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行政官公服令 公布單位 文獻出處 中華民國北京政府 公布 關鍵字 公務員制度 制服 民國(1912-1949)主題詞
行政長官公共服務獎狀是頒授予在某次行動或某項工作中表現出色,為部門機構服務表現卓越的公職人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授勳及嘉獎制度的其中一種勳章。自1998年起開始頒授。 [1] 中文...
第十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在承辦行政區劃變更的工作時,應當根據情況分別徵求有關機構編制部門和本級人民政府的外事、發展改革、民族、財政、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城鄉規劃等有關部門的意見;在承辦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區劃變更的...
地方行政機關,通常分為三級:即省、直轄市人民政府;縣、縣級市、市轄區人民政府;鄉、鎮人民政府。實踐中,在我國許多地方,省級地方行政機關與縣級地方行政機關之間還有一級人民政府,即市(下轄區、縣的市)人民政府,這些地方的行政...
統一領導全國各級地方行政機關的工作,規定中央和地方行政機關職權的劃分。負責執行國民經濟計畫與國家預算,管理科學、教育、經濟、文化、衛生等工作。任免行政人員權。此外,國務院還有最高權力機關及其常設機關授予的其他職權。地方政府 自...
後梁貞明三年(917年),清海、靖海兩軍節度使劉岩立國,國都廣州;國號初名大越,年號乾亨,次年改國號為漢,史稱南漢;南漢立國後,承襲唐朝典章制度,並大體沿用唐代官制。 宋代地方行政制度分路、州、縣三級。今廣東省境包括廣南東路...
三是行政在一定條件下,反作用於政治、調整、修正、完善政治決策,推動政治改革。(二)什麼是管理?管理是指對人和事的主管和治理。它是伴隨著人類群居生活而產生,也是人類社會特有的活動。凡是有人類群體活動的地方,就出現管理活動,...
九卿是指太常,光祿勛,衛尉,太僕,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九個機構。同時執金吾,大長秋,將作大匠的地位和秩俸都與九卿相同,因此把他們和九卿統稱為諸卿。京北尹,右扶風,左馮翊是三輔即京師地區的地方行政長官,有資格參加...
西漢行政區劃,是漢朝西漢時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為了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除京師附近七郡外,把全國分為十三個監察區域。每區由朝廷派遣刺史一人,專門負責巡察該區境內的吏政,檢舉不法的郡國官吏和強...
地方政府有以下幾點需要說明:1、東京都 通常所說的“東京”是東京都市圈而非行政區,它在地理範圍上並非只包含東京市或東京都。在行政區劃分上,東京都包含三個主要的地理分區:通常被稱為“東京23區”的23個特別區(原東京市)、23...
從學理上說,行政訴訟法有狹義和廣義兩種理解:狹義上的行政訴訟法也稱形式意義上的行政訴訟法,特指由國家立法機關依據立法程式所制定的具有專門、完整法律形式的行政訴訟法典,通常被稱為“民告官”。廣義的行政訴訟法也稱實質意義的...
每州設刺史或州牧一人,巡察所屬郡、國,督察郡、縣官吏和地方豪強,糾舉不法,彈劾污吏。東漢靈帝中平五年,選朝廷重臣出任州牧。從此,州逐漸變成行政區,州牧也成為常設的一方軍政長官。東漢末年,各州或置牧,或置刺史,以資...
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1月,日軍入侵台灣。10月,中日簽訂《北京專約》,《北京專約》仍表明中國對整個台灣行使主權。此後,清朝官員提出台灣設省的建議。1874年,清政府擴增台灣行政區劃為二府八縣四廳。 [420] ...
元朝地方行政制度分省、路、府(州、軍)、縣四級,另有道,是省以下、路府之上的承轉機構。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年),在海南島設定瓊州路安撫司,隸屬湖廣等處行中書省。至元十七年,隸屬海北海南道,道治在今雷州市。至元二十八年...
第十七條 根據工作需要,國務院機構編制管理機關報經國務院批准,可以在地方行政編制總額內對特定的行政機構的行政編制實行專項管理。第十八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根據調整職責的需要,可以在行政編制總額內調整本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的行政編制。
元朝,在山東地區設立了東平行省、濟南行省、山東淮南楚州行省、益都行省、山東行省等。行省下設路、府、州、縣,形成了四級地方行政制度。 明朝開始設立山東布政使司(當時包括遼東、北京、天津及河北)。
中華民國北洋政府劃分中華民國國家領土為不同區域,並建立相應的行政組織的制度,其行政區劃包括二十二省、四特別區、京兆地方及外蒙古、青海、西藏。中文名 北洋政府行政區劃 依據 《劃一現行各省行政官廳組織令》 完成時間 1922年 ...
民國二年(1913年),貴州地方政區進行了一次調整,以前的府、廳、州,一律改為縣,貴州全省分為黔中道、黔東道、黔西道,民國三年(1914年),各道觀察使改稱道尹。1920年廢道。 [69] 1937年,貴州置6個行政督察區,分管各縣。1941年置...
地方政府某些官員的任免須經中央同意。(6)財政控制。地方政府的某些財政收支需經中央政府批准。(7)向法院申訴和代執行。地方政府不執行某項職務時,中央主管部門可以命令要求地方政府執行,如拒絕時,可要求法院通過特權令強迫地方政府...
明、清時期由於實行“八股”取士,擔任地方府、州、縣的長官大多不熟悉民情政務,因此不能不依賴幕友胥吏代為處理,遂使幕吏乘機擅權。這是明、清行政管理中的一大弊症。 綜括封建時代地方行政體制的演變,都是以加強中央集權為基本線索...
第十六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行政編制總額,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提出,經國務院機構編制管理機關審核後,報國務院批准。第十七條 根據工作需要,國務院機構編制管理機關報經國務院批准,可以在地方行政編制總額內對特定的行政機構的...
三公下有“三事大夫”:掌地方民事行政的為常伯,又稱牧;掌官吏選任的為常任,又稱任人;掌政務的為準人,又稱準夫。政府行政事務官分為兩大系統:卿士寮和太史寮。卿士寮下有三個事務官:司徒、司馬和司空,分別掌管農事、役...
郡縣制是指對中國古代實行的中央集權體制下,郡、縣二級政權的地方行政制度的總稱。西周時縣大於郡,《逸周書作雒》:“千里百縣,縣有四郡”;《左傳》哀公二年:“克敵者,上大夫受縣,下大夫受郡”。春秋時代一些諸侯國為了加強...
商代“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神權在政治生活中占重要作用,故掌祭祀、占卜和紀事的宗教事務官在當時最為顯要。西周中央機構有較大的發展。輔弼周王的為三公:太師、太傅、太保。三公下有“三事大夫”:掌地方民事行政的為常伯,又...
漢承秦制,地方行政區劃分為郡、縣兩級。武帝分天下為十三州,各遣刺史一人以六條察事。此時的州還只是行政監察區域,不是一級行政地方。郡 郡一級設太守、都尉、監御史三官,各領郡內政務、軍務、監察之事。一、太守 西漢非常重視...
各部長官為尚書,副職為侍郎。下設郎中,副職稱員外郎,下屬官員有主事等。此外,中央還設有專門機構和官員,負責管理圖書、編修歷史、制定曆法等工作。如司馬遷、張衡曾任太史令。高啟為翰林國史編修等。地方官職 秦漢主要行政區是郡。
這些卿監官的政治作用都有限。這裡需要說明的是,大理寺與刑部分工不同。大理寺負責審理中央百官犯罪和京師徒刑以上的案件,判決後要送刑部複查,死刑則呈送皇帝批准。刑部則負責全國的司法行政和審判重大案件,凡地方的死刑案件要送大理寺...
元朝:在中央健全了中央官制, 設中書省、樞密院、和御史台,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事物;設宣政院,統領宗教事務和管轄西藏地區。在地方,實行行省制度。特點:強幹弱枝(北宋);在中央分權基礎上的地方分權(北宋);地方行政體系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