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內容
渝府發(2009)33號
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有關單位:
《重慶市2009年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工作要點》已經市政府第31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落實此要點的各項工作是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推進重慶市統籌城鄉改革和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3號)的重要內容,是建設國家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工作抓手。工作進展將納入市政府督辦事項,工作成效將納入全市貫徹國發〔2009〕3號檔案一併考核。
二○○九年三月十三日
工作要點
重慶市2009年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工作要點
2009年是全市推進統籌城鄉改革發展開新篇的關鍵之年。全市上下要以“314”總體部署為指導,以貫徹《國務院關於推進重慶市統籌城鄉改革和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3號,以下簡稱《意見》)為主線,著眼保增長、保就業、保民生、保穩定,把統籌城鄉改革與面上改革結合起來,把推進部市合作與落實扶持政策結合起來,把資源配置、項目建設與體制機制完善結合起來,把推進改革與擴大開放結合起來,以改革開放為全市可持續發展增添動力,扎紮實實推進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以優異成績向建國六十周年獻禮。
一、著力推進統籌城鄉四項重點改革
(一)推進土地流轉和林權改革,大力發展現代農業。
1.科學推進農村土地流轉。一是儘快完成農村土地確權工作,向權利人頒發(換髮)土地承包權證、林權證、宅基地使用權證、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證。(責任單位:市農委、市林業局、市國土房管局)二是完善土地流轉交易規則和服務體系。穩妥推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試點,健全農村土地交易所運行機制,每個區縣(自治縣)酌情設立一個土地流轉服務指導中心,規範推進土地實物交易和指標交易試驗。(責任單位:市國土房管局)分區域制定承包地流轉指導價格,健全區縣、鄉鎮、村三級土地流轉服務體系,開展農村土地流轉糾紛仲裁試點,實現70%的行政村成立土地流轉服務站,土地規模經營比例提高到19%。(責任單位:市農委)三是加強農村耕地保護。將土地開發整理與發展現代農業、村莊整治、地質災害搬遷避讓和礦山環境整治相結合,力爭全市全年新增耕地6萬畝以上。研究移土培肥獎勵政策。建立耕地保護共同責任機制,探索建立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基金。(責任單位:市國土房管局、市農委、市財政局)四是提高集約用地水平。強化農村土地規劃管理和用途管制,制定農村宅基地規範管理辦法,出台鄉村建設節地標準和獎勵政策。(責任單位:市國土房管局)
2.加快實施農業產業化經營。一是加快建設糧食、蔬菜、柑橘等種植基地,支持規模糧食種植,完善切塊15%直補資金支持規模種糧辦法,建設42個糧食高產創建示範片,新改建重點蔬菜基地35萬畝,新建標準化柑橘園12萬畝。二是支持發展生豬牛羊等規模養殖,建設現代畜牧業示範區。探索建立規模養殖價格風險應對機制,適時啟動防止生豬價格過度下跌預案,爭取中央補助支持配套建設大中型沼氣池40處。三是加強農業種養殖等技能培訓,提升農業經營者農業技術、農業機械操作、農產品行銷等方面的能力。(責任單位:市農委、市供銷總社)
3.加快建設全國農業機械化綜合示範基地。一是完善農機服務體系。增設縣鄉農機銷售維修服務網點300個,開展農機具使用和日常維護技術培訓,培養一批常駐鎮村的農機技術人員。二是落實農機具購置補貼和稅費優惠政策。對農機具使用運行予以燃油補貼,力爭明年銷售農機具3萬套,支撐農業耕種收機械化水平提高3個百分點達到20%。三是支持農機租賃業發展,研究對農機租賃企業和農戶租賃農機予以財政補貼的政策。四是加強農機宣傳推廣,支持重慶企業開發、生產中小型農業機械,並爭取納入國家農機購置補貼目錄。(責任單位:市農委)
4.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服務體系。一是加快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試點項目,儘快完善方案並報批實施。依法新登記100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全市農民入合率提高到30%以上,重點產業入合率提高到50%以上。大力發展生產行銷型、綜合服務型合作社。(責任單位:市農委、市供銷總社)二是延伸商貿流通和信息服務體系,加快發展農村連鎖商業。新建“千社千店”安全放心消費店和新農村信息服務站各1000個,累計分別達到5000個和4000個。(責任單位:市商委、市供銷總社)三是加快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上半年完成沙坪壩區、永川區、南川區、榮昌縣試點村改革任務,新選擇4個區縣確定試點村開展改革。四是繼續開展農業保險試點,擴大試點規模。全年參保生豬100萬頭以上、奶牛1.3萬頭、柑橘8萬畝,將規模養殖水產納入農業保險。鼓勵各區縣(自治縣)開發農險品種,自行開展農業保險試點工作。(責任單位:市農委)
5.穩步實施林權制度改革。一是全面完成集體林地確權發證工作,依法保障林權權利人的合法權益。二是加強森林公園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森林旅遊業發展。三是制定《重慶市森林資源流轉管理辦法》,推進林地有序流轉。四是完善林權改革配套制度,探索林權抵押貸款、林業政策性保險、生態效益補償等配套政策,推進5個區縣改革試點。引導社會資本進入林業領域發展,力爭2009年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35%,農民林業收入增長10%以上。(責任單位:市林業局)
(二)推動資源要素雙向對進,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6.引導農村勞動力合理流動。一是繼續為農民工辦實事。從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加強技能培訓、實施就業幫扶、提供社會保障、加強基本公共服務和法律保護五個方面,辦好22件實事。(責任單位:市統籌辦)二是加強農民就業培訓和轉移幫扶。落實就讀中職學費補貼、提高創業貸款貼息率等政策,確保返鄉農民工平穩度過經濟低谷期。全年新增培訓40萬農民工,新轉移30萬農村富餘勞動力。(責任單位:市勞動保障局)三是鼓勵和引導返鄉農民工創業。建設10個市級農民工返鄉創業園區,落實市財政建設補貼政策,對進園創業的農民工實行優惠的用地、標準廠房租用、融資扶持,以創業帶動就業。(責任單位:市勞動保障局、市中小企業局)四是繼續辦好“農民工日”活動。營造全社會關心關愛農民工的氛圍,鼓勵農民工向產業工人轉化並融入城鎮。(責任單位:市農委)完善小城鎮遷居配套政策,力爭重點小城鎮接納農村居民遷居20萬人。(責任單位:市公安局、市建委)
7.鼓勵城市工商資本和金融資本下鄉發展。一是制定引導城市資源到鄉村發展的政策措施。促進城市資金、技術、人才、管理與農村資源要素結合。二是支持實施一批城市資源下鄉重大項目。落實資源下鄉項目市級重點項目政策,制訂項目風險防範預案,嚴密監控資本下鄉對“三農”發展的負面影響。(責任單位:市統籌辦)三是推進農村金融創新。擴大農村住房抵押貸款試點。新設立2家村鎮銀行,完成30家小額貸款公司組建,力爭提供200億―300億元的短期資金支持。擴大三峽擔保公司註冊資本金到30億元、市農業擔保公司註冊資本金到3億元以上,全市農業項目擔保能力達到200億元。(責任單位:市政府金融辦、市農委)
8.落實幫扶“兩翼”發展的政策。一是加大市對“兩翼”的投入。落實市對“兩翼”財政專項支持政策,推動市級投資主體加快“兩翼”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和標準廠房建設。(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經委、市國資委)二是促進“圈翼”公共資源共享。落實“一圈”區縣按不低於本級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的實物量支持受助區縣(自治縣)的政策,援建標準廠房5萬平方米以上。探索構建區縣(自治縣)新型糧食平衡、耕地(基本農田)保護和生態補償機制。(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三是加強“圈翼”產業發展合作。“一圈”區縣要制定政策引導本地企業到“兩翼”實施特色產業項目,協助引進適宜的市外項目,推進建立異地辦園和異地投資利益分享機制。(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經委)四是制定“一圈”及重點企業對“兩翼”的捆綁考核辦法,落實幫扶責任。(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
9.推進整村扶貧。一是突出基礎設施、骨幹產業和村級陣地三個重點,實施扶貧整村推進、片區開發。二是加快18個扶貧工作重點縣進行片區扶貧開發,支持培植1-2個支柱產業。三是繼續推進集團式扶貧,把市、區縣(自治縣)部門的扶貧工作落實到貧困村。四是加快推進生態移民。鼓勵自主搬遷,年內搬遷5萬人左右。五是完善扶貧政策和機制建設,發展村級扶貧互助資金組織並健全管理機制,開展貧困農民創業試點,以優惠政策引導各類社會資源投入扶貧事業。啟動“武陵山經濟協作區”規劃編制。(責任單位:市扶貧辦、市發展改革委)
(三)深化規劃體制改革,統籌城鄉建設管理。
10.增強城鄉規劃科學性。一是完成主體功能區規劃編制,研究制定主體功能區配套政策,為編制“十二五”規劃奠定科學基礎。二是基本完成主要規劃協調工作,以區縣(自治縣)為單位,整合主要規劃,實現“四規疊合”(發展規劃、建設規劃、土地規劃、環保規劃),增強規劃編制和實施的科學性、協調性。(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三是加快規劃向鄉村延伸,加強基礎測繪工作,完成鎮村規劃所需的12000、15000地形圖繪製,為鄉鎮和村莊規劃提供底圖。加快制定完善縣域有關規劃,進一步完善105箇中心鎮規劃,完成1000個新農村建設村級規劃。(責任單位:市規劃局)制定村莊分類發展指導意見。(責任單位:市農委、市發展改革委)啟動主城及區域性中心城市“城中村”改造試點,對城鄉結合部實施綜合整治。(責任單位:市建委、市規劃局)
11.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管理。一是高強度推進農村交通、水利、能源、通信、廣播電視等基礎設施建設。新解決200萬城鄉居民飲水安全問題,鄉鎮和行政村公路通暢率分別達到87%和40%,鄉鎮客運交通全覆蓋,新建農村戶用沼氣池15萬口,規劃發展集中沼氣。(責任單位:市交委、市水利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農委)二是引導基礎設施運營網路由城市向鄉村延伸。著手研究水務、燃氣、環保、公交等向農村居民集居區覆蓋的方案。(責任單位:市市政委、市水利局、市環保局、市交委)加快建設直達國際的專用高速通信通道。(責任單位:市信息產業局)三是創新基礎設施建管機制。將項目資金安排與體制機制建設聯動,推行“先建機制、後建工程”。深化“成本+合理利潤”的原水水價改革,選擇1―2個水利工程開展產權拍賣試點。(責任單位:市水利局、市物價局)培養鄉鎮沼氣技術人才隊伍,建立農村沼氣池建設、日常維修、技術諮詢等服務體系。(責任單位:市農委)啟動綜合交通體制改革試點方案研究。推進“通村公路”建設試點,建立農村路、站、運一體化管理和農村公路長效養護機制。(責任單位:市交委、市發展改革委)
12.加快建設市級重點小城鎮。一是改善小城鎮生活環境和配套服務。整合市級財政資金10億元,爭取國家投入,帶動社會資本,建好10個森林生態鎮。(責任單位:市建委、市財政局、市林業局)實施農村康居工程,推進農房拆危建新,完成3萬戶農村危舊房改造。積極推廣巴渝新農村農房標準圖集,完成3萬戶巴渝新居建設。(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建委、市農委、市國土房管局)二是規劃建設小城鎮產業發展基地。用好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每個市級重點鎮集中建設1個小企業創業基地。(責任單位:市國土房管局、市中小企業局)三是加強小城鎮周邊農村面源污染防治。新建4個農村面源污染綜合防治示範區,繼續實施村莊環境整治示範工程。加強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大力實施有機肥推廣示範工程。(責任單位:市環保局)治理水土流失面積800平方公里。(責任單位:市水利局)
(四)統籌城鄉社保建設,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13.以農村為重點實施公共服務設施標準化工程。一是全面啟動中國小標準化建設,建成500所農村寄宿制學校,國中畢業生升入高中階段學校的比例達到88%。(責任單位:市教委)二是推進《健康重慶衛生行動計畫》,加強社區及村級基礎醫療設施建設,新建和改擴建鄉鎮衛生院148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80個、合格村衛生室500個。(責任單位:市衛生局)強化基層體育設施建設,新建600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300箇中國小塑膠運動場。(責任單位:市體育局)三是加快實施公共文化重點工程。新建區縣文化館4個、圖書館5個、鄉鎮綜合文化站200個、農家書屋2000個、農村書刊借閱點1萬個,建設區縣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子中心26個。(責任單位:市文化廣電局、市新聞出版局)
14.加強城鄉就業和社會保障。一是做好城鄉就業工作。加快制定就業促進條例,推行全市人力資源市場信息發布、市場規則、市場管理統一。落實支持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政策,引導企業儘量少裁員、不裁員。(責任單位:市勞動保障局、市經委、市中小企業局、市國資委)二是推進社會保險擴面。進一步提高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將已改制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全面納入參保範圍。銜接全國農民工保險辦法和城鎮社保轉接辦法,繼續擴大農民工養老、大病醫療保險覆蓋面,參保人數分別達到40萬人、30萬人。擴大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到10個區縣。全面推行城鄉合作醫療保險改革。(責任單位:市勞動保障局、市衛生局)三是完善救濟救助管理。落實《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擴大農村低保覆蓋面。完善醫療救助管理服務。新建改擴建150個鄉鎮敬老院、5所綜合性社會福利中心、10個社會養老服務示範點、4個兒童福利院和4個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責任單位:市民政局)
15.建立公共服務投入保障機制。一是保障公共服務人員待遇穩步提高。研究提高農村教師、醫務人員素質和待遇的方案並啟動實施,穩定農村公共服務隊伍。(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教委、市衛生局)二是加大財政公共服務投入。財政對就業、社保、教育、衛生等公共服務的投入高於財政經常性支出增長,占財政支出的比例比上年明顯提高。擴大財政購買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的覆蓋面。(責任單位:市財政局)三是鼓勵社會資本投入公共服務領域。推行“管辦分離”,引導社會資金投入經營性公共服務領域,規範發展民辦教育,鼓勵開發農村文化產品。(責任單位:市教委、市文化廣電局)
16.加強社區建設和管理。一是加快發展農村社區。繼續推進農村社區建設,編制全市村(居)務公開目錄,新增300個農村社區建設試點村。二是推進完善農村居民服務和管理體系,探索合理的社區自治機制和矛盾調處機制。(責任單位:市民政局)三是加強流動人口管理。研究農村人口流動趨勢,完善配套服務。(責任單位:國家統計局重慶調查總隊)啟動《重慶市流動人口服務和管理條例》立法工作,探索人口動態管理機制。(責任單位: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四是加大統籌城鄉基層黨建工作力度。引導“兩新”組織黨組織建設,在主城60%的社區和區縣(自治縣)城社區全面推進建設標準化“紅岩家園”黨員服務中心,加強和改善對流動黨員的服務。(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
二、遠近結合推進兩類綜合改革
(一)解決當前經濟運行中的體制政策障礙。
17.幫助中小市場主體渡過難關。一是放寬市場準入。擴大民間資本投資於經營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範圍,完善政府購買服務辦法。二是改善發展環境,推行個體創業“一費制”改革。(責任單位:市工商局)對企業“五險一金”進行掛賬處理,緩解企業資金流動性不足的問題。(責任單位:市勞動保障局)三是幫助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新增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10家,全年擔保發生額達到200億元。擴大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助金由1500萬元提高到1億元。(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經委、市政府金融辦、市中小企業局)四是改進對企業的信息服務。及時公布政府採購產品及服務目錄指南,加大政府採購本地產品及服務的工作力度。(責任單位:市經委、市中小企業局、市財政局)
18.以體制創新提升國企活力。一是推進國有資本結構調整,努力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影響力和帶動力。堅持國有資本有進有退,推動國有資本向經濟鏈的關鍵領域集中、向產權鏈的核心部位集成、向產業鏈的關鍵部位集約、向價值鏈的高端部位集聚。二是促進國有企業做優做精,加大市內國企與世界500強企業和“中字號”大集團的聯合重組力度,力爭年末市屬國有重點企業資產總額達到9000億元以上。三是加強國有資本監管,擴大試點範圍。完善國資監管體系,防止國資流失。(責任單位:市國資委)
19.為擴大消費創造條件。一是改善消費環境。完善聯合徵信系統,加強消費維權體系建設。健全產品質量和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機制,持續開展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活動,新建國家級質檢中心2個。(責任單位:市質監局、市工商局)二是完善熱點消費引導政策。積極發展住房、汽車、旅遊等消費。落實購房優惠政策,活躍房地產市場。積極推進擴大目錄後的“家電下鄉”,培植農村消費熱點。三是扶持商貿市場主體發展,新培育百億元級商圈、百億元級市場各1個、百億元級商貿企業3家。組織好名鎮旅遊主題年活動。四是加快城鄉商貿網路建設,實現縣縣有配送中心、鄉鄉有連鎖超市、村村有商貿綜合服務網點。新建和改造區縣農貿(專業)市場20個,培育商業示範社區20個,規範發展舊貨市場。(責任單位:市商委、市供銷總社、市旅遊局、市信息產業局)
20.創新對外開放的體制機制。一是加快建設“兩路―寸灘”保稅港區,抓緊編制報批兩江新區規劃。(責任單位:市外經貿委、北部新區管委會、重慶兩路寸灘保稅港區管委會)二是擴大招商引資。依託庫區對口支援、東西部合作示範基地等平台,承接東部沿海地區加工貿易及產業轉移。(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幫助解決園區用地問題,探索園區集約利用土地方式,引導工業園區推行標準廠房。(責任單位:市經委)三是改革外貿管理體制。加大出口獎勵,強化對技術密集型、勞動密集型企業擴大出口的支持,積極開拓非洲、拉美、東歐等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較小的市場。推進區域通關改革,建立沿長江大通關模式,提高通關效率。四是完善“走出去”政策支持體系。抓住有利時機,投資海外礦產、林業、漁業等資源型產業。支持企業到國內外設立研發中心、產品設計中心,併購擁有先進技術的企業和實驗室、研發機構等。推進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帶動中小企業集團式走出去投資建廠。(責任單位:市外經貿委)
(二)為中長期經濟成長創造體制環境。
21.深化財稅體制改革。一是繼續最佳化財政投向,完善轉移支付制度。完善縣鄉運轉最低財力保障機制,擴大對“兩翼”區縣(自治縣)的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二是加強對專項資金使用的分類指導。研究不同資金的配置和監管方式。出台實施招投標方式配置財政涉農資金辦法,推進涉農資金在重點小城鎮、重點扶貧村“打捆”使用。三是全面推行增值稅轉型改革,減輕企業稅賦負擔,促進產業發展。四是推進部門預算區縣(自治縣)全覆蓋,推廣國庫集中支付改革。(責任單位:市財政局)
22.加快完善長江上游地區金融中心功能。一是加快建設金融核心區,爭取引進更多法人金融機構。二是力爭全國性、區域性金融市場建設有突破,爭取獲準在渝建立全國性電子票據交易中心、OTC市場、生豬等畜產品遠期契約市場。三是拓展直接融資規模,力爭實現2―3家企業上市,積極推進20家大型企業集團整體上市工作,發行企業債券100億―200億元,擴大科技風險投資額度到50億元以上,吸引國內外股權投資機構來渝發展並形成100億元以上私募投資基金規模,完成3家金融租賃公司籌建並形成100億元資本金規模。四是完成地方保險、信託機構的增資擴股工作,積極爭取各類保險資金以股權、債權等形式投入我市重點項目和重點企業建設。(責任單位:市政府金融辦、市國資委、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委)
23.理順資源要素價格機制。一是加快構建有利於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價格體制框架。探索完善資源市場化交易。落實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同步推進建立資源產權交易制度,實現產權按照市場規則交易流轉。(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物價局)二是適時進行水價改革。儘快推進自來水抄表到戶。(責任單位:市市政委)調整污水處理費徵收標準至“保本微利”水平。(責任單位:市市政委、市物價局、市財政局)三是完善能源價格政策。穩步推進燃油稅改革。開展大用戶直購電試點工作。(責任單位:市經委、市物價局)研究調峰電價政策,完善小水電上網電價形成機制。暫停徵收煤炭價格調節基金。(責任單位:市物價局)四是完善環保政策。改革服務業企業垃圾處置費收費標準和徵收方式,適當調低商業企業垃圾處理費率。(責任單位:市物價局)研究鼓勵包裝回收的政策措施,倡導使用再生資源產品。(責任單位:市經委)推進“綠色信貸”、“綠色保險”、排污交易和環境有償使用,開展排污總量指標交易試點。(責任單位:市環保局)
24.進一步改善行政運轉績效。一是基本完成機構改革任務。根據中央統一部署,按大部制要求啟動我市政府機構改革,圍繞職能轉變和理順關係,進一步最佳化行政組織體系,上半年完成市政府機構改革工作。落實行業協會改革發展政策,明確行業協會承接行政機關轉移的一批職能。(責任單位:市編辦)二是進一步推進擴權強縣,市級部門要繼續向區縣(自治縣)下放一批事項的管理許可權,制定下放權力實施指導監督辦法。(責任單位:市政府法制辦)三是深化鄉鎮改革。實施鄉鎮基層人才建設計畫,選派5500名大學生充實鄉鎮黨政機關、政法、教師、醫療衛生、農技和村“兩委”人才隊伍。(責任單位:市人事局)強化鄉鎮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完善規劃、建設、環保等管理和服務。推進鄉鎮公共事務公開,健全民主決策程式和定期聽取民眾意見的制度。四是啟動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創新公共服務體制,提升公共服務機構運轉效率。(責任單位:市編辦)
附表:重慶市2009年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主要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