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清和”之意,一為清靜平和,多形容國家昇平景象或人的性情;二指天氣清明和暖。南朝謝靈運詩云:“首夏尤清和,芳草亦未歇”。 清和不是節日,指暮春初夏天氣,即農曆三月和四月(農曆夏季的第一個月)的天氣情況。 古代將農曆四月作為初夏,即夏季的第一個月,別稱清和月。曹丕《槐賦》云:“伊暮春之既替,即首夏之初期,天清和而溫潤,氣恬淡以安治”。 因此,清和以四月為主。 古琴譜《陽關三疊》中的“清和節當春”唱詞,首見於明初龔稽古的《浙音釋字琴譜》(1491年),唐時未有此唱詞。此句唱指暮春時節,與後面歌詞中的“柳色新”等情景相照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和節
- 節日時間:農曆四月初八
- 節日類型:傳統節日
- 節日起源:宗教
- 節日飲食:特製餅饃
來歷,傳說,習俗,相關詩句,
來歷
農曆四五月份,有三個比較集中的節日:四月初八為清和節;四月二十八為祭藥王節;五月初五為端午節。
這三個節日,在浪漫的夏季接踵到來,滿載著河洛人民對生活的美好祈願。
清和節
洛陽民間有一首很俏皮的歌謠:“過了年下巴十五,十五巴了沒啥巴。搓根麻繩吊死吧,忽靈想起四月八。”
宜陽、欒川等縣,把農曆四月初八稱為清和節。北宋史學家司馬光當年退居洛陽時,曾有詩云“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當戶轉分明”;《陽關三疊》中亦有“清和節當春”等詞句,由此可見,“清和節”這一雅致的命名,古來已有。
傳說
關於清和節的由來,有兩種不同的說法:欒川人認為,四月初八是太上老君的生日,紀念的是道教的神尊;宜陽等地的民眾則認為,四月初八是佛祖釋迦牟尼的生日,本為佛誕節。
一個奉道,一個信佛,信仰不同,習俗也便不同。
欒川人每到清和節,要聚到老君山,舉行朝山大會;而在宜陽等地,舊時每逢四月初八,人們要入寺禮拜,舉行浴佛會,為釋迦牟尼慶賀生日。
浴佛會很有意思,乃是一場眾人爭領佛祖“洗澡水”的法會。屆時,各寺廟要在大雄寶殿供奉釋迦牟尼誕生像。此像高約三寸,乃稚氣可愛的孩童站立造型。小釋迦牟尼渾身赤裸,一手指天,一手指地。——這一古怪形象,據說與釋迦牟尼初臨世間時的超凡舉止有關:他不但能站立行走,還右手指天,左手指地,昭示“天上地下,唯我獨尊”。
又傳釋迦牟尼降生時,九龍吐水,為其沐浴。因此,慶賀儀式開始時,要在釋迦牟尼像前放一盆特製的香湯。之後,廟裡的主持點燈、上香、擺供,帶頭三跪九拜。與此同時,鼓樂齊鳴,全體僧眾高聲念經,讚譽釋迦牟尼的豐功偉績。稍頃,用香湯沐浴釋迦牟尼像,之後再誦經,反覆多次。
法會結束,眾人盤坐聚餐,然後各自領一些佛祖的“洗澡水”,回去後加水稀釋,沐浴自身,以求沾些佛氣,儘快修成正果。
可能是佛祖的“洗澡水”效力不夠大,清和節開浴佛會這一習俗沒能流傳下來,倒是由它演化而來的古剎廟會,蔚為風尚,逐漸發展壯大。
偃師市佃莊鎮西大郊寨村的廟會淵源最深:北魏時,洛陽佛寺眾多,其中較有名的景明寺,就坐落在西大郊寨村。景明寺香火極旺,每到四月初八,洛陽城周圍的各大名寺都要向景明寺贈送佛像。佛像多達千餘尊,依次從宣陽門(故城門)抬入,接受皇帝散花禮賀,當是時,百花齊放,鑼鼓齊鳴,歡呼之聲響徹全城。
為了能完完整整地觀賞這場盛會,許多人提前一兩天就趕到了寺院門口。這么一來,大典是不會錯過了,但大典開始之前的幾十個小時,實在無聊,實在難熬。
怎么才能不無聊呢?眾人決定:在景明寺大典的頭一天,也就是農曆四月初七舉行廟會。如此,人們既不會錯過觀看景明寺大典,更可以趕趕廟會,買些應時的物件,遛遛腿,散散心。
方案既出,一呼百應。到了廟會當天,各社火團體紛至沓來,獅舞、高蹺……精彩紛呈。方圓百里的善男信女都往西大郊寨村涌,村人掃街清舍,忙於接待,如過年般勞碌。
習俗
待客的飯食,乃是一種特製餅饃。
偃師民俗專家陳淑真女士曾著《吃趣》,詳解吃餅饃的習俗:
偃師民俗專家陳淑真女士曾著《吃趣》,詳解吃餅饃的習俗:
“烙餅饃,面莫砸,砸來砸去拽掉牙;烙餅饃,面莫醒(發酵),越醒越筋(筋道)害牙疼!”
餅饃烙好後,與香火紙裱一起放入籃中,拿到佛前供奉。供奉完畢,大人孩子分而食之。據說供奉後的餅饃包治百病,大人吃了渾身有勁兒,小孩兒吃了不會咬牙、厭食。
而今,景明寺遺址已被田園稼禾覆蓋,廟會也已演變成物資交流大會,但當地人逢四月初八吃餅饃這一習俗卻一直延續著。
在中國某些縣區,到了四月初八,還有新媳婦不串門、不走親戚的禁忌。是日,久不生育的人們要到附近的寺廟求子;患了眼疾的人則會把皂角葉插在鬢角,認為這樣可以祛除疾病。
插皂角葉這一習俗,據說與黃帝有關。傳說遠古時期,黃帝大戰蚩尤,為了區分敵我,黃帝的將士頭上插著皂角葉,蚩尤的將士頭上插著槐樹葉。最後,黃帝戰勝了蚩尤。作為“炎黃子孫”,為了紀念老祖宗的勝利,人們便在頭上插皂角葉。
相關詩句
《琴學入門》:
清和節當春。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霜夜與霜晨,遄行,遄行,長途越度關津,惆悵役此身。歷苦辛,歷苦辛,歷歷苦辛,宜自珍,宜自珍。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依依顧戀不忍離,淚滴沾巾!無復相輔仁,感懷,感懷,思君十二時辰。商參各一垠。誰相因,誰相因,誰可相因?日馳神,日馳神。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芳草遍如茵。旨酒,旨酒,未飲心已先醇。載馳駰,載馳駰。何日言旋軒轔?能酌幾多巡,千巡有盡,寸衷難泯。無窮的傷悲,楚天湘水隔遠濱。期早托鴻鱗,尺素申,尺素申,尺素頻申,如相親,如相親。
噫!從今一別,兩地相思入夢頻。聞雁來賓。
清和節後綠枝稠,寂寞黃梅雨乍收。畏日正長凝碧漢,薰風微度到丹樓。池荷成蓋閒相倚,逕草鋪裀色更柔。永晝搖紈避繁溽,杯盤時欲對清流。
——趙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