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主義精神

國際主義”這個概念和思想最早是由科學共產主義的創始人馬克思恩格斯提出來的。“工人沒有祖國”,“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這兩個著名的論斷就集中地體現了國際主義的思想

基本介紹

簡介,由來,

簡介

國際主義精神 意同“國際主義”
國際主義(Internationalism)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指導原則之一。是一種思想,是國家或團體在對外活動中進行合作的超越國家界限的一種思想理念。
英語: Internationalism (politics)
西班牙語: Internacionalismo
法語: Internationalisme
俄語: Интернационализм (политика)

由來

“國際主義”這個概念和思想最早是由科學共產主義的創始人馬克思恩格斯提出來的。“工人沒有祖國”,“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這兩個著名的論斷就集中地體現了國際主義的思想。國際無產階級團結起來反對國際資本主義,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這就是國際主義的核心內容。
在談到國際主義與民族利益的關係時,經典作家指出:“無產階級的國際運動,無論如何只有在獨立民族的範圍內才有可能”,“民族獨立是一切國際合作的基礎”,“無產階級如果允許‘本’民族對其它民族採取一點點暴力行動,那就不成其為社會主義的無產階級”。
列寧較早地提出和使用了“無產階級國際主義”這一概念。在十月革命勝利之初,蘇維埃俄國與國內外敵人進行生死大搏鬥,迫切希望得到國際無產階級的支持和援助,而當時迅猛高漲的歐洲革命形勢又為此提供了極大的現實可能性。
因此,列寧這一時期所講的國際主義的範疇主要是指民族國家之間的關係(如蘇俄與德國、波蘭匈牙利等),國際主義的核心內容是指世界革命尤其是歐洲革命。列寧倡導了“全世界無產者和被壓迫民族聯合起來!”的著名口號。保衛新生的蘇維埃俄國被視為國際主義的直接目標。
隨著戰爭的結束和蘇俄工作重心的轉移,隨著世界革命特別是歐洲革命由高潮走入低谷,隨著統一的蘇聯國家的建立和黨內大俄羅斯主義的抬頭,列寧的國際主義思想發生了變化,其範疇從民族國家之間延伸到了社會主義國家內部,把蘇聯內部各民族的平等和聯合(如俄羅斯烏克蘭喬治亞等的關係)也上升到了國際主義的高度,納入到了國際主義的範疇,再三強調要反對大俄羅斯沙文主義。不過,列寧並未放棄世界革命的思想,而是在等待新的機會,並力圖通過蘇聯社會主義的實踐榜樣來影響和推動世界革命。
史達林沒有能夠隨著時代的發展使國際主義從理論上和實踐上得到發展和完善:他國際主義的原則性堅持不足,而實用主義的考慮過多。史達林以蘇聯一國建成社會主義為理論依據,極其實用主義地把蘇聯的利益等同於國際主義,把共產國際作為為蘇聯的國家利益服務的工具。
在蘇聯內部的民族關係問題上,史達林把反對大俄羅斯主義和反對地方民族主義等同起來,實際上強調的是反對地方民族主義。
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史達林收起國際主義的旗幟,打起俄羅斯民族主義的旗號來動員全民抗德衛國。在史達林看來,既然國際主義不利於保衛蘇聯,所以要不惜拋棄,民族主義旗幟有利於保衛蘇聯,故而要高高舉起。戰後,美蘇冷戰格局逐漸形成,在東歐地區出現了一個社會主義體系。在這種情況下,史達林又開始大談無產階級國際主義來了。
l 9 4 8年共產黨情報局以“民族主義”、 “違反無產階級國際主義原則”為由開除南斯拉夫,並在東歐各國開展了清除“狄托主義分子”、反對“右傾民族主義”的運動。史達林把是否實行蘇聯模式、是否尊重蘇聯的領袖地位作為檢驗真假國際主義的試金石。
赫魯雪夫勃列日涅夫繼承了史達林對國際主義的看法。“社會主義大家庭”這一提法就源於赫魯雪夫時期。“社會主義陣營”、“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社會主義國際主義”的提法幾乎成為口頭禪。赫魯雪夫說“所有社會主義國家,就象士兵站隊一樣,應該向領頭的看齊”。有名的“勃列日涅夫主義”理論更是集中體現了勃列日涅夫對國際主義的認識和實踐。其主要內容有:無產階級“國際專政論”;蘇聯“大國責任論”;其它社會主義國家“有限主權論”。國際主義嚴重變形了,成為蘇聯干涉和控制其它社會主義國家的理論。
國際主義精神更是一種和平的精神,有針對性、理智的精神。它能使人明辨是非,使人明白該如何寬容他人,該寬容怎樣的人。國際主義精神的代表——白求恩柯棣華 (請參照相關百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