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土地利用規劃與土地整治研究

《基於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土地利用規劃與土地整治研究》是由國土資源部土地整治中心,海南省土地儲備整理交易中心,貴州省土地整理中心,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擔任主要完成單位,羅明,劉喜韜,李超,王業僑,李文學,堯德明,劉忠斌,邱傑,李佳,謝苗苗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於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土地利用規劃與土地整治研究
  • 主要完成單位:國土資源部土地整治中心,海南省土地儲備整理交易中心,貴州省土地整理中心,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主要完成人:羅明,劉喜韜,李超,王業僑,李文學,堯德明,劉忠斌,邱傑,李佳,謝苗苗
  • 等級:二等
  • 獲獎序號:20120066
  • 獲獎證書編號:KJ2012-2-54
  • 獎種: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項目摘要
土地是生物多樣性的載體,不適當的土地利用格局與方式是造成生物多樣性損失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僅造成物種與基因資源的缺失,甚至會影響整個生態系統的健康與穩定。而我國在土地利用與管理領域缺少操作性強的技術策略進行生物多樣性保護,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在土地管理中的套用研究,為我國的土地管理由數量管護髮展為質量管護和生態管護提供依據,對提高我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履約能力、履行大國責任具有重要意義。 本項目屬於“歐盟-中國生物多樣性項目”的子項目,選取生物多樣性豐富的海南省、喀斯特地區貴州省為研究和示範區,開展基於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土地利用規劃與土地整理關鍵技術研發,並著力將課題研究套用於示範實踐,促進技術套用與成果推廣,項目的主要研究內容與創新之處在於: 一是構建了適用於土地利用與管理的生物多樣性調查與評價技術體系。以生境等級劃分為基礎,將土地利用信息與物種豐富程度進行融合,並結合海南省與貴州省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突出問題,調查兩省四縣的動物與植物生物多樣性,分析了土地利用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基於生物多樣性調查,在土地利用評價中提出了包含物種豐富程度和珍稀程度在內的生態重要性評價指標體系。 二是研發了基於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土地利用規劃技術。開展示範區省、市、縣等尺度上的生態重要性評價,以保護特有、珍稀物種和特殊生態系統為目標,依據評價結果進行生態分區,設定用地策略;利用生物多樣性保護目標作為用地結構預測模型的約束指標,進行用地結構預測與用地布局;提出基於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土地開發整理復墾重點項目的篩選技術,將生物多樣性保護影響因素指標納入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分區評價中,以不破壞珍稀瀕危動植物生境和特殊生態系統為前提布設土地開發整理項目。 三是提出了喀斯特地區基於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土地整治技術。以水土資源匹配為核心,基於景觀生態學理論與方法開展土地整理項目區格局最佳化;提出了生態化的土地平整技術,設計了最佳化連通性的田間道路與農田水利工程,研發了土地整理項目區生境保留與恢復技術,並在貴州荔波縣與關嶺縣的土地整理項目區中予以實施。 研究成果出版學術著作一部,發表學術文章13篇(其中EI收錄文章4篇);研究成果納入海南省及兩個縣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編制並經審批通過了基於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貴州省兩個縣級土地整理復墾開發專項規劃;在位於喀斯特地區的關嶺縣和荔波縣開展了兩個、總計117公頃的土地整理示範工程;海南省和貴州省共出台三項地方政策,推進和加強土地利用規劃和土地整治中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研究與示範區建立起土地利用規劃與土地整理中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技術體系,通過地方政策與技術指南的制定與實施,為我國土地管理中開展有效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和關鍵技術支撐,取得了顯著的生態效益和社會經濟效益,促進了區域整體生態環境建設與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