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土地利用變化的環太湖地區生境網路最佳化研究

《基於土地利用變化的環太湖地區生境網路最佳化研究》是吳未為項目負責人,南京農業大學為依託單位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於土地利用變化的環太湖地區生境網路最佳化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吳未
  • 依託單位:南京農業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快速城市化地區土地集約化利用、土地利用方式轉變等因素嚴重破壞了生境網路,極大影響了整個區域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健康。而傳統靜態生境網路構建方法應對性不強、單目標網路評價最佳化方法不全面、與土地利用規劃結合不緊密,致使生境網路最佳化結果可行性較差、套用性較弱、保護難度較大,迫切需要研究新的適於快速城市化地區生境網路構建與最佳化的方法。本項目試圖採用多層次生境網路耦合方法解決網路構建問題;採用土地利用變化多情景模擬與差異分析方法解決網路預測問題;採用多目標生境網路調控方法解決網路最佳化問題。項目特色在於研究並構建基於土地利用變化多情景模擬的生境網路預測方法和基於多目標最佳化的生境網路調控模式。科學實質是試圖藉助RS、GIS技術和數學方法分析和發現快速城市化地區生境網路變化特徵,問題探討和解決對於快速城市化地區生境網路理論和技術研究有重要意義,為物種多樣性保護、區域生態網路與生態安全格局等研究提供參考。

結題摘要

本項目提出了適用於快速城市化地區,具備動態、多目標、土地集約持續利用、與土地利用規劃緊密結合等特徵的生境網路構建最佳化方法,為實現生物多樣性保護、維護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提供了有效支撐。通過構建多因子加權疊加模型,提出了研究區景觀格局的適宜尺度域。通過MSPA-連線度-空間句法分析,提出了生態保護空間優先權劃分模型。採用多情景空間擴張互侵過程模擬的方法,提出了一套分區式土地生態安全動態評價流程。構建了基於保護和提升生境網路及其質量的概念模型,提供了解決建設用地“如何減?減哪裡?減多少?”問題的思路。採用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貨幣化等方法,揭示了土地利用變化動態、生態系統服務及生境網路間的時空關係和主要驅動因素。從“最大覆蓋”和“集合覆蓋”問題出發,採用成本收益、網路效能、景觀功能性連線度等方法,解決了目標物種生境網路最佳化的問題,提出鳥類生境網路耦合最佳化的普適方法,並被套用到城市生態網路規劃中,加強了土地利用規劃管理的探索和實踐。 衣索比亞裂谷地區人口城鎮化迅速,土地利用變化明顯,致使區域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系統服務價值下降。通過綜合空間模擬、質性分析、隨機性統計學等方法,解釋了地區土地利用變化的驅動機制。 項目實施過程中,發表了(含線上優先發表1篇和已錄用1篇)學術論文24篇,其中SCI/SSCI期刊(如Global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Sustainability、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等)13篇、北大中文核心期刊11篇(其中生態學報8篇)、CSSCI期刊3篇。培養留學博士生3名、碩士生3名,支持2名本科生分別獲得國家和江蘇省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畫項目資助。項目組成員多次參加國際重要學術會議(如美國生態學學會年會、日本生態學學會年會)和國內一級學會及專委會會議(如中國生態學學會、中國地理學會、中國自然資源學會等),並在分會場宣讀論文。與衣索比亞迪拉大學(Dila University)簽訂了合作備忘錄(MoU),展開了論文合作。此外,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教授、Landscape Ecology主編鄔建國受邀參加由項目組舉辦了一次小型工作會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