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晨陽,1981年出生於重慶,數學家,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教授。
2004年許晨陽獲得北京大學碩士學位。2008年許晨陽獲得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2012年回到北京大學,加入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2013年獲得求是傑出青年獎和第十三屆中國青年科技獎。2014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並被評為北京大學長江特聘教授。2016年獲得拉馬努金獎。2017年獲選龐加萊講座教席。2018年獲得“科學突破獎”“新視野”數學獎。
許晨陽主要從事基礎數學核心領域代數幾何方向的研究,在高維代數幾何領域取得一系列突破性的成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許晨陽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重慶
- 出生日期:1981年
- 職業:教學科研工作者
- 畢業院校:普林斯頓大學
- 主要成就:2016年獲得拉馬努金獎
2017年獲選龐加萊講座教席
2017年獲得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2018年獲得科學突破獎新視野數學獎
人物經歷,主要成就,科研成就,人才培養,榮譽表彰,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993年,許晨陽考入成都樹德中學,先後就讀於國中部和高中部。
1998年,許晨陽入選四川省數學代表隊,參加冬令營決賽獲金牌,併入選1999年國家數學集訓隊。
1999年,許晨陽進入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學習。
2002年,許晨陽本科用了3年,提前畢業,獲得學士學位,之後繼續在北京大學就讀研究生,師從田剛教授。
2004年,許晨陽獲得北京大學碩士學位。
2008年,許晨陽獲得普林斯頓大學數學博士學位,導師為János Kollár;博士畢業後前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進行博士後研究。之後進入猶他大學工作一年。
2012年,許晨陽回到北京大學,加入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
2013年,許晨陽成為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教授。同年獲得求是基金會傑出青年科學家獎和第十三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2014年,許晨陽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並被評為北京大學長江特聘教授。
2016年6月22日,許晨陽獲得國際理論物理中心、印度科技部和國際數學聯盟共同頒發的2016年度拉馬努金獎。同年入選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2017年,許晨陽獲選龐加萊研究所(Institut Henri Poincaré)2017/2018龐加萊講座教席(The Poincaré Chair),是唯一入選龐加萊講席的中國青年數學家(截至2017年)。9月9日,獲得“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獎金100萬美元。
2018年,許晨陽獲得“科學突破獎”新視野數學獎。同年進入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任教。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許晨陽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一般型對數典範偶的有界性理論,證明了對數典範閾值的上升鏈猜想,極大推動了正特徵三維極小模型綱領,在對數典範奇點的極小模型綱領中做出突破,證明了田剛和Donaldson關於K-穩定性定義的等價性,解決了《幾何不變式論》前言裡關於典範極化簇漸進周穩定緊化不存在的問題,並系統研究和發展了對偶復形理論。
許晨陽在與C. Hacon和 J. McKernan的合作研究中發展了具有對數結構的一般型空間序對的有界性理論。 這一理論的一項主要套用是證明了一般型代數簇的自同構群的有限性。這極大地推進了一百多年前Hurwitz在代數曲線情形的古典結果與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肖剛在代數曲面情形的工作。這一理論的其他重要套用包括Shokurov的ACC猜想的完全解決,以及在任意維數推廣Deligne-Mumford的穩定曲線理論。許晨陽與李馳合作建立了用極小模型綱領研究Fano代數簇的K-穩定性的一種理論架構,可以將涉及K-穩定性的問題歸結為特殊檢試構型的研究。許晨陽在與C. Hacon的一篇論文中證明在特徵為p情形下的三維代數簇上存在多重theta翻轉操作(此處p是大於五的素數),推廣了日本數學家森重文在特徵零情形的工作。在與J. Kollar的合作中,許晨陽發展了用極小模型綱領研究對偶復形的理論;特別,他們研究了具有對數結構的Calabi-Yau序對的對偶復形,證明了其基本群的有限性質,從而解決了Kontsevich-Soibelman猜想在維數不超過四時的情形。
人才培養
- 教學思想
許晨陽認為:科學家最重要的素質有兩個:專注和堅持。當然智力不能太低,只要比較聰明就可以。但最後能決定走得遠不遠的,還是專注與堅持。許晨陽強調在科學領域人才自由流動的重要性,尤其是數學。
許晨陽認為,基礎數學很大一部分需要自學,學有餘力的學生可以建立在培養學術能力的目的下選擇自學,比如花時間在一些稍難的書目上進行閱讀,並時常與老師進行交流,對於學術的進步包括本科生科研的進展都是極為有益的。
- 講授課程
許晨陽在北京大學開設《代數幾何》課程的同時,他會邀請一些國外的代數幾何方面的學者專家與北大的學子們研究交流學術問題,他也希望通過面向一些學有餘力的學生介紹包括表示論、代數幾何在內的代數方面進一步的知識,為學生在代數方面的學習打開視野。
- 指導學生
截至2016年7月,許晨陽所指導的本科生已有多位在國際著名大學攻讀代數幾何、數論等方向的博士學位。許晨陽在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招收了多名研究生和博士後,包括一些在國外名校獲得博士學位的年輕代數幾何學者。他在北京大學已經組建了一支頗具規模的年輕代數幾何隊伍。
榮譽表彰
時間 | 榮譽/表彰 |
---|---|
2013年 | 求是基金會傑出青年科學家獎 |
2013年 | 第十三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
2016年06月22日 | 2016年度拉馬努金獎(The Ramanujan Prize) |
2017年09月09日 | 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
2017年12月21日 | 2017年度中國留學人員50人榜單 |
2017年9月 | 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
2018年10月18日(台北時間) | 2019年“科學突破獎”“新視野”數學獎 |
人物評價
許晨陽在代數幾何領域,特別是在雙有理幾何領域作出了突出貢獻,同時他還在推動中國代數幾何領域的發展方面所作出了重要貢獻。(拉馬努金獎評選委員)
許晨陽發展了極為可觀的理論和突破性技術,解決了一系列代數幾何學中很多不同領域的重要幾何問題, 得到國際同行的高度評價,同時為代數幾何學在中國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評)
許晨陽在最小模型程式以及代數簇空間中的套用中做出了重要進展。(科學突破獎“新視野”數學獎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