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鴞

雕鴞

雕鴞Bubo bubo,別名貓頭鷹,藏名“歐巴”。雕體形大,眼線白,面頰淺棕;整個上體棕黃色,雜以棕、褐不等狀色斑;後頸及背上部的雜斑較細,呈黑褐色縱紋;耳羽也為黑褐色,長達60毫米;胸部的縱紋很寬闊,腹部羽乾紋較細,並有波狀細橫紋;兩脅、腿覆羽及尾下覆羽呈淡褐色的波狀細紋,尾羽下面有四、五道波狀褐色橫斑。虹膜為金黃色,嘴和腿為黑褐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雕鴞
  • 拉丁學名:Strigiformes
  • 別稱:貓頭鷹
  • :動物界
  • :鳥綱
  • 聲音:Bubo bubo
  • 英文:Eagle owl
簡介,特徵,習性,作用,現狀,

簡介

雕屬於留鳥,棲息於開闊的草原、林區、山谷。作為夜行性動物,它白天停息在大的樹幹、草原凹陷處或土崖下,有時靜立於懸崖峭壁或茂密的叢林間,耳羽豎起,遠看如同兔子的耳朵。雕在黃昏時相當活躍,不時發出沉悶的“bu-bu”聲響,重音落在第二音節上,猶如擊梆一般。雕飛行時緩慢無聲,翅膀輕輕拍打,即使受驚擾也不慌張,悠閒地從一座山崖徐徐飛到另一座山崖。其實這是雕一種非常隱蔽的捕食特性——寂靜之中,暗藏殺機,一旦發現獵物,便會非常敏捷地撲過去,尖利的爪子在瞬間就可以抓獲獵物。雕的獵物主要是農田、草原和林區的鼠類,其次是野兔和野雞等,有時也會捕食蜥蜴等,甚至還捕食少量昆蟲。

特徵

隸屬於鷃形目鴟鷃科。體長56-89厘米,體重140-395克。分布於歐亞大陸和非洲等地。棲息於森林、平原、高山和峭壁等各類環境中。單獨活動。以各種鼠類為食,也吃包括狐狸、豪豬、野貓類等在內的獸類、鳥類、魚類、兩棲類和爬行類。繁殖期為4-7月,築巢於樹洞中和懸崖凹處,每窩產卵2-5枚,孵化期35天。

習性

人們對雕的繁殖習性並不十分清楚,有人看見其繁殖期從12月中旬開始,在石崖下刨坑築巢,每窩產卵2-3枚。也有人在8月中旬看見過一隻親鳥帶兩隻幼鳥。

作用

作為草原小型哺乳類動物的重要天敵,雕對調控和降低所謂“害鼠”的密度意義重大。藏藥中,肉可鮮用或晾乾研細,用於消瘡癤紅腫;羽烤焦研細,治肺水腫肺膿腫

現狀

雕幾乎遍布西藏全境,青海四川雲南等鄰近省區也有分布。近幾十年來,雕種群數量不斷下降,主要是草原大面積滅鼠,食物資源的豐富度劇烈波動,致使雕沒有穩定的食物供應。其次是捕獵雕製作標本出售,對雕種群的衝擊相當大。國家和西藏自治區政府均將其列入II類保護動物,國際上也將其列入《瀕危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II的物種名單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