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94年,由原國家林業部林函護字[1994]174號文確認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環境
位置
地質地貌
自然保護區地處青藏高原東南部的
橫斷山脈與
四川盆地的西南邊緣交匯處,屬川滇南北構造東沿部分的涼山褶斷帶,處於揚子準地台與青藏
褶皺帶兩個性質迥異的構造大單元之間,其地貌屬於深切割的
中山地貌類型,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最高海拔3998m(年渣果火主峰),最低海拔1356m(樹窩鄉大灣村),相對高差2642m。
水文
氣候
土壤
保護區的土壤垂直帶譜明顯,主要有
黃壤、
紫色土、
黃棕壤、
棕壤、
暗棕壤、
亞高山草甸土、
高山草甸土等類型。海拔2150m以下為黃壤、紫色土等;海拔2150~2550m區域,黃棕壤與紫色土呈復區分布;2550~2900m為棕壤帶;2900~3200m為暗棕壤帶;3200~3500m為亞高山草甸土;3500m以上為高山草甸土。
土壤pH值為4.5~5.4,
有機質含量高,自然
肥力高,為樹木、竹類提供了良好的生長條件。
保護範圍
四川美姑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為50655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31097.5公頃,緩衝區面積17185公頃,實驗區面積2372.5公頃。東以羅姑波、羅姑咧皆、覺羅豁、
大風頂山脊線為界,與
馬邊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相鄰;南以史扎、覽波加界、遠牙斯普山脊為界,與
依果覺鄉故拖村、戳豁覺村、依果覺村、毛洪覺村,
炳途鄉的石乾普村、彎洛村、
尼哈鄉的尼哈村、拉俄皆村、
蘇洛鄉的依所解、爾格達、蘇洛、俄洛等村的社區相連;西以年渣果火山脊為界,與越西縣申果莊保護區毗鄰;西北以
美姑縣與
甘洛縣縣界為界,與
甘洛馬鞍山自然保護區相接;北面以美姑縣與峨邊縣的行政區劃界為界,與峨邊縣
黑竹溝自然保護區為鄰;在
龍窩鄉、
樹窩鄉境內,以原美姑縣洪溪林場、洪溪
森林經營所及原保護區國有林權界為界。調整後保護區共設3個核心區,分別是年渣果火—吖磨—二湫孟得—阿米多洛區域,租嚕依夫—挖捏洛利史—撒撇洛括—挖黑羅豁—斯姑耶祖區域,挖皆哈羅溝中部—洛摸嘎依打溝中上部—阿基爾祖溝中部至羅姑波—羅姑咧皆的
大風頂山頂區域。
保護目標
動物
植物
保護區的可利用資源主要包括藥材類植物89種,纖維類植物約20種,油脂及
芳香油類植物共28種,牧草及飼料類植物40種,野生水果、乾果及蔬菜類植物31種,野生園林花卉植物50種,土農藥類植物約30種,中藥材植物較多,共208種,
大型真菌資源中,食用菌有87種。
植被
保護區的植被保存了從
常綠闊葉林到
高山草甸的各種植被類型,其常綠闊葉林區是古老的
第三紀古熱帶和溫帶
植物群的衍生物和植物種再度分化的策源地。植被共分為四個
垂直帶譜,分別為
針葉林、
闊葉林、灌叢及
灌草叢和
草甸。四個
植被帶內共有56個群系,每一群系、群叢都是一大類
生境,這些生境的內部,對不同動物來說都具有不同的小生境,再加上溪流、小沼澤、洞穴等生境,構成了
大風頂保護區的生境多樣性。豐富的生境多樣性孕育了豐富的植物群落多樣性,並維持著豐富的動物多樣性。
旅遊信息
原始林區
自然保護區東南部的龍窩、
樹窩鄉境內,這裡有保存完好的原始冷
雲杉林區,區內森林茂密、古木參天,同時各種
杜鵑花。
椅子河壩 自然保護區中部的依果覺鄉楚洪覺村,距
美姑縣城60公里,這裡有良好的大熊貓棲息環境、森林植被以及紅葉、溪流、瀑布。
畢古納龍
自然保護區西部的
美姑縣蘇洛鄉依所解村,濫龍湖湖光山色融為一體;濫龍草地繁花似錦。
阿米都爾
自然保護區西部,緊靠畢古納龍,是保護區最高峰,山頂海拔3886米。
管理措施
機構
美姑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所,於1979年在
樹窩鄉(1982年搬遷至
龍窩鄉)建立,為
美姑縣林業局下屬的副科級事業單位,定編8人。2003年
美姑縣人民政府請示涼山州編辦,於2003年6月,以涼編辦[2003]28號文批准同意,設立了正科級的“
四川美姑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核定全額撥款,事業編制20人,為美姑縣人民政府直屬事業單位,下設辦公室、財務室、保護宣教科(下設六個保護站)、科研監測科、多經辦、公安派出所,領導職數為一正一副。2005年9月,涼山州編制辦以涼編辦[2005]148號文批准同意,將保護區管理局升級為副縣級。管理局有正式職工13人,洪溪林場借調3人,總計16人,其中領導2人,在局機關設立了辦公室、財務室、保護宣教科、科研監測科、多經辦,在
龍窩、大彎設立了兩個保護站。
管理
社區共管
美姑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周邊有6個鄉,40個村,2.6萬餘人,為彝族。村民傳統的種養殖業活動對保護區資源依賴極大。在保護區周邊的龍窩鄉
龍窩村、能和村、覺門村、建爾卓村開展了
生態養殖活動;是通過與
世界自然基金會爭取資金,在保護區周邊的建爾卓村、能和村、爾瑪村建設節柴灶127口,在依果覺鄉爾瑪村幫助維修了爾瑪村進村公路2公里,組織爾瑪村、能和村等村民代表到四川阿壩、雲南
魯甸、涼山布拖等地開展社區項目管理、中藥材種植等培訓考察,在能和村開展了卵葉韭種植試點,向爾瑪村無償提供了粉碎機,在能和村建立了小額基金項目和能和村中藥材保護、市場監測等活動。
資源監測
從2008年5月開始,在每年春季和秋季,按照《國家林業局制定的大熊貓及其棲息地監測技術規程》,對保護區內35條監測線路各開展大熊貓及其棲息地監測活動,監測內容包括大熊貓種群狀況、伴生動物狀況和人為干擾狀況。到目前為止共監測2年4次,並將監測數據錄入資料庫,進入GIS系統。2009年9月在美國華盛頓動物園的支持下,對8條
黑熊調查樣線開展了監測工作。監測內容包括黑熊的
生境狀況、痕跡類型及數量、食物樹種種類、數量和果實情況等。通過監測活動的開展,對保護區內大熊貓及黑熊資源的分布、活動、棲息地情況以及大熊貓伴生動物情況、人為干擾情況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為保護區科學管理決策提供了較為詳盡的基礎信息,為保護區科研提供了基礎數據。
資源保護
加強林政管理。與
馬邊大風頂自然保護區同屬涼山山系,邊界相連,加強保護區聯防,保護資源,定期巡護,發現和制止非法活動,確保自然保護區邊界的完整性。制止周邊社區居民違反保護區的規定,保證保護區的重要地帶,如核心區不受人為干擾;同時發現並救助受傷野生動物,開展了動物救護活動。
地位價值
美姑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是大熊貓涼山山系種群的集中分布區和腹心區,它與
馬邊大風頂、越西申果莊、
甘洛馬鞍山、
峨邊黑竹溝自然保護區毗鄰,構成了涼山山系大熊貓保護網路,在涼山山系的大熊貓及生物多樣性保護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具有典型的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