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記載
四言體盛行於西周。春秋時期,戰國時期,除
楚辭外,其他詩作出現不多。西漢時期四言詩不少,如《易林》一書,雖為爻辭,但富有詩意,幾與《詩經》並為四言詩矩。明代
楊慎大加稱譽,嘆為“古雅玄妙”。西漢一朝雖也有五言體興起於
民間歌謠,但文士之作,大體還是用四言體。
韋孟的《諷諫詩》可為代表。
劉勰曾譽之為“繼軌周人”之作。但東漢之後,
五言詩很快取代了四言詩的地位。
鐘嶸《詩品序》說,時人對於四言,“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習焉。五言居文詞之要,是眾作之有滋味者也”。這以後,傳世的四言體確實不多,佳作更少。比較能繼承《詩經》遺風,稱得上四言正體的,是
曹操《
步出夏門行》、《短
歌行》與
陶淵明《停雲》
諸作,篇中分章,反覆吟詠,是“惟能辭意融化而一出於性情
六義之正者”(
吳訥《文章辯體序說》)。此外,
嵇康的《
幽憤詩》,以至
韓愈的《
元和聖德詩》、
柳宗元的《平淮夷雅》,也有一定成就,曾被認為“詞嚴氣偉,非後人所及”(《文章辯體序說》)。宋代
胡一桂亦工四言詩,但比起《
詩經》中的珍品,詩味大不相同,而且篇幅較長,又不分章,所以有稱之為四言變體的。
四言詩是古代產生最早的一種中國詩歌體裁。《詩經》中的《國風》、《小雅》、《
大雅》等都是以四言詩為基本
體裁。在先秦兩漢的其他典籍里,如《
史記》所載《
麥秀歌》,《
左傳》所載《宋城子謳》、《
子產誦》等,也都是以四言體為主。可見,在西周到春秋時期,無論是社會上層還是下層,是娛樂場合還是
祭祀場合,最流行的詩體是四言詩。
著名四言詩
毛澤東的四言詩
一九一九年十月
嗚呼吾母 遽然而死 壽五十三 生有七子
七子餘三 即東民覃 其他不育 二女二男
育吾兄弟 艱辛備歷 摧折作磨 因此遭疾
中間萬萬 皆傷心史 不忍卒書 待
徐溫吐
今則欲言 只有兩端 一則
盛德一則恨偏
吾母高風 首推
博愛遠近親疏 一皆
覆載愷惻慈祥 感動庶匯 愛力所及 原本真誠
不作
誑言不存
欺心 整飭成性 一絲不詭
手澤所經 皆有條理 頭腦精密 劈理分情
事無遺算 物無遁形 潔淨之風 傳遍
戚里不染一塵 身心表里 五德犖犖 乃其大端
合其人格 如在上焉 恨偏所在 三綱之末
有志未伸 有求不獲 精神痛苦 以此為卓
天乎人歟 傾地一角 次則兒輩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 介在青黃 病時攬手 酸心結腸
但呼兒輩 各務為良 又次所懷 好親至愛
或屬素恩 或多勞瘁 大小親疏 均待報齎
總茲所述 盛德所輝 必秉悃憂 則效不違
致於所恨 必補遺缺
念茲在茲 此心不越
養育深恩 春暉朝靄 報之何時 精禽大海
嗚呼吾母 母終未死 軀殼雖隳 靈則萬古
有生一日 皆報恩時 有生一日 皆伴親時
今也言長 時則苦短 惟挈大端 置其粗淺
此時家奠 盡此一觴 後有言陳 與日俱長
春草碧色 春水綠波 送君延安 快如之何
《龜雖壽》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螣(téng )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jì)
伏櫪(lì)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
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琉璃明王四言詩》
翩翩黃鳥,雌雄相依。
念我之獨,誰其與歸。
詩詞介紹:
高句麗詩詞歌賦是高句麗時期文學藝術表現形式之一。由於歷史久遠, 高句麗時期詩詞歌賦遺存不多,迄今僅在史書記載中發現4首。其一是公元前17年十月,儒留王為懷念愛妃雉姬而作四言詩,是迄今為止所知集安歷史上第一位留名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