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民政府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

按照中央“力爭在兩年內基本完成原定三年的目標任務”的要求,及時調整目標進度和年度計畫,細化措施,加強督查,災後恢復重建有力有序有效推進。災區在重建中崛起,呈現出嶄新的面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省人民政府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
  • 報告人:四川省人民政府省長蔣巨峰
  • 會議名稱:第十一屆人代會第三次會議上
  • 報告類型:政府工作報告
政府工作報告,2009年工作回顧,2010年目標任務和主要工作安排,

政府工作報告

——在四川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四川省人民政府省長蔣巨峰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查,並請省政協各位委員提出意見。

2009年工作回顧

2009年,面對繁重的災後恢復重建任務和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我們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和部署,在省委的領導下,在省人大、省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團結帶領全省人民,緊緊圍繞“兩個加快”,堅定信心、攻堅克難,災後恢復重建加快推進,經濟止滑回升、向好發展,各項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社會大局保持穩定。納入國家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的項目開工94.3%,其中完工73.6%;完成投資6002.7億元,占概算投資的63.9%。初步統計,全省生產總值14151.3億元,增長14.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174.2億元,增長21.9%;城鎮新增就業7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4.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04元,增長10.1%;農民人均純收入4462元,增長8.3%;居民消費價格上漲0.8%;人口自然增長率2.7‰。
一、災後恢復重建全力推進
民生項目重建加快推進。規劃重建的126.3萬戶農村永久性住房全部完成,因餘震等因素新增19.6萬戶農村住房重建已開工99.9%,其中完工77%。25.9萬套城鎮住房開工97.1%,其中完工74.7%。3002所學校開工99.2%,其中完工79.7%。1362個醫療衛生機構開工93.8%,其中完工75.5%。福利院和敬老院開工79%,其中完工49%。文化服務設施項目開工78.3%,其中完工58.5%。廣播電視項目開工73.2%,其中完工9.3%。
基礎設施重建進展順利。12個高速公路和88個國省幹線及重要經濟幹線項目全部開工。農村公路恢復重建2.1萬公里,383個客運站完工324個。開工水利項目1279個,震損水庫除險加固完工598座,解決368.4萬民眾飲水問題。完成35千伏及以上電網恢復重建項目175個。市政公用基礎設施項目完工68.5%。北川、汶川、青川3個縣城及映秀、漢旺等35個城鎮重建加快推進。
產業重建成效明顯。184個農村建設項目全部開工。2440戶規模以上受損工業企業有97.6%恢復生產,6個重災市(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均超過全省平均水平。6239個市場服務體系項目開工6237個,其中完工85.8%。災區產業結構調整進展加快,產業布局逐步最佳化。
困難民眾幫扶卓有成效。幫扶安置因災失地農民5.6萬戶。幫助41.9萬名受災民眾實現就業,對1500家企業、18萬職工進行失業預登記並發放失業保險金。切實幫助農村建房困難民眾解決住房貸款難問題。為5424戶再生育家庭提供全程服務,2842名婦女懷孕,已出生嬰兒1662名。因災造成的孤兒、孤老、孤殘人員和無房散居“五保”對象全部納入福利院、敬老院重建規劃統籌安置。新建了一批殘疾人康復機構。加強“四保一儲備”工作,實施“愛心助孤”行動,確保災區民眾安全溫暖過冬、歡樂過年。
生態重建有序展開。林草植被恢復165萬畝,占規劃的35.9%。啟動大熊貓棲息地修復項目。實施39個極重和重災縣地質災害詳查與區劃工作,對11384處地質災害隱患點落實防治措施,成功避讓重大地質災害36起。
精神家園重建同步實施。建立心理衛生五級服務網路和省心理衛生服務中心,對災區民眾和基層幹部開展心理撫慰。地震遺址保護工作得到加強,都江堰伏龍觀完成修復,啟動理縣桃坪羌寨、馬爾康直波碉樓等文物搶救保護工程,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加快建設。
對口支援工作紮實推進。援建省市區與災區協定援建項目3118個,到位資金415.2億元;開工2831個,其中完工1555個。建設合作產業園區18個,協定引進項目420個、投資總額500多億元。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確定援助項目291個,到位資金41.2億元;開工87個,其中完工3個。省內對口支援工作有效推進。
重建工程質量和資金物資得到有效監管。堅持進度服從質量,嚴格執行項目建設制度規定,對市(州)和重災縣(市、區)進行巡迴檢查、駐點檢查和跟蹤審計,及時督促整改發現的問題,查處涉案人員11人、涉案金額1200萬元。重建工程質量和資金物資使用沒有發現大的問題。
二、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
密切關注形勢,主動把握先機,認真落實中央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攬子計畫,制定實施擴內需保增長計畫及一系列專項政策措施,全省經濟率先止滑回升、向好發展。
投資消費強勁拉動。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2020.7億元,增長58.1%。達成擴能、樂巴、襄渝二線鐵路竣工投運,成綿樂城際、成都至都江堰快速、蘭渝等鐵路項目加快推進,成都至蒲江、巴達、成都至都江堰彭州支線、達萬電氣化改造、成都站擴能改造等鐵路項目開工建設。成自瀘赤、巴南、成安渝等11條高速公路開工建設,在建里程3020公里;國省幹線公路改造和農村斷頭路建設加快推進。雙流機場二跑道基本建成。瀘州、宜賓港建設進展順利。瀑布溝水電站蓄水發電,溪洛渡、向家壩等大中型水電工程順利推進。亭子口水利工程開工,武都、二郎廟等17處大中型水利工程加快建設。建成向家壩至上海特高壓、德陽至寶雞超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758.7億元,增長20%。城鄉流通網路逐步完善,新建和改造“萬村千鄉”農家店1.2萬家。落實家電和汽車機車下鄉、汽車以舊換新政策,發放補貼14.4億元,拉動消費137億元。
三次產業較快發展。安排專項資金用於企業解困、節日加班補貼,實施階段性優惠電價、擴大直購電試點,推進銀企對接,指導企業“抱團過冬”。制定實施工業“7+3”產業發展規劃、八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行動計畫。紮實推進培育成長型特色產業園區“1525”工程。完成技改投資2540億元,增長54.6%。實現全部工業增加值5678.3億元,增長1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1.2%,實現淨利潤908.8億元、增長33.7%。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兌現糧食直補、農資綜合直補、良種補貼、農機補貼等65.3億元。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建設加快推進,畜牧業現代化試點提質擴面。新增有效灌面57萬畝。農機總動力增長8%。糧食總產量增產15億斤,肉類總產量增長4.2%,林業總產值增長5.5%。第一產業增加值2240.6億元,增長4.0%。制定實施服務業發展總體規劃,生產性、民生性服務業發展加快,軟體、信息服務和服務外包銷售收入650億元。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25127.8億元,比年初增加6323.1億元;本外幣貸款餘額15979.4億元,比年初增加4560.7億元。啟動旅遊重振工程“五大行動”,實現旅遊收入1472.5億元、增長34.8%,國內游恢復到震前水平。啟動18個投資上億元的文化產業項目,新增10個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第三產業增加值5198.8億元,增長12.4%。
改革開放務實推進。成都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獲國務院正式批覆並組織實施,德陽、自貢、廣元3個省級試點和20個市級試點紮實推進。擴權強縣試點增加到59個,試點縣GDP增速比全省快0.3個百分點,縣域經濟活力增強。國有企業改革不斷深化,省屬國有企業改製取得新進展,國有資產實現保值增值。民營經濟快速發展,占GDP的比重達到54.2%。財稅改革深入推進,支出結構不斷最佳化,重點支出保障有力。金融改革紮實推進,引進金融機構7家,通過企業上市、保險機構直投、資產證券化、發行債券等直接融資640億元。組建四川發展(控股)有限公司、四川鐵路投資集團兩個省級投融資平台。除三州外基本完成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任務。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績效工資全部兌現。堅持高標準、有特色,成功舉辦第十屆西博會,我省共簽約項目1146個、投資總額4705.3億元。大力承接產業轉移,組織參與國內外重大經貿活動,到位國內省外資金4063.7億元、增長35.5%,實際使用外商投資41.3億美元、增長23.5%。在川落戶世界500強企業151家,其中新增9家。進出口總額242.3億美元、增長9.6%,其中出口141.5億美元、增長7.8%。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營業額33.7億美元,增長40.2%。外事、港澳、對台和僑務工作得到加強,新增外國領事館1家、國際友城3對。口岸、海關、檢驗檢疫等涉外管理服務更加科學高效。成都保稅物流中心封關運行。區域開放合作深化,啟動成渝經濟區四川部分“一極一軸一區塊”建設。
自主創新和節能減排、生態建設力度加大。科技創新能力加強,新增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5家、國家創新型企業7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上升到9%。獲得授權專利20132件,增長50.6%。新增中國馳名商標27個。實施一批重大節能減排工程,鋼鐵、電力、造紙等重點行業淘汰落後產能步伐加快。全面完成200家工業企業和60家規模化畜禽養殖企業掛牌整治。城市污水處理率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提高到70%和83%。省控城市有2個達到大氣環境質量國家一級標準,21個達到二級標準。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81.5%,五大流域出境斷面水質達標率100%。初步測算,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5.5%以上,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下降0.19%、1.07%。生態省建設穩步推進,建成省級生態縣9個,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取得新成效,完成營造林903.8萬畝,治理沙化土地3.3萬畝,退牧還草960萬畝,治理水土流失2250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到31.3%。
三、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進一步加強
著力解決關係人民民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更加注重社會建設,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民生工程深入推進。全省財政投入八項民生工程800億元,比上年增加299億元。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突出解決五大重點群體就業困難。勞務輸出2173.9萬人,實現勞務收入1468.9億元。全面推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並將大學生全部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90.3%,並將國有關閉破產企業退休職工全部納入。277萬企業退休人員增加了基本養老金。啟動21個縣(市、區)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城鎮和農村低保對象累計月人均補助標準分別提高到145元、56元。全面實施藏區牧民定居行動計畫和帳篷新生活行動、彝區“三房”改造,富民安康工程、阿壩州扶貧開發和綜合防治大骨節病試點深入推進。投入中央、省級專項扶貧資金20.7億元,扶持93.5萬貧困人口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啟動巴中革命老區連片扶貧開發。農村危房改造試點穩步推進。開工新建廉租住房6.6萬套,啟動改造城市棚戶區5.8萬戶。實施農村人飲安全工程解決298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實施紅層找水打井工程解決120.2萬人的飲水困難。建成農村公路3.1萬公里、鄉鎮客運站(點)550個。新建農村沼氣池64.8萬口。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實施藏區“9+3”免費教育計畫,組織萬餘名藏區學生到內地接受免費中職教育。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進一步推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逐步完善。啟動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下撥中央和省級專項資金8億元。支持78所中等職業學校改善辦學條件。啟動普通高中課程改革。高等教育穩步發展。特殊教育有效推進。全面啟動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五項重點改革順利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3.4%,受益2180萬人次。實行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全省孕產婦和嬰兒死亡率分別下降19.1%、4.1%。社區衛生服務快速發展。依法科學有序防控甲型H1N1流感。甲乙類傳染病報告發病率連續三年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成功舉辦第二屆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羌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四川博物院投入使用,省圖書館、美術館新館開工建設。成功承辦第一屆全國智力運動會,舉辦省第一屆全民健身運動會。我省體育健兒在第十一屆全運會上取得優異成績。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鄉鎮和社區綜合文化站建設、“西新工程”和農家書屋等工程紮實推進。農村計畫生育獎勵扶助標準提高到720元。
社會管理不斷完善。基層派出所、司法所和法庭建設加快。平安建設全力推進,“大調解”工作格局初步建立,信訪總量和群體性事件明顯下降。加大安全事故隱患排查和整治力度,全省各類安全事故下降4.9%,死亡人數下降10%,其中重大事故下降66.7%。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效,城鄉面貌、人居環境和民眾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森林城市創建工作深入推進。價格監測和質量監管得到加強,市場秩序進一步規範。智慧財產權保護進一步加強。保密、檔案工作力度加大。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等工作得到加強。
民族宗教政策進一步落實。加強民族團結,加大扶持力度,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加快、民生不斷改善、社會保持穩定。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充分發揮宗教界人士和信教民眾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國防建設不斷加強。深入開展國防動員“五個一”活動和擁軍優屬、擁政愛民活動,大力加強全民國防教育和人民武裝、交通戰備、科技信息、國民經濟動員建設,重點規範和加強國防後備力量應急隊伍建設,全省預備役部隊、民兵隊伍遂行多樣化任務能力大幅提升。人民防空指揮體系建設加快推進,完成省級機關戰時(應急)人口疏散地域布局調整。
各位代表,面對特殊困難和挑戰,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這樣的成績,確實來之不易。這是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和親切關懷下,在省委正確領導下,在省人大、省政協監督支持下,全省廣大幹部民眾同心同德、艱苦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駐川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政法幹警、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向關心支持四川災後恢復重建和現代化建設的中央各部委、兄弟省市區,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和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但是,我們也清醒地看到,長期制約我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體制性、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現在又面臨一些不容忽視的新問題。一是保持投資持續增長難度大。災後恢復重建任務基本完成後,需要新的投資支撐;民間投資意願還不夠強。二是工業回升基礎不夠穩固。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外需不足、國內市場供大於求,工業產銷率下降、企業盈利能力減弱,企業擴大再生產積極性不高。三是農業基礎薄弱。農村基礎設施滯後,農業產業化水平較低,農民增收乏力。四是節能減排任務艱巨。因我省產業結構性制約,加上地震對節能減排的影響還將持續一段時間,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標難度很大。五是就業壓力增加。大中專畢業生和新成長勞動力規模較大,特殊群體就業矛盾仍然突出。此外,產品質量、安全生產和社會穩定等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對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將採取紮實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決。

2010年目標任務和主要工作安排

2010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後一年,也是災後恢復重建的決勝之年。雖然國際經濟環境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很多,但世界經濟有望緩慢復甦。我國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逐步鞏固,各方面發展信心明顯增強。我省正處在爬坡上坎、蓄勢突破的關鍵階段,處於經濟發展上升期、重大工作推進攻堅期、積蓄的發展動能釋放期、西部經濟發展高地奠基期,我們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利用趨好的外部環境和良好的發展基礎,爬坡上台階,蓄勁求突破,開創新局面。
我們將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省委的總體部署,圍繞“兩個加快”,把握“鞏固回升、加快發展”的工作基調,堅持“一主、三化、三加強”的基本思路,繼續實施“三個全面推動”,強化投資拉動和產業支撐,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改善民生、促進和諧,圓滿完成“十一五”主要目標任務。2010年主要預期目標是:災後恢復重建9月底前完成投資和項目85%以上,年底完成投資90%以上、完工項目92%以上。全省生產總值增長10%。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1%;城鎮新增就業62.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9%;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3%左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3‰以內。
全面實現上述目標,必須著力把握好以下原則:
——堅持科學重建注重長遠。災後恢復重建關係災區廣大民眾生產生活,關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要繼續把災後恢復重建作為全省中心工作,堅持民生優先,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加快重建進度,基本完成災後恢復重建任務。著眼長遠發展,將工作著力點轉向促進災區發展提高上來,不斷增強災區可持續發展能力。
——堅持投資拉動產業支撐。保持投資持續增長、不斷強化產業支撐,是改善四川發展條件、鞏固良好發展勢頭的必然選擇。要堅持大抓項目抓大項目,最佳化投資結構,加大投資力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大力實施工業強省戰略,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推進兼併重組,推動轉型升級;加強自主創新,促進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培育一批戰略性新興產品,提高產業綜合競爭力。
——堅持城鄉統籌區域協調。破解城鄉二元結構、促進區域合作與發展,可以催生更大需求,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要加快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協調推進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與農業農村現代化。推進五大經濟區協調發展,把成渝經濟區四川部分“一極一軸一區塊”的建設作為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帶動川東北革命老區、川西北民族地區和攀西地區加快發展。
——堅持民生為重共建共享。改善民生既是發展的目的,也是發展的動力。要大力推動全民創業,調動全社會幹事創業的熱情,共同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從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把公共資源更多地向民生傾斜,努力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讓人民民眾得到更多實惠。
今年,要重點抓好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推進災後恢復重建,基本完成目標任務
抓緊抓好民生項目重建。春節前基本完成農村住房重建,5月底基本完成城鎮住房重建,年底基本完成學校、縣級醫療衛生機構、計畫生育服務機構以及鄉鎮衛生院重建。加強災區再生育服務,提高“三孤”人員生活水平,抓好地震傷殘人員康復工作。加快文化恢復重建,啟動建設北川地震遺址紀念館,建成汶川映秀震中紀念地、綿竹漢旺工業遺址紀念地、都江堰虹口深溪溝地震遺蹟紀念地。繼續做好心理撫慰工作。
提高基礎設施保障能力。累計完成463個公路項目重建,映秀至臥龍、川主寺至汶川、汶川至馬爾康公路基本形成通車能力。全面解決災區331.5萬人飲水困難,完成869座震損水庫、300座病險水庫的除險加固任務。基本完成電源恢復重建。繼續推進北川、映秀等重點地區通信網路建設和成都數據災備中心建設。9月底前北川、汶川、青川縣城和映秀、漢旺鎮建成基本框架、形成基本功能,其他33個城鎮基本完成重建主體任務。
促進產業恢復提升。加快災區產業結構調整和最佳化升級,積極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促進發展方式轉變。農村產業恢復重建完成85%左右。加快實施重大工業項目,規模以上受損工業企業復產率達到99%以上。加快市場服務體系恢復重建。
加強防災減災和生態恢復。搞好地質災害防災避險搬遷安置和隱患應急排危除險,基本完成納入規劃的重災區重大地質災害治理任務。深入實施生態恢復重建,基本完成受損林地植被和大熊貓棲息地恢復任務。
繼續強化工程質量和資金監管。認真執行建設標準、項目程式,抓好建材質量和價格監管,確保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嚴肅財經紀律,加強災後恢復重建基金、港澳特區援助資金、捐贈款物、“特殊黨費”管理,堅決防止截留、挪用、套取資金和其他腐敗現象發生,確保資金物資使用安全。
深入推進對口支援工作。加強協調,搞好服務,加快援建項目進度。積極推進對口援建產業合作園區建設,在幹部掛職、教師醫生互派以及人才委託培訓等方面加強交流,在產業投資、商務貿易、旅遊協作、勞務開發等領域加強合作,探索建立互利共贏長期合作機制。
各位代表,我們堅信,有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和親切關懷,有全國人民的無私援助和傾力支持,通過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特別是災區廣大幹部民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我們一定能夠奪取災後恢復重建的偉大勝利!
二、不斷最佳化投資結構,努力保持投資持續增長
積極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全力推進一批支撐作用強、帶動作用大、輻射範圍廣的重大項目,確保完成投資1.05萬億元。加快建設成蘭、成貴、成西、蘭渝、成渝客專、成昆新線等鐵路,力爭開工成都至康定、隆黃鐵路敘永至織金段、昭通至攀枝花至麗江等鐵路。加快建設廣元至川陝界、雅安至西昌、巴南、成自瀘赤等高速公路,推進國省幹線公路改造升級和農村斷頭路建設。加快建設瀘州港二期續建、宜賓港志城作業區一期工程,推進岷江航電綜合開發。加快雙流機場新航站樓建設、南充機場擴建,爭取阿壩紅原機場開工建設。加快建設亭子口、武都等19處大中型水利工程,爭取開工小井溝等17處大中型水利工程。
調整最佳化投資結構。政府投資重點向“三農”、保障性安居工程、衛生教育等民生領域傾斜;積極推進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城鎮建設和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投入;進一步支持優勢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加大自主創新、節能環保、技術改造投入。努力引導擴大民間投資。加強規劃和政策導向,嚴格控制“兩高一資”、產能過剩行業新上擴能項目。
加強和改進項目管理。深入推進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完善項目前期聯席會議制度,健全重大項目協調服務機制,加快項目前期進度。嚴格落實項目質量和資金管理制度,嚴把項目審核關,提高投資績效。搞好資金平衡,不留硬缺口,切實防止出現“半拉子”工程。
三、著力做強做大產業,進一步強化產業支撐
促進工業結構最佳化升級。注重存量升級、增量創新,全部工業增加值增長12.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4%以上。抓好新型工業化國家產業基地建設,支持成都高新區、經開區和綿陽高新區等國家級開發區加快發展。深入推進“1525”工程,大力培育成長型特色園區。大力實施工業“7+3”產業發展規劃及八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行動計畫,加快打造德陽重裝、成都軟體、攀西釩鈦等產業集群,川南重化工、名優白酒和“三江”水電能源、資陽機車等基地,成德綿南資內汽車、成綿樂廣遂電子信息、成樂眉雅光伏、川東北天然氣化工等產業帶。培育壯大和重點引進一批骨幹大企業,深化大企業大集團“兩個帶動”工程,分類制定支持政策,促進優勢資源向特色優勢企業集中。大力扶持小企業和微型企業,加快中小企業發展。編制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加大企業技術改造力度,完成技改投資3000億元。改善和加強生產要素調度供給。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穩定發展糧食生產,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業增加值增長3%。積極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建設,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區和基地強縣。抓好88個糧食生產重點縣建設。推進現代畜牧業提質擴面。繼續實施新增1000萬頭優質生豬生產能力工程,打造國家優質商品豬戰略保障基地。積極發展草食牲畜、特色小家畜禽和水產養殖。完成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主體任務,推進國有林場等配套改革,加快林業產業發展。以市場為導向、龍頭企業為支撐、專業合作組織為基礎,加強原料基地建設,搞好農產品精深加工,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強化渠系配套,推進水利現代化灌區示範工程建設,新增有效灌面70萬畝、節水灌面60萬畝。加強耕地質量建設,全面開展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繼續實施“金土地”等工程,新增高產穩產農田200萬畝。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培育發展領軍企業,推進服務業發展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增加值增長9.5%以上。重點發展金融保險、科技研發、現代物流和會展等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現代製造業與服務業有機融合。大力發展市政公用事業、房地產和物業服務、社區服務等民生性服務業。加強成都高新區、武侯區等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示範區建設,軟體、信息服務和服務外包收入達到800億元。積極推進旅遊產業大發展,旅遊總收入達到1700億元。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加快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和產業集群建設。繼續實施“社區商業雙進”工程。大力發展面向農村的服務業,加快構建農村生產生活服務體系,深入推進“萬村千鄉”工程、新農村現代流通網路工程,基本實現村村農家店全覆蓋。著力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特別是低收入群體收入,增強消費能力。培育消費熱點,營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繼續落實好家電、農機和汽車機車下鄉等政策,努力擴大城鄉消費,增強消費拉動作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
著力強化科技支撐。實施人才強省戰略,大力培育和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才。整合科技資源,加大投入力度,支持自主創新,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與開發利用,引導創新要素向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聚集,大力推動經濟進入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發展軌道。建設面向企業的公共技術服務體系,不斷提高研發能力,努力在關鍵技術、核心技術方面取得突破。加強產學研聯盟和孵化器建設,加快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打造一批戰略性新興產品和創新產品。支持綿陽科技城加快發展,推動軍工技術向民用轉移,大力發展軍民結合產業。
四、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社會和諧穩定
深入實施民生工程。認真落實中央擴大消費、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在深入推進八項民生工程的基礎上,新增民族地區房屋建設工程、文化體育工程。全省民生工程投入782.6億元,其中省級財政擬安排91.9億元。
努力擴大就業。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開發就業崗位,強化就業援助,動態消除“零就業”家庭。鼓勵引導大中專畢業生到基層、民營企業就業。加強災區就業促進工作,實施災區富餘勞動力技能培訓行動。提高就業培訓質量,緩解民眾就業難、企業用工難矛盾。調整輸出結構,打造勞務精品,壯大勞務經濟。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完善創業服務體系,加強創業服務平台建設,重點抓好成都、綿陽和攀枝花創建國家級創業型城市試點。
加快建設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著力提高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保障水平。全面推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統籌解決關閉破產集體企業等退休人員和困難企業職工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問題。搞好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做好農民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工作。全面實施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加快推進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市級統籌。積極組織實施農民工“平安計畫”二期工程,抓好高風險行業人員、靈活就業人員工傷保險參保工作。努力提高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完善臨時救助制度。大力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籌集12.6萬套房源解決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條件的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改造棚戶區10萬戶。
大力發展醫藥衛生和人口計生事業。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初步建立基本藥物制度,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穩步開展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完善城鄉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逐步建立分級診療和雙向轉診制度。完善城鄉醫療救助制度。扶持和促進中醫藥發展。抓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加強大骨節病、包蟲病等地方病和愛滋病、狂犬病等傳染病及職業病防治工作。繼續實施農村部分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工程。保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關愛留守兒童和學生,加快發展老齡、殘疾人事業。認真做好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
加快發展教育文化體育事業。整合教育資源,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施國中校舍改造和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繼續實施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十年行動計畫和藏區“9+3”免費教育計畫。大力推進職教攻堅,啟動彝區免費職業教育計畫,免除中等職業學校六類特殊對象學費,著力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推進高等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支持發展民辦教育。加快省圖書館、美術館、廣電中心、廣電安全播出監測中心等重大項目和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設。加快藏區有線廣播電視網路建設。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區和農村文化活動,農家書屋覆蓋到50%以上行政村。推進國有院團、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和非時政報刊類轉企改制。辦好第六屆省少數民族藝術節。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抓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建設。實施文化環保工程,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積極開展民眾性體育活動,辦好第十一屆省運會和第十三屆省少數民族運動會。發展繁榮哲學社會科學事業。加強檔案建設和保密、地方志工作。
營造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切實糾正損害民眾利益的突出問題,注重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各類社會矛盾。進一步完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大調解”工作體系和運行機制,加強信訪工作,暢通民意反映渠道。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依法嚴厲打擊各種刑事犯罪活動。高度警惕和嚴密防範境內外敵對勢力的滲透破壞活動,保持藏區持續穩定。加大對重點行業和領域的安全生產和消防監管力度,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深入開展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加強市場價格監測,強化商品質量監管,進一步整頓規範市場秩序。
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促進民族地區和諧穩定和長治久安,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旗幟鮮明地反對民族分裂活動。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積極主動做好新形勢下宗教工作。
加強國防建設。著眼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任務,圍繞軍民融合式發展主線,繼續開展國防動員“五個一”活動。大力加強國防後備力量應急隊伍建設。深入開展擁軍優屬和軍民共建活動,認真落實優撫政策,切實做好軍人退役和轉業安置工作,鞏固和發展軍政軍民團結。推進人防向民防轉變,加快人防指揮所建設和城市地下空間綜合利用。
五、加快城鎮化進程,促進城鄉統籌區域協調發展
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加快推進成都平原、川南、攀西和川東北城市群建設,逐步形成以成都特大城市為龍頭、區域中心城市為依託、縣城為骨幹、小城鎮為基礎的城鎮體系。圍繞建設西部綜合交通樞紐,完善連線各中心城市、經濟密集地區綜合交通體系。強化城鎮產業支撐,加強城鎮市政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放寬中小城市、小城鎮特別是縣城和中心鎮落戶條件,促進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並享有與當地城鎮居民同等權益。促進房地產業平穩健康發展,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增加中小戶型、中低價位普通商品住房的有效供應,抑制投機,加強監管,規範房地產市場交易秩序。城鎮化率提高1.5個百分點。
深入推進城鄉統籌發展。推進成都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和省內梯度試點,探索統籌城鄉改革發展新路子。注重發展城鄉關聯產業,促進城鄉產業互動、經濟相融。做好新農村建設連片推進工作,以片帶面,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加大投入,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市場體系,創造平等競爭的就業環境,逐步健全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加強農村集體資金、集體資源管理,搞好農村建設“一事一議”。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按照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要求,推動五大經濟區協調發展。加快成渝經濟區四川部分建設,強化集聚和輻射功能,率先做強做大成都都市圈增長極;主動融入成都、重慶兩大增長極,努力壯大成渝通道發展軸;主動接受重慶的輻射,加快發展環渝腹地經濟區塊。推進攀西地區戰略資源集約開發基地建設,加快川東北地區天然氣等優勢資源開發,搞好川西北生態經濟區規劃建設。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把我省藏區工作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組織動員力量支持藏區發展,著力改善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農牧業發展水平,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保護高原生態環境,推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推動藏區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進一步加大對其他民族地區的支持力度,著力解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問題,推動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積極推進扶貧連片開發,增強革命老區、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
六、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
推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抓好省屬國有企業資源整合、最佳化配置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加快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投資主體和產權多元化。保障民營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平等獲得生產要素和資源,促進民營經濟加快發展。推進重點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深化水電資源開發補償機制試點。開展排污權市場化交易試點,實行流域跨界斷面水質目標考核扣繳生態補償金制度。深化征地補償制度改革,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節約集約用地制度。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搭建交通、水務、能源等投融資平台。深入推進擴權強縣改革,發展壯大縣域經濟。
實施充分開放合作戰略。創新招商引資方式方法,抓好籤約項目跟蹤落實,力爭到位國內省外資金5000億元,實際利用外資50億美元。辦好第十一屆西博會。加強對世界500強和國內100強企業招商引資和投資促進工作,引進重大產業項目,承接產業整體轉移。加快發展對外貿易,培育壯大和大力引進出口企業,搞好出口基地、開放口岸和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建設,鼓勵企業開拓境外市場。引導企業開展境外投資,積極發展對外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鼓勵引導企業主動融入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積極開展與南亞國家的合作,鞏固與港澳台和東亞、歐美等的合作,積極開發中亞、非洲等新興市場。加強同周邊省市區、泛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等區域的合作。做好外事、港澳台僑和口岸、海關、檢驗檢疫等工作。
七、加強財政金融工作,提高財力保障和金融服務水平
完善公共財政體系。認真落實中央積極的財政政策,調整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切實保障災後恢復重建、擴大內需和改善民生等重點支出的需求。依法強化稅收征管,改進和完善非稅收入管理,圓滿完成預算收入任務。深化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緩解縣鄉財政困難,提高基層政府保障能力。深化國庫集中收付、政府採購和公務卡改革。最佳化預算編製程序,實行零基預算,提高預算編制質量,強化預算約束。試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機制,落實崗位績效工資制度。按照國家統一部署,做好其他事業單位實施績效工資的相關工作。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切實降低行政成本。健全財政監督管理機制,全面推進支出績效評價。建立健全政府性債務管理體系,防範財政風險。
支持金融改革創新。用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引導支持金融機構最佳化信貸結構,創新金融產品與服務方式,加大對災後恢復重建、重大項目、中小企業、“三農”和民生等的信貸支持力度。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推進新型農村金融組織試點。加快推進城市商業銀行改革,推進非銀行業金融機構改革,擴大小額貸款公司試點,規範發展融資性擔保公司,加快發展金融中介機構。大力推進西部金融機構中心、市場與交易中心、後台服務中心建設。引導企業通過多種方式擴大直接融資規模。繼續開放保險市場。大力發展農業保險,提高農村保險覆蓋率。推進金融監管創新,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改善區域金融生態環境,積極防範金融風險。
八、強化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努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突出抓好重點工程和重點領域節能減排。以更大的力度、更務實的舉措,力爭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任務。以工業節能減排為重點,支持重點用能企業節能技改和低碳技術研發,在重點行業全面推行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加強園區集中環保處理和節能技術服務。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實施建築節能、綠色照明、電機改造等重點節能工程,推進企業節能行動和節能產品惠民工程。抓好交通、服務業等領域節能降耗,推進公共機構節能。強化對綠色、低碳經濟的政策扶持。加強重點行業、五大流域和重點湖庫污染防治,加快建設城市雨污分流管道和污水處理廠等污染減排重點工程,新增城鎮污水日處理能力40萬立方米。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5%,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分別控制在114.4萬噸、74.4萬噸以內。
加快生態省建設步伐。繼續推進城鄉造林綠化,加強天然林資源保護,鞏固退耕還林、退牧還草成果,落實重點生態林補償政策,加強自然保護區、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紮實抓好防沙治沙試點工程,繼續實施46個縣(市、區)石漠化治理工程,深入實施濕地自然保護區工程。治理水土流失1200平方公里。新建農村沼氣池45萬口。鞏固發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成果,倡導節約資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全面推進農村環境保護,抓好“五十百千”環境優美示範工程建設。
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和節能環保產業。加強生物質能源建設,支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加強水、土地、礦產資源管理,抓好節水、節地、節材工作。開展戰略性礦產資源整裝勘察,抓好煤炭、煤層氣、黑色和有色金屬共伴生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推進工業、建築廢棄物回收利用和生活垃圾的資源化利用。
在抓好今年各項工作的同時,遵循發展規律,把握經濟走勢,以戰略思維和長遠眼光,進一步深化省情認識,注重發現和發展我省比較優勢,找準薄弱環節,科學編制“十二五”規劃,引領“十二五”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又好又快發展。
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我們以機關行政效能建設為重點,大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自覺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主動接受省政協的民主監督,加強政府部門與民主黨派的對口聯繫,認真接受社會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1624件。努力建設法治政府,開展創建法治政府示範活動。發布省政府規章14件,向省人大常委會提請審議地方性法規草案5件。全面清理規範性檔案,廢止和宣布失效10萬餘件,占清理總數近70%。完善重大行政決策聽取意見制度、合法性審查制度,落實行政執法、行政複議責任制。“五五”普法深入推進。加強行政審批事項清理規範工作,在全國率先實現省市縣三級基本規範統一,並強化了後續監管。認真落實“三項制度”,政務服務中心標準化、規範化建設有序推進,基層便民服務網路和公共服務職能逐步完善,各級政務服務中心辦理提速76.6%、現場辦結率98.5%。建立健全政府信息主動公開和依申請公開的規則和程式,政府重大信息發布工作得到加強。啟動政府機構改革,實施省政府部門績效管理。修訂完善各級各類應急預案。注重發揮審計、監察的職能作用,嚴肅查處了一批違紀違法案件。政務調研、政府督查和統計工作紮實推進,經濟社會運行監測工作機制不斷完善。
我們深知,政府工作與人民民眾的期望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政府職能轉變還沒有全面到位,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一些地方、部門和少數政府工作人員作風不實、服務意識不強、辦事效率不高,一些領域腐敗現象易發多發。新的一年,我們將以政府機構改革為契機,進一步轉變職能、改進作風,依法行政、從嚴治政,切實做到為民、務實、清廉,不斷推進政府管理創新,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
深入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深化政府機構改革,一季度基本完成省政府機構改革,上半年基本完成市(州)和非重災縣(市、區)政府機構改革。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以轉變職能為核心,最佳化組織結構,完善管理體制,理順職責關係,強化部門責任。注重政府和市場“兩隻手”的良性互動,把政府該管的切實管好、管到位,把不該管的真正放開,推動政府職能進一步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轉變。
深入推進依法行政。自覺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主動接受省政協的民主監督,加強與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的聯繫,強化行政行為層級監督。加強和改進政府立法工作,全面開展市州政府創建法治政府活動,強化行政執法監督,加強行政執法隊伍管理,完善行政複議制度。加強政府信息公開,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健全公共決策聽取民眾意見和重大決策專家諮詢論證、集體審定及實施後評估制度,重視發揮政府參事、文史館員和省科技顧問團、社科院、社科聯的決策諮詢作用。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聯繫民眾的橋樑紐帶作用。
深入推進行政效能建設。嚴格落實“三項制度”,深化“兩集中、兩到位”工作。統一規範行政審批事項,深入推進並聯審批,完善“綠色通道”,提高審批效率。實施政府部門績效管理,強化行政效能監察,完善投訴機制,加大問責力度。推進政務服務向鄉鎮和街道延伸。以省級應急指揮平台建設為重點,加快建設應急指揮體系,完善各種預警和應急機制,提高政府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加強地震、氣象、測繪、水文監測預報工作。強化統計基層基礎工作,搞好經濟運行監測。深入推進政風轉變。強化對政府工作人員的教育、管理和監督,大力弘揚艱苦奮鬥、甘於奉獻、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的作風,說實話、辦實事、求實效,力戒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和衙門習氣。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及時發現解決問題,總結推廣好經驗、好作法。加強節約型機關建設,堅持勤儉辦事,反對鋪張浪費。精簡會議、檔案,加強公車管理,嚴格控制公務支出,堅決制止違規建設樓堂館所。
深入推進反腐倡廉。認真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和述職述廉制度,嚴格執行廉政承諾。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進一步規範公共資源管理。加強對財政資金的監督,深入開展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抓好工程建設招投標、經營性土地招拍掛、產權交易、政府採購等的監察、審計。加大腐敗案件查處力度,依法嚴懲腐敗分子。
各位代表,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弘揚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堅定信心、團結奮進、勇於創新、紮實工作,為全面實現“十一五”規劃目標、推進“兩個加快”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