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系統區域過程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2019年8月被教育部認定為2019年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球系統區域過程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 屬性: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 類型: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 認定時間:2019年8月
地球系統區域過程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2019年8月被教育部認定為2019年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簡稱“國家野外站”,是重要的國家科技創新基地之一,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面向社會經濟和科技戰略,依據中國自然條件的地理分布規律布局建設,經過多年發展,獲取了大量第一手定位...
二、完善基礎研究布局 (四)強化基礎研究系統部署。堅持從教育抓起,潛心加強基礎科學研究,對數學、物理等重點基礎學科給予更多傾斜。完善學科布局,推動基礎學科與套用學科均衡協調發展,鼓勵開展跨學科研究,促進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等不...
推進哲學、社會科學、理工農醫等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瞄準生命科學、基礎醫學、人工智慧、新材料、地球系統科學與全球氣候變化應對等前沿布局,在戰略新材料、量子信息與新功能器件、智慧型製造與工業流程控制技術、社交網路與區塊鏈等領域,促進...
研究平台 清華大學全球變化研究院 地球系統數值模擬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東亞遷徙鳥類與棲息地生態學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清華大學中國城市研究院 對外合作 地球系統科學系(簡稱“地學系”)高度重視國際交流與合作工作,充分利用各種有利...
室、資源利用與環境修復所重點實驗室、農業政策研究中心等7個實驗室(中心);擁有禹城綜合實驗站、拉薩高原生態試驗站2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禹城站、拉薩站、千煙洲紅壤丘陵綜合開發試驗站3箇中國科學院生態系統研究網路(CERN)野外站...
建成由測震站網和地球物理站網組成的基本覆蓋全省區域的觀測系統,全省監測能力東部地區達到1.0級,中部地區和青南地區達到2.0級,西部地區達到2.5級,實現省內4級以上地震2—3分鐘發布地震參數自動速報信息,8分鐘發布正式速報信息,...
面向未來布局前沿交叉研究 在有望引領人類生活和生產實現跨越式發展、應對重大變革的前沿方向,夯實基礎科學,逐步建立一批數學、物理等學科研究中心,瞄準生命科學、基礎醫學、人工智慧、新材料、地球系統科學與全球氣候變化應對等前沿領域進行...
加快環渤海濱海地球關鍵帶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建設,探索為京津冀地區綠色協調發展提供重要決策建議和科學解決方案。對接國家科技文獻基礎設施,面向全市各類科技創新主體,建設安全可靠的科技信息資源發現服務平台。加強面向科技信息數據挖掘和...
深入推進赤水河流域生態保護修復,系統梳理和掌握生態隱患和環境風險,研究提出從源頭上系統開展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的整體預案和行動方案;實施重點區域生態環境系統保護修復示範項目,推動生態環境從單一要素治理向多元協同治理轉變;加強沿河綜合生態...
科學高效實施飛機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更新升級火箭、高射炮、煙爐等作業裝備。加強人工影響天氣重點區域專項觀測系統建設。(寧夏氣象局牽頭,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公安廳、財政廳、自然資源廳、應急廳、林草局、寧夏軍區戰備建設局及各市、縣...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資源惠民、生態利民,維護民眾資源權益,充分發揮自然資源管理在區域發展、城鄉建設、社會保障、民生改善、生態產品、防災減災的基礎性作用,不斷增強人民民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堅持系統觀念、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