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有人擔心
基因 身份證可能會泄露基因隱私,甚至被壞人利用。其實,基因身份證只是顯露了能夠表現
基因位點 的
個體特徵 ,這些位點雖然可以表明兩個個體之間的
親緣關係 ,但是不能說明個體與功能有關(如健康狀況)的
基因信息 ,所以這些位點數據僅僅是另一種更完善的身份證號碼而已,也就不存在泄露隱私的問題了。
基因身份證 特點 基因 是包含著一個人所有
遺傳信息 的片段,與生具有,並終身保持不變。這種遺傳信息蘊含在人的骨骼、毛髮、血液等所有人體組織或器官中。近年來已開發出多種
遺傳標記 用於個體識別。其中
短串聯重複序列 (Short Tandem Repeat 簡稱STR)由於檢測方法簡便、快速、準確度高、擴增片段大小適中,目前已發展為各
法醫學 實驗室最主要的個體識別檢測標記。
在含有國際標準的13個核心STR位點進行DNA檢測,綜合這些位點信息,個人的個體識別率已超過千億分之一,即1000億人之間不會有兩個個體的STR
基因型 發生重複,完全可以進行個人
同一認定 。
套用 證擁有者 2001年2月9日下午,全國首張
基因 “身份證”在
四川大學 華西法醫學院物證教研室誕生。這張身份證的主人名叫
龍威 ,男性,2000年6月30日出生。在湖北又產生了我國第二張基因身份證,湖北的基因身份證選取了19個
基因位點 ,其中18個為國際通用位點,另外1個為性別位點。隨著基因身份證的逐漸推廣,在不久的將來,基因身份證有望取代現在通用的身份證,但是一些配套的設施需要跟上還是需要一定時間的,主要的任務是
基因資料庫 建立和基因身份證全國網路識別系統的建立,還有基因位點的選取標準還需要進一步探討,以便規範身份證號碼,避免誤差的產生。
目前,製作一張“基因身份證”的費用大約在500—600元左右,而隨著技術的完善,費用還可能降下去。而且
基因 身份證的製作程式也特別簡單,新生兒可以取
臍帶血 ,小孩則可以用棉簽蘸取他口腔內的表皮細胞,一般一周就可以完成。
不光人可以擁有基因身份證,動物也可以有,尤其是受保護的珍稀野生動物,基因身份證更有利於它們受到人們的保護。2001年2月22日,78隻野生
大熊貓 的基因身份證在
浙江大學 製作完成。大熊貓的戶籍管理將從此進入更為科學的基因時代。大熊貓的基因身份證由兩部分構成:一是約定俗成的數字碼,由地域碼、保護區代碼、個體代碼等共同構成。另一個是由代表每隻大熊貓的性別和
個體特徵 的基因條形碼構成。
外觀 彩色的
基因 身份證,長約25厘米、寬約15厘米。材料為質地較好的彩印紙,可以過塑以便保存。身份證左上方是一張用數位相機拍攝的身份證持有人的照片,下方是出生日期,本人的姓名。在身份證的右上方是一個在國內很少運用的性別基因(女性都顯示00,而每個男性的都不同)。下面登記的是小孩的
血型 。
基因身份證樣本 這張身份證的重點在於10個數字表明的
基因位點 。為了與國際接軌,
基因 身份證特意選取了8個美國
FBI 通用的位點,和兩個中國人特有的基因位點。在其下方是一個特殊處理過的
DNA指紋 防偽條碼,在特殊的藥水浸泡後,這個條碼專業人士就能看懂,並可以顯示出身份證持有人身份的DNA帶。
優越性 基因 身份證的優越性主要表現在人體
器官移植 、輸血、
耐藥基因 和
幹細胞移植 的認定等方面。當人們需要供體器官和
骨髓移植 時,可以對照基因身份證尋找,尤其是中國目前正在建立人類
基因庫 ,到時醫生可以從基因庫中迅速找到組織配型相同的器官、血液或細胞,以最快的速度救助病人。
存在問題 現在很多地方都出現了
基因 身份證,製作單位有國家的醫院,也有港資公司下屬的醫院。這樣能否保證製作基因身份證人的基因隱私?會不會出現個人“基因缺陷暴露”的情況?
基因身份證樣本 南京益來醫院的王主任回答:“能夠接觸到基因庫的只是相關的管理人員。除了像公安局這樣的政府部門,院方是不會透露他人的
基因信息 的。”華西法醫學院的
張林 處長解釋,製作基因身份證所選取的基因信息只是一些與
個人識別 標誌有關的基因,而不是一些有關人類遺傳疾病或者身高、胖瘦等的基因,所以根本不存在暴露起因缺陷這一問題。
對於這一疑問,河南省人民醫學院的廖主任也肯定了製作基因身份證不存在基因缺陷暴露的問題。然而,製作基因身份證所需位點的採集是有一定標準的。第一選擇的位點都是人群中高度
多態性 的位點。此多態性是指
DNA多態性 ,選擇這類位點是因為它是大多數人具有的,屬於保守
基因位點 ,穩定性較高,因而位點所含的
信息量 就會較大,鑑定的結果也就越可靠。
位點選擇 基因 身份證上的位點都是有
遺傳標記 性的位點,也就是說這些位點是受上一輩遺傳,繼承而來的,不是
基因突變 的位點。因為基因突變的位點不具有普遍性,容易變動,穩定性較差,所以它不能代表多人的位點。
正因為
基因位點 的選擇要求一定要具有很高的穩定性,所以家族性遺傳病是不會暴露的,基因缺陷暴露的問題也是不存在的。
基因身份證 至於與人類基因工程是不是一回事,廖主任的回答是否定的:“
基因 身份證的製作非常簡便,從一滴血、任何組織細胞提取DNA,再進行基因型分析就可以製作一張基因身份證。因此基因身份證僅能識別個體。而人類基因工程具有識別群體的功能,兩者的差別很大,不是一回事。”
基因身份證的優越性主要表現在
人體器官移植 、輸血、耐藥基因和
幹細胞移植 的認定等方面。當人們需要供體器官和
骨髓移植 時,可以對照基因身份證尋找,尤其是我國目前正在建立人類基因庫,到時醫生可以從基因庫中迅速找到組織配型相同的器官、血液或細胞,以最快的速度救助病人。如果在婚前擁有基因身份證,就如同做了更全面的婚前檢查,可以避免幾乎所有
遺傳性疾病 的發生,在家族性疾病的研究、親子鑑定、血緣族譜的尋找確認等方面,基因身份證更是具有廣闊的套用空間。
不僅如此這種附帶個人
基因信息 的身份證在製作過程中,所要提取的基因信息並不複雜,可以是人的一滴血液、二段指甲、一根帶毛囊的毛髮、口腔黏膜細胞或肌肉、皮膚等任何組織細胞,從中提取DNA進行基因型分析就可以了,而且製作成本也不算太高,大約只需要600元人民幣。由於基因身份證的獨一無二性及其不可改變性,它更適用於從事高危行業的人群,尤其是為公安系統的刑偵工作提供了方便。
發展趨勢 也有人認為,由於
基因 身份證上的基因包含了當事人的健康等
遺傳信息 ,所以如果把基因公布在身份證上,也就是向公眾暴露了自己的個人隱私,這是基因身份證的一大缺憾。然而如果我們進行
換位思考 ,就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對於那些對人們生活有幫助的
基因信息 ,比如一個人是否攜帶了類似
白化病 、
色盲 等疾病的致病基因,一個人對哪種藥物比較敏感等等,這些信息如果能在基因身份證上顯現出來,就會對人類的婚姻、生育、醫療等方面提出科學的預見和指導,從而為人類的健康、預防
遺傳病 的發生、提高人類遺傳素質,作出不可估量的貢獻。從這個意義上說,基因身份證甚至能給醫療、遺傳等相關領域帶來一場新的革命。
隨著各方麵條件的不斷成熟和完善,
基因型 身份證完全有取代普通身份證的趨勢。因為普通身份證有可能造假,而基因型身份證的製作需要特殊的設備和專業人員,造假的可能性很小。所以無論是在
個人識別 方面,還是在防偽技術方面,
基因 型身份證都是最先進的。如果能夠妥善地解決基因身份證上存在的一些不足和遺憾,那么基因身份證不僅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許多便利,更能為人們的健康、國民
遺傳素質 的提高提供有力的保障。可以構想,基因身份證走入我們的生活將為期不遠。
如果每個人都有一張‘基因身份證’,犯罪分子將
無處可逃 ,像
印度洋海嘯 期間那樣的遺體辨認難度也會大大減輕。”廖世秀介紹說,當人們需要供體器官和
骨髓移植 時,可以對照“
基因 身份證”尋找,尤其是我國目前正在建立人類基因庫,到時醫生可以從基因庫中迅速找到組織配型相同的器官、血液或細胞,以最快的速度救助病人。年輕人如果在婚前擁有“基因身份證”,就如同做了全面的
婚前檢查 ,可以避免
遺傳性疾病 的發生。另外在
家族性疾病 的研究、
親子鑑定 、血緣的族譜上的追尋確認上都有重大意義。
但4年來,一共只有30多人前來要求製作“基因身份證”,其中還是有一家公司為其20多名進行高危行業勞務輸出的員工集體製作。廖世秀分析原因說,一是目前製作費用偏高,國產試劑不成熟,製作設備全部來自國外,單人測試製作費用在800元到1200元人民幣之間,目前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國家要求人人製作。
另外,倫理上的原因也讓醫生為難。因為在製作“基因身份證”時可以測出這個人基因有哪些缺陷,有哪些
疾病易感基因 。因為這涉及個人隱私,是否告訴對方讓醫生很為難。一旦告知,對方很可能背上沉重的心理負擔。
實際上,由於目前醫學研究程度所限,即使一個人有疾病易感
基因 ,也可能不發生疾病,即使產生了
基因突變 ,也不意味著絕對會導致疾病產生。“人類
身體機能 太複雜了,就是把基因都研究清楚了,也並不代表著把所有疾病都研究清楚了。” 廖世秀說,將來醫學更加發達後,到時“基因身份證”的普及程度可能會大大提高。
2019年6月8日,據俄羅斯《觀點報》報導,俄科學院院長謝爾蓋耶夫近日表示,俄羅斯科學家們正在研究一個特別項目——為軍人建立基因身份,它能夠更為精準地確定軍人更適合從事何種軍事專業。也就是說,充分利用軍人不同的基因優勢,確定誰更適合在海軍服役,誰更適合成為傘兵或坦克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