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達傳說(塞爾達傳說系列作品)

塞爾達傳說(塞爾達傳說系列作品)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塞爾達傳說(日語:ゼルダの伝說,英語:The Legend of Zelda,台港譯作“薩爾達傳說”)是任天堂所推出的知名遊戲系列。最初於1986年在任天堂FC上推出了第一款作品《海拉爾的幻想:塞爾達傳說》,之後發展成為系列作品。

《塞爾達傳說》系列是有史以來綜合評價最高的遊戲系列之一,和任天堂的馬里奧系列、精靈寶可夢系列等並列為公司的招牌作品。其中1998年推出的《塞爾達傳說:時之笛》開創性地解決了當時3D遊戲面臨的視角及操作問題並將遊戲設計與3D化視角巧妙結合,在metacritic網站收錄的全球媒體平均分中以99分位列歷史第一。

2017年3月3日,系列最新作《塞爾達傳說:曠野之息》登入Wii U和任天堂NS。本作打破了系列作品自《時之笛》以來形成的製作框架,主打開放世界,回歸系列初代的自由探索的設計理念,在metacritic網站收錄的全球媒體平均分中獲得98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塞爾達傳說
  • 原版名稱:ゼルダの伝説
  • 其他名稱:The Legend of Zelda
  • 遊戲類型:動作冒險類 
  • 遊戲平台:任天堂家用機/掌機
  • 開發商:任天堂EAD
  • 發行商任天堂
  • 製作人宮本茂青沼英二
  • 音樂近藤浩治,若井淑,藤井志帆,片岡真央,岩田恭明
  • 內容主題:動作、冒險、解謎
  • 玩家人數:單人/多人
  • 分級:ESRB:E/E+/T
  • 最新版本:塞爾達傳說 曠野之息(2017.3.3)
  • 主要角色林克
  • 女主角塞爾達
  • 反派魔王:蓋儂
遊戲評價,系列的高素質,對後世的影響,遊戲系列,塞爾達傳說,林克的冒險,三角力量,夢見島,時之笛,梅祖拉的假面,不可思議果實,眾神與四支劍,風之杖,四支劍+,縮小帽,黃昏公主,幻影沙漏,大地的汽笛,天空之劍,三角力量2,曠野之息,相關重置版,遊戲劇情,原點線,敗北線,青年線,少年線,遊戲外傳,GAME&WATCH版,CD-i三部曲,動畫,

遊戲評價

系列的高素質

塞爾達傳說家用機作品
作品
首發年份
平台
metacritic媒體平均分
IGN
Gamespot
Fami通
荒野之息
2017
NS、Wii U
97/100
10/10
10/10
40/40
天空之劍
2011
Wii
93/100
10/10
7.5/10
40/40
黃昏公主
2006
Wii、NGC、Wii U
96/100
9.5/10
8.8/10
38/40
風之杖
2002
NGC、Wii U
96/100
9.6/10
9.3/10
40/40
梅祖拉的假面
2000
N64、3DS
95/100
9.9/10
8.3/10
37/40
時之笛
1998
N64、3DS
99/100
10/10
10/10
40/40
眾神的三角力量
1991
SFC、GBA
9.2/10
39/40
林克的冒險
1987
FC
36/40
塞爾達傳說初代
1986
FC
塞爾達傳說掌機作品
作品
首發年份
平台
metacritic媒體平均分
IGN
Gamespot
Fami通
眾神的三角力量2
2013
3DS
91/100
9.4/10
9.0/10
38/40
靈魂軌跡
2009
NDS
87/100
9.3/10
8.5/10
37/40
幻影沙漏
2007
NDS
90/100
9.0/10
9.0/10
39/40
縮小帽
2005
GBA
89/100
9.0/10
9.1/10
36/40
不可思議的果實
2001
GBC
10/10
9.2/10
34/40
夢見島DX
1998
GBC
10/10
8.7/10
32/40
塞爾達傳說:眾神的三角力量》是日本第一個突破FAMI通39分高分的作品,這在當時以極端苛刻與嚴格著稱的FAMI通雜誌的評分中是絕無僅有的。而《眾神的三角力量》也是日本第一個銷量突破百萬的作品。這些榮譽使《眾神的三角力量》在後世的評價中成為了SFC上的不朽傑作,僅僅次於奠定了後世RPG基礎的《最終幻想6》。
塞爾達傳說
塞爾達傳說:時之笛》被譽為“遊戲金字塔頂端的傑作”,在N64主機頹廢的市場中大放異彩,銷售了760萬份。《時之笛》也是包括FAMI通、IGN、GAMESPOT、GAMEINFORMER等知名網站、雜誌在內的遊戲媒體的史上第一款滿分遊戲,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綜合評價最高的遊戲作品,在GT,IGN,GAMESPOT,EDGE,VG等遊戲相關媒體中評選的最佳遊戲排行榜中,多次獲得過第一位。
在北美最大的遊戲資訊網站GAMESPOT的玩家調查中,《時之笛》以9.7分的高分名列最高玩家評價排行第一位(目前並列第二名的作品為PS3代表作《神秘海域2》,與NGC的《時之笛》評分相當,同為9.5分)。
在METACRITIC的媒體平均評分中,《時之笛》同樣以99分的高分高居媒體最高評價排行的榜首位置(第二名為《俠盜獵車手4》,第三名為《超級馬里奧:銀河》)。
除以上兩作之外《塞爾達傳說:天空之劍》《塞爾達傳說:黃昏公主》《塞爾達傳說:風之杖》《塞爾達傳說:梅祖拉的假面》也獲得過很高的評價,這六部家用機作品成為了塞爾達系列的六部代表作。《塞爾達傳說:夢見島》《塞爾達傳說:時空之章/大地之章》則是掌機作品的代表,並獲得過IGN的滿分評價。

對後世的影響

《塞爾達傳說》是對遊戲界影響最大的遊戲系列作品之一。
《海拉爾幻想:塞爾達傳說》,也就是塞爾達系列第一作,於1986年在FC上為遊戲界帶來了第一個非線性關卡式遊戲,遊戲的開放世界由多個迷宮和野外區域集合而成,玩家可以在其中自由探索。
同樣的,因為並非關卡式遊戲,不能使用通關密碼,塞爾達傳說就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可以存檔的遊戲。
而著名遊戲雜誌fami通,北美最大的遊戲入口網站Gamespot依據分類在雜誌中第一次使用了ARPG一詞定義此款遊戲。
其中通過收集四個“心之碎片”提升生命值上限的設定,後世許多ACT名作採用了這一系統豐富遊戲內容,如《戰神》中的“美杜莎之眼”,《鬼泣》中的“藍色魂石”,《惡魔城:暗影之王》中的“綠色寶石”,《忍者龍劍傳》中的“九字念珠”等等。
塞爾達傳說:時之笛》是當今3D電子遊戲界的奠基人,被譽為“會走路的專利局”("walking patent office")。
時之笛時之笛
遊戲中為了應對全新的3D化視角和操作,首次採用了lock on鎖定目標視角,既鏡頭始終對準被鎖定的單一目標,這一項創新直接影響了後世無數的平台動作遊戲和捲軸動作遊戲,如《鬼泣》,《怪物獵人》,《獵天使魔女》,《忍者龍劍傳》,《惡魔城》,《黑暗之魂》,《巫師》,《暗黑血統》等等作品(忍者龍劍傳與3D惡魔城為內置lock on鎖定,不需要玩家手動鎖定目標)。
遊戲中首次加入了動態的晝夜系統,擁有了天空盒貼圖技術的原型。
遊戲中首次加入了戰鬥BGM,玩家遭遇敵人後BGM還變成激昂的戰鬥曲目,而不是該區域的背景音樂。

遊戲系列

以下是塞爾達傳說從1986年至今的正統遊戲列表。
運行平台
遊戲
銷量
NES(FC)
《海拉爾的幻想:塞爾達傳說》
651萬
NES(FC)
《林克的冒險》
438萬
SNES(SFC)
《眾神的三角力量》/《時空隧道》
461萬
GB
《夢之島》/《林克的覺醒》
383萬
N64
《時之笛》
760萬
N64
《姆吉拉的假面》
336萬
GBC
《不可思議的果實》/《時空之章》
396萬
NGC
《風之律動》
443萬
GBA
《不可思議的帽子》/《縮小帽》
176萬
Wii/NGC
《黃昏公主》
885萬
NDS
《幻影沙漏》
476萬
NDS
《大地的汽笛》/《靈魂軌跡》
296萬
Wii
《天空之劍》
367萬
3DS
《眾神的三角力量2》/《兩個世界之絆》
290萬
NS/Wii U
《曠野之息》
998萬

塞爾達傳說

正式名稱:海拉爾的幻想:塞爾達傳說
日版:The Hyrule Fantasy:ゼルダの伝說(The Hyrule Fantasy:Zelda no densetsu)/ゼルダの伝說1(Zelda no densetsu1)
美歐:The Legend of Zelda
發行製作:Nintendo
操作機種:FAMICOM DISK SYSTEM/NENTENDO FAMICOM
發售日期:1986年02月21日(日版)/1987年06月(美版)/1987年(歐版)
日版正式名稱為《海拉爾的幻想:塞爾達傳說》,但是大多數玩家都將副標題省略,美版也沒有副標題,本作塞爾達傳說開山作,創造了ARPG的遊戲類型,有力地推動了FDS的推廣,在歐美沒有發售FDS,只有卡帶版,銷量為FDS版和卡帶版合計。在日本FC版發售時,名稱變為《ゼルダの伝說1》,而不再使用“海拉爾的幻想”副標題。
故事描寫了魔王加農想要收集聖三角毀滅世界,而塞爾達的奶媽因帕則將重任交給了一名叫做林克的少年,而林克的任務就是收集三角力量,打敗加農。若以現今的標準來看是一款非常簡單的遊戲,但在當時是十分先進的作品。《塞爾達傳說》的創新之處在包括有多種不同的道具可以使用、一個充滿秘密和等待探索的廣大世界,以及能夠在使用電池的主記憶體中儲存遊戲進度。
這款遊戲同時也包含了「第二任務」,在遊戲破關後,玩者可以在另一個世界中重新進行冒險,並包含更具有挑戰性的迷宮。
除了技術上的創新之外,《塞爾達傳說》的遊戲方式(例如尋找物品並用它們來解決謎題、與怪物的即時戰鬥、探索廣大的環境)也非常成功,這樣的內容在之後也被許多的遊戲複製。本遊戲在日本和美國大受歡迎,有許多人將本作視為有史以來最重要的電子遊戲軟體。
《塞爾達傳說》的修改版本在1990年代中期於日本推出,利用超級任天堂主機的「Satellaview」衛星功能推出。

林克的冒險

正式名稱:塞爾達傳說2:林克的冒險/塞爾達II:林克的冒險
日版:The Legend of Zelda 2 リンクの冒険(The Legend of Zelda 2 Link no bouken)
美歐:Zelda II: The Adventure of Link
發行製作:Nintendo
操作機種:FAMILY COMPUTER DISK
發售日期:1987年01月14日(日版)/1988年12月(美版)/1988年(歐版)
ファミ通:36 (8/10/9/9)
本作的故事緊接前作,少年林克再度接受因帕的委託,去喚醒古代沉睡的塞爾達(另一位塞爾達),同時阻止加農復活,但是因為諸多原因,遊戲方式與前作不同。在本作中,遊戲的視點從俯瞰角度轉為「橫向捲軸」(側面)模式,並加入了其他塞爾達作品中沒有的角色扮演要素(例如經驗值)。
此外,本作是第一款林克無法收集「盧比」(海拉爾世界中的貨幣)的塞爾達作品(其他兩款為四支劍與四支劍+)。由於這些遊戲本質上的變更,但似乎這樣的變化並不被喜歡,許多人將《林克的冒險》視為本系列的另類作品,而美版標題也不完全是塞爾達傳說,而只是“塞爾達”,一切的表現都彰顯了此作的另類之處。別於紅白機其他遊戲的灰色外盒,本作品的包裝採用了金色外盒。

三角力量

正式名稱:超任塞爾達傳說:眾神的三角力量/超任塞爾達傳說 時空隧道
日版:Super Famicom ゼルダの伝說 神々のトライフォース(Super Famicom Zelda no densetsu kamigami no Triforce)
美歐:Super Nentendo Legend of Zelda: A Link to the Past
發行製作:Nintendo
操作機種:SUPER FAMILY COMPUTER
發售日期:1991年11月21日(日版)/1992年04月(美版)/1992年09月24日(歐版)
ファミ通:39 (9/10/10/10)
根據日美版的名稱不同,可稱為《眾神的三角力量》或《時空隧道》,這一作開創了很多系列一直遵循的迷題和道具設計。Fami通39分在當時是最高分,又是日本第一個百萬,從本作開始,塞爾達系列真正在西方玩家心中紮下了根
故事採用前兩作的前傳的形式,講述前兩作之前的海拉爾騎士團的後代林克,有一天,有一個叫Agahnim的邪惡巫師來到了海拉爾王國,要解開七賢者的封印。先是暗算了海拉爾王國善良的國王,接著又用邪惡的魔法,一個又一個的,將七賢者的後人逐個消除,同樣的命運也即降臨到了塞爾達公主的身上,林克為了拯救海拉爾,在原有世界和黑暗世界(暗の世界)中來回穿梭,最終打敗了巫師,阻止了加農的復活。本作在1991年於超級任天堂主機上推出,本重新採用俯瞰視點(四分之三俯角),2003年3月14日以《眾神的三角力量&四支劍》的方式於Game Boy Advance上發售,之後於2007年1月22日在Wii主機的「Virtual Console」上推出。本作之後也以《BS塞爾達傳說古代的石盤》(BSゼルダの伝說古代の石盤)為名在日本推出Satellaview版本。

夢見島

正式名稱:塞爾達傳說 夢之島/塞爾達傳說 林克的覺醒
日版:ゼルダの伝說 夢をみる島(Zelda no densetsu yume o miru shima)
美歐:Legend of Zelda:Link's Awakening
發行製作:Nintendo
操作機種:GAMEBOY
發售日期:1993年06月06日(日版)/1993年08月16日(美版)/1993年11月18日(歐版)
ファミ通:33
通稱夢見島,歐美地區稱為“林克的覺醒”,講述不可思議的果實完結之後的故事,林克的船在暴風中被擊沉,漂流到一處名為夢見島的地方,這裡有一名與塞爾達非常像的女孩“瑪隆”,而島上則是怪物橫行,為了拯救這個島的居民,林克再度啟程冒險去喚醒一切的源頭“風之魚”,然而林克萬萬沒有想到,想要扮演拯救者的自己卻同時扮演了毀滅者的角色......
塞爾達系列掌機第二作(第一作是G&W版,見外傳作品),本作在製作初期實際上定位是一款任天堂的雜燴類的遊戲,在遊戲中可以看到其他任天堂遊戲中的人物形象,但是高質量的迷題和創新的劇情在玩家們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現在,很多人提起塞爾達,還是會想起曾經夢見島帶來的感動,最終夢見島也被歸類為塞爾達正統作品中的一個小插曲。

時之笛

正式名稱:塞爾達傳說 時光之笛(神遊官方譯名)/塞爾達傳說 時之笛
日版:ゼルダの伝說 時のオカリナ(Zelda no densetsu toki no Ocarina)
美歐:The Legend of Zelda: Ocarina of Time
發行製作:Nintendo
操作機種:NINTENDO 64
發售日期:1998年11月21日(日版)/1998年11月23日(美版)/1998年12月11日(歐版)
ファミ通:40 (10/10/10/10)
第一次3D化的塞爾達傳說,也是該系列裡程碑式的作品。被譽為神一般的作品,與Mario64一起開創了3D遊戲的基本玩法。Fami通第一個滿分,之後國際各媒體也爭相給它滿分,被普遍認為是“史上最佳遊戲”,並於13年後在新掌機3DS上進行了復刻,使得玩家可以再度體驗13年前的滿分作品
故事第一次回到了一切的原點:位於科奇利森林的孩子都有著一個守護精靈,但是他們之中有一個沒有精靈的,特殊的孩子,他就是主角林克,一天森林的守護神迪古樹安排精靈納威去作為林克的守護精靈,同時託付給林克一件重要的使命,而林克也是頻頻做同一個噩夢:夢中一個黑色皮膚的人向他襲來,而實際上一切都是未來的災難的徵兆......
本作創立了塞爾達中三女神和三角力量等諸多世界觀,堪稱塞爾達的原點之作(後被天空劍等更早時間的塞爾達系列代替),也是所有塞爾達時間線的分歧點。
《塞爾達傳說 時之笛》作為塞爾達系列的第五代作品,是史上評價最高的遊戲。GameRankings網站給出了97.7%的綜合好評,Metacritic網站則給出99%好評。在多數媒體評論的最佳遊戲中《塞爾達傳說 時之笛》常年位居第一。《塞爾達傳說 時之笛》也是系列銷量最高的一代作品,迄今全球銷量已達760萬。同時它也是《Edge》雜誌評出的史上最佳遊戲。同時,它也預定人數最多的遊戲,超過32.5萬的玩家交付定金購買這款作品,他們就為了發售時能拿到這個遊戲。

梅祖拉的假面

正式名稱:塞爾達傳說 魔力面具(神遊官方譯名)/塞爾達傳說—姆吉拉的假面
日版:ゼルダの伝說 ムジュラの仮面(Zelda no densetsu Mujura no kamen)
美歐:The Legend of Zelda: Majora's Mask
發行製作:Nintendo
操作機種:NINTENDO 64
發售日期:2000年04月27日(日版)/2000年10月26日(美版)/2000年11月17日(歐版)
ファミ通:37 (9/9/9/10)
塞爾達傳說:梅祖拉的假面》是2000年任天堂在N64平台上推出的遊戲。時之笛的續作,沿用了很多時之笛中的內容,採用全新的時間系統,迷宮少而精,支線極為豐富。劇情也很深刻,很現實。在不少fans心中地位甚至超越了時之笛
遊戲是時之笛的青年林克被送還到回到少年時代的故事,林克誤入了即將被毀滅的異世界特米拉,這個世界3天后就會被月球撞擊而毀滅,而林克只有一個選擇,帶著諸多的面具,闖過4個迷宮拯救這個世界,遊戲時間與現實同步流逝,失敗或浪費時間的結果只有利用時之笛帶著重要道具回到遊戲的第一天,不允許玩家有太多遲疑,遊戲風格陰暗且絕望,充滿了日本在20世紀末流行的末世思想(但是因此也誕生了EVA這樣的末世風格的巨作),因此本作被稱為最詭異的塞爾達傳說。

不可思議果實

正式名稱:塞爾達傳說:不可思議的果實大地之章/時空之章
日版:ゼルダの伝說 ふしぎの木の実 大地の章/時空の章(Zelda no densetsu fushigi no kinomi daichi no shou/jikuu no shou)
美歐:The Legend of Zelda:Oracle of Seasons/Oracle of Ages
發行製作:Nintendo/Capcom
操作機種:GAMEBOY COLOR
發售日期:2001年02月27日(日版)/2001年05月14日(美版)/2001年10月04日(歐版)
ファミ通:33
Nintendo與Capcom合作製作的GBC平台上的塞爾達傳說,大地/時空兩作同時發售,兩作之間可以聯動打開隱藏內容。
故事中林克被諸神選中,分別在兩個大陸進行試煉,而加農的信徒則覬覦兩個大陸的大地巫女與時空巫女的力量,最終將他們擄走,而兩個大陸也因此季節和時間混亂,林克一邊在兩個大陸冒險,一邊恢復原有的秩序,拯救巫女,並打倒復活的加農。
大地之章採用四季的變化,時空之章採用現在和過去的穿梭,進行解謎。與capcom進行合作的高質量和分版本銷售的方式最終獲得了廣大玩家的擁簇。

眾神與四支劍

正式名稱:塞爾達傳說:眾神的三角力量&四支劍/塞爾達傳說 時空隧道&四支劍 
日版:ゼルダの伝說 神々のトライフォース&4つの剣(Zelda no densetsu kamigami no Trifoce & yotsuno tsurugi)
美歐:The Legend of Zelda:A Link to the Past &Four Swords
發行製作:Nintendo/Capcom
操作機種:GAMEBOY ADVANCE
發售日期:2002年12月02日(美版)/2003年03月14日(日版)/2003年03月28日(歐版)
ファミ通:35 (8/9/9/9)
SFC塞爾達的復刻,加上了四支劍這個多人遊戲,雖說是同一張卡上的兩個遊戲,這兩個遊戲之間還是有聯動的,聯動開啟眾神復刻添加的隱藏內容。
實際上本作中的重點在於四支劍,四隻劍不可單獨遊戲,使用遊戲附帶GBA1分4的在線上線,可以四人同樂,解謎是靠四個人合力,是塞爾達史上第一部多人在線上合作遊戲。
故事接續縮小帽,被封印的古夫東山再起,擄走了塞爾達,而林克只得拔出了聖地的寶劍“四支劍”,而預言中也提到只有四支劍能夠擊敗古夫,拔出寶劍的瞬間林克分裂成了四個,而四個林克的偉大冒險也由此開始了。

風之杖

正式名稱:塞爾達傳說 風之律動
日版:ゼルダの伝說 風のタクト(Zelda no densetsu kazeno Takt)
美歐:The Legend of Zelda: The Wind Waker
發行製作:Nintendo
操作機種:NINTENDO GAMECUBE
發售日期:2002年12月13日(日版)/2003年03月24日(美版)/2003年05月03日(歐版)
ファミ通:40 (10/10/10/10)
雖然正式名稱為風之律動,但是人們仍習慣稱之為塞爾達傳說風之杖或者風之韻,本作再次獲得Fami通的滿分,足以體現該作以至系列的素質。用了卡通渲染風格,畫面清新,遊戲前期劇情很感人,只是後期不免有趕工跡象,即便如此,遊戲還是不愧為滿分的。
本作還採用了航海系統。林克可以用帆使船高速航行(帆居然要自己買!)。用風之杖可以轉變風向(轉變風向的那首曲子居然不是通過劇情學的!)。在船上還可以用繩子釣寶物,還可以用迴旋鏢和炸彈在船上戰鬥。按R可以使船跳起來。另外,這裡也採用了和時之笛類似的時間系統。
遊戲劇情緊接時之笛的“青年林克”故事線,時之笛中的青年林克被時之笛送回到過去,加農東山再起,但是卻沒有了時之勇者,海拉爾王以海拉爾沉入海中的慘痛代價封印了加農,之後400年過去,昔日的海拉爾已經變成了大海原,人們分散生活到小島上。由於時之笛的林克的功績,大海原的人們有個習俗:小孩成人時要穿綠衣,故事開始在風杖版的林克成人那天,林克在和妹妹玩的時候發現一隻大怪鳥抓著一個女孩,後隨一艘海盜船擊中了怪鳥,女孩落入島嶼中的森林,在拯救女孩的過程中怪鳥將林克的妹妹抓走,此時女孩自稱自己是海盜團頭子泰特拉,焦急的林克為了妹妹,強行加入了海盜團,前往了關押妹妹的魔獸島,可是沒想到的是,這裡面擁有更大的陰謀。這個女孩也不是一般的女孩。故事由此開始。

四支劍+

正式名稱:塞爾達傳說:四支劍+\塞爾達傳說 四支劍大冒險
日版:ゼルダの伝說 4つの剣+(Zelda no densetsu yotsuno tsurugi+)
美歐:The Legend of Zelda: Four Swords Adventures
發行製作:Nintendo
操作機種:NINTENDO GAMECUBE
發售日期:2004年03月18日(日版)/2004年06月07日(美版)/2005年01月07日(歐版)
ファミ通:33
本作可以算是GBA四支劍的加強版,但是出乎意料的是,本作與GBA四隻劍的世界(位於縮小帽之後)在時間上相差甚遠,而是位於黃昏公主之後,所以實際上是一個全新的作品,故事講述遠古被封印的古夫再度出現,而新的林克也效仿古代的林克,將四支劍拔出,變為四個進行冒險,但是與此同時加農(普遍被認為是新的加農)也因為古夫的力量而復活,最終林克打敗了古夫同時封印了占有了古夫魔力的加農,和平再度降臨。
這次仍然採用多人合作解謎,遊戲完成度極高,能玩到絕對不會失望。但前提是你要有足夠的GBA,還要有能與你同樂的人,然後使用遊戲附贈的NGC轉換線進行遊戲,合作闖關,很多人認為在NGC平台上製作2D塞爾達純屬浪費,但是其在線上使用GBA作為分屏手柄設計卻是前所未有的創意。

縮小帽

正式名稱:塞爾達傳說 不可思議的帽子/塞爾達傳說:縮小帽
日版:ゼルダの伝說 ふしぎのぼうし(Zelda no densetsu fushigi no boushi)
美歐:The Legend of Zelda:The Minish Cap
發行製作:Nintendo/Capcom
操作機種:GAMEBOY ADVANCE
發售日期:2004年11月04日(日版)/2004年11月12日(歐版)/2005年01月10日(美版)
ファミ通:36 (10/8/9/9)
通稱縮小帽,GBA上原創作品,又是Nintendo與Capcom合作出品。由於是GBA上為數不多的品質很高的遊戲,因此有很多玩家都了解這款遊戲。流程稍短,但迷題設計一點不遜色之前的作品,由於GBA的普及,這部作品成為了國內普及率最高的塞爾達傳說。
遊戲劇情在天空之劍之後,塞爾達公主被魔人古夫石化,需要皮克羅之劍的力量來解除石化。但聖劍被折斷,於是林克找到了能修聖劍的工匠,但是這次林克在途中卻遇到了一個能把林克縮小的帽子精靈,而那帽子居然也是被古夫魔化的。在修好劍後,林克便藉助那把劍,收集使劍發出聖力的四個元素。在收集完畢後,拯救了公主,帽子也變成原型,離開了林克,並且送給了林克一頂綠色的帽子作為紀念。本作是塞爾達系列交代了綠帽傳統的由來的一作,也是四部塞爾達原點作之一,第一次交代了塞爾達傳說時之笛之前的故事情節。

黃昏公主

日版:ゼルダの伝說 トワイライトプリンセス(Zelda no densetsu Twilight Princess)
美歐:The Legend of Zelda: Twilight Princess
發行製作:Nintendo
操作機種:NINTENDO GAMECUBE\Wii
發售日期(GC版):2006年12月13日(美版)/2006年12月02日(日版)/2006年12月15日(歐版)
發售日期(wii版):2006年11月19日(美版)/2006年12月02日(日版)/2006年12月08日(歐版)/2006年12月07日(澳版)
ファミ通:38 (10/10/9/9)
又稱曙光公主、黎明公主。塞爾達系列第一部3D寫實風格作品,本作也是第一次使用英文直譯名稱,大有國際化的意味。有GC和Wii兩個版本。原本為NGC開發的遊戲,開發途中wii上市,中途將研發方向轉向WII,先期發售WII版為wii造勢,然後發售原定開發的NGC版。Wii版本為了區別,將GC版的所有場景左右倒置,林克也從左手持劍變成了右手持劍,操作方式也換成了全新的體感操作。NGC上最後一個遊戲,也是wii上第一個遊戲。由於迷宮都是非常大的設計,流程可謂系列最長。
遊戲是時之笛的“少年林克”故事線之後,時之笛林克拯救海拉爾之後,被送回過去的少年林克所在的世界幾百年後的故事,而本作的林克剛剛成年,在一次事故後。青梅竹馬被獸人擄走,林克雖然去追趕。但是一堵影之牆擋在林克的面前,正當林克疑惑之時,自己被抓入了影之牆,在影之領域裡,林克居然變成了一隻狼,這時一個叫做“米迪娜”,自稱影之民妖精來到了他的身邊,而變成狼的林克,又該如何拯救世界......
大膽使用了不同以往的寫實畫風,而且風格也一改前幾到作品的搞笑明快,回到了時之笛時期嚴肅的劇情設計,甚至顯得有些陰暗,但是這部作品的劇情則是處理的相當好的一部,很多鏡頭有電影的風範。

幻影沙漏

正式名稱:塞爾達傳說 幻影沙漏
日版:ゼルダの伝說 夢幻の砂時計(Zelda no densetsu mugen no suna dokei)
美歐:The Legend of Zelda: Phantom Hourglass
發行製作:Nintendo
操作機種:NINTENDO DS
軟體銷量:95萬套(日版)/ 383萬套(海外)
發售日期:2007年06月23日(日版)/2007年10月01日(美版)/2007年10月19日(歐版)
ファミ通:39 (10/9/10/10)
塞爾達在DS上姍姍來遲的第一部作品,充分利用DS特性,遊戲全程觸摸,創新的結合觸摸方式的謎題設計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作為風之杖的續作,劇情不夠深刻,而且因為創新的操作多次被老玩家的異議。但這一切仍然不能掩蓋沙漏本身的素質。Fami的39分體現了這一點。
遊戲劇情緊接風之杖。前一作的冒險結束後,林克、泰特拉(塞爾達)和海盜們為了探求新的大陸而出海。不久之後,他們發現了一艘籠罩在迷霧之中的幽靈船,泰特拉只身前往調查真相,結果卻遭遇危險。緊接著想要區營救泰特拉的林克卻墜落海中。昏迷的林克漂流到一座神秘的島嶼,在海浪聲以及精靈的呼喊聲中甦醒過來。在那裡林克遇到了妖精雪拉和神秘老人西瓦。向著泰特拉出事的那片海域開始了探險……

大地的汽笛

正式名稱:塞爾達傳說 大地的汽笛\塞爾達傳說 靈魂軌跡 
日版:ゼルダの伝說 大地の汽笛(Zelda no densetsu Daichi no kiteki)
美歐:The Legend of Zelda: Spirit Tracks
操作機種:NINTENDO DS
發售日:2009年12月23日(日版)/2009年12月1日(美版)
ファミ通:37 (10/9/9/9)
通稱靈魂軌跡(國內很少用大地汽笛這個日版名稱),俗稱“小火車”,本作的基本遊戲方式和NDS上的前作《幻影沙漏(The Phantom Hourglass)》一樣,玩家同樣是在下螢幕進行各種操作,用上螢幕來觀察地圖,吹奏排簫的設計更是讓人想起了時之笛的劇情。
遊戲的劇情設定在前作幻影沙漏的幾十年後,泰特拉與風之勇者林克終於找到了新的大陸,海拉爾王國也因此復活。本作中的塞爾達亦是泰特拉的後代,在這片大陸上存在著神秘的軌道,傳說這些軌道在人們定居前就存在,所以遊戲中的主要交通工具也變為了火車(林克是一名駕駛員),而由於信仰魔神的大臣的暗算,塞爾達公主在開場就死去了(這也是前所未有的設計),束縛魔神的靈魂軌道也消失了,魔王復活,塞爾達的身體成為魔王復活的容器,不過塞爾達變成了靈魂後有了控制幻影鎧甲的能力,而林克則要和塞爾達的靈魂一起拯救這個新生的海拉爾王國。
大地汽笛頭一次嘗試為林克增加了很多對話選擇,使得本作中的林克成為了一個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單純玩家的分身,本作大膽嘗試了“公主作為引路精靈與林克一起冒險”這個嘗試,使得原先孤軍奮戰的林克這次變成了合作作戰,本作人物的性格刻畫也有了很大的進步,總之此作品是非常有心意一作

天空之劍

正式名稱:塞爾達傳說 天空之劍
日版:ゼルダの伝說 スカイウォードソード(Zelda no densetsu Skyward Sword)
美歐:The Legend of Zelda:Skyward Sword
操作機種:Wii
發售日:2011年11月23日(全球同步發售)
ファミ通:40 (10/10/10/10)
真正屬於wii的塞爾達傳說,再一次摘得了fami通的滿分大獎,為了紀念塞爾達25周年,本作頭一次採用全世界同步發售的方式,和2006年推出的Wii《黃昏公主》不同之處在於,盾牌和劍有更大的決定性,高舉右手的遙控器時可以蓄力;射箭時需擺出類似真正的射箭姿勢,右手在前、左手在後,瞄準方向後再按鈕發射。這次會有個叫做金甲蟲的飛行道具,發射後在一定時間內可以自己搖控方向並射擊,另外還有鞭子、炸彈的使用。過去的塞爾達遊戲中,玩家總是要隨著遊戲的進程逐漸獲得各種新鮮有趣的道具。而《塞爾達傳說:天空之劍》將把這個過程變得更緊湊,讓玩家能更早的獲得更多道具。
本作發生的地方叫做Skyloft(天空閣),所以交通方式變為了騎鳥。同時本作代替了時之笛成為了塞爾達故事線的起點,系列反派加農此時尚未出現,甚至連塞爾達也並非是一國公主,而只是天空閣城主的女兒,這點再度顛覆了塞爾達系列作品。而新的敵人則是魔族長格拉哈姆,塞爾達在飛行大賽後被神秘的龍捲風捲走,剛剛成為飛鳥騎士的林克則被天空閣世代守護的“天空劍”選中,為了尋找塞爾達,林克毅然踏入了厚重雲層下神秘的“大地”,而在這裡,包括塞爾達的使命在內的一切的謎團都將被揭開,而《塞爾達傳說》的歷史也從此開始。

三角力量2

正式名稱:塞爾達傳說:眾神的三角力量2/塞爾達傳說 兩個世界之絆
日版:ゼルダの伝說 神々のトライフォース2(Zelda no densetsu kamigami no Triforce2)
美歐:The Legend of Zelda:A Link Between Two Worlds
發行製作:Nintendo
操作機種:3DS
發售日期:2013年11月22日(美版)/2013年11月22日(歐版)/2013年12月26日(日版)
2013年4月17日,日本方面的任天堂直面會中,《塞爾達傳說:眾神的三角力量2》公布
本作為3DS的第一款塞爾達系列遊戲,任天堂則選擇了復古的45度俯視2D界面,並且故事與眾神的三角力量完全一脈相承,採用了2D玩法,3D視角的方式,在復古之中又充分發揮了3DS的3D機能。本作也是首次歐美版本早於日本版本發售的塞爾達系列遊戲。
遊戲中,玩家獲得道具的速度比《天空之劍》更快,各種道具提供了“出租”與“購買”兩種獲得方式,也就造成了更多的自由性,玩家不再依靠指路精靈或者劇情的安排線性的進行遊戲,而是可以在一個大體的故事框架中尋求更自由的探索方式,地圖在1992年《眾神的三角力量》的大地圖的基礎上加以變革,使得玩家在舊有的海拉爾王國的地圖上又能夠有新的發現,在遊戲中,林克可以擁有變成“壁畫”的能力,這個能力也是之前從未出現過的。
本作的故事發生在1992年發行的《眾神的三角力量》的20年後,原有的海拉爾王國在暗之領域還有一個新的對立的王國——希爾達公主統治的羅烏拉爾王國,一日王國內的神秘巫師尤加來到海拉爾王國,不僅封印了七賢者,而且還將林克變成了壁畫,好在一股神奇的力量將林克解救,使得林克獲得了變成壁畫的能力。之後,林克不僅要阻止尤加復活加農的野心,也要拯救另一個領域的羅烏拉爾王國。

曠野之息

發行製作:Nintendo
操作機種:wiiu、Nintendo Switch
發售日期:2017年3月3日

相關重置版

塞爾達傳說1
日版:ゼルダの伝說 1/The Hyrule Fantasy: The Legend of Zelda 1
發行製作:Nintendo
操作機種:FAMILY COMPUTER
發售日期:1994年02月19日(日版)
初代的卡帶版
夢見島DX
日版:ゼルダの伝說 夢をみる島 DX /Game Boy Legend of Zelda: Dreaming Island DX
夢見島dx夢見島dx
美歐:Game Boy Legend of Zelda: Link's Awakening DX
發行製作:Nintendo
操作機種:GAMEBOY COLOR
發售日期:1998年12月12日(日版)/1998年12月31日(美版)/1999年02月11日(歐版)
ファミ通:32
夢見島在數年之後在GBC上進行的復刻,畫面改為彩色,增加了1個與顏色有關的迷宮。大家熟知的夢見島多數是指這個
時之笛+里時之笛
日版:ゼルダの伝說 時のオカリナGC/時のオカリナ:裏/The Legend of Zelda: Ocarina of Time GC: Ura
美歐:The Legend of Zelda: Ocarina of Time: Master Quest
發行製作:Nintendo
操作機種:NINTENDO GAMECUBE
發售日期:2002年12月13日(日版)/2003年02月16日(美版)
風之杖預約特典,完全復刻了時之笛,又對時之笛的迷宮進行重新設計並增加難度,作為里版一起附送給玩家
塞爾達傳說合集
日版:ゼルダの伝說 コレクション/The Legend of Zelda: Collection
美歐:Collector's Edition
發行製作:Nintendo
操作機種:NINTENDO GAMECUBE
發售日期:2003年11月17日(美版)/2004年03月18日(日版)/2003年11月14日(歐版)
合集包含1代,2代,時之笛和姆吉拉的假面4個遊戲和風之杖的試玩。日版作為會員點數兌換品,非常珍貴,現在已經抬到了恐怖的價格。而歐美則因為是捆綁出售而幾乎到處都能玩到
初代GBA版
正式名稱:紅白機MINI 25:塞爾達傳說1
日版:ゼルダの伝說1 ファミコンミニ05/Famicom Mini 05: The Hyrule Fantasy: The Legend of Zelda 1
美歐:The Legend of Zelda 1
發行製作:Nintendo
操作機種:GAMEBOY ADVANCE
發售日期:2004年02月14日(日版)/2004年06月07日(美版)/2004年06月10日(歐版)
任天堂炒冷飯作品,FCmini合集一共30個遊戲,都是之前FC上受歡迎的遊戲的完全復刻,沒有任何改動。儘管如此,銷量還是能達到很高的數值
林克的冒險GBA版
正式名稱:紅白機MINI 25:塞爾達傳說2 林克的冒險
日版:ゼルダの伝說2リンクの冒険 ファミコンミニ 25 /Famicom Mini 25: Disk System Selection: TLoZ 2: The Adventure of Link
美歐:Zelda II: The Adventure of Link
發行製作:Nintendo
操作機種:GAMEBOY ADVANCE
發售日期:2004年08月10日(日版)/2004年10月25日(美版)/2005年01月07日(歐版)
同塞爾達傳說GBA
時光之笛
發行製作:iQue神遊科技/Nintendo
操作機種:神遊機iQue
遊戲容量:114格
遊戲代碼:21011
發售日期:2003年11月18日(中文版)
神遊科技(中國)有限公司在神遊機上發售的iQue神遊機遊戲,基本可以算是N64的中國版,也有很多N64遊戲漢化,時光之笛(即時之笛)就是其中之一,其翻譯文本質量較高。
魔力面具
發行製作:iQue神遊科技/Nintendo
操作機種:神遊機iQue
即行貨版姆吉拉的假面,神遊科技預定發售的神遊機遊戲,曾在神遊機包裝盒介紹上出現,不過由於審核部門認為該作“過於陰暗”,而未通過審批,至今仍未發售。一般被認為已無發售可能。
時之笛3D
發行製作:Nintendo/神遊(港版由神遊代工)
時之笛3d日版時之笛3d日版
操作機種:Nintendo3DS
3DS版的塞爾達傳說時之笛最大的進化就是全新的3D畫面。當然,除了畫面,3DS版的時之笛也有許多改進的地方。首先,道具被放在觸控螢幕里,樂器的演奏也是觸摸的(也可以使用按鍵);其次,迷宮進行了翻新。由於3DS的幀頻為60,所以動作將更為流暢。
此外,本作中還加入了原有隻在NGC的特典中提供的時之笛“里”版,流程通關即可開啟。在里版中,場景是左右倒置的,所以林克在里版是右手持劍。迷宮難度更高,被敵人傷害後損傷是原來的2倍。這在N64版的時之笛里是沒有的。
其實本作並非原封不動移植N64的時之笛,而是完全的全新建模,畫面的精細程度甚至可以媲美wii上的塞爾達遊戲。
本部作品也同時發售了港版繁中/簡中版,港版的地方化由於由神遊代工,所以也可在大陸版3DS上運行。
塞爾達傳說 VC系列
發行製作:Nintendo
操作機種:Wii /3DS
任天堂在體感遊戲機Wii和裸眼3D遊戲機3DS上的線上商店發布的官方虛擬主機遊戲,這些包括塞爾達傳說初代——不可思議的果實中的各部作品。
四支劍25周年紀念版
發行製作:Nintendo
操作機種:NDSi /3DS
發行日期:2011-9-28至2012-2-20提供下載(免費)
任天堂為了紀念塞爾達25周年發布的限時下載的免費遊戲,是GBA版四支劍的復刻版,但是取消了眾神三角力量的部分,取消了必須在線上的設定,可以4人無線在線上,也可以單人玩,此作滿足了當年對四支劍無法在線上的玩家的遺憾。
風之杖HD
正式名稱:塞爾達傳說 風之律動HD
風之律動HD風之律動HD
日版:ゼルダの伝說 風のタクト HD(Zelda no densetsu kazeno Takt HD)
美歐:The Legend of Zelda: The Wind Waker HD
發行製作:Nintendo
操作機種:WiiU
發售日期:2013年9月26日(日版)/2013年10月4日(美版)/2013年10月4日(歐版)
NGC的滿分作品《塞爾達傳說 風之杖》的HD版本,遊戲的畫面大幅進化,與原版簡單的畫面完全不同,更像是一個Q版布偶世界。卡通渲染也被高級的光影所取代。利用Gamepad的Off TV能力,玩家可以利用Gamepad脫離電視進行遊戲。比較單調的航海部分可以使用“快速航行”功能跳過。本次遊戲細節內容與原NGC日美兩版都不相同,特別是心之碎片和海圖,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同時,遊戲內照相機進行了大幅度的升級,由原本3張容量擴充到12張,可以進行自拍,而且還支持上傳到Miiverse利用“汀格爾漂流瓶”進行冒險心得的討論
梅祖拉的假面3D
發行製作:Nintendo
塞爾達傳說(塞爾達傳說系列作品)
操作機種:Nintendo3DS
發售日期:北美:2015年2月13日,歐洲:2015年2月13日,日本:2015年2月14日,澳洲:2015年2月14日,台港:2015年10月22日
塞爾達傳說:梅祖拉的假面3D》是2000年任天堂在N64平台上推出的遊戲,而在3DS平台上該作將支持裸眼3D,重製版還將增加原創的關卡供玩家挑戰,給大家帶來全新的遊戲體驗。遊戲的故事講述了一個較為傳統的故事,黑暗勢力來到這片大陸上,世界將在三天之內毀滅,而玩家將扮演林克阻止世界的毀滅。
黃昏公主HD
塞爾達傳說(塞爾達傳說系列作品)
發行製作:Nintendo
操作機種:wiiu
發售日期:2016年3月4日

遊戲劇情

一直以來,塞爾達的時間線堪稱遊戲史上最混亂的時間線之一,雖然每作都有塞爾達與林克,但是互相之間的關係卻說不清道不明,玩家們都想弄明白塞爾達每個遊戲之間都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但是任天堂卻一直保持沉默,雖然屢屢聲明系列是有時間線的,但是他們貌似對公布設定細節沒什麼興趣,也對此避而不談。於是,塞爾達時間線成為了全世界塞爾達迷重點討論的對象。與其他一些遊戲前後作品間線性的時間軸不同,因為塞爾達系列中的時之笛中存在時空旅行的概念,並且遊戲最終只交待了其中一個時間線的結局——少年林克被封印7年變為青年林克,在七年後的世界拯救了海拉爾王國,而他最終被傳送回了7年前的世界,而此時生成了多個條件下的平行宇宙。《塞爾達傳說》系列的部分遊戲的開場故事介紹有著完全矛盾的內容也是因為如此。
早期理論的”無限循環時間理論“早期理論的”無限循環時間理論“
因為時之笛的時間分歧,玩家們開始根據蛛絲馬跡進行時間線的編排,也誕生了各種各樣的理論,從早期的兩個平行世界說,到後來的三角時間線學說,再到後來的無限循環學說。但是都不能完美解釋各代之間的聯繫。
最終,任天堂終於改變了它的想法,發行了《海拉爾歷史》的公式集,闡述了時間線的理論。實際上,《塞爾達傳說》的劇情則是一條“一分三”的時間軸。

原點線

塞爾達系列遊戲一開始以一個十分簡單的順序進展,這期間的作品主要是鋪墊整個海拉爾王國歷史的劇情,主要是交待遊戲的各種設定,如劍的由來,綠衣的由來,以及世界觀的由來。
官方三分支故事線(天空之劍發售時)官方三分支故事線(天空之劍發售時)
作品(依時間排列):
天空之劍(大師之劍與海利亞女神的由來)
縮小帽(綠色帽子與綠衣勇者的由來)
四隻劍(另一把聖劍的由來)
時之笛(三女神世界觀的由來與歷史開始分支的起點)

敗北線

這段故事線被描述為時之笛中,青年林克戰敗後所在的世界,最終一戰中青年林克不敵加農戰敗(也通常被認為是任天堂為玩家的失敗做出的“官方解釋”),得到了三角力量的加農橫掃整個世界,這條故事線中,時之笛的林克徹底消失,最終封印加農的重任則是靠海拉爾王國騎士團完成的(眾神的三角力量中有所體現),之後產生了一些沒有什麼背景的林克,這個世界中沒有時之勇者的相關事跡的記載(因其戰敗),但是由於原點的劇情鋪墊,綠衣勇者仍然被保留下來。這條時間線也被認為是任天堂用來放置一些早期的,劇情不成熟的塞爾達作品。
作品(依時間排列):
時之笛(青年林克戰敗後的世界)
敗北線與勝利線敗北線與勝利線
眾神的三角力量
不可思議的果實
夢見島
眾神的三角力量2
塞爾達傳說1
林克的冒險

青年線

本條時間線設定在時之笛里加農被打敗之後,7年後青年時之笛的林克被送回到過去,去過自己的少年生活。而這個時間線所在的世界則交由塞爾達公主管轄,但是加農東山再起,時之勇者則沒有出現(已經回到了少年時代),於是海拉爾王向眾神三角力量許願,將海拉爾王國封印至海底的另一個位面(時間同時也靜止了),而海上世界則形成了“大海原”,本作主要是由風之杖的之後延續的“海原篇”塞爾達。
作品(依時間排列):
時之笛(青年林克離開後的世界)
風之杖(海拉爾王國消失,大海原形成)
幻影沙漏(風之杖續)
大地的汽笛(風之杖時間過後幾十年,海拉爾王國重建)

少年線

本條時間線設定在7年後青年時之笛的林克在打敗加農後,被送回到過去,去過自己的少年生活,之後少年林克經歷了假面事件,而逐漸長大,而這條時間線中少年林則作為普通人成長。
作品(依時間排列):
時之笛(青年林克被送回的世界)
姆吉拉的假面(少年林克續)
黃昏公主(少年林克後幾百年)
四隻劍+

遊戲外傳

GAME&WATCH版

正式名稱:Game & Watch 塞爾達傳說
發行製作:Nintendo of America
操作機種:Game & Watch
發售日期:1989年08月(美版)
第一個登入掌機的塞爾達,因為當時的技術所限,Game & Watch的液晶螢幕只能進行固定畫面的切換,所以遊戲僅僅為在製作好的固定背景中,進行只有些許變化的重複戰鬥,手感和劇情面目全非,因此並沒有被列為正統塞爾達作品中,與動畫版和CD-i三部曲並稱為塞爾達五大黑歷史
塞爾達傳說BS
正式名稱:塞爾達傳說BS
日版:ゼルダの伝說 BS/The Legend of Zelda Remake
發行製作:Nintendo
操作機種:Super Family Computer Satellaview
發售日期:1995年&1996年(日本地區放送)
衛星版的塞爾達傳說,以初代地圖為模版,簡化地圖並重製迷宮,並且降低難度。有兩張地圖,每張地圖分四段進行,每周一段。當時是所有玩家同時在星期五的下午進行遊戲。人物使用的是Satellaview的虛擬形象而不是林克。
古代的石盤
正式名稱:塞爾達傳說BS:古代的石盤
日版:ゼルダの伝說 BS古代の石盤/BS Zelda: Kodai no Sekiban/The Ancient Stone
發行製作:Nintendo
操作機種:Super Family Computer Satellaview
發售日期:1997年(日本地區放送)
與BS版前一作相同,這一作是以眾神的三角力量的地圖為模版,重製迷宮。並且遊戲分成了四段,每段都可以看成獨立的,本作中依然使用的是Satellaview的虛擬形象
盧比樂園
正式名稱:新星誕生!庭格爾的薔薇色的盧比樂園/新鮮採摘-汀格爾的玫瑰盧比樂園
日版:もぎたてチンクルのばら色ルッピーランド
美歐:Freshly-Picked - Tingle's Rosy Rupeeland
發行製作:Nintendo
操作機種:NINTENDO DS
發售日期:2006年09月02日(日版)/2007年09月14日(歐版)
塞爾達傳說時之笛,風之杖中的一個人氣很高的配角汀格爾,成為這樣的一款”惡搞“遊戲的主角。除了主角還有貨幣單位——盧比,其他與塞爾達傳說可以說沒有任何關係了……
遊戲劇情講述了一個不學無術的懶漢大叔在一次偶然機會見到了盧比大仙,在一番洗腦之後,大叔變成了庭格爾,而他的目標則是人間天堂——盧比樂園,而到達這個樂園的方法就是:向神之塔里投無盡的盧比,當然,這個世界無盡的兇險,不過在這個有錢能使鬼推磨的世界中,汀格爾有自己的法寶,那就是——盧比......
遊戲雖說和塞爾達傳說的關係不大,但是套用了很多塞爾達遊戲裡的音樂,怪物,迷宮模式,同時又不失惡搞,而且新穎的遊戲設計令人眼前一亮
戀之氣球旅行
正式名稱:變色庭格爾的戀之氣球旅行
日版:いろづきチンクルの戀のバルーントリップ
美歐:未發售
發行製作:Nintendo
操作機種:NINTENDO DS
發售日期:2009年08月06日(日版)
”汀格爾“系列的第二作,本作繼承了前作的很多設定。並展開屬於汀格爾自己的冒險以及戀愛故事。
透過古怪的電視購物頻道,某位大齡剩男大叔得知有一本”只要閱讀就會大受女生歡迎“的圖畫書。沒想到才剛剛打開送到的圖畫書,他就突然被吸到裡面了,而在書中,他變成了汀格爾……於是大叔的冒險(亦或是戀愛)旅程開始了。
氣球大作戰
正式名稱:庭格爾的氣球大作戰DS
日版:チンクルのバルーンファイト DS/Tingle's Balloon Fight
發行製作:Nintendo
操作機種:NINTENDO DS
發售日期:2007年春(日版)
FC氣球大作戰的復刻,將主角換成了Tingle
十字弓練習
正式名稱:林克的十字弓訓練 
日版:リンクのボウガントレーニング+Wiiザッパー/Link's Bowgun Training + Wii Zapper
美歐:Link's Crossbow Training
發行製作:Nintendo
操作機種:Wii
發售日期:2007年11月19日(美版)/2008年5月1日(日版)
ファミ通:30 (9/7/7/7)
以黃昏公主的林克為主角,場景都是黃昏公主中的,遊戲內容是玩家控制林克射擊目標得到分數,實際是一個披著塞爾達傳說外衣的光槍型遊戲,遊戲其實最終就是為ZAPPER(wii的槍托)造勢。

CD-i三部曲

介紹
任天堂曾經因為同飛利浦CD光碟合作問題把一些角色形象授權給飛利浦,後來飛利浦推出了CD-i主機(實則為帶有遊戲功能的CD機)並獨立製作了三款塞爾達作品.。至於其中內幕是因為任天堂與索尼在CD光碟著作權問題上的決裂,這三部作品堪稱塞爾達歷史上最差的作品,彆扭的操作,詭異的攻擊判定,無腦式的BOSS戰,糟糕的人物設定,還有極多的BUG。所以被稱為敗壞家門的塞爾達三作,CD-i也因此一蹶不振,至今鐵桿玩家都不承認這三作是正統塞爾達傳說,官方也將這三作排除在外。
林克:惡魔之臉
林克:惡魔之臉封面林克:惡魔之臉封面
美歐:CD-i –Link: The Faces of Evil
發行製作:Philips/Magic Animation
操作機種:CD-i
發售日期:1993年(歐版)/1993年10月10日 (美版)
CD-i三作第一作,講述仍然是林克打敗加農拯救塞爾達的故事,遊戲操作極其彆扭,各種移動和攻擊的判定也極其怪異,一路的小怪都能把林克折騰的七葷八素,然而最後只靠一本書就把加農打敗了。這種小怪和機關比BOSS還致命的設計,只帶來了玩家的各種惡評。同時Magic Animation對劇本的設定也沒有參考各代的遊戲劇本,完全將一套庸俗的美式卡通劇情套在了塞爾達傳說的遊戲中。本作中林克的形象更是十分噁心,令玩家罵聲連連。
塞爾達:嘎梅隆之杖
塞爾達:嘎梅隆之杖封面塞爾達:嘎梅隆之杖封面
美歐:CD-i -Zelda: The Wand of Gamelon
發行製作:Philips/Magic Animation
操作機種:CD-i
發售日期:1993年(歐版)/1993年10月10日(美版)
CD-i第二作,與其他作品相反,講述的是林克被抓,塞爾達拯救林克的故事,但是遊戲繼承了前作一切糟糕的設定。
塞爾達的冒險
塞爾達的冒險封面塞爾達的冒險封面
美歐:CD-i -Zelda's Adventure
發行製作:Philips/Viridis
操作機種:CD-i
發售日期:1995年 (歐版)
CD-i第三作,遊戲改變了設定,變為了俯視ARPG,遊戲人物也成了實拍人物。但是由於當時根本沒有實拍人物的動作捕捉方式,實際上遊戲裡的人物都是一幀一幀拍攝的,操作依然非常糟糕,也沒有什麼可玩性。

動畫

美歐:The Legend of Zelda (TV series)
動畫版標題動畫版標題
發行製作:DIC entertainment
發售日期:1989年 (美國)
1989年,在塞爾達傳說2發布後不久,為了宣傳塞爾達傳說在歐美的人氣,美國任天堂決定塞爾達製作成為動畫版,交由DIC公司(美國著名的動畫公司)製作(之前還包括超級馬里奧兄弟的動畫版),雖然基本劇情沿用自《塞爾達傳說2林克的冒險》,但是DIC公司卻急於原創,結果導致風格變為了庸俗的美式卡通動畫,顯得十分幼稚,劇中林克的口頭禪:Hey, excuse me, Princess!(嘿,對不起,公主!)也顯得十分呆傻,所以該動畫不僅沒有樹立塞爾達系列的正面形象,反而使歐美玩家產生了反感情緒,後來任天堂再也沒有這么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