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復(心理學名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報復是一個心理學名詞,是在社會交往中欲以攻擊方式對那些曾給自己帶來挫折、不愉快的人發泄怨恨、不滿的一種情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報復
  • 性質:一種情緒
基本概念,表現形式,形成原因,摒棄措施,

基本概念

報復心理是在社會槓訂禁市交往中欲以攻擊方式對那些曾給自己帶來挫折、不愉快的人發泄怨恨、不滿的一種情緒。在中小學生中,這種情緒潛藏著極大的危險性。

表現形式

以牙還牙式的報復。在日常活動中,筆者發現低年級學生在身體接觸方面的報復傾向嚴重,炒采只要別人碰了他一下,不管你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他都會馬上打那個人一下。
惡作劇式的報復。如用扔、拍、丟棄別人的物品來實施報復 ;用對方害怕的東西嚇唬他,如把癩蛤蟆等放入對方的課桌。
間接式的報復。有些學生知道自己鬥不過對方,就把自己的委屈告訴老師,通過讓老師批評對方來平衡自己的心理,也含有報復的成分 ;有的孩子則告訴父母、親戚,讓他們替自己出氣 ;有的孩子甚至叫幾個燥匪戀“哥們兒”教訓對方。失去理智的報復。有箇中學女生與男生發生衝突,男生給了她一巴掌。一氣之下,她沖回家拿起菜刀,回到學校砍了那個男生兩刀。

形成原因

第一與家庭的撫養方式的有關。有的父母對子女過於嚴厲和粗暴,孩子就會在心裡積壓下報復情緒,即使成年後,只要稍稍受到不公正待遇,就會產生不可遏制的憤恨並實施報復。
第二與學生的壓力太大有關。如今的學生壓力非常大,精神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即便沒人動他,他也隨時會爆發,如果有人恰好惹了他一下,他當然是一觸即發,馬上報復。
第三與我們的管理方式有關。我們的管理方式存在很大的和促笑嫌弊端,使學生的注意力過於集中在某些細小的事情上,導致培養出來的學生都是斤斤計較的人,誰要是做了對自己不利的事情,他必然記仇,並想方設法地報復。
第四與學生的個性有關。有些學生過於以自我為中心,當有人與自己的行為相衝突時,他首先想到的便是對方有意跟自己過不去,於是立即想出報復的方法。在報復的同時,他照樣認為自己這樣做非常正確,對方是“罪有應得”。第五與影視、文化有關。學生的許多報復行為是從社會環境中習得的,其中電影、電視對孩子的影響之大常出乎人們的估計,與之相似的報刊也很泛濫,使學生深受其害。

摒棄措施

第一,父母與教師以身作則。不少父母和教師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令自己不滿意的事,經常採用報復手段來處理問題,會對孩子產生消極影響,覺得大人們都如此,自己當然也可以這樣乾。因而父母和教師必須在孩子面前樹好榜樣,做到心胸開闊,氣度大些,讓孩子感到報復不是君子所為。
第二,營造寬鬆的環境。父母與教師要營造一種比較寬鬆恥遙櫃的環境,不要讓孩子過得那么壓抑,即便遇到不開心的事,也有人可以傾訴。這樣孩子就不會把報復情緒積在心裡。
第三,換位思考。在人際交往中,不可能沒有利害衝突。我們要教孩子在遭受挫折或不愉快時,不妨進行一下心理換位,將自己置身於對方的境遇之中,想想自己會怎么辦。只有設身處地,以心換心,才能真正理解人,從而摒棄報復心理
第四,學會寬容艱棄嫌。鼓勵孩子在學習中提高認識拘采戒,在交往中增長見識,懂得人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要具有寬容的精神。我們應該讓學生在發生矛盾的後果中體會到,只有團結友愛、寬容謙讓,才能享受到快樂。
第五,多考慮報復的危害性。提醒孩子想一想 :當你從報復行為中體會到一時的“解恨”和給報復對象造成危害時,自己會不會得到對方更大的反報復會不會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會不會觸犯刑律須知,欲加害於他人的人,最終多半是害了自己。
報復的意思:打擊批評自己或損害自己利益的人。
英文是 “retaliate”,是指對批評自己或損害自己利益的人進行打擊。
第五,多考慮報復的危害性。提醒孩子想一想 :當你從報復行為中體會到一時的“解恨”和給報復對象造成危害時,自己會不會得到對方更大的反報復會不會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會不會觸犯刑律須知,欲加害於他人的人,最終多半是害了自己。
報復的意思:打擊批評自己或損害自己利益的人。
英文是 “retaliate”,是指對批評自己或損害自己利益的人進行打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