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將《四川省人民政府2009年工作要點》印發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2009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也是我省推進“兩個加快”的關鍵一年,災後恢復重建和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任務十分繁重。各
部門、各單位要進一步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總體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上來,增強信心、堅定決心,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化
危機為機遇,變挑戰為動力,著力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紮實做好各項工作,確保實現全年災後恢復重建和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四川省人民政府2009年工作要點
根據省委關於2009年工作部署和省十一屆人大二次會議精神,今年(2009年)省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省委九屆四次、五次、六次全會的要求和省委“三個全面推動”的部署,大力弘揚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把加快推進災後恢復重建和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務,堅持以人為本、民生優先,堅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堅持政府主導、市場主體,著力推進災後恢復重建,著力擴大內需,著力統籌城鄉發展,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
一、全面完成我省今年(2009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
堅定信心和決心,進一步增強事業心和責任感,密切關注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加強對經濟社會發展中重大問題的分析研究,牢牢掌握髮展主動權,全面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全省生產總值增長9%,完成災後恢復重建主要目標任務的72%。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0%;城鎮新增就業6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8%以上;居民消費價格上漲幅度控制在5%左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5‰以內。(省發展改革委牽頭)
二、全面推進災後恢復重建,力爭提前完成主要任務
(一)推進城鄉居民住房恢復重建。落實城鄉住房補助政策,積極協調住房貸款,加強技術指導服務,強化建材物資保障和質量、價格監管,力爭今年(2009年)9月完成農村居民住房恢復重建,年底基本完成城鎮居民住房恢復重建。(省建設廳牽頭)
(二)推進城鎮恢復重建。統籌安排供排水、電力、供氣、通信、廣播電視、消防等市政公共設施恢復重建,開工建設748個市政公用事業基礎設施項目。全面啟動39個重災縣(市、區)的城鎮重建工作,儘快恢復完善城鎮功能。(省建設廳牽頭)
(三)推進
農村恢復重建。基本完成農村公路、供水、沼氣、鄉村清潔工程、農村扶貧和農業生產基地建設,完善良種繁育體系、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體系、農產品市場體系。(省農業廳、水利廳、交通廳、商務廳、畜牧食品局、扶貧辦等負責)
(四)推進公共服務設施恢復重建。完成2811所學校、1166個醫療衛生機構、763個計畫生育服務機構以及1546個人才服務、就業和社會保障公共服務機構恢復重建。加快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和鄉鎮綜合文化站、行政村農家書屋恢復重建,抓好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檔案館等文化體育設施和青少年活動場所恢復重建。加快推進政法、人防基礎設施和武裝部等恢復重建。(省發展改革委、人口計生委、教育廳、衛生廳、公安廳、勞動保障廳、人事廳、文化廳、新聞出版局、廣電局等負責)
(五)推進重大基礎設施恢復重建。全面開工並加快建設納入重建規劃的公路項目。加快受損鐵路線路和生產運營設施以及受損民航機場的恢復重建。全面完成震損堤防、防汛預警工程和水文設施恢復重建,繼續抓好堰塞湖整治,完成1000座以上受損水庫的維修加固。完成1196個公眾通信網、成都通信樞紐、應急通信、農村信息化等項目。全面開工納入規劃的1298個能源重建項目,完成1107個。
(省發展改革委、交通廳、水利廳、成都鐵路局、民航西南管理局、氣象局、通信管理局等負責)
(六)推進產業恢復重建。積極實施工業重建規劃,有條件的受損企業生產能力基本恢復到災前水平。加快旅遊景區及服務設施恢復重建。推進毀損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恢復重建。(省經委、科技廳、農業廳、水利廳、商務廳、國土資源廳、旅遊局等負責)
(七)推進市場服務體系恢復重建。重點抓好日用品商貿網點、建材批發市場、農產品批發市場和農村生產資料流通服務設施和金融網點等恢復重建,1749個商貿服務業、成品油庫及加油站重建項目完成投資70%以上,完成金融業重建項目11個。(省商務廳、經委、工商局、省政府金融辦等負責)
(八)推進防災減災能力恢復重建。啟動省突發事件應急指揮中心建設。基本完成救災物資儲備體系建設和氣象項目恢復重建。實施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綜合治理。加快地理信息系統建設和測繪基礎設施恢復重建。(省政府辦公廳、省民政廳、國土資源廳、氣象局、測繪局等負責)
(九)推進生態恢復重建。堅持自然修復與人工治理相結合,完成11.4萬畝林木種苗基地及林區損毀基礎設施和業務用房等重建,完成50%以上耕地復墾項目,加快水土保持設施恢復重建。(省林業廳、國土資源廳、農業廳、水利廳、環保局等負責)
(十)推進精神家園建設。大力弘揚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激發廣大幹部民眾重建家園的積極性、主動性。繼續組織災後重建志願服務,加強社區人文關懷,實施心理康復工程和文化撫慰工程。強化感恩教育,搞好地震遺址保護規劃和紀念設施建設。搶救修復災區文物和文化典籍。(省文化廳、教育廳、廣電局、新聞出版局、地震局等負責)
三、強化項目工作,進一步擴大投資需求
(一)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成灌快速鐵路、成綿樂鐵路客運專線、蘭渝鐵路等項目建設,全力爭取新開工建設成蘭、成西、成貴、川藏、巴達、成昆擴能、成渝城際客運專線和達萬鐵路電氣化改造、成都火車北站改造等“7+2”鐵路項目。加快推進納溪至貴州界、宜賓至重慶界、廣元至甘肅界等高速公路建設,抓好國道318、省道302等國省幹線公路改建和瀘州港擴建、宜賓港以及成都雙流機場二跑道項目建設。推進溪洛渡、向家壩、錦屏一二級、瀑布溝等水電站和珙縣電廠建設,加快普光、羅家寨、龍崗等特大氣田勘探開發建設,加快筠連、古敘等大中型煤炭基地和煤礦建設,儘快開工建設官地水電站等項目。加快建設大橋水庫灌區、武都水庫等14處大中型水利工程,儘快開工亭子口、小井溝等大型水利工程,推進升鐘水庫二期、武都引水二期等大型灌區續建配套。強化項目全程監管,認真執行項目契約制、法人負責制、工程監理制、招投標制等制度,科學組織施工,嚴格質量管理,堅決杜絕工程轉包。(省發展改革委牽頭)
(二)加大項目儲備力度。立足資源優勢,突出發展重點,對接國家投向,做深做細前期工作,抓緊儲備一批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項目。加快推進四川核電、川青鐵路等項目前期工作。(省發展改革委牽頭)
(三)籌集和用好建設資金。積極爭取中央支持,加大資金整合力度,努力籌措政府性資金。發揮政府投資的引導作用和乘數效應,依託四川發展(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等投融資平台,運用市場機制調動社會投資積極性。加強溝通協調,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重點工程、優勢產業和災後恢復重建的信貸支持力度,全年力爭新增貸款3500億元。嚴把資金投向,防止低水平重複建設。加強政府投資項目和資金監管,嚴格控制新上黨政機關辦公樓、培訓中心等樓堂館所項目。搞好資金平衡,提高投資效益。(省發展改革委、國資委、監察廳、財政廳、招商引資局、省政府金融辦等負責)
四、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不斷提高綜合實力
(一)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強化現代農業服務體系,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步伐,加強農產品市場體系和農業標準化體系建設,推進基層農業公共服務機構建設。進一步增加投入,加大對農業的支持保護力度。積極實施新增1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工程,發展十大優勢特色種植業,建設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基地。繼續大力發展現代畜牧業,深入開展畜牧科技助農增收行動,大力實施新增1000萬頭出欄生豬能力工程。加快發展林產業和水產健康養殖業。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加快發展農村二三產業特別是農產品加工業。突出渠系配套和節水改造,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新增有效灌面50萬畝,解決24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組織實施耕地質量建設工程,新改造中低產田土200萬畝。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農機總動力增長8%。完成通鄉油路(水泥路)5000公里、通村公路15000公里。支持農戶新建沼氣池60萬口。(省農業廳、水利廳、畜牧食品局、農機局、發展改革委、科技廳、財政廳、國土資源廳、交通廳、中小企業局等負責)
(二)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大對企業的扶持力度,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和調整產品結構、拓展市場空間,儘快實現工業止跌回升、提速增效。啟動實施與國家支柱產業振興規劃和我省“7+3”產業發展規劃相銜接的優勢產業振興行動計畫,組織實施水電、天然氣、釩鈦等戰略資源開發利用產業發展規劃,啟動一批重大項目加快建設。規劃發展一批重點產業園區,大力實施“1525”工程,重點扶持一批成長型特色產業園區。開工建設攀鋼西昌釩鈦資源綜合利用、一汽大眾35萬輛轎車等重大項目,抓好一批投資上億元的技術改造項目和600項技術創新項目。
推動高新技術產業化,著力打造一批對經濟拉動作用大的戰略產品、重點產品和名牌產品。繼續推進大企業大集團“兩個帶動”工程,抓好中小企業“一個計畫、五項工程”和“三項突破、四大環境”。鼓勵關聯產業、上下游企業聯合、兼併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和生產集約化水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省經委、國資委、發展改革委、科技廳、信息產業廳、中小企業局、國防科工辦等負責)
(三)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實施重振旅遊工程,加快重點旅遊區建設,推進旅遊招大招強、線路統籌、遊客信心重樹、鄉村旅遊提升、質量強旅五大行動,培育旅遊骨幹企業,拓展國內外旅遊市場,增強對國內外遊客的吸引力。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民生性服務業和服務外包,促進運輸、信息、金融、科技、諮詢等服務業與現代製造業有機融合、互動發展。深入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和電子商務,積極推進西部商貿物流中心建設。改善金融生態環境,爭取各類金融機構在川設立後台服務中心,推進西部金融中心建設。加強城鄉消費設施和服務體系建設,落實和完善引導刺激消費的政策措施,培育新的消費熱點,積極開拓農村消費市場,深入推進“家電下鄉”,擴大即期消費。落實和完善促進合理住房消費的政策措施,推動房地產市場穩定健康發展。
搞好價格監測分析,完善應對價格異動機制。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省商務廳、建設廳、旅遊局、交通廳、林業廳、物價局、工商局、省政府金融辦等負責)
(四)加強要素保障。在推進產業發展中,高度重視要素保障。擴大直購電試點範圍,扶持優勢企業發展。用好電煤價格調節基金政策,依法逐步理順火電和電煤關係。加強成品油、天然氣和鐵路運力的協調。鼓勵和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發行公司債券、上市融資等方式到資本市場籌措發展資金。(省發展改革委、經委、省政府金融辦等負責)
五、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活力
(一)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完善方案設計,深入推進成都市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和全省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梯次試點,積極探索解決二元結構的方法和途徑。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係,規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切實保護農民土地承包權益。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繼續推進農村綜合改革。積極推進農村戶籍制度改革。進一步深化擴權強縣試點改革,不斷壯大縣域經濟。以產業為支撐,推進區域中心城市和縣城建設,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確保城鎮化率提高1.2個百分點。(省發展改革委、農業廳、林業廳、財政廳、建設廳、編辦等負責)
(二)深化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加快建立健全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環境補償機制。積極探索水務體制改革。認真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積極推進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發展,擴大小額貸款公司試點,探索設立產業基金,開展基礎設施項目資產證券化試點。積極爭取開展巨災保險試點,探索建立巨災風險管理體系。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完善代建制,建立投資項目後評價、重點項目公示和責任追究制度。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加快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增強國有經濟的影響力和競爭力。加強國有資產監管,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加快發展民營經濟,支持民營企業做強做大。(省發展改革委、國資委、經委、財政廳、國土資源廳、水利廳、建設廳、省政府金融辦等負責)
(三)實施充分開放合作戰略。創新招商引資模式,健全跟蹤督查機制,力爭到位國內省外資金3200億元,實際利用外資35億美元。推進出口基地建設,最佳化出口商品結構,力爭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245億美元。支持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加強對外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做好成渝經濟區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力爭成渝經濟區建設取得實質性突破。加強與對口支援省市的交流合作,加快對口援建合作產業園區建設。加強與長三角合作,密切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加強與東協和南亞國家的經貿合作。(省招商引資局、商務廳、發展改革委等負責)
六、提高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水平,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一)加強節能減排工作。強化節能、節水、節材和資源綜合利用,深入開展全民節能減排行動。積極開展戰略環評,培育低碳經濟,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逐步建立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嚴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項目和生產能力過剩項目,重點抓好192戶落後產能企業及工藝技術裝備的關閉和淘汰工作。加強岷江、沱江、嘉陵江及金沙江等流域污染治理,搞好三峽庫區影響區水污染防治,加快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及配套設施建設,加強地震廢墟清理,掛牌整治200戶工業污染企業和60戶規模化畜禽養殖企業。探索建立排污權交易市場化新機制。加強城鄉飲用水源地監督管理和示範工程建設。(省發展改革委、經委、建設廳、環保局等負責)
(二)紮實推進生態建設。抓好生態良好地區的生態保護、生態脆弱地區的生態修復。推進重點生態示範工程建設,建成5個省級生態縣。加強天然林資源保護,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繼續抓好退牧還草工程。抓好川西北防沙治沙工程、濕地保護工程,推進石漠化綜合治理,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200平方公里。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和管理。紮實做好青藏高原東南緣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等項目儲備工作。大力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省林業廳、建設廳、水利廳、環保局、畜牧食品局等負責)
(三)強化國土資源管理。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確保耕地占補平衡,做好被征地農民安置補償工作。保障災後恢復重建和重大項目用地需求,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嚴防閒置浪費土地。繼續推進“金土地”工程,整理土地100萬畝,新增耕地10萬畝。科學編制新一輪全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做好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和集體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加強地質勘查,創新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模式,最佳化礦產資源配置。(省國土資源廳牽頭)
七、深入實施民生工程,切實改善人民生活
(一)紮實推進民生工程。充分尊重民眾意願,深入實施以就業促進、扶貧解困、教育助學、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百姓安居、道路通暢、環境整治等為主要內容的民生工程。全面實施藏區牧民定居行動計畫和彝區三房改造行動計畫。繼續做好阿壩州扶貧開發和綜合防治大骨節病試點工作。民生工程投入726.7億元,其中省級財政安排107.3億元。(省政府辦公廳、省民委牽頭)
(二)積極擴大就業。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全方位促進就業增長。大力發展勞務經濟,針對返鄉農民工增加的新情況,搞好就業幫扶、技能培訓、創業扶持。採取更有效的措施,切實減輕企業負擔,穩定就業崗位。以創業帶動就業,繼續擴大並穩定地震災區就業,推動城鄉統籌就業。做好高校畢業生及新增勞動力就業和創業指導工作,著力解決“零就業”家庭就業困難。實現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6萬人,其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8萬人。(省勞動保障廳牽頭)
(三)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加大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力度,增加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繼續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完善農民工、企業職工工資支付保障機制和正常增長機制。完善事業單位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提高優撫對象和建國前老黨員撫恤和生活補助標準,提高抗日戰爭時期參加革命的離休幹部護理費標準,為解放戰爭時期參加革命的離休幹部發放護理費。(省財政廳、農業廳、人事廳、民政廳、農機局等負責)
(四)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社會保險統籌層次,年內基本實現基本養老省級統籌,妥善解決社會保險歷史遺留問題。加快建立健全覆蓋城鄉的養老保險體系,推進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認真落實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險政策,努力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保險待遇。啟動大學生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實現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全覆蓋。解決國有關閉破產企業退休人員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問題,加快推進農民工參加工傷、基本醫療、養老保險。完善失業保險制度。紮實做好社會保險基金專項治理工作。支持發展商業保險。對城市低保推行分類施保,對特殊困難低保對象給予更多幫助。擴大農村低保覆蓋範圍,實現應保盡保。進一步提高城鄉低保補助水平和農村“五保”對象集中供養率。建立臨時救助制度,解決低保邊緣群體、低收入群體的臨時生活困難。大力發展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推進保障性安居住房建設,加大廉租住房建設力度,加快棚戶區改造,建立多層次住房保障體系,著力解決城鎮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省勞動保障廳、民政廳、建設廳、財政廳等負責)
(五)搞好扶貧、移民等工作。堅持開發式扶貧,扶持農村80萬貧困人口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增加收入,提高自我發展能力。建設932個省定扶貧新村。加大對民族地區、革命老區和貧困山區的扶貧開發力度。嚴格執行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移民政策,切實維護移民民眾合法權益。(省扶貧辦、移民辦牽頭)
八、加快發展社會事業,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一)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大力推進素質教育。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繼續實施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十年行動計畫。加快農村國中校舍改造,抓好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深入實施職教攻堅計畫,紮實推進部省共建國家職業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工作,積極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特別是民族地區職業教育,加大農村中職學生學費免除力度,著力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實施高等教育質量工程。發展現代遠程教育。重視特殊教育和學前教育。支持發展民辦教育。認真落實城鄉義務教育免除學雜費政策。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在校生人均公用經費達到國家基準定額。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加強農村中國小教師培訓。實施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績效工資。全面完成農村義務教育“普九”化債工作目標。(省教育廳牽頭)
(二)大力推進科技進步。認真實施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加快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建立科技創新激勵機制,加快高新技術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推進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綿陽科技城、德陽重大裝備基地、攀西釩鈦資源綜合利用開發示範基地、廣元國家先進電子產品及配套材料產業化基地、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基地和國家大學科技園建設。健全軍民結合的創新體制,發展軍民兩用技術,推動軍民結合產業發展,實現軍工經濟與地方經濟的良性互動。加強電子信息、生物技術、先進制造、民用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重點領域科技攻關。啟動統籌城鄉發展科技行動,開展科技惠民活動。加快推進人才隊伍建設,大力培養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等各類拔尖人才,積極引進創新領軍人才,努力推進專家智力和現實生產力轉換。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實施《智慧財產權戰略規劃》,打造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品牌。(省科技廳、發展改革委、經委、信息產業廳、人事廳、國防科工辦、知識產權局等負責)
(三)大力發展衛生事業。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逐步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支持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鞏固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支持發展村衛生室。加強社區衛生機構建設,積極開展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城市社區衛生服務覆蓋率達85%。加強婦幼衛生體系建設和能力建設,在全省農村實行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政策。深化愛國衛生運動,繼續做好地震災區衛生防疫工作。加強愛滋病、血吸蟲病、結核病、B型肝炎、狂犬病、包蟲病等的預防控制。大力發展中醫藥和民族醫藥。積極改善就醫環境,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省衛生廳牽頭)
(四)積極推進文化建設。推進共享工程基層服務站、鄉鎮綜合文化站和農家書屋工程建設,不斷完善農村文化服務網路。推出一批民眾喜聞樂見的精品力作。
繼續做好國家舞台藝術精品的打造和申報工作。加快省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少數民族語言廣播電視節目譯製播出中心和廣播電視監測中心等重大文化設施建設。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推進藏羌文化產業走廊建設,打造民族文化產業優勢品牌。繼續推進動漫創意、文化旅遊、演出展覽、新聞出版等優勢文化產業發展。深入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和藏區廣播電視信號覆蓋工程。抓好文化遺產搶救保護,搞好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推動羌族文化生態保護試驗區建設,做好“中國藏羌碉樓與村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和《羌年》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工作。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步伐。(省文化廳、新聞出版局、廣電局等負責)
(五)加強人口計生、體育等工作。加快農村計畫生育技術服務體系建設,做好災區再生育服務工作。繼續實施計畫生育獎勵扶助、特別扶助制度和民族地區“少生快富”工程,幫助計畫生育家庭優先發展。全面實施出生缺陷預防工作。深入開展“關愛女孩行動”,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做好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籌備工作。保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加快發展老齡、殘疾人事業。承辦好第一屆全國智力運動會,力爭在第十一屆全運會上取得好成績。積極開展民眾體育健身活動,辦好省第一屆全民健身運動會,繼續實施 “雪炭工程”。加快溫江國家體育產業基地建設步伐。(省人口計生委、體育局牽頭)
九、確保社會和諧穩定,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一)加強市場秩序監管。深入開展質量和安全年活動,建立完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長效機制,大力開展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堅決杜絕不合格產品進入市場。加強對農資、建材等產品的質量和價格監管,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生產、制假售假行為。加快以成都(國家)質檢院為重點的質量技術檢測體系建設。加快建設社會信用體系,嚴厲懲處失信行為。(省工商局、質監局、食品藥監局、物價局、知識產權局等負責)
(二)全面提高安全生產水平。圍繞“安全生產年”這個主線,推進“三項行動、三項建設”,深入開展重點行業領域安全專項整治,打好煤礦整頓關閉和瓦斯治理兩個攻堅戰,加強道路交通、消防、民爆物品、特種設備和水上交通等的安全監管。強化各類安全事故隱患排查和整治,完善預報、預警、預防和應急救援體系,加大事故查處和責任追究力度。(省安監局牽頭)
(三)全力維護社會穩定。妥善化解地震災害帶來的各種矛盾,確保災區人心安定、社會穩定。採取切實有效措施,確保藏區穩定。健全社會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制,切實加強信訪工作,大力開展“信訪積案化解年”活動,引導民眾理性合法地表達利益訴求,切實維護民眾合法權益。強化維穩工作“一崗雙責”,努力把影響社會穩定的問題解決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繼續推進平安創建。深入開展“掃黃打非”。加強和改進社區、農村警務工作。加強流動人口服務和管理,做好農民工法律援助工作。集中整治突出治安問題和治安混亂地區,依法嚴厲打擊違法犯罪活動。改進和加強新形勢下國家安全工作。(省公安廳、國安廳、司法廳、文化廳、新聞出版局、信訪辦等負責)
(四)做好民族、宗教工作。認真貫徹民族區域自治法,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推進民族團結進步,旗幟鮮明地反對民族分裂活動。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積極主動做好新形勢下宗教工作。(省民委、宗教局牽頭)
(五)加強國防建設。大力支持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建設,進一步加強民兵預備役建設,繼續推進國防動員“五個一”活動,加強軍事設施保護。推進防空防災一體化建設,建立完善軍地應急聯動機制。深入開展擁軍優屬和軍民共建活動,認真落實優撫政策,切實做好軍人退役和轉業安置工作,鞏固和發展軍政軍民團結。(省國動委、省政府辦公廳、人事廳、民政廳等負責)
十、切實加強自身建設,提高政府行政能力
(一)進一步推進依法行政。堅持依法治省,制定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第二個五年規劃,繼續加強政府法制工作。加快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推進綜合執法試點,落實行政執法、行政複議責任制,推行鄉鎮政府依法行政責任制。積極推進司法體制改革。自覺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主動接受省政協的民主監督,加強政府部門與民主黨派的對口聯繫,認真接受公民、社會和新聞輿論的監督。擴大基層民主,保證人民民眾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深化政務公開,及時、準確公開政府信息,進一步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實行科學民主決策,完善重大問題集體決策制度、專家諮詢制度、社會公示和聽證制度。(省政府辦公廳、省政府法制辦、省司法廳、省民政廳等負責)
(二)進一步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深入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社會中介組織分開。紮實推進政府機構改革,探索實行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體制。積極推進機構編制實名制管理。切實加強財稅工作,努力增收節支,深化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收支兩條線等預算管理改革,進一步完善基本支出定員定額標準體系,細化項目支出預算管理,推進預算支出績效考評工作。
加強機關事務管理,提高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省人事廳、財政廳、發展改革委、機關事務管理局等負責)
(三)進一步提高行政效能。嚴格落實“三項制度”,突出抓好政務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全面推行“兩集中、兩到位”。最佳化審批流程,推進並聯審批,縮短審批時限。加快電子政務建設,逐步實現縣到市、市到省網上申請、受理、傳遞和審批。推進省、市、縣三級應急指揮體系和應急志願服務體系建設,推動應急管理法制化和規範化建設,提高對公共突發事件的預防和處置能力。深入調查研究,強化督查落實。健全政府統計規章,建立完善經濟社會運行監測體系,開展災後恢復重建統計監測。做好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省政府辦公廳、省統計局牽頭)
(四)進一步加強廉政建設。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拓展從源頭上防治腐敗工作領域,深入推進預防腐敗試點工作,切實提高反腐倡廉建設成效。嚴格執行領導幹部廉潔從政的各項規定,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注重發揮監察、審計的職能作用,以擴大內需、災後重建、工程建設、土地出讓、產權交易、醫藥購銷、政府採購、資源開發和經銷等領域為重點,嚴肅財經紀律,推進治理商業賄賂工作,嚴厲查處各類違法違紀案件。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精簡會議、檔案,以節約型政府帶動節約型社會建設。(省監察廳、審計廳牽頭)
省政府各部門和單位要根據本要點抓緊制訂本部門和本單位的2009年工作要點,並報省政府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