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貽芳

王貽芳

王貽芳,1963年2月20日出生於江蘇南京,實驗高能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開發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

1984年王貽芳從南京大學畢業後前往瑞士日內瓦的歐洲核子中心,參加物理學家丁肇中領導的L3實驗,專業研究高能粒子;1991年獲得義大利佛羅倫斯大學博士學位;1992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核物理實驗室任研究人員;1996年進入美國史丹福大學物理系任助理研究員;2000年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2001年回到中國,擔任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2002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012年3月8日王貽芳團隊實驗測得新的中微子振盪模式,該實驗入選美國《科學》評選的“2012年十大科學進展”;2013年入選國家萬人計畫;201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1月9日獲得基礎物理學突破獎,是首位獲得該獎的中國科學家。2016年當選為開發中國家科學院院士;2017年出任中國科學院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

王貽芳長期從事高能物理實驗研究。在中微子方面,是大亞灣實驗方案的主要提出者,領導完成其設計、建設與研究;提出並領導了江門中微子實驗。在正負電子對撞方面,領導了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上新的北京譜儀的設計、建造及前期的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貽芳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出生地:江蘇南京
  • 出生日期:1963年2月20日
  • 職業:教學科研工作者
  • 畢業院校:義大利佛羅倫斯大學
  • 主要成就:2014年獲得潘諾夫斯基實驗粒子物理學獎
    201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6年獲得基礎物理學突破獎
    2016年當選為開發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 性別:男
人物經歷,主要成就,科研成就,人才培養,榮譽表彰,社會任職,個人生活,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963年2月20日,王貽芳出生於江蘇南京,家住南京清涼山漢中門附近,國小就讀家門口的清涼山國小,中學就近在南京市第四中學上學。1980年,考入了南京大學物理系原子核物理專業。
1984年5月,即將畢業的王貽芳獲得了物理系的推薦來到上海,參加丁肇中教授面向全國招收高能物理研究生的面試,被丁肇中選中,赴其領導位於瑞士日內瓦的歐洲核子中心的L3實驗深造,在其指導下研究高能粒子。
1990年,出任“新粒子尋找組”組長,在所有L3實驗物理分析小組組長中,唯有他是一名學生。
1991年9月,在義大利國家核物理研究所任研究人員(至1992年6月),在被L3實驗組內部認為是不可能的情況下,精確測量出了陶輕子的極化。同年獲得義大利佛羅倫斯大學博士學位。
1992年6月,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核物理實驗室任研究人員(至1996年3月)。
1996年4月,向丁肇中請辭,進入美國史丹福大學物理系任助理研究員(至2001年2月)。
2000年,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
2001年12月,回到中國,擔任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2003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2004年,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2012年3月8日,王貽芳團隊實驗測得新的中微子振盪模式,該實驗曾入選2012年年末美國《科學》評選的“2012年十大科學進展”。
2013年,入選國家“萬人計畫”傑出人才。
2015年7月31日,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
2015年11月9日,王貽芳獲得基礎物理學突破獎(中國科學家首次獲得該獎項),單項獎金高達300萬美元。
2017年1月10日,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發現的中微子振盪新模式項目榮獲國家自然獎一等獎,王貽芳擔任主要完成人。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王貽芳參加L3,AMS,Palo Verde和Kam Land等實驗,在中微子物理、e+e-對撞物理、宇宙線與天體物理、探測器設計與建造、數據分析方法等方面發表了200多篇文章。首次提出“Swap Method” 以解決時間不對稱信號中的時間對稱本底問題,對低本底中微子實驗具有重要意義;首次完整地計算出宇宙線引致的中子產額及能譜,掃除了國際上圍繞這一問題20多年的混亂,對低本底中微子實驗、質子衰變、雙b衰變、暗物質尋找等均有重要意義。在國外領導完成了多項實驗工作,如負責Palo Verde中微子實驗的電子學、觸發、數據獲取、離線軟體以及物理分析;AMS 與 KamLAND 實驗的蒙特卡羅模擬與設計等。先後擔任 L3 實驗的新粒子尋找組組長與多光子態物理分析組組長,在新粒子尋找,tau物理,QCD等方面有多篇以L3合作組名義發表的文章。
王貽芳加入高能所以來,主要從事了兩方面的工作:一是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重大改造工程,擔任了北京譜儀總體(BESIII)主任,成功領導了新北京譜儀的設計、建造,現任BESIII國際合作組發言人,領導BESIII的科學研究。另一個是中微子物理與探測器的研製。提出了在大亞灣核電站用反應堆中微子測量中微子混合角sin22q13的完整實驗計畫,包括探測器的設計,本底的估計,誤差分析和解決辦法,最佳實驗點的選取等。現任大亞灣實驗國際合作組發言人和工程經理,領導了實驗的設計、建設和科學研究。
  • 學術論文
1、*Ablikim, M.; Achasov, M. N.; Albayrak, O.; Ambrose, D. J.; An, F. F.; An, Q.; Bai, J. Z.; Ferroli, R. Baldini; Ban, Y.; Becker, J.; Bennett, J. V.; Bertani, M.; Bian, J. M.; Boger, E.……,Partial wave analysis of psi(2S) -> p(p)over-bar eta, Physical Review D - Particles, Fields, Gravitation and Cosmology, 88(3), 2013/8/26.
2、*Ablikim, M.; Achasov, M. N.; Albayrak, O.; Ambrose, D. J.; An, F. F.; An, Q.; Bai, J. Z.; Ferroli, R. Baldini; Ban, Y.; Becker, J.; Bennett, J. V.; Bertani, M.; Bian, J. M.; Boger, E.……,Precision measurements of B[psi(3686) -> pi(+)pi(-)J/psi] and B[J/psi -> l(+)l(-)], Physical Review D - Particles, Fields, Gravitation and Cosmology, 88(3), 2013/8/12.
3、*Zhang ShuHua;Wang YiFang; Ye Mei; Li XiaoNan; Zhang YinHong; Xu Jun; Min Jian; Du XiaoFeng; Zeng Lei,Detector control system for Daya Bay Reactor Neutrino Experiment,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56(8), pp 1966-1973, 2013/8.
4、*Li, Yu-Feng; Cao, Jun;Wang, Yifang; Zhan, Liang,Unambiguous determination of the neutrino mass hierarchy using reactor neutrinos, Physical Review D - Particles, Fields, Gravitation and Cosmology, 88(1), 2013/7/16.
5、*Ablikim, M.; Achasov, M. N.; Albayrak, O.; Ambrose, D. J.; An, F. F.; An, Qi; Bai, J. Z.; Ferroli, R. Baldini; Ban, Y.; Becker, J.; Bennett, J. V.; Bertani, M.; Bian, J. M.; Boger, E.……,Search for baryonic decays of c psi(3770) and psi(4040), Physical Review D - Particles, Fields, Gravitation and Cosmology, 87(11), 2013/6/21.
6、*Ablikim, M.; Achasov, M. N.; Ai, X. C.; Albayrak, O.; Ambrose, D. J.; An, F. F.; An, Q.; Bai, J. Z.; Ferroli, R. Baldini; Ban, Y.; Becker, J.; Bennett, J. V.; Bertani, M.; Bian, J. M.; Boger, E.……,Observation of a Charged Charmoniumlike Structure in e(+)e(-) -> pi(+)pi(-) J/psi at root s=4.26 GeV,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10(25), 2013/6/17.
7、*Ablikim, M.; Achasov, M. N.; Albayrak, O.; Ambrose, D. J.; An, F. F.; An, Q.; Bai, J. Z.; Ferroli, R. Baldini; Ban, Y.; Becker, J.; Bennett, J. V.; Bertani, M.; Bian, J. M.; Boger, E.……,Search for the lepton flavor violation process J/psi -> e mu at BESIII, Physical Review D - Particles, Fields, Gravitation and Cosmology, 87(11), 2013/6/17.
8、*Ablikim, M.; Achasov, M. N.; Albayrak, O.; Ambrose, D. J.; An, F. F.; An, Q.; Bai, J. Z.; Ferroli, R. Baldini; Ban, Y.; Becker, J.; Bennett, J. V.; Bertani, M.; Bian, J. M.; Boger, E.……,Study of J/psi -> omega p(p)over-bar at BESIII, Physical Review D - Particles, Fields, Gravitation and Cosmology, 87(11), 2013/6/3.
9、*Ablikim, M.; Achasov, M. N.; Albayrak, O.; Ambrose, D. J.; An, F. F.; An, Q.; Bai, J. Z.; Ban, Y.; Becker, J.; Bennett, J. V.; Berger, N.; Bertani, M.; Bian, J. M.; Boger, E.; Bondarenko, O.……,Determination of the number of psi ' events at BESIII, Chinese Physics C, 37(6), 2013/6.
10、*Ablikim, M.; Achasov, M. N.; Albayrak, O.; Ambrose, D. J.; An, F. F.; An, Q.; Bai, J. Z.; Ferroli, R. Baldini; Ban, Y.; Becker, J.; Bennett, J. V.; Bertani, M.; Bian, J. M.; Boger, E.……,Measurement of eta ' -> pi(+)pi(-)e(+)e(-) and eta ' -> pi(+)pi(-)mu(+)mu(-), Physical Review D - Particles, Fields, Gravitation and Cosmology, 87(9), 2013/5/28.
11、*Ablikim, M.; Achasov, M. N.; Albayrak, O.; Ambrose, D. J.; An, F. F.; An, Q.; Bai, J. Z.; Ferroli, R. Baldini; Ban, Y.; Becker, J.; Bennett, J. V.; Berger, N.; Bertani, M.; Bian, J. M.; Boger, E.……,Partial wave analysis of J/psi -> gamma eta eta, Physical Review D - Particles, Fields, Gravitation and Cosmology, 87(9), 2013/5/21.
12、*Ablikim, M.; Achasov, M. N.; Albayrak, O.; Ambrose, D. J.; An, F. F.; An, Q.; Bai, J. Z.; Ferroli, R. Baldini; Ban, Y.; Becker, J.; Bennett, J. V.; Bertani, M.; Bian, J. M.; Boger, E.……,Study of c (3686) -> omega K(K)over-bar pi decays, Physical Review D - Particles, Fields, Gravitation and Cosmology, 87(9), 2013/5/20.
13、*Ablikim, M.; Achasov, M. N.; Albayrak, O.; Ambrose, D. J.; An, F. F.; An, Q.; Bai, J. Z.; Ban, Y.; Becker, J.; Bennett, J. V.; Bertani, M.; Bian, J. M.; Boger, E.; Bondarenko, O.; Boyko, I.……,Measurements of the branching fractions for J/psi and psi ' -> Lambda(Lambda)over-bar pi(0) and Lambda(Lambda)over-bar eta, Physical Review D - Particles, Fields, Gravitation and Cosmology, 87(5), 2013/3/5.
14、*Ablikim, M.; Achasov, M. N.; Albayrak, O.; Ambrose, D. J.; An, F. F.; An, Q.; Bai, J. Z.; Ferroli, R. Baldini; Ban, Y.; Becker, J.; Bennett, J. V.; Bertani, M.; Bian, J. M.; Boger, E.……,Evidence for eta(c)(2S) in psi(3686) -> gamma(KSK +/-)-K-0 pi(-/+)pi(+)pi(-), Physical Review D - Particles, Fields, Gravitation and Cosmology, 87(5), 2013/3/4.
15、*Ablikim, M.; Achasov, M. N.; Albayrak, O.; Ambrose, D. J.; An, F. F.; An, Q.; Bai, J. Z.; Ban, Y.; Becker, J.; Bennett, J. V.; Bertani, M.; Bian, J. M.; Boger, E.; Bondarenko, O.; Boyko, I.……,Study of the near-threshold omega phi mass enhancement in doubly OZI-suppressed J/psi -> gamma omega phi decays, Physical Review D - Particles, Fields, Gravitation and Cosmology, 87(3), 2013/2/22.
16、*Ablikim, M.; Achasov, M. N.; Albayrak, O.; Ambrose, D. J.; An, F. F.; An, Q.; Bai, J. Z.; Ban, Y.; Becker, J.; Bennett, J. V.; Bertani, M.; Bian, J. M.; Boger, E.; Bondarenko, O.; Boyko, I.……,Measurements of baryon pair decays of chi(cJ) mesons, Physical Review D - Particles, Fields, Gravitation and Cosmology, 87(3), 2013/2/15.
17、*Ablikim, M.; Achasov, M. N.; Albayrak, O.; Ambrose, D. J.; An, F. F.; An, Q.; Bai, J. Z.; Ferroli, R. Baldini; Ban, Y.; Becker, J.; Bennett, J. V.; Bertani, M.; Bian, J. M.; Boger, E.……,Search for eta and eta ' -> pi(+)e(-)(v)over-bar(e) + c.c. decays in J/psi -> phi eta and phi eta ', Physical Review D - Particles, Fields, Gravitation and Cosmology, 87(3), 2013/2/15.
18、*Ablikim, M.; Achasov, M. N.; Ambrose, D. J.; An, F. F.; An, Q.; An, Z. H.; Bai, J. Z.; Ban, Y.; Becker, J.; Bennett, J. V.; Bertani, M.; Bian, J. M.; Boger, E.; Bondarenko, O.; Boyko, I.……,Evidence for eta(c) -> gamma gamma and measurement of J/psi -> 3 gamma, Physical Review D - Particles, Fields, Gravitation and Cosmology, 87(3), 2013/2/8.
19、*Ablikim, M.; Achasov, M. N.; Albayrak, O.; Ambrose, D. J.; An, F. F.; An, Q.; Bai, J. Z.; Ban, Y.; Becker, J.; Bennett, J. V.; Bertani, M.; Bian, J. M.; Boger, E.; Bondarenko, O.; Boyko, I.……,Search for eta and eta '; invisible decays in J/psi -> phi eta and phi eta ';, Physical Review D - Particles, Fields, Gravitation and Cosmology, 87(1), 2013/1/24.
20、*Ablikim, M.; Achasov, M. N.; Albayrak, O.; Ambrose, D. J.; An, F. F.; An, Q.; Bai, J. Z.; Ban, Y.; Becker, J.; Bennett, J. V.; Bertani, M.; Bian, J. M.; Boger, E.; Bondarenko, O.; Boyko, I.……,Measurements of psi '; -> (p)over-barK(+)Sigma(0) and chi(cJ) -> (p)over-barK(+) Lambda, Physical Review D - Particles, Fields, Gravitation and Cosmology, 87(1), 2013/1/18.

人才培養

2014年4月,南京大學和王貽芳所在的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聯合主辦了“粒子與核物理英才班”,共同培養對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理論物理、同步輻射、粒子天體物理、宇宙學等學科感興趣,有志於從事相關領域方向研究的本科生。王貽芳還不定期回到南大,給“粒子與核物理英才班”的學生們開講座。

榮譽表彰

時間榮譽/表彰授予單位來源
2012年12月14日
十佳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2012年
CCTV十大科技創新人物
2013年
2013年5月25日
第六屆科技獎“基礎科學獎”
周光召基金會
2014年4月
潘諾夫斯基實驗粒子物理學獎(首位中國科學家)
美國物理學會
2015年
第20屆“日經亞洲獎”科學技術獎
2015年11月9日
基礎物理學突破獎(首位中國科學家)
2015年12月7日
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6年6月
中國科學之星
2016年10月
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
2016年11月
2017年2月
2018年10月11日
義大利共和國指揮官勳章

社會任職

時間擔任職務來源
2012年4月-2016年4月
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國家實驗室副主任、實驗物理中心主任
核探測與核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中國物理學會高能物理分會副理事長
中國核學會核電子學與核探測技術分會理事長
亞洲未來加速器委員會副主席
國際未來加速器委員會委員
全球華人物理學會理事
2018年3月-2023年3月

個人生活

王貽芳有一子一女,女兒從小到大的物理學習,身為物理科研工作者的王貽芳卻從沒插過手,女兒在國內讀完高中後申請美國高校,專業選擇時諮詢過王貽芳的意見,王貽芳沒有表露半點希望孩子“子承父業”學物理的想法,給女兒充分的自主權。

人物評價

王貽芳領導的中國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團隊因中微子振盪的基礎性發現和研究,揭示了超越標準模型的新前沿。(2016年基礎物理學突破獎評)
王貽芳領導的中國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團隊首次精確測量了其振盪幅度sin213,開啟了未來中微子發展的大門。 (2016年布魯諾·龐蒂科夫獎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