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苗族四月八姑娘節起於宋代。相傳宋代名將楊延昭之子楊文廣南征平蠻兵敗廣西柳州,身陷囹圄。其妹楊金花為兄送飯。然而,每次送去的飯食均被牢頭獄卒搶吃一空。身強力壯的楊文廣因多日未進食而飢腸轆轆。楊金花見兄長有氣無力,面容憔悴,心中十分不安。為了讓哥哥吃上飯,她上山遍嘗百草百木,終於發現俗名叫“老茶葉”(黑飯葉)的嫩葉味微酸,葉汁能將大米染黑,蒸熟後香氣濃郁。於是,她採回“老茶葉”搗碎,濾去葉渣,將一斗二升糯米染黑蒸熟,將劍藏在黑飯中。牢頭獄卒見米飯烏黑不敢食用,文廣終於得而食之。吃完飯,妹問哥身體如何,文廣說:“體力基本恢復,已有穩腳之力。”金花以為哥哥已有捏竹之力,便悄聲與兄商議,相約農曆四月初八越獄,一個從牢內殺出,一個從外殺進。日期已到,兄妹二人裡應外合,力戰群蠻。激戰中,金花用力過猛將腰帶掙斷,反王見金花露出雪白的肚皮看呆了。金花乘機手起刀落,將反王人頭砍下,群蠻終被征服。
楊姑娘因顯露女身有失貞節被文廣責備,金花羞於見人便自縊身亡。文廣見妹妹如此剛烈忠貞深感內疚。為紀念楊金花,此後楊家便把農曆四月初八定為“姑娘節”。節前,各家忙著采黑飯葉做黑飯,殺雞宰鴨,把嫁出去的姑娘接回娘家過節。
文化特徵
苗族四月八姑娘節是一種區域性、民眾性、民族性的民俗活動,其傳承特徵具較強的族群性。作為一個民族的習俗,它根植於每個苗族民眾的血脈,其中一些較具表演特徵的活動形式是以祖傳的方式傳承下來。
苗族四月八姑娘節是苗民地區一年一度較為隆重的節慶活動,於農曆四月初八舉行。主要內容有:接出嫁女回娘家,兄弟背姐妹進堂屋,祭先祖神靈,祭狗祭牛,吃黑飯、趕菜、舂糍粑等。當日十里八鄉的苗族人民匯聚到被奉為聖地的黃桑坪上堡古都,舉行耍龍舞獅、山歌對唱、木葉傳情、跳蘆笙舞、爬藤、逗春牛、抬故事、跳儺舞演儺戲、跳花跳月等活動。
苗族四月八姑娘節中的活動用品大都就地取材,自己製作,其中樂器包括:銅鑼、牛皮鼓、蛇皮琴、蘆笙、嗩吶、土琵琶、竹笛侗蕭。主要器具有:紙紮花、五彩獅、蓑衣、牛、儺面、儺刀、抬柩祀盒等;唱詞主要內容為歌頌祖宗功德、楊金花的傳奇故事、男女美好的愛情、大自然的神威奇特等。
苗族四月八姑娘節作為獨有的民族節慶活動,歸納其基本特點:
1.歷史性:據古《綏寧縣誌》《古苗疆綏寧》等史書記載,苗族四月八姑娘節起源於宋代,是當地苗族人民為紀念楊家將女英雄而設立的一個紀念性節日,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歷代封建統治者欲禁不絕,流傳到現在。
2.多樣性:作為民族節慶活動,四月八姑娘節底蘊深厚,內涵豐富,集民間祭祀、喜儀慶典、跳花跳月、歌舞表演、生活習俗等於一體,充分展示了苗族人民的習俗風情。
3.獨特性:苗族四月八姑娘節與廣西、貴州、湘西地區的四月八姑娘節雖然相通,但節慶形式又有其獨特性,它是以較為初為紀念楊金花為主,形成以吃"黑飯"、祭女祖為主要內容的活動。
4.民眾性:苗族四月八姑娘節不但是苗家婦女一年一度的喜慶歡樂之日,也是苗族男人顯示威武勤勞的日子,在節慶期間無論男女老幼皆傾寨而出,十里八鄉鑼鼓聲聲,笙歌陣陣,炮竹齊鳴。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苗族四月八姑娘節集民風民俗、民族文化於一體,原汁原味地保存了大量苗族古代的祭祀儀式、民俗風情、口頭文化、古代音樂,是一部苗族文化的百科全書,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苗族四月八姑娘節充分顯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勤勞和淳樸,是男女之間增進愛情、族群之間密切交往、與外界擴大交流、對後人進行教育的重要形式,對於激發民族精神、增進文化認同、增強民族凝聚力、維護民族團結具有重要意義。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綏寧縣文化館獲得“苗族四月八姑娘節”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苗族四月八姑娘節項目保護單位綏寧縣文化館評估合格。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10年,寨市舉辦四月八姑娘節,綏寧縣各地和各民族代表參加,省、市、縣領導也趕到祝賀。
2018年5月21日至24日,苗族四月八姑娘節在“神奇綠洲”綏寧舉辦。
2020年5月30日,以“神奇綠洲,醉美綏寧”為主題的2020年邵陽苗族四月八姑娘節開幕式在綏寧縣民族體育館舉行。
2023年5月24日,“相遇山水情緣、相約娘家綏寧”2023年綏寧苗族四月八姑娘節在湖南綏寧縣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