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殖型海洋牧場技術模式》是2021年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增殖型海洋牧場技術模式
- 作者: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
- 出版社:中國農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1年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109289567
《增殖型海洋牧場技術模式》是2021年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增殖型海洋牧場技術模式》是2021年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農業農村部辦公廳下發了關於實施2020年水產綠色健康養殖“五大行動”的通知,具體包括:生態健康養殖模式推廣行動、養殖尾水治理模式推廣行動、水產養殖用...
二是增殖放流資源,建設海洋牧場。三是後期管理和建設結果的分析評估。其中科研和技術開發工作主要圍繞區域地理和生態特徵展開,重點研究了:生態學特性與建設模式設定、生境的改善、魚類增殖、海洋農牧化使用和管理四個方面,其核心技術體系包括四個方面:海岸工程及人工魚礁技術,魚類選種、繁殖及培育技術,環境改善和...
3. 參加農業部公益性行業專項“人工海洋牧場高效利用配套技術模式研究與示範” (課題號:201003068)子課題—黃海珍品增殖型海洋牧場高效利用技術模式研究與示範,2010-2014,(147萬)4.參加農業部專項“西南大西洋公海變水層拖網探捕” 2010-2012,(60萬)5.主持農業部專項“庫克群島專屬經濟區鮪魚延繩釣探捕”...
海洋牧場是指基於海洋生態系統原理,在特定海域通過人工魚礁、增殖放流等措施,構建或修復海洋生物繁殖、生長、索餌或避敵所需的場所,增殖養護漁業資源,改善海域生態環境,實現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漁業模式。現代化海洋牧場是在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前提下,將海洋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充分聚集的現代化漁業綜合體。發展...
一是大力建設海洋牧場,發展“栽培漁業”。海洋牧場是在特定海域經過人工改造建設,輔以人工魚礁等載體,藉助底播增殖等手段,以增殖放流為補充,充分利用自然生物資源及水域生產潛力,通過適當人工控制實現經濟生物的人工增殖和自然增殖。海洋牧場是海洋漁業生產方式的重大變革,可以有效解決海洋生物資源荒漠化、海洋養殖污染...
15.參與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201003068)《人工海洋牧場高效利用配套技術模式研究與示範》子課題“聚魚增殖型海洋牧場高效利用配套模式研究與示範”, 2010-2014,本人負責人工魚礁區水動力條件的研究;16.參與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經費(201303047 )《東海漁業資源評價和增殖養護技術研究與示範》子課題“東海...
4.“三區一中心”建設對海洋經濟發展的戰略機遇。建設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試驗區,將帶動海南海洋資源開發和保護領域制度集成創新,吸引涉海企業、人才、技術、研發機構等高端要素集聚,明顯提升海洋資源開發能力與全球海洋資源要素配置能力。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將強化海南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倒逼海洋傳統產業綠色轉型和節約集約...
對萊州灣海洋牧場進行合理規劃,實行立體化生態養殖模式,促進傳統漁業向環境友好型、可持續發展的現代海洋漁業轉型。實現在利用海洋資源、增加漁業產量和收入的同時,重點保護海洋生態系統,實現可持續生態漁業。1.研究院名稱 山東海洋牧場工程與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2.批准單位 山東省民政廳、山東省科技廳...
5. 東海區重要漁業資源養護工程技術研究與示範 科技部,2007.10-2010.12 6. 2008年海州灣海洋牧場建設工程 農業部漁業局, 2008年 7. 人工海洋牧場高效利用配套技術模式研究與示範,公益性農業行業科研專項,2010-2014 獲獎情況 1. 江蘇省海州灣漁場修復工程(人工魚礁建設),江蘇省海洋與漁業局科技創新一等獎,...
第十三條 海洋牧場岸基配套設施建設應當與海岸帶綜合整治、漁業碼頭升級改造相銜接。第三章 海洋牧場的生產經營 第十四條 在海洋牧場海域內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時,應當防止環境污染,保護生態環境,並遵守下列規定:(一)從事養殖的,應當科學確定養殖模式、種類和密度,使用的藥物、肥料、餌料應當符合技術規範;(二...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人工魚礁的生態環境效應研究”、農業部“人工魚礁建設技術規範”、遼寧省基金“利用人工魚礁最佳化海域生態環境的理論與方法研究”、省科技攻關項目“海洋牧場技術研究”、大連市留學人員回國研究基金課題“大連沿海參增殖環境最佳化技術的研究”,大連獐子島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獐子島漁場改造技術研究...
充分利用相關科研院校資源,通過項目、資金引導,建設我市海洋漁業科技支撐創新平台,鼓勵科研集成創新,解決制約我市海洋漁業產業發展的關鍵性、瓶頸性技術難題。建立健全市、縣、鄉水產技術推廣、疫病防控體系,有效構建科技與產業聯盟,加快科研技術、標準規範的套用推廣。建立完善海洋漁業地方標準體系,建設漁業科技示範區...
海洋低碳技術,海洋覆蓋地球表面的70.8%,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碳匯”聚集地。據測算,地球上每年使用化石燃料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約13%為陸地植被吸收,35%為海洋所吸收,而其餘部分暫留存於大氣中。利用海洋的固碳作用,發展海洋低碳技術,對實現我國40%~45%的減排戰略目標至關重要。海洋在調節全球氣候變化,特別是吸收...
(3)海洋生物資源低利用。由於冷藏運輸船裝置及保鮮技術落後,漁獲物中因變質而被丟棄的約占10%;大部分副漁獲物在海上被拋棄,沒有物盡其用;海洋水產品加工技術落後,而且加工廢棄物未充分挖掘其價值;過度消費模式導致漁業資源大量被浪費。(4)海洋漁業環境的惡化。海水養殖、漁船廢棄物、陸源污染物及溢油事故...
海洋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以企業為主體、科研創新平台為載體,加強技術研發攻關。大力支持廣東省水產苗種開口飼料企業重點實驗室、廣東越群水產動物苗種繁育及飼料研發技術體系院士工作站、揭陽市海洋生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平台建設。“揭陽市水產養殖產業協同創新提升工程”“廣東越群海洋生物科技研究院建設”等多個...
因地制宜開展以水產品增殖為主的經濟型人工魚礁和以海洋生態與資源修復保護為主的生態型人工魚礁建設,投放生態型人工魚礁150萬空方,建設海藻場2500公頃,增殖黑鯛、許氏平鮋等戀礁性魚類2億尾,構建集漁業增殖與生態保護功能於一體的生態海洋牧場建設模式,加快推進漁業資源修復。2.完善漁業資源保護制度。(1)加強...
[3] 國家重點研發計畫藍色糧倉科技創新項目“東海漁業資源增殖與多元化養殖模式示範”子課題(項目編號:2020YFD0900804),2020.10-2022.12,主持 [4] 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院士團隊項目“廣東省海洋牧場規劃、建設與管理工程技術研究”子課題(項目編號:GML2019ZD0402),2019.09-2022.08,主持 ...
[14] 基於音響馴化的象山港海洋牧場區增殖技術研究與示範(12.5萬),寧波市科技攻關重大專項子項目,2013.1-2015.12,主持 [15] 浮式集魚構件研發與協同套用(19萬),農業部(公益性)行業專項子項目,2012.1 -2017.12,主持 [16] 海洋牧場魚類馴化裝置研發及試驗(9萬),農業部(公益性)行業專項子項目...
大力發展海洋漁業科技教育事業,深化海洋漁業科研機構改革,加強涉漁專業和學科建設,創新漁業科技人才培養模式,加快培育新型漁民和漁業實用人才。深化水產技術推廣體系改革,發揮各級水產科研機構、技術推广部門優勢,鼓勵和支持漁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開展技術推廣、病害防治等社會化服務,提高水產技術推廣能力。(十六)加強...
以生態產業鏈協同為發展理念,結合典型生境構建關鍵技術、功能型人工生態礁、自然底播增殖放流等綜合技術,聯動海洋牧場、海底花園、修復保護、水下體驗、水上運動、濱海旅遊以及海洋健康、漁業文化於一體,擴展海陸空間,協同岸線資源,建立全生態鏈、全產業鏈、模式創新、資源聯動、品牌高端、典型示範的海洋牧場生態綜合體...
以企業為主體建設的休閒型和增殖型海洋牧場,已建成的人工漁礁規模不少於1.5萬空方且未獲得國家補助資金的,省級財政給予每空方漁礁500元補助,每個項目補助資金不超過2000萬元。政府主導建設的養護型海洋牧場建成後,可以採取委託、出讓等方式交由企業進行後期管護和適度經營。(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發展改革委、...
支持山東、海南開展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試點,在南北方建立具有代表性的海洋牧場示範點,發揮典型示範和輻射帶動作用。推進海洋牧場可視化、信息化、智慧型化建設,開展海洋牧場漁業碳匯研究,創新海洋牧場管護模式,加強效果監測評估,促進海洋牧場建設持續健康發展。強化增殖放流規範管理。逐步構建“區域特色鮮明、目標定位清晰、...
3.2.1綠色投入 3.2.2綠色生產過程 3.2.3綠色產品 3.2.4綠色治理方式 3.3綠色生產模式的構建 3.3.1海洋牧場 3.3.2集約化養殖 3.4海水綠色養殖主要技術思路 3.4.1樹立綠色生產的養殖觀念 3.4.2新材料、新技術、新品種的研發 3.4.3建立、健全水產品質量監管體系 ………...
(三)發展增養殖業。積極推進以海洋牧場建設為主要形式的區域性綜合開發,建立海洋牧場示範區,以人工魚礁為載體,底播增殖為手段,增殖放流為補充,積極發展增養殖業,並帶動休閒漁業及其他產業發展,增加漁民就業機會,提高漁民收入,繁榮漁區經濟。(四)規範漁業資源增殖管理。制定增殖技術標準、規程和統計指標體系...
再次,從科技支撐角度出發,將苗種培育、人丁增殖放流、人工魚礁與現代化漁業資源管理技術有機結合起來,完善海洋牧場配套技術體系,放牧式的開展放流和回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海洋生物“圈養”牧場。此外,借鑑國外經驗,在旅遊城市近岸海域開發建設音響馴化型海洋牧場;因地制宜建立不同形式的海洋牧場示範區,如“貝類...
增殖放流、海洋牧場等系列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工程,尾水治理、退漁還濕等環境治理工程,為我市漁業多功能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重大機遇。實施生態健康養殖模式示範推廣、養殖尾水治理模式推廣、水產用藥減量、配合飼料替代幼雜魚和水產種業提升等水產綠色健康養殖技術推廣“五大行動”,為漁業綠色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同時,進入新...
主要從事海洋牧場工程與漁場環境,人工魚礁,漁業資源增殖與生態安全及漁業資源生態的研究。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主持科研項目81項,目前主持農業行業專項等科研項目23項。1. “十二五”國家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經費項目:人工海洋牧場高效利用配套技術模式研究與示範, 2010.7~2014.12,主持。2. “十二五”國家海洋...
人工魚礁漁是保護和增殖近海漁業資源的一項有效的技術措施。有以下類型:按建礁功能 1.養殖型魚礁:以養殖為目的,根據養殖對象的生活習性來設計和設定的魚礁。2.誘集型魚礁:以提高漁獲量為目的而設定的魚礁 3.增殖型魚礁:以增殖生物資源改善魚類種群結構為主要目的而設定的魚礁。一般投放於淺海水域,主要放養海參...
積極開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加快建設人工魚礁和海洋牧場,加強監測和效果評估。(二十二)全面推進以漁淨水。大力推廣以魚控草、以魚控藻等淨水模式,在湖泊水庫、城市景觀水系等公共水域,因地制宜開展以濾食性魚類為主的“放魚養水”活動,促進以漁淨水,改善水域水質和環境。推廣魚、蝦、蟹、貝、藻立體混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