渾天儀”遇見“渾天儀”
王安軼——從“火箭”到“火箭”——中國飛天之路
第五期
顧逸東——開啟無限可能:空間科學縱橫談
第六期
葉軍——世界上最精確的原子鐘
第七期
Serge Haroche
Exploring the Light from Galileo to Quantum Physics
第八期
楊學明
科學儀器的研究
第九期
潘建偉、Frank Wilczek、丁洪
如果所有科學知識都要毀滅,只能留給後代一句話
第十期
從愛因斯坦的好奇心到量子信息科技
第十一期
量子光舞

獲獎記錄

社會類

2017
全國科普日優秀活動
獲獎
2018
上海科普教育創新獎科普成果獎 二等獎
獲獎
2019
上海科普教育創新獎科普貢獻獎 一等獎
獲獎
2020
上海科普教育創新獎提名獎
提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