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八日》是清代詩人陳昌年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四月初八日
- 作者:陳昌年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四月初八日》是清代詩人陳昌年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
農曆四月初八佛誕節,中國東漢時僅限於寺院舉行,到魏晉南北朝時流傳至民間。習俗 農曆四月初八日為浴佛節,又稱佛誕節、龍華會。它早在漢末三國時已出現,魏晉以後已成為節,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起的、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民間節日。主要習俗有:浴佛。為祝賀佛祖誕日,寺廟裡置銅佛一尊,放在盆中,以蘭湯為之...
苗族四月八是貴州、湘西、桂北等地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曆四月初八,這一天苗族男子頭纏青布,穿對襟或右大襟的上衣及褲腳繡花的長褲。女子上著繡花“盛裝”銀衣,上面綴滿銀泡、銀鈴、銀瓜子等銀飾,下著一條僅一尺左右的百褶短裙,腿上裹著綁腿,從山頂、山腰、平壩向四月八節日活動場地聚集,他們吹響蘆笙...
苗族四月八姑娘節又稱“黑飯節”“跳花跳月節”。每年農曆四月初八,湖南省綏寧縣及周邊廣大苗族地區的婦女歡度“四月八姑娘節”。四月八姑娘節歷史悠久,形式多樣,它集祭祀活動、飲食習俗、歌舞表演、情愛婚俗、服飾展示等於一體,顯示出濃郁的民族風情。節日期間的主要活動包括接出嫁女回娘家、兄弟背姐妹進堂屋、祭...
農曆四月初八日,江淮一帶民間普遍吃烏飯。烏飯,是將一種野生常綠灌木的葉子(《本草綱目》稱:南燭樹葉)搗碎,摻水濾汁,加入少許明礬,浸泡糯米,染成黑色,撈出洗淨,蒸煮成飯。烏飯色澤黑亮,清香可口。傳說是因目蓮救母而形成的習俗。在金壇,四月初八,隨道教習俗,吃烏米飯。烏米飯 每年農曆四月初八,便...
“四月初八太子尿”是一句天氣諺語, 陰曆四月初八是佛祖顯世的降生之日。佛祖即釋迦牟尼,釋迦牟尼原本就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今尼泊爾境內)的太子,農曆四月初八是古代的浴佛節,亦稱洗佛節、佛誕節和龍華會。逢浴佛節,老北京的習俗很多,佛教寺廟要舉行紀念儀式,要浴佛、舉行齋會,民間也在這一天有放生和吃...
《四月初八日》是清代詩人陳昌年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作品原文 春色隨人類轉蓬,峭寒天氣尚東風。梅陰子密遮樓翠,藥檻花飛壓草紅。催促丁年愁隙影,消磨卯飲費詩功。怪他雛燕無離思,鎮日呢喃小閣中。作者簡介 陳昌年,字齡昉,一字菱舫,吳縣人。同治壬戌舉人,官戶部郎中。有《清溪草堂詩集》。
傣族的潑水節在傣歷六月(夏曆四月)舉行 ,清晨,男女老幼沐浴更衣,到佛門寺院禮佛,就帶有浴佛的性質。唐朝 佛光普照遍長安,吃齋誦經建寺庵。居士男女多布施;為求來生結善緣。相傳夏曆四月初八日為釋迦牟尼生日,佛寺常於此日誦經,以各香浸水灌洗釋迦之太子誕生像;紀念佛之誕生,稱為浴佛節。唐代佛教信仰極盛,...
嫁毛蟲節又稱“敬婆婆神”,中國民間傳統節日,每年的四月初八日,驅除蟲害,四季平安。土家族節日 屆時,家家用紅紙兩條,分別寫著:“佛生四月八,毛蟲今日嫁,嫁出深山外,永世不歸家”等字句,交叉成一“*”字,貼在堂屋左側中柱上面,以為此舉可以驅除蟲害,四季平安。六月六日 為“曬龍袍”節,清明節、...
牛王誕是仫佬族的節日古稱“龍華會”,亦稱牛王誕流傳於各地農村的節日,每年的農曆四月初八舉行。簡介 農曆四月八這一天,是壯族人的“牛王誕”節日,“耕夫耕牛均休息一日”,壯族同胞還有牛欄門口插上柳枝或楓樹枝,並按照自己飼養的耕牛的毛色,分別用楓葉或黃杞子榨汁浸米,蒸成黑色或黃色的糯米飯餵牛,在牛欄...
澳門魚行醉龍節,又稱澳門魚行醉龍醒獅大會,每年農曆四月初八日舉行。舞醉龍巡遊、免費派送龍船頭飯是節慶中的主要活動內容。醉龍舞作為一種祭祀儀式,寄託了民間對上蒼神靈的感恩和報答之情。2011年,澳門特別行政區申報的民間信俗(魚行醉龍節)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Ⅹ-85。歷史...
四川康定地區的藏族人民將每年農曆四月初八的浴佛節,定為有名的轉山會。傳說這一天是佛祖釋迦牟尼的誕辰,有九龍吐水,為佛祖沐浴。每年轉山會期間,人們從四面八方雲集康定,帶著美酒佳肴,帳篷炊具,上跑馬山拜佛,載歌載舞,祈年禱歲,預祝豐收。各地轉山會時間有異,但內容大致相同。四月十五日為釋迦牟尼成佛之...
第二天是農曆四月初八,深夜,楊黎娘及手下化裝成老百姓,與幾個武藝好的苗族兄弟一起,悄悄潛到牢獄附近的樹林中,假裝布穀鳥的叫聲,給楊文廣發信號。楊文廣聽到信號,就用力捏爆竹籃飯盒上的竹節,發出爆竹般的響聲。楊黎娘聽到捏竹之聲,知道楊文廣已恢復體力,便率領眾人趁黑殺向牢獄,並用當地苗語大聲呼喊。
“姑娘節”是湘、黔、桂邊界侗族婦女的節日。時間在每年農曆四月初八。侗族姑娘節簡介 每年農曆四月初八是湘黔桂侗族婦女的節日。相傳,這個習俗來自侗族的楊姓家族。節日這天,凡出嫁的姑娘都要回到娘家與自己的姐妹做烏飯、烏飯糍粑,唱歌說笑歡度節日。節後,這些出嫁的姑娘回夫家時還要帶些烏飯糍粑,分送給親友,...
太子廟會是雲南白族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受佛教密宗文化的影響。相傳,農曆四月初八日,太子逾城出遊,看到民間疾苦,遂立志創立佛教,普渡眾生。四月初八日,在佛教徒的帶領下,人們焚香沐浴,衣冠整齊,虔誠地將“太子”(用布扎油漆製成的太子行像)請到行宮或本主廟裡。四月初八日為太子頌經做...
佛的生日,舊說是陰曆四月初八日,新說是陽曆的五月月圓日。一般是指釋迦如來誕生之日。關於佛誕的準確時間一直有很大爭議,不過這不重要,因為釋迦牟尼本非中國人,農曆紀年的方式對他意義不大。佛生日 釋義一 (雜語)釋迦如來誕生之日也。經論記佛生之月日有二月八日與四月八日之二說,其中多以周曆建卯四月...
祟禎二年(1629)《建關聖常平村祖塋祀田碑記》載:“四月初八日關聖受封之期,六月二十二日為誕辰,九月十三日為忌日,五月十三日為賽會”。關羽生日,史書上沒有確切的記載,因而傳說不一。元朝將仕郎普顏花所撰《關王廟碑》,稱關公六月二十三日生。馮少渠《關公祖系記》載:“侯以桓帝延熹三年庚子六月二十四...
壯族牛魂節是壯族人民的傳統,每年農曆四月初八都有過“牛魂節”的習俗。習俗 牛魂節一到,人放鋤、牛脫軛,主家釀製甜酒,用楓葉、紫蕃藤、黃飯花、紅蘭草等植物的汁液蒸五色糯飯,並給牛吃甜酒和五色糯飯。這一天,人們牽牛到綠草豐茂的地方,讓牛自由自在地吃個滾圓。主婦清掃牛欄,放上新的乾草。小孩子則...
因此,清和以四月為主。 古琴譜《陽關三疊》中的“清和節當春”唱詞,首見於明初龔稽古的《浙音釋字琴譜》(1491年),唐時未有此唱詞。此句唱指暮春時節,與後面歌詞中的“柳色新”等情景相照應。來歷 農曆四五月份,有三個比較集中的節日:四月初八為清和節;四月二十八為祭藥王節;五月初五為端午節。這三...
各地土家族都有一個重要節日——牛王節,牛王節選擇四月初七、四月初八、四月十七日、四月十八日等不同的日子,因地區而異。四月初八是湘西土家人的牛王節。石柱等地的土家人建有牛王廟,在四月十八日過牛王節,還辦牛王會,屆時要唱牛王戲,以示消災,求得牲畜興旺。土家人過牛王節讓牛休耕,並餵給它精美的飼料...
觀燈樂,農曆四月初八日朝鮮族人為恭賀釋迦牟尼生日而進行的一種民俗活動。發展歷史 人們提前做成水果、花鳥、魚等各種彩燈,有的立上燈桿,桿的頂端插上野雞尾翎,掛上彩旗,有的在自家的房檐下拉線掛燈。有的在甲紗上貼有雲母片,縫製成“飛仙”燈。燈罩上寫有“壽福”、“泰平”等字樣。大街小巷形成奇妙多彩...
每逢農曆四月初八這一天,給牛過生日,家家戶戶把牛欄打掃乾淨,幫牛洗澡,給牛餵上嫩草,這一天牛不勞動。簡介 牛誕節,仫佬族節日之一,又稱“牛生日節”。節日習俗 人們蒸糯米飯敬奉祖先和“牛王”後,拿一團糯飯餵牛。仫佬族是個酷愛唱歌的民族,男女老少普遍會對歌。八月十五的走坡節,男女青年去到依山...
後來為了紀念畲家這兩位歌王,畲家人每年四月初八日都要設壇祭祀,舉行歌會,大唱“大喝”和“小喝”,並把這一天作為畲族傳統佳節“四月八”歌王節。同時這一天又是畲家耕牛過節,為酬謝耕牛一年辛苦勞作,“嚴禁鞭打以定牛魂”,還專供好草料和家釀給牛吃喝,牧童一遍一遍地大聲唱“牛歌”:牛角生來扁扁勢,...
醉龍醒獅大會也叫“醉龍節”,是澳門的一個重要傳統節日,也是漁業行會的傳統活動,每年農曆四月初八舉行,此日為澳門的“魚行團結日”。這天,漁業人士以舞醉龍的方式到全澳各區巡遊。舞醉它與中國各地盛行的舞龍不同,醉龍用堅實木料製成,只有頭和尾,沒有龍身,重約20斤,由兩人各執頭尾舞動。舞龍前,表演...
陽朔牛王節農曆四月初八日,傳說是牛的生日。陽朔鄉下農民在這一天,家家吃黑糯米飯,並用它餵牛,為耕牛消災解難,同時感謝耕牛對人的辛勤勞動。舉辦時間地點 時間:農曆四月初八 舉辦地:陽朔縣各地農村 活動由來 陽朔民間傳說中,每年的這一天是牛王的生日。牛是農家寶,農民少不了。農民在這一天,對牛會格外...
每年的農曆四月初八就是浴佛節,過浴佛節當天,家家戶戶吃欒茜餅,然後到街上觀看萬眾參與的大型遊街慶祝活動。浴佛節巡遊日,象角、聖獅、龍聚環三個村出動10條大小金龍、銀龍和木龍,l只彩鳳,20頭醒獅、50個少女花籃擔。還有仙女散花、彩旗、八音氏樂、鑼鼓等隊伍,共2000多人。這些民間藝術團隊,分成兩支...
思摩法師,俗姓李,生於1719年(清康熙五十八年)辛丑夏四月初八日,1939年(民國28年)己卯十月初十日圓寂,遊戲人間220春秋。生平經歷 思摩法師身材魁偉,儀表堂堂,善根篤厚,智慧過人,早獲徹悟;又博通詩文,兼擅書畫;晚年懸壺濟世,著手成春;秉性剛正,輕名利,賤富貴,行事神異,言語顛倒,鄉人敬愛,呼之為“...
仙姑廟會仙姑廟會約定俗成,每年三月十八為小潮,四月初八為大潮。習俗介紹 赴仙姑廟會者除張掖地區山丹、民樂、張掖、高台、肅南縣的民眾以外,還有武威、酒泉、內蒙阿拉善右旗的牧民。特別是臨澤全境至張掖、高台縣鄰近的村寨,幾乎全都趕赴四月八的廟會。解放以前,四月初八這一天,家家戶戶五更鳴火,早起早浴早食...
城步苗鄉,每逢農曆的四月初八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做香噴噴糯滋滋的烏飯和烏飯粑粑吃。這是一年一度的“烏飯節”。背景介紹 烏飯是用糯米與從山中采來的烏泡草(又名過江龍)、南天竺、夏粑藤等五至七種草木的葉子浸成烏汁的水煮成飯,色呈烏紅,烏飯粑粑則是將烏飯沖成粑粑。這種四月初八吃烏飯和烏飯...
譚公誕是香港地區的傳統民間節日之一,日期為農曆四月初八。節日起源於一人名“譚公”。譚公是另一位海上的守護神,為漁民帶來平安與喜樂。譚公誕主要的慶祝活動都在筲箕灣和跑馬地舉行;筲箕灣位於香港島東面,昔日原為一個漁港。每逢譚公誕,許多市民善信都會參與巡遊、燒香膜拜,以紀念當年譚公為居民驅除瘟疫的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