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科技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簡稱“電子科大”,坐落於四川省成都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高校,由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四川省和成都市共建;位列國家“雙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入選“2011計畫”、“111計畫”、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為“兩電一郵”成員;是一所完整覆蓋整個電子類學科,以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為核心,以工為主,理工滲透,理、工、管、文、醫協調發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

學校原名成都電訊工程學院,1956年由交通大學(現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華南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的電訊工程有關專業合併創建而成;1960年被列為全國重點高等學校;1961年被確定為七所國防工業院校之一;1988年更名為電子科技大學;2000年由原信息產業部主管劃轉為教育部主管;2017年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行列。2019年教育部和四川省簽約共同推進學校世界一流大學建設。

截至2023年8月,學校有清水河、沙河、九里堤3個校區,校舍總建築面積149萬餘平方米;設有25個教學科研單位,65個本科專業;有博士後流動站15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9個,一級學科碩士點31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4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2個;有教職工3800餘人,在讀本、碩、博學生42000餘人。

基本介紹

辦學歷史,前身史略,開拓奮進,辦學條件,師資力量,院系專業,教學建設,學科建設,合作交流,所獲榮譽,社會評價,學術研究,科研平台,科研成果,學術資源,文化傳統,精神文化,形象標識,文化活動,學校領導,現任領導,歷任領導,知名校友,軍事界,學術界,黨政界,商業界,文藝界,

辦學歷史

前身史略

電子科技大學原名成都電訊工程學院,成立於1956年9月,是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部署下,由交通大學(現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的電訊工程系、華南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的電訊系和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的無線電系合併創建而成的新中國第一所無線電大學。學校成立以來,隨著國務院機構改革的進程,先後歸屬二機部一機部、三機部、四機部、電子工業部機械電子工業部、電子工業總公司、信息產業部負責管理。建校之初,學校定位為中國培養無線電工業幹部(人才)的主要基地,重點為中國無線電工業部門培養專業技術人才。
電子科技大學
學校首屆開學典禮
1955年3月30日,高等教育部黨組織向周恩來總理呈送《關於沿海城市高等學校1955年建設任務處理方案的報告》中提出:“將華南工學院、南京工學院、交通大學等校的電訊工程有關專業調出,在成都建立無線電工程學院。”5月,國務院同意高等教育部的報告,並決定由高等教育部和第二機械工業部共同負責籌建成都無線電工程學院。
1955年7月21—28日,在北京第二機械工業部會議室,召開成都無線電工程學院的籌備會議;會議決定,成立成都無線電工程學院籌備委員會以及下屬秘書、基建、教務三個組,並從即日起開始辦公。
1956年2月4日,中共四川省委常委會議正式決定,學院院址設在成都市東北郊府青路以東、沙河以西的保和鄉地區。隨後開始大規模基建工作。
1956年9月初,沙河校區電子通信大樓、教學主樓兩翼和4幢教職工眷屬宿舍15639平方米、3幢教職工單身宿舍15505平方米,以及教職工食堂1329平方米,均已竣工。
電子科技大學
學校第一屆畢業學生合影(1957.8)

開拓奮進

1956年9月29日下午3時,全校3000多名師生員工和來賓,在主樓東邊體育場隆重舉行了成都電訊工程學院首屆開學典禮;中國的科學巨匠、一代文學大師郭沫若手書的“成都電訊工程學院”校名已經成為學校創建的象徵載入史冊。
1958年,設夜校部,創辦夜大學
1960年,被列為全國重點大學。
1961年,劃歸國防部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管理;被確定為七所國防工業院校之一。
1970年,劃歸四機部和解放軍總參通信兵部共同管理。
1971年,招收工農兵學員。
1977年,恢復高考招生。
1978年,恢復研究生教育。
1981年,成為全國首批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1988年,更名為電子科技大學;建立成人教育學院。
1989年,成為全國16所工科重點大學科技工作研討會成員。
1992年,成立電子工程學院、信息材料工程學院。
1993年,成立管理學院、人文社科學院。
1994年,成立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
1997年,成為國家首批“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成立體育系。
1998年,冶金工業部所屬的成都冶金幹部管理學院併入電子科技大學。
2000年,電子科技大學由信息產業部主管劃歸教育部主管;建立研究生院
2001年,成為國家“985工程”重點建設大學;成立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院、物理電子學院、光電信息學院、自動化學院、機械電子工程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套用數學學院、外國語學院、示範性軟體學院、體育部。
2002年,成立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
2003年,成立電子科學技術研究院。
2004年,成立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
2006年,教育部、信息產業部簽署共建電子科技大學協定;成立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空天科學技術研究院;入選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2007年,成立經濟與管理學院、東莞電子科技大學電子信息工程研究院;占地3800餘畝的清水河校區投入使用。
2008年,成立國際教育學院。
2009年,成立英才實驗學院、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數學科學學院。
2010年,成立無錫研究院。
2011年,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成立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信息與軟體工程學院。
2012年,成立資源與環境學院、航空航天學院、成都研究院。
2013年,成立格拉斯哥學院;與四川省人民醫院共建醫學院。
2014年1月,四川省編辦正式下文,四川省人民醫院成為電子科技大學附屬醫院,正式開始了醫學院的建設。同年,成立基礎與前沿研究院。
2015年,成立網路空間安全學院。
2016年,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和教育部決定共建電子科技大學;四川省腫瘤醫院加入共建電子科技大學醫學院行列。
2017年1月,被教育部認定為“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學校被四川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認定為四川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園區。9月,電子科技大學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同年,四川省人民政府開始逐步將成都鐵路衛生學校併入電子科技大學醫學院基礎醫學部。同年,成都市第四人民醫院由市委編辦批准成為電子科技大學成都腦科學研究院臨床醫院。
2018年1月,由原電子工程學院、原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院(示範性微電子學院)和原物理電子學院所屬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相關方向合併組建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3月,入選教育部首批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11月,重慶市教委確定重慶郵電大學與電子科技大學聯合舉辦微電子學院和軟體學院;同月,入選第一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同年,電子科技大學宜賓智慧信息系統產業技術研究院成立,由學校與宜賓市共建,與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院宜賓分院電子科技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宜賓科技園“三院(園)合一”。
2019年2月,學校成立國內首個AI衛星科研機構。7月,電子科技大學與重慶市人民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定。9月,成為中國人工智慧教育聯席會創始成員和理事單位。
2019年12月18日下午,電子科技大學與深圳市人民政府在深圳簽署全面戰略合作框架協定,雙方將在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成果轉化、平台建設和國際交流等方面建立全面戰略合作關係,共建電子科技大學(深圳)高等研究院,是市校合作的重要內容,將助推電子科技大學創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並為“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戰略的實施發揮重要作用。
2020年5月12日,加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聯盟。10月23日,加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外語聯盟。
2021年1月,成為宜賓高校聯盟第一屆理事會成員單位。4月9日,電子科技大學-西南財經大學戰略合作協定簽約儀式舉行。4月22日,加入“西部高校青年宣講聯盟”。
2022年2月,學校入選第二輪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8月,電子科技大學(深圳)高等研究院產業創新園正式揭牌。
2023年1月11日訊息,電子科技大學與四川省教育廳、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航(成都)無人機系統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四川省無人機學院在電子科技大學正式成立。
2023年1月16日,電子科技大學積體電路科學與工程學院成立;6月10日,發起成立高校工程教育課程思政聯盟;9月,入選第二批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建設高校名單;9月22日,電子科技大學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正式成立。
2024年1月,電子科技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沙河園)開源技術創新中心正式揭牌成立。1月27日,電子科技大學新疆研究院揭牌籌建。3月28日,電子科技大學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正式揭牌。

辦學條件

師資力量

截至2023年8月,學校現有教職工3800餘人,其中教師2500餘人,教授近700人;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等高層次人才300餘人。
類別
名單
國家級高等學校教學名師
全職院士(以第一單位為準):
兩院院士
序號
姓名
院士類別
1
中國科學院院士
2
中國科學院院士
3
中國工程院院士
4
中國工程院院士
5
中國科學院院士
6
中國工程院院士
7
中國科學院院士
雙聘院士
序號
姓名
院士類別
1
中國工程院院士
2
中國科學院院士
3
中國科學院院士
4
中國科學院院士
5
中國科學院院士
6
中國科學院院士
7
中國科學院院士
8
中國科學院院士
說明:帶框為已故院士
表格內容資料來源:2017年電子科技大學官網—師資隊伍欄

院系專業

截至2023年8月,學校設有25個教學科研單位,開設65個本科專業。
電子科技大學院系專業一覽表
學院
本科專業類名稱
專業名稱
電子信息類
通信工程
計算機類
網路工程
物聯網工程
電子信息類
電子信息工程
兵器類
信息對抗技術
電子信息類
電子科學與技術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電磁場與無線技術
電波傳播與天線
積體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
化學類
套用化學
材料類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材料科學與工程
機械類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電氣類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工業工程類
工業工程
電氣類
智慧型電網信息工程
自動化類
機器人工程
電子信息類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電氣類
光源與照明
電子信息類
信息工程
儀器類
測控技術與儀器
自動化類
自動化
計算機類
智慧型科學與技術
環境科學與工程類
環境工程
計算機類
空間信息與數位技術
地質學類
地球信息科學與技術
測繪類
遙感科學與技術
計算機類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信息安全
數字媒體技術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網路空間安全
電子信息類
人工智慧
計算機類
軟體工程
兵器類
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
航空航天類
航空航天工程
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工程
飛行器控制與信息工程
數學類
數學與套用數學
信息與計算科學
計算機類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統計學類
套用統計學
電子信息類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物理學類
套用物理學
臨床醫學類
臨床醫學
護理學類
護理學
生物醫學工程類
生物醫學工程
生物科學類
生物技術
工商管理類
工商管理
金融學類
金融學
電子商務類
電子商務
金融學類
網際網路金融
法學類
法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類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公共管理類
行政管理
城市管理
設計學類
視覺傳達設計
產品設計
外國語言文學類
英語
日語
法語
翻譯
馬克思主義理論類
思想政治教育
數學類
數理基礎科學
-
-
-
-
-
-
-
-
-
-
電子科技大學先進毫米波技術集成攻關研究院
-
-
電子科技大學通信抗干擾全國重點實驗室
-
-

教學建設

根據2015年1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4個,國家精品課程18門,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7門,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12門,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5個,3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國家級教學團隊5個,教育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
截至2022年3月,學校已建成國家精品線上開放課程等一批國家精品課程、精品教材,擁有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以及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全國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示範基地等20餘個國家級教育教學實踐基地和示範中心,獲得一批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3個為國家級特色專業,32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2023年7月24日,教育部發布《關於批准2022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的決定》,公布了2022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獲獎項目名單。電子科技大學獲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教學成果特等獎(單位排名第二),同時以獨立完成單位獲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以獨立完成單位獲高等教育(研究生)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
類別
名稱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電子實驗教學中心、通信與信息系統實驗教學中心、計算機實驗教學中心、電子信息材料與器件實驗教學中心、機電與控制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電子與通信系統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信息與網路安全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光電信息技術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教育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管理與信息技術複合型人才培養實驗區
電子科技大學
今日電子科大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
序號
專業名稱
批次
1
第一批
2
3
積體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
4
電子科學與技術
第二批
5
電子信息工程
6
測控技術與儀器
第三批
7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8
信息顯示與光電技術
9
網路工程
第四批
10
電磁場與無線技術
11
數學與套用數學
第六批
12
軟體工程
13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第七批
14
感測網技術
(表格內容資料來源:2015年1月中國教育線上官網)
國家級教學團隊
序號
團隊名稱
負責人
獲評年份
1
國家電工電子教學基地教學團隊
彭啟琮
2008年
2
國家工科數學課程教學基地教學團隊
黃廷祝
2008年
3
光電感測與系統教學團隊
蔣亞東
2009年
4
測控技術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團隊
童玲
2009年
5
計算機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團隊
傅彥
2010年
(表格內容資料來源:2015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官網)
國家精品課程
序號
課程名稱
負責人
獲評時間
1
彭啟琮
2003
2
黃廷祝
2004
3
電子測量原理
王厚軍
2004
4
離散數學
傅彥
2005
5
電磁場與波
潘錦
2006
6
計算機作業系統
劉乃琦
2006
7
嵌入式系統及套用
羅 蕾
2007
8
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
鄧淑華
2007
9
數學建模
黃廷祝
2007
10
現代電子技術實驗
習友寶
2007
11
自動測試系統
童 玲
2007
12
組織行為學
井潤田
2007
13
電子材料
張懷武
2008
14
生物醫學信號處理
饒妮妮
2008
15
通信原理
李曉峰
2008
16
大學英語
張文鵬
2009
17
ASIC設計
李廣軍
2009
18
公共組織行為學
祝小寧
2010
(表格內容資料來源:2015年1月電子科技大學官網)
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
序號
課程名稱
主講教師
獲評時間
1
管理心理學
祝小寧
2011
2
法律與現代生活
商繼政
2012
3
網路時代的信息安全
秦志光、周世傑
2012
4
心理健康與現代生活
李媛、曾維希
2012
5
現代信息技術中的電子材料
張懷武、蘭中文、張樹人
2012
6
文學與科學:英美文學作品新讀
李成堅、何敏、廖敏
2013
7
通信傳奇
饒雲江、邱昆、雷維禮、閻波、陳偉建
2013
(表格內容資料來源:2015年1月電子科技大學官網)
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
序號
課程名稱
負責人
獲評時間
備註
1
線性代數與空間解析幾何
黃廷祝
2012
-
2
數學建模
徐全智
2012
3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鄧淑華
2012
建設中
4
電子材料
張懷武
2013
-
5
電子測量原理
童玲
2013
6
公共組織行為學
祝小寧
2013
建設中
7
計算機作業系統
蒲曉蓉
2013
-
8
離散數學
傅彥
2013
建設中
9
生物醫學信號處理
饒妮妮
2013
建設中
10
通信原理
李曉峰
2013
-
11
現代電子技術實驗
習友寶
2013
建設中
12
自動測試系統
田書林
2013
-
(表格內容資料來源:2015年1月電子科技大學官網)
1989-2014年,學校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特等獎1項、優秀獎1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14項。
2018年,該校作為獨立完成單位共有5項成果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名單
序號
年限
級別
成果名稱
獲獎人員
1
1989
國家級優秀獎
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探索與實踐
龍方潔、肖恩照、李秉才
2
1989
國家級特等獎
矢志育人,碩果纍纍——探索我國培養高技術人才的有效途徑
林為乾
3
1993
國家級二等獎
立足國內,面向世界,培養跨世紀的高科技高層次人才
劉盛綱
4
1993
國家級二等獎
教學質量測控系統及學生能力培養管理機制研究與實踐
趙善中、蘭家隆、陸德全、夏可恆、楊華銀
5
1993
國家級二等獎
在改革和創新中加強《高等數學》課程建設
謝雲蓀、許家怡、成孝予、楊光明、彭年斌
6
1997
國家級一等獎
高揚改革的旗幟,增強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的時效性
管文虎、祝小寧、先幼果、鄧淑華、王生良
7
1997
國家級二等獎
全面提高學生計算機套用素質的改革與實踐
黃迪明、蘭家隆、惠林、王健、陸德全
8
1997
國家級二等獎
加強數學建模課程建設,深化工科數學教學改革
李正良、徐全智、鐘爾傑、楊晉浩、張選迪
9
2001
國家級二等獎
虛擬儀器實驗建設與學生能力培養的實踐
古天祥、袁淵、古軍、習友寶、張紅莉
10
2001
國家級二等獎
“DSP技術”課程的設計、建設與實踐
彭啟琮、李玉柏、管慶、向超、羅正祥
11
2001
國家級二等獎
計算機專業主幹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
吳躍、羅克露、傅彥、徐潔、羅惠瓊
12
2001
國家級二等獎
數學系列課程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馬知恩、王綿森、謝雲蓀、郭鏡明、樂經良
13
2005
國家級二等獎
整合多媒體教育資源,構建大學英語多元化教學平台
曾路、伍忠傑、張文鵬、張楊、林何
14
2005
國家級二等獎
軟體人才培養體系探索與實踐
吳躍、劉乃琦、徐謖、楊敏、張紅莉
15
2005
國家級二等獎
強化三結合、推進立體化,以思想政治教育為核心,全面提升工科學生綜合素質
祝小寧、吳滿意、鄧淑華、胡樹祥、申小蓉
16
2005
國家級二等獎
電子信息類專業基礎實驗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
習友寶、童玲、古軍、袁淵、王厚軍
17
2009
國家級二等獎
學科體系與教育體系融合:學科特色鮮明的研究型大學創新人才培養的新途徑
朱宏、羅正祥、楊亞培、覃慶國、蔣寧、余魅、田偉霞
18
2014
國家級二等獎
構建以機器人研創活動為核心的綜合實踐教學平台,培養大學生協同創新能力
黃洪鐘、駱德淵、曹其新、秦東興、丁雨葵、李滿天、于樂、周莉萍、王鵬飛、楊平
19
2014
國家級二等獎
夯實基礎、強化實踐,培養計算機工程創新人才——-計算機工程教育改革與實踐
秦志光、周世傑、李雪梅、葉欣、程紅蓉、侯孟書、任立勇、王綱、韓宏、劉貴松
20
2014
國家級二等獎
基於“四個融合”的高質量通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
饒雲江、李玉柏、李曉峰、毛玉明、張進、段景山、楊寧、周寧、林水生、武保劍
21
2014
國家級二等獎
立足三大效用,創立“N334”模式、推進文科課程格線建設
祝小寧、王志強、湯志偉、杜學元、楊曦、劉裕、張會平、李冰、楊菁
22
2018
國家級一等獎
改革工科數學教育模式,全過程培養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
黃廷祝、徐全智、覃思義、程光輝、楊鵬、張勇、李明奇、蒲和平、何國良、李良
23
2018
國家級二等獎
核心素養為魂、“LSM+”為體,創新融合式文科教學,推動學生終身發展
祝小寧、王志強、湯志偉、劉裕、張會平、楊菁、岳昌君、劉宇、史溢帆
24
2018
國家級二等獎
電子信息硬體類創新人才的“兩融合、三互動、四訓練”培養模式構建與實踐
張懷武、陳星弼、於奇、張波、何為、陶伯萬、林媛、劉諾、寧寧、陳萬軍、潘錦
25
2018
國家級二等獎
“實踐問道、知行合一”,培養信息與通信領域的工程創新人才
李曉峰、李少謙、李玉柏、郭志勇、林水生、楊寧、段景山、潘曄、凌翔、何翔、饒雲江、李碩彥、張進、閻波
26
2018
國家級二等獎
通用-通識-專用三位一體、信息化混合式大學英語教育探索與實踐
胡杰輝、馮文坤、伍忠傑、劉淑珍、李京南、俞博、張文鵬、張麗、楚、,鄒濤
(表格內容資料來源:2018年12月電子科技大學官網)
根據2015年1月學校官網顯示,該校學生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及交叉學科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CCTV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ACM國際大學生程式設計競賽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國際大專辯論賽等國內、國際比賽中成績斐然,其中2011、2012連續兩年獲得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特等獎和全國大學生智慧型汽車競賽特等獎,2010、2012年兩次獲得亞太大學生機器人競賽總決賽冠軍,2009年獲得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唯一特等獎——“NEC電子杯”,2005年獲得國際大專辯論賽冠軍。電子科技大學博士研究生馬天琛成為全國高校全職在校創業掛牌上市“第一人”,納入中國“最美人物”系列獲評“最美大學生”,樹立起新時代大學生的學習榜樣。

學科建設

截至2022年3月,學校有2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所包括的6個二級學科均為國家重點學科)、2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9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1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4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2個。設有博士後流動站15個。在第四輪全國一級學科評估中,學校4個學科獲評A類,其中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兩個學科為A+,A+學科數並列西部高校第一。
電子科技大學
校園風光(清水河校區)
進入ESI前1%的學科
臨床醫學
材料科學
計算機科學
工程學
物理學
化學
神經科學與行為
生物學與生物化學
數學
2017年12月28日,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公布第四輪一級學科評估結果,學校4個學科獲評A類學科: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兩個學科為A+,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為A,光學工程為A-。A+學科數與西安交通大學並列西部高校第一;進入B+(全國前10%-20%)的學科還有:生物醫學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
類別
名稱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
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光學工程、計算機套用技術
博士後流動站
數學、物理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生物醫學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
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
學科門類
一級學科
二級學科
博士點
經濟學
套用經濟學
區域經濟學
-
金融學
數量經濟學#
法學
法學
憲法學與行政法學
政治學
國際政治
馬克思主義理論*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學
心理學
套用心理學
-
文學
外國語言文學
英語語言文學
外國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
新聞傳播學
傳播學
理學
數學●*
基礎數學
計算數學
機率論與數理統計
套用數學
運籌學與控制論
-
物理學●◆*
理論物理
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
原子物理與分子物理
電漿物理
凝聚態物理
聲學
光學
無線電物理
生物學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生物物理學
工學
機械工程◆*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機械電子工程
機械設計及理論
-
光學工程●◆★*
-
儀器科學與技術◆*
精密儀器及機械
-
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
材料科學與工程●◆*
材料物理與化學
材料學
材料加工工程
電氣工程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
電子科學與技術☆●◆
物理電子學
電路與系統
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
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電子信息材料與元器件
信息與通信工程☆●◆
通信與信息系統
信號與信息處理
信息獲取與探測技術
信息安全
控制科學與工程*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計算機系統結構
計算機軟體與理論
計算機套用技術★
測繪科學與技術
地圖製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
-
化學工程與技術
套用化學#
生物醫學工程●◆*
-
軍事學
軍隊指揮學
密碼學
-
管理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
-
新興技術管理
信息管理與電子商務
金融工程
工商管理*
企業管理
技術經濟及管理
-
公共管理
行政管理#
專業學位
公共管理碩士、工商管理碩士、翻譯、新聞與傳播、工程管理、工程碩士(電子與通信工程、計算機技術、儀器儀表工程、光學工程、控制工程、機械工程、材料工程、軟體工程、工業工程、項目管理、生物醫學工程、積體電路工程、物流工程13個工程領域)
說明:帶☆為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帶★為國家重點學科培育學科,帶*為一級學科省級重點學科,帶#為二級學科省級重點學科,帶●為一級學科學位授權點,帶◆為博士後流動站。
(表格內容資料來源:2021年1月電子科技大學官網)

合作交流

根據2015年1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已與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餘所大學、科研機構、企業建立合作關係,同一批國外知名高校簽署了學生交流及聯合培養協定,與美國威廉瑪麗學院、韓國浦項工科大學成為姊妹學校。自2010年實現留學生規模招生以來,學校已招收來自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0餘名留學生。學校每年主辦十餘次國際學術會議,選派大批教師赴海外訪學進修、合作研究和參加國際會議。
INTELMICROSOFTTIIBM等跨國公司在該校設立聯合實驗室、研發中心和獎學金項目等,直接參與該校的人才培養。
學校與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共建電子科技大學格拉斯哥學院;與法國蒙彼利埃二大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共建孔子學院;與美國和葡萄牙名校開展IMBADBA合作辦學項目。
2019年,電子科技大學與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合作舉辦生物醫學工程-神經科學碩士學位教育項目。

所獲榮譽

時間
獎項名稱
2020年12月28日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表彰為“第二屆四川省文明校園”。
2021年4月22日
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其“四川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
2022年3月
入選國家首批33所特色化示範性軟體學院建設高校。
2022年4月
電子科技大學電子科技博物館獲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2023年2月
榮獲2021年度福建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2023年4月
電子科技大學成為聯盟副理事長單位。

社會評價

專項排名:
時間
名稱
排名
2019年10月
深度學習技術領域專利申請量排名前十的公司機構
排名第6
2020年
莫斯科國際大學排名
第351-400位
2020年7月
“2020年中國大學百強榜”綜合榜排名
綜合榜排名第32位、進步榜排名第89位
2021年
莫斯科國際大學排名
第238位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3月,學校擁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4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研究中心)2個,共建國家工程實驗室2個、國家級工業創新中心1個,首批國家專業化眾創空間1個,省部級科研機構59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群體6個、教育部創新團隊6個和國防科技創新團隊3個。獲批建設國家積體電路產教融合創新平台。
科研平台
科研平台類別
數量
平台名稱
國家重點實驗室
2
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
2
微波電真空器件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
極高頻複雜系統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
國家電磁輻射控制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雲作業系統研發與套用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工程實驗室
3
下一代網際網路數據處理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網際網路教育系統技術及套用國家工程實驗室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6
綜合電子系統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B類)
光纖感測與通信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太赫茲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光電探測與感測集成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B類)
多頻譜吸波材料與結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B類)
四川省重點實驗室
10
電力系統廣域測量與控制四川省重點實驗室
網路與數據安全四川省重點實驗室
顯示科學與技術四川省重點實驗室
四川省區塊鏈存儲與交易技術工程實驗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3
隱身材料與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新型微波探測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四川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10
省部級研究院
2
科學技術研究院
3
東莞電子科技大學電子信息工程研究院
電子科技大學電子科學技術研究院
校級研究中心
2
信息醫學研究中心
(表格內容資料來源:2018年12月電子科技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官網)
學科創新引智基地
序號
基地名稱
負責人
1
電子信息工程科學創新引智基地
2
積體電路與集成系統創新引智基地
康凱
3
神經信息創新引智基地
堯德中
4
微波材料與器件學科創新引智基地
張懷武
5
光纖感測與通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
饒雲江
6
可視媒體信號與信息處理學科創新引智基地
曾兵
7
低功耗微電⼦與微系統學科創新引智基地
李強
(表格內容資料來源:2018年12月電子科技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官網)
電子科技大學
清水河校區圖書館

科研成果

根據2015年1月學校官網顯示,2006-2014年,學校獲國家級獎勵14項、省部級獎勵181項,發表論文(專著)31000餘篇(部),申請專利4500餘項。
其中2012年度,學校獲國家科技進步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獎1項,國防科學技術進步獎3項,國防科學技術發明獎1項。
截至2022年3月,學校科技成果獲國家級獎勵35項、部省級獎勵365項。
該校科學研究各類獲獎詳細情況統計表請參考資料
1998—2012 年度科學研究成果匯總情況表
年度
鑑定成果
獲國家級成果獎
獲省部級成果獎
在國內外發表論文專著
專利
申請數
授權數
發明
實用新型
發明
實用新型
1998
47
4
17
948
4
6
1
3
1999
34
3
14
945
6
4
4
6
2000
81
-
14
898
6
7
7
3
2001
34
-
22
1078
13
3
6
2
2002
31
1
18
1141
30
3
4
2
2003
16
1
15
1767
34
3
6
2
2004
14
-
18
2704
77
7
6
4
2005
40
1
21
3023
113
17
11
5
2006
43
-
22
3100
124
3
22
11
2007
57
3
26
3749
182
7
55
6
2008
36
3
15
3990
299
8
100
8
2009
19
-
25
4121
331
22
105
14
2010
37
1
29
4308
464
46
171
31
2011
31
1(牽頭)
12
4236
572
100
226
68
2012
12
2
33
4046
733
44
329
91
(表格內容資料來源:2015年1月電子科技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官網)

學術資源

截至2021年末,電子科技大學圖書館擁有紙質圖書館藏總量約260萬冊,數字資源系統129個平台/300個資料庫,其中電子圖書700餘萬冊,電子期刊186餘萬冊,線上學位論文1000餘萬冊,並自建特色資料庫,如學校博碩士學位論文資料庫、成電學者庫、成電學術典藏庫、自主學習系統、電子期刊導航系統等。
電子科技大學學報
由教育部主管,電子科技大學主辦,分為自然科學版和社會科學版,被美國《工程索引》的Ei Compendex資料庫、美國《數學評論》、美國《CSA》、英國《INSPEC》、德國《數學文摘》、俄羅斯《文摘雜誌》、中國《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中國《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等20個資料庫和文摘雜誌摘錄。
電子科技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學報
《Journal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由教育部主管,電子科技大學主辦,被INSPEC、CA、DOAJ、CAOD、Sciencepaper Online、CNKI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萬方——數位化期刊全文資料庫、維普外文科技期刊資料庫等資料庫全盤收錄。
《Photonic Sensors》
由教育部主管,電子科技大學和德國Springer公司聯合出版的英文學術期刊,被EI Compendex、Scopus、中國光學期刊網收錄。

文化傳統

精神文化

校訓
求實求真、大氣大為
“求實”,就是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求真”,就是要在科學探索時追求真理,在教書育人時傳授真知,在管理服務時奉獻真心。
“大氣”,就是要有敢為人先、追求卓越的氣魄和胸懷全局、放眼長遠、包容開放的氣度。
“大為”,就是要在培養人才、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上做出大貢獻。
電子科技大學
校訓

形象標識

校徽
電子科技大學校徽由數字“1956”(代表建校時間)、字母“e”(代表學校電子類學科特色)、學校英文縮寫“UESTC”及中文全稱“電子科技大學”字樣、深藍和橘紅色互動的兩個橢圓(代表電子運動軌跡)等部分構成。
整個畫面呈圓形。寓意凝聚、圓滿、至善。藍色寓意學校環繞於科技的海洋,學校是創新人才的基地。1956,為建校日期。深藍軌跡,寓意高新技術源頭。橘紅軌跡,寓意電子科大人豪邁的氣概和蓬勃的朝氣。構圖以“e”(Electronic電子的縮寫)為核心,幻化成兩個極具動感的圓弧,團結在UESTC周圍,象徵電子科大人進取、拓新的精神。
電子科技大學
校徽

文化活動

學校2003年推出的大型素質教育報告會,它的定位是科技文化知識的普及和學術交流,拓展知識視野,開拓創新思維,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素養、人文精神和創新精神,營造學校里高雅的校園文化氛圍。成電講壇的主題為:科技、文化、青年、未來。講壇邀請國內外著名專家、教授和知名校友,闡釋奮鬥與挫折,解讀成功與失敗、樹立典範與楷模。創新工場任董事長兼執行長李開復先生、台灣著名詩人余光中先生、作家阿來、劇作家沙葉新等都曾登臨講壇,與同學們零距離溝通。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黨委副書記、校長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黨委副書記
黨委常委、副校長
黨委常委

歷任領導

歷任校長
姓名
任期
姓名
任期
1956.6-1958.1
2001-2009.6
王甲綱
1978.5-1983.4
2009.7-2013.1
1983.4-1986.4
2013.4-2018.10
1986.6-2001.4
2018.10-2024.02
歷任黨委書記
姓名
任期
姓名
任期
吳立人
1956.6-1959.1
原鈞
1983.7-1986.4
蔣崇璟
1959.2-1960.7
張中瀛
1986.4-1988.10
孫泱
1960.7-1962.7
王明東
1990.5-2001.4
羊君度
1965.3-1971.3
胡樹祥
2001.4-2009.7
莊玉銘
1973.7-1981.2
王志強
2009.7-2017.1
宋大凡
1981.2-1983.7
王亞非
2017.1-2024.2

知名校友

軍事界

軍事界
姓名
職位
姓名
職位
穆若志
二炮裝備部原副部長,少將
西安測控中心副主任(基地副司令員),正軍級少將
總裝部少將
總裝備部研究員,國防科工委高級工程師,曾任錢學森秘書,少將
總裝部少將
曾任海軍裝備部政委,海軍少將
-
-

學術界

學術界
姓名
職位
姓名
職位
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MIT電磁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遙感所所長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衛星導航專家
中國科學院院士、微波理論學家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電子科技集團首席科學家,中國反隱身雷達總師
中國工程院院士,電子科技大學教授
中國工程院院士,IEEE Fellow,北京交通大學下一代網際網路互聯設備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雄安創新研究院院長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第二研究院科技委主任,型號總設計師
-
-

黨政界

黨政界
姓名
職位
姓名
職位
二十屆中央委員,山西省委副書記、省長
原四川省委常委、紀委書記
原國家體育總局局長、黨組書記
重慶市政協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委、重慶市委會主委
四川省成都市委副書記、市長
雲南省委常委,組織部長
原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
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原上海市虹口區委書記
貴州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成員
四川省政協副主席
原四川大學黨委書記
貴州省政協副主席
福建省委常委、福建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王吉來
國家計量局副局長
宋紹華
原山西省政協副主席
賈同金
國家統計局人口司司長
原四川省政協副主席、美國紐約科學院院士
重慶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教育委員會主任
工業和信息化部總經濟師
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黨組書記
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原廳長、黨組書記
四川省成都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原西南科技大學黨委書記
原成都市政協第十五屆委員會副主席
張旭明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
四川省成都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全國青聯副主席、國家體總排球管理中心副主任
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成都市公安局局長
楊國安
原四川省科技廳廳長
福州海關黨組成員、副關長
四川省教育廳副廳長
廣西科技大學原黨委副書記、校長
貴州省信息產業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
張飆
《科技日報》總編輯
四川省成都市委常委、秘書長
-
-

商業界

工商界
姓名
職位
姓名
職位
網易公司創始人、執行長,前中國首富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黨組副書記
華為董事長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黨董事、黨組副書記
中國移動通信有限公司副總裁
邁普集團董事長
劉飛
摩托羅拉移動技術公司亞太區總裁
原四川長虹電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監事會主席
大唐移動通信集團副總裁,中國3G之父
中國南方電網公司董事、副總經理
希望集團董事局主席
國騰集團總裁
TCL集團高級副總裁,TCL通訊總裁
鄧長儒
總裝備部電子信息部總經理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四川九洲電器集團董事長
梁榮
康佳集團前總裁
龍宇
貝塔斯曼中國總部執行長
王德銘
啟明軟體CEO,上海啟明軟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北京拓爾思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高賢偉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53所所長、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光電研究院院長
張華生
四川電子軍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53研究所黨委書記
李強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所長
周春林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18研究所所長
深圳卓越集團總裁
浪潮軟體CEO,中國軟體企業十大領軍人物之一
魅族科技總裁、魅族創始人之一
張齊春
北京東方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北京中電興發科技有限公司法董事長兼總裁
李曉白
深圳集成微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
楊鋼
成都前鋒電子電器集團公司董事長
彭澤忠
美國凱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
騰訊公司營運長
中國聯通研究院院長
許明
OPPO副總裁、產品開發部總裁
馬天琛
成都泰聚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全國高校全職在校創業掛牌上市“第一人”

文藝界

文藝界
姓名
簡介
義大利國際文學獎,中國十佳女詩人,中國當代最優秀的女詩人之一
中國內地流行女歌手
中國內地較為國際化的作曲家兼音樂製作人
(表格內容資料來源:2015年1月電子科技大學官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