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樅茶(單縱茶)

單樅茶

單縱茶一般指本詞條

鳳凰單樅茶是青茶品種之一, 歸於烏龍茶類,屬於半發酵茶, 是我國六大茶類之一。鳳凰單樅有900多年的生產歷史, 源遠流長, 聲譽遠播。鳳凰單樅茶主產地潮州是我國三大烏龍茶產區之一。鳳凰單樅茶主產區潮州鳳凰山區坐落於廣東省潮州城區北面約 40 km 處的鳳凰鎮, 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種植區主要處於海拔800—1500 m之間。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單叢茶葉
  • 拉丁學名: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山茶目
  • :山茶科
  • :山茶屬
  • :單叢茶葉
  • 分布區域:廣東水仙、潮州鳳凰鎮
  • 產地:廣東省潮州市潮安區鳳凰鎮
  • 功效:清熱解毒、緩解疲勞
  • 禁忌:孕婦及3歲以下兒童慎用
茶樹特徵,茶葉品種,自然花香,天然果蜜,栽培簡史,茶區介紹,茶區氣候,茶區地壤,化學成分,

茶樹特徵

茶樹特徵、特性等所採用的劃分方法、標準說明如下:
1、樹型劃分:行分法,分喬木、小喬木(半喬木)、灌木三種類型。
單樅茶
(1)喬木型:植株高大,主幹明顯,最低分枝高度一般在離地面30厘米以上者;
(2)小喬木型:植株高大,主幹尚明顯,最低分枝高度一般都在地面以上者;
(3)灌木型:植株較矮小,且無明顯的主幹,最低分枝多從地下根頸處分生者。
2、葉型劃分 :按以往標準劃分 ,並以葉長為主,參考葉寬,分為大葉、中葉、小葉三種類型。
(1)大葉種:葉長10厘米以上,葉寬4厘米以上者;
(2)中葉種:葉長7—10厘米,葉寬3—4厘米者;
(3)小葉種:葉長7厘米以下,葉寬3厘米以下者;
3、芽梢生育期劃分:主要指越冬芽的萌發期(即春芽魚葉開展期)與春茶開採期。根據鳳凰茶區的氣候條件與茶樹萌芽、開採的時期(指5—10%的魚葉開展期和一芽三葉開展期)劃分為特早芽、早芽、中芽與遲芽四種類型。
(1)特早芽種:驚蟄前魚葉開展,春分前後開採者;
(2)早芽種:春分前後魚葉開展,清明前後開採者;
(3)中芽種:春分至清明間魚葉開展,清明後至穀雨前開採者;
(4)遲芽種:清明前後魚葉開展,穀雨後至立夏前後開採者。
茶樹芽梢生育期直接受地域的氣候(主要是氣溫)影響而有較大變化,只能根據原產地實地觀察的生育期為主,並參照當地採摘情況等進行比較與劃分。
4、花冠大小與花絲多少的劃分:按實際調查的數據編入。
5、有關性狀水平的反映方法:
為了適應種植與栽培套用需要,各品系均以反映一般性狀或平均水平為主,必要時,則補充介紹個別的特殊狀態,反映方法如下:
(1)樹姿:分直立、開張、半開張。
(2)樹高:地面至樹冠多數枝條頂端的垂直高度。
(3)樹幅:水平量茶叢樹冠面的東西與南北向及其相垂直的直徑,中間用“×”來表示。
(4)主幹圓徑:離地面約20厘米處量徑乾。
(5)最低分枝高度:距地面最近的分枝高度。
(6)分枝密度:目測分稀、中、密。
(7)發芽密度:目測分稀、中、密。
(8)芽色及芽茸毛:芽色分綠、黃綠、紫色、銀白色等;芽茸毛分無、少、中、多、特多。
(9)新梢長度:指成熟新梢長度、量10條平均值。
(10)新梢著葉數:數10條新梢著葉數,取平均值。
(11)葉片著生狀況:分上斜、水平、下垂。
(12)節間長:成熟新梢魚葉以上二葉片間長度,量10段平均值。
(13)葉形:分卵圓形、圓形、倒卵圓形、長橢圓形、橢圓形、披針形等。
(14)葉長:量成熟葉片基部至葉尖長度,量10葉平均值。
(15)葉寬:量成熟葉片最大寬度,量10葉平均值。
(16)葉面:分平滑、微隆、隆起。
(17)葉色:分綠、黃綠、深綠等。
(18)葉尖:分圓尖、鈍尖、驟尖、漸尖。
(19)葉身:分內折、平展、背卷。
(20)葉質:分柔軟、中等、硬脆。
(21)鋸齒:分粗、細、深、淺、鈍、利。
(22)鋸齒對數:成熟葉片的鋸齒對數,數10葉平均值。
(23)葉緣:分平滑、波狀、微波狀。
(24)葉脈對數:指閉合葉脈對數,數10葉平均值。
(25)新梢休止期:指每年新梢生長終止期。
(26)年生長輪次:指一年可采幾輪茶。
(27)開花期:指10%左右花蕾開放期。
(28)盛花期:指50%左右花蕾開放期。
6、茶葉產量:茶葉產量的數字均為乾茶的產量。

茶葉品種

鳳凰水仙——鳳凰單叢
又名廣東水仙潮安水仙,別名大烏葉、大白葉。有性繁殖系品種。小喬木型,大葉類,早芽種。
原產於廣東省潮安縣鳳凰山。古稱“鷦嘴茶”,又名待詔茶,後稱為鳳凰水仙茶。主要分布於廣東豐順饒平蕉嶺平遠等地。解放後,在廣東省大規模推廣,湖南、江西、浙江等地亦有少量引種。植株較高大,樹姿直立,樹高達3米以上,樹幅2米左右,分枝較稀,大部分植株分枝離地面約20—40厘米,主幹粗明,皮光滑,色多灰白,枝條粗狀直生性強,節間長0.8—5厘米。葉片呈稍上斜或水平狀著生,葉片長9.0—13.6厘米,葉寬 4.0—5.1厘米,葉形橢圓或長橢圓,葉尖漸尖或急尖,葉面平展或微隆,葉色綠,有光澤,葉片較厚脆,葉身內折,葉脈9—12對,葉緣平或微波,葉齒疏淺,20—42對,平均34對。春芽萌發期一般在3月中旬,清明前後開採,育芽力較強,芽葉肥壯,黃綠色,茸毛少,發芽密度中等,一芽三葉長6.4— 9.9厘米,長者達14厘米,百芽重平均86.2克。
盛花期11月上旬,花冠直徑3.8X3.3厘米,萼5—7片;花絲152—223枚,平均197枚,外輪長1.2厘米,花粉鮮黃;花柱高1.3厘米,柱頭3分叉,多偏曲,分叉長0.5厘米,雌蕊高於雄蕊0.1—0.3厘米,子房光滑,結實率較高,抗逆性尚強,適應性較廣。

自然花香

1、黃梔香型
(1)宋種1號
植株高大,樹姿開張,樹高5.8米,樹幅6.5X6.8米,主幹明顯,主幹圓徑為 1.65米,離地面60厘米處有三大分枝,圓徑分別為0.65米、0.94米和0.75米,分枝密度中等,葉片呈上斜狀著生,成葉長10.9厘米,葉寬 4.3厘米,葉形橢圓,葉尖漸尖,稍下垂,葉面微隆,葉色綠,有光澤,葉質硬度中等,葉身內折,主脈明顯,側脈平均10對,葉緣微波,葉齒細、淺、鈍,共 33對。由於茶樹蒼老,育芽能力一般,每年只採摘一輪春茶。其後代育芽能力較強。春芽萌發期在春分前,春茶開採期在穀雨前幾天。發芽密度中等,芽梢較短,新梢平均長2.5厘米,著葉2—3片,節間長0.8厘米,嫩梢黃綠色,無茸毛。
單株產量高。1958年前,春茶株產8斤左右。1959年對該樹進行三改(改土、改園、改樹),即刮除樹身寄生苔蘚地衣,剪除枯枝,搬開樹邊岩石,壘石砌坎,擴大園基,客土二尺余厚,使茶樹日趨茂盛、高大
成茶條索挺直肥大,色澤黃褐呈鱔魚皮,油潤有光,湯色金黃,香氣濃郁,天然花香,味道甘醇。老叢韻味獨特,回甘力強,耐沖耐泡,是著名的單樅之一。
(2)宋種2號
又名大樅茶。有性繁殖植株。小喬木型,中葉類,遲芽種。
植株高大,樹高5米,樹幅5.6×6.05米,樹姿開張,乾周1.82米,主幹因客土不明顯,接近地面有六大分枝,分枝密度中等,葉片上斜著生,葉形長橢圓,葉長7.8厘米,葉寬3.7厘米,葉尖圓尖或鈍尖,葉面平滑,葉色深綠,有光澤,葉質硬度中等,葉身平展或微卷,葉緣微波狀,葉脈10對,有 24對細、淺、鈍葉齒。育芽能力較強,春芽萌發期在清明前10天左右,春茶採摘期在穀雨後幾天,發芽密度較密,芽頭壯,芽色淺綠,有少量茸毛。新梢長12 厘米,著葉3—4片,節間長3厘米。新梢每年生長2輪次,10月起為新梢休止期。盛花期11月上中旬,花冠直徑3.2×3.8厘米,花絲120 —160枚,柱頭3分叉,多偏曲,子房光滑,果實多為2籽。抗逆性和適應性較強。
(3)老仙翁
有性繁殖植株。小喬木型,中葉類,遲芽種。系從烏崬山鳳凰水仙群體品種的自然雜交後代中單株篩選而成。因樹齡老,成茶香氣高,滋昧好,可與八仙單樅茶媲美而命名為老仙翁。生長在海拔高度1100米的烏崬山,樹齡達400多年。老樅已經有小量扦插或嫁接繁殖,形成老仙翁無性繁殖系後代。其後代在烏崬高山地帶栽培較多。
植株較高大,樹高2.72 米,樹幅3.10×3.45米,樹姿開張,主幹圓徑1.04米。分枝密,最低分枝離地20厘米。葉片上斜狀著生,葉形長橢圓,葉長8.5厘米,葉寬3.4厘米,葉面微隆,葉色深綠,葉尖漸尖,葉身稍內折,葉肉厚,葉質硬脆,葉緣波狀,葉脈10對,葉齒較疏,齒形細、淺、利,平均24對。育芽能力中等,其後代育芽能力較強。春芽萌發期於4月初,春茶開採期在5月初。發芽密度中等,較整齊,芽色淺綠,無茸毛。新梢較短小,梢長4厘米,著葉3—4片,節間長0.7厘米。
(4)大白葉1號
有性繁殖植株。喬木型,大葉類,中芽種。
系從烏崬山鳳凰水仙群體品種的自然雜交後代中單株篩選而成。生長在海拔約1150米的烏崬李仔坪村下厝厝後的茶輋上。據說已有400多年的樹齡。老樅已有批量扦插繁殖,形成大白葉1號無性繁殖系後代。其後代主要分布於鳳凰高山地帶。
植株高大,樹姿開張,樹冠宛如一把傘。樹高4.8米,樹幅4.2×6.8米,主幹圓徑100厘米,離地30厘米處有三大分枝,分枝後5厘米處莖圍分別為0.88米、0.6米和0.54米,分枝密度中等,葉片呈稍上斜著生,成葉長橢圓形,長10.6厘米,寬3.6厘米,葉面平滑,葉色綠,富光澤,先端圓尖,葉身微內折,葉質肥厚,葉緣微波狀,有細、淺、鈍葉齒29對,主脈明顯,側脈分明,有9對。育芽能力較強,發芽密,芽色綠,無茸毛。春芽梢長13 厘米,著葉5—6片,節間長2.8厘米,通常春分前萌芽,春茶採摘期在穀雨前3天左右。年採摘2輪次。盛花期11月上旬,花冠直徑3.6× 3.8厘米,萼5片,瓣6—7片,花絲乳白色,140枚左右,花粉鮮黃,柱頭3分叉,子房光滑,結實率較低,抗逆性尚強,適應性較廣。
成茶條索緊直,淡青褐色較油潤,湯色黃綠,滋味甘醇,老樅茶山韻味重,香氣清高,耐泡。
(5)木仔(番石榴)葉1號
有性繁殖植株。小喬木型,大葉類,中芽種。
因葉形似果樹木仔(番石榴)之葉而得名。調查樹是其有性繁殖個體,經多年培育形成的老樅,生長在海拔約450米的鳳光崎輋村西南,地名叫大石 的山腰茶園裡,樹齡近100年。1990年以後,在當地用無性繁殖法推廣數千株,形成該株的無性繁殖系後代。
植株較高大,樹姿半開張,樹高3.2米,樹幅2.8×3.2米,主幹圓徑40厘米,分枝密度中等,最低分枝離地18厘米,葉片上斜狀著生。葉長10厘米,葉寬4.2厘米,葉形橢圓,葉尖鈍尖,葉面隆起,葉色綠,葉身平展,葉質中等,葉緣微波狀,葉脈8對,葉齒疏淺,齒數31對。春芽萌發期在春分前,春茶採摘期在清明後10天左右。發芽密度中等,育芽能力強,幼嫩芽梢綠色,無茸毛。新梢長8厘米,著生2—4片葉,節間長1.8厘米。新梢每年生長3輪次。
單株產量較高,1996年春茶采3.7斤。同年8月鋸短後嫁接上其他名優品種。
又名水路種。無性繁殖系。小喬木型,大葉類,中芽種。
原有母樹系從烏崬山鳳凰水仙群體品種的自然雜交後代中單株篩選而成。該茶品質優異,在泡烏龍茶時,只要加入少許的該種茶葉,即能顯現其特殊的香和味,因茶葉投葉量比例懸殊,故喻為海底撈針。又因茶樹生長在水利坑溝的旁邊,而得名“水路”。母樹最高年株產春茶12斤多。該茶曾於汕頭經濟特區成立十周年慶典期間,被來汕頭的中央眾首長飲後大加稱讚,是名單樅茶之一。該母樹於1996年死亡,但死前已經有一定數量扦插繁殖,形成該老樅無性繁殖系後代,當地茶農將其扦插苗稱為“海底撈針”或“水路種”。
樹高1.35米,主幹圓徑28厘米,最低分枝高度14厘米,樹姿直立,樹幅1×0.95米,分枝密度中等,葉片上斜狀著生。葉長12厘米,葉寬 5.2厘米,葉形長橢圓,葉尖漸尖,葉面隆起,葉色深綠,有光澤,葉質硬度中等,葉緣波狀,葉脈9對,葉齒深銳,齒數30對。春芽在春分前萌發,春茶採摘期在清明後6—7天,發芽密,芽葉肥壯,嫩芽綠色,無茸毛,新梢長11厘米,著生葉數4-6片。節間長2.5厘米。
(7)棕蓑挾
又名通天香、黃梔香、一代天驕、主席茶。無性繁殖系。小喬木型,中葉類,中芽種。
原單株母樹系從烏崬山鳳凰水仙群體品種的自然雜交後代中單株篩選而成。是鳳凰山名單樅茶樹之一。傳說100多年前,有一天,烏崬中心 村三姑娘採摘春茶時,期間驟降大雨,她使用棕蓑包挾茶筐,保護茶葉,回家後精工製作出色、香、味、形俱佳的單樅茶,博得人們的稱讚,故將該茶取名“棕蓑挾”。
植株高2.7米,樹姿直立,樹幅 1.73×2.7米,主幹圓徑53厘米,分枝疏,最低分枝高度14厘米,葉片上斜著生。葉長7.5厘米,葉寬3.8厘米,葉形卵圓,葉尖圓尖,葉面微隆,葉色黃綠,有光澤,葉身內折,葉質硬度中等,葉緣微波狀,葉主脈明顯,側脈8對,有33對細、淺、利的葉齒,春芽萌發期在春分後,穀雨前是採摘期,育芽能力較弱,發芽較疏,芽色淺綠,無茸毛,春梢長3厘米,著生葉數3片,節間長1厘米。新梢年生長2輪次,10月起為新梢休止期。盛花期11月上旬,該樹只開花不結實。
成茶條索緊直,鱔魚色油潤,韻味獨特,黃梔香氣高銳,持久,湯色金黃,滋味鮮爽,回甘力強,耐泡。
2、姜花香型
(1)薑母香
有性繁殖植株。小喬木型,大葉類,中芽種。
系從鳳凰山鳳凰水仙群體品種的自然雜交後代中單株篩選而成。因成茶具有輕微的生薑味道並帶有姜花的香氣而得名。生長在海拔約1000米的鳳北官頭輋村東北地名叫墩仔的小山頭上,樹齡約100年。
植株高3.9米,樹幅2.9×3.6米,樹姿半開張,主幹圓徑77厘米,主幹離地8厘米處分生4條骨幹枝,分枝密度大,葉片上斜狀著生。成葉長 11厘米,寬4厘米,葉尖漸尖,葉形長橢圓形,葉面微隆,葉色青綠,葉身平展,葉質硬脆,葉緣波狀,葉齒28對,齒狀粗、深、利,葉脈10對。春芽在春分前萌發,春茶採摘期在清明後7—8天。發芽密度中等,較整齊,芽葉生育能力較強,幼嫩芽梢淺綠色,無茸毛。新梢長8.5厘米,著生葉數3片,節間長2.5 厘米。新梢每年生長2輪次,10月起為新梢休止期。盛花期11月下旬,花冠直徑3.1×3.5厘米,花絲136枚,花量多,但結實率較低。
(2)姜花香
又名薑母香、通天香。有性繁殖植株。小喬木型,中葉類,中芽種。
原種系從烏崬山鳳凰水仙群體品種的自然雜交後代中單株篩選而成。因其茶葉有突出的薑母花香味,沖泡時,香氣沖天,滿屋皆香而喻為通天香。相傳母樹植於明代,距今有400多年歷史。
植株較高大,樹姿較開張,樹高3.86米,樹幅4.26×3.76米,主幹圓徑1.1米,分枝密度中等,葉片上斜狀著生。成葉長9.6厘米,寬 3.7厘米,葉形長橢圓,葉尖漸尖或鈍尖,葉面微隆,葉色綠,有光澤,葉身平展,葉質硬度中等,葉緣波狀,葉齒疏淺,齒數28對,葉脈6對。春芽萌芽期在春分前後,春茶採摘期在穀雨前後。發芽密度較大,發芽較整齊,育芽能力中等,芽色淺綠,無茸毛。春梢肥壯,持嫩性較強,春梢長11厘米,著生葉數3—4 片,節間長2.4厘米。每年新梢生長3輪次,國慶節以後為新梢休止期。
成茶條索緊直,較纖細,淺黃褐色油潤,湯色金黃明亮,姜花香氣清高持久,味道鮮爽,滋味濃醇爽口,韻味獨特,耐沖泡。是鳳凰山名單樅茶樹之一,多次評為廣東省名茶。
3、茉莉香型
(1)茉莉香1號
無性繁殖系。灌木型,大葉類,中芽種。
因成茶沖泡時,溢出自然的茉莉花香味而得名。調查樹是原有單株母樹的無性繁殖個體,經多年培育形成的老樅。生長在海撥810米的鳳凰山,樹齡約150年。現老樅已經有小批量扦插繁殖,形成茉莉香1號無性繁殖系,其後代主要分布在字矛村庵角。
植株高3.4米,樹幅3.2×2.5米,樹姿半開張,從地面處分生8條骨幹枝,分枝密度較疏,葉片上斜狀著生。成葉長10厘米,寬4.6厘米,葉形橢圓,葉尖漸尖,葉面平滑,葉色綠,葉身稍內折,葉質肥厚,葉緣微波狀,葉齒細、淺、利,齒數37對,葉脈10對。春梢萌芽期在春分後,春茶採摘期在穀雨季節。發芽密度偏疏,芽色綠,有茸毛,發芽較整齊,新梢長4.8厘米,著生葉片3—4片,節間長1.2厘米。生年新梢生長3輪次。盛花期11月下旬,花量少,結實率低。
單株產量較高。常年春茶採摘3斤左右。
成茶條索緊卷,烏褐色較油潤,湯色橙黃,茉莉花香味尚清高,滋味甘醇,山韻味較濃,耐沖泡。
(2)茉莉香2號
無性繁殖系。小喬木型,大葉類,遲芽種。
因成茶具有自然的茉莉花的香味而得名。植株高1.8米,樹幅1.1×1.1米,樹姿半開張,主幹圓徑25厘米,分枝密度中等,最低分枝離地19厘米,葉片上斜著生,葉長11厘米,葉寬4.7厘米,葉形長橢圓,葉尖漸尖,葉面微隆,葉色深綠,葉身稍內折,葉質柔軟,地緣波狀,葉齒粗、淺、利,齒數30對,葉脈9對。春芽萌發期在春分後,春茶採摘期在穀雨後7—8天。發芽密度中等,芽色淺綠,無茸毛。因嫁接成活時間短,營養生長相當旺盛,新梢特別粗長,新梢長26—30厘米,著生葉數6—8片,節間長4.5厘米。每年新梢生長4輪次。因樹齡小,尚未開花結實。
成茶條索緊結碩大,黑褐色,香氣清高細銳,具有自然的茉莉花香味,湯色橙黃明亮。
4、橙花香型
橙花香
有性繁殖植株。小喬木型,中葉類,中芽種。
系從烏崬山鳳凰水仙群體品種的自然雜交後代中單株篩選而成。因成茶沖泡時溢出自然的橙花香氣而得名。生長在海撥約800米的鳳西大坪村地名叫尖石尾的茶園裡,樹齡約150年。老叢已有少量無性繁殖後代,其後代在大坪村有種植。
植株較高大,樹姿開張,樹高3.75米,樹幅4.4×4.5米,主幹圓徑94.5厘米,分枝密度大,最低分枝離地20厘米,葉片上斜狀著生。成葉長9.5厘米,寬3.8厘米,葉形長橢圓,葉尖漸尖,葉面微隆,葉色綠,葉身內折,葉質中等,葉緣微波狀,齒數34對,齒形淺鈍,葉脈9對。春芽萌發期在春分前,春茶採摘期在穀雨前4—5天。發芽密度大,較整齊,育芽能力強,嫩芽梢短小,芽淺綠色,茸毛少。春梢長3厘米,著生3片葉,節間長0.8厘米。每年新梢生長2輪次。盛花期11月上旬,花量少,結實率低。
成茶條索緊直,烏褐油潤,湯色橙黃明亮,橙色香氣清高,滋味甘醇鮮爽,耐沖泡。

天然果蜜

1、仁香型
(1)杏仁香1號
有性繁殖植株。小喬木型,中葉類,中芽種。
原種系從烏崬山鳳凰水仙群體品種的自然雜交後代單株篩選而成。因其品質具有杏仁的香和味,從殺青、烘焙直至成茶沖泡各過程都強烈地表現出來而得名。
生長在海撥約1000米的烏崬山,樹齡據說將近200年。老樅已經有一定數量扦插繁殖,形成杏仁香1號老樅無性繁殖系後代,其後代主要分布在海撥600米以上的鳳凰茶區。
植株較高大,樹姿開張,樹高3.7米,樹幅4.1×3.5米,主幹圓徑67厘米,分枝密度大,最低分枝離地面25厘米,葉片上斜狀著生,成葉長 9.1厘米,葉寬3.5厘米,葉形長橢圓,葉尖鈍尖,葉面微隆,葉色深綠,葉身內折,葉質中等,葉緣前半部呈微波狀,葉齒粗、淺、鈍,齒數24對,葉脈9 對。春芽萌發在春分後,春茶採摘期在穀雨前後。發芽密度大,較整齊,育芽能力強,幼嫩芽梢肥壯,芽色淺綠,無茸毛。春梢長7—11厘米,著生葉數3—4 片,節間長1.8厘米。新梢年生長2輪次,9月底起為營養芽休止期,盛花期11月中旬,花冠中等大,花絲126—164枚,花量中等,結實率低,朔果大部分內含茶籽2—3粒。
成茶條索緊結、壯直,淺黃褐色、油潤,香氣清高,湯色淺黃明亮,杏仁蜜韻味醇爽且持久,耐泡。
(2)桃仁香
有性繁殖植株。小喬木型,中葉類,遲芽種。
原種系從烏崬山鳳凰水仙群體有桃仁的香味而得名。已有150多年的栽培歷史。
植株較高大,樹姿開張,樹高3.2米,樹幅4.4×3.9米,近地面主幹處分生三大分椏,分椏圓徑分別為90、33和48厘米,分枝密度大,葉片上斜狀著生,葉長8.5厘米,寬3.4厘米,葉形長橢圓,葉尖漸尖,葉面平滑,葉色綠,有光澤,葉身背卷,葉質中等,葉緣微波狀,葉脈8對,葉齒細淺,齒數30對。春梢萌發期在春分後,春茶採摘期在穀雨後5—9天。發芽密度大,較整齊,幼嫩芽梢較短小,芽葉生育能力較強,芽色綠,無茸毛。春梢長4厘米,著生葉數4片,葉節密。每年新梢生長2輪次。盛花期11月上旬,花量多,結實率高。
成茶條索緊細,烏褐色,香氣尚清高,湯色淺黃,桃仁滋味較濃,韻味獨特,耐泡。
(3)杏仁香2號
有性繁殖植株。小喬木型,中葉類,中芽種。
原產鳳凰字矛山。系從鳳凰水仙群體品種的自然雜交後代中單株篩選而成。因成茶沖泡時具有杏仁的香味而得名。已有40多年的栽培歷史。
植株高2米,樹幅2×1.7米,樹姿半開張,主幹圓徑30厘米,分枝疏,最低分枝高度15厘米,葉片上斜狀著生。葉長9厘米,寬3.7厘米,葉長橢圓形,葉尖漸尖,葉面平滑,葉色綠,葉質硬脆,葉緣微波狀,葉齒細、淺、利,齒數34—35對,葉脈不明顯9—10對。春梢萌發期在春分前,春茶採摘期在清明後7—8天。發芽密度稀疏,芽頭肥壯,發芽較整齊,幼嫩芽梢綠色,無茸毛。春梢長12厘米,著生葉數4—5片,節間長2.8厘米。新梢每年生長3輪次,9月底起為休止期,盛花期11月中旬,花量少,結實率低。1996年沒有開花結實。
成茶條索緊直纖細,灰褐色,香氣尚清高,杏仁香味明顯,韻味獨特。
2、肉桂香
無性繁殖系。小喬木型,大葉類,早芽種。
因成茶泡時,茶湯的滋味近似藥材肉桂的味道而得名。老樅已經有一定數量扦插繁殖,其後代屬無性繁殖系。調查樹是原單株母樹的無性繁殖個體。
植株直立,樹姿半開張,主幹圓徑60厘米,最低分枝離地5厘米,分枝密度大,葉片上斜狀著生。成葉長11.1厘米,寬3.3厘米,葉披針形,葉尖漸尖,葉面平滑,葉色綠,葉身背卷,葉質中等,葉緣波狀,葉齒粗、淺、鈍,齒數29雙,葉脈分明,側脈11對。春芽萌發期在驚蟄後,春茶採摘期在清明後3—5天。發芽密度中等,較整齊,幼嫩芽梢綠色,無茸毛。每年新梢生長3輪次,10月中旬為新梢休止期。盛花期11月中旬,花量中等,結實率較低。
成茶條索緊直、細長,烏褐色,香氣尚清高,滋味醇爽,具有肉桂的味道,耐沖泡。
3、楊梅香型
有性繁殖植株。小喬木型,小葉類,中芽種。
系從烏崬山鳳凰水仙群體品種的自然雜交後代中單株篩選而成。因葉片較小,似楊梅葉而得名,生長在海撥約800米的鳳西大庵村地名叫黃輋龍的茶園裡,已有 250年的栽培歷史。系大庵村四大名樅茶樹之一,老樅已經有批量扦插繁殖,形成楊梅葉無性繁殖後代。其後代在鳳凰茶區已有引種和嫁接。
植株高 2.68米,樹姿半開張,樹幅2.44×1.70米,主幹圓徑100厘米,分枝密度稀疏,最低分枝離地20厘米,葉片上斜狀著生。葉長6.8厘米,葉寬2.5厘米,葉形長橢圓,葉尖漸尖,葉面平滑,葉色淺綠,有光澤,葉身稍內折,葉質中等,葉緣波狀,葉齒細密,齒數28對,葉脈8對。春芽萌芽期在春分前後,春茶採摘期在穀雨季節。發芽稀疏,幼嫩芽梢短小,發芽較整齊,育芽能力差,芽色黃綠,無茸毛。春梢長3厘米,著葉4—5片,節間長0.9厘米。
成茶條索緊結沉重,鱔魚色,油潤,湯色金黃,香氣高銳,楊梅滋味濃且鮮爽,韻味獨特,耐泡,葉底橙黃明亮。
4、薯味香型
湯色金黃清澈,滋味鮮爽、醇厚、持久,耐沖泡。
5、蜜蘭香型
(1)蘭香
無性繁殖系。灌木型,大葉類,中芽種。
原母樹系從鳳凰山鳳凰水仙群體品種的自然雜交後代中單株篩選而成。因成茶的蜜味特別濃而且帶有蘭花香味,故名。老樅先前已經有大批量扦插繁殖,形成蜜蘭香老樅無性繁殖後代。
植株高3.05米,樹幅3.75×2.9米,樹姿開張,從地面分生7條骨幹枝,分枝密度大,葉片稍上斜著生。成葉長12厘米,寬4.7厘米,葉形長橢圓,葉尖漸尖,葉面微隆,葉色綠,有光澤,葉身內折,葉質肥厚柔軟,葉緣波狀,葉齒細、淺、利,齒數27對,葉脈11對。春芽萌發在春分後,春茶採摘期在穀雨季節。發芽密度中等,幼嫩芽葉肥壯,芽葉生育能力強,芽色綠,茸毛少。新梢長11厘米,著生葉數5—6片,節間長2厘米。每年新梢生長4輪次,小雪後為新梢休止期。開花期11月底,花量少,結實率低。抗逆性和扦插繁殖力較強。
單株產量較高,全年株產約7斤。
成茶條索碩大,烏褐色較油潤,湯色橙黃,香氣高銳,蜜韻味濃,滋味醇厚鮮爽,回甘力較強,耐沖泡。
(2)白葉單樅
無性繁殖系。灌木型,大葉類,特早芽種。
植株中等大,樹姿半開張,樹高1.47米,樹幅1.12×1.07米,葉長11.8厘米,寬4.9厘米,葉形長橢圓,葉尖鈍尖或漸尖,葉面微隆,葉色綠,葉身內折,葉質柔軟,葉緣波狀,葉齒粗、淺、利,齒數26對,葉脈8對。春芽萌發期在驚蟄前5—7天,春茶採摘期在春分前後。發芽密度較大,幼嫩芽葉肥壯,發芽較整齊,芽葉生育能力較強,芽色黃綠,無茸毛。春梢長14—24厘米,著生葉數6—8片,節約間長 3厘米。每年新梢生長5輪次,10月中旬起為新梢休止期。12—1月為開花期,花冠直徑3.5×4厘米,花萼5片,花瓣6片,花絲166枚,柱頭3或4分叉,花量較多,結實率低。抗寒抗旱能力中等,適應性較廣。扦插繁殖髮根力強,成活率高。
產量高,一般定植三年後畝產300斤左右,五年後畝產600斤左右。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分析,春茶一芽二葉鮮葉含茶多酚29.47%,胺基酸2.13%,兒茶素總量116.22毫克/克,水浸出物45.54%。
成茶條索緊直碩大,灰褐色,香氣清高,滋味清醇,帶有蜜蘭香味,湯色金黃,耐泡。
該種是一個速生、豐產、易製作的品種,其缺點是幼苗移栽時比較嬌,如果管理不當,成活率較差。在種植時,宜以淺溝栽植,分次培土,提高施肥水平,以促進幼樹生長發育。
6、苦味型
(1)苦種單樅
有性繁殖植株。小喬型,大葉類,中芽種。
原種系烏崬山鳳凰水仙群體品種的自然雜交後代。因成茶味苦而得名。生長在海撥1150米的烏崬山,樹齡約400年。
植株高大,樹姿半開張,樹高5.12米,樹幅4.58×4.68米,主幹圓徑1.32米,在主幹離地5厘米處分生六分椏,分枝密度中等,葉片上斜狀著生。葉長13厘米,葉寬5.5厘米,葉長橢圓形,葉尖漸尖,葉面微隆,葉色深綠,葉身平展,葉質硬脆,葉緣波狀,葉齒細、淺、利40對,背面主脈特別突出,側脈9對。春芽萌發期在春分後,春茶採摘期在穀雨前後,發芽密度中等,芽葉肥壯,育芽能力較強,芽色淺綠,無茸毛。春梢長12.6厘米,著生葉數4 —5片,節間長3厘米。新梢每年生長2輪次,10月起為休止期。盛花期11月中旬,花冠直徑3×3.5厘米,花絲平均119枚,花量多,結實率高,朔果多數內含茶籽3粒。
成茶條索緊卷碩大,黑褐色,湯色黃綠,稍有香氣,滋味苦中帶甘,回甘力強。
(2)苦種茶
有性繁殖植株。小喬木型,中葉類,遲芽種。
原種系烏崬山鳳凰水仙品種的自然雜交後代。因成茶沖泡後有苦味而得名。生長在海撥1200米的烏崬中心 村後山上,樹齡200多年。因為苦茶藥用價值高所以被保留。
植株高大,樹姿開張,樹高3.5米,樹幅4.1×4.5米,主幹圓徑1.01米,分枝密度大,最低分枝離地30厘米,葉片上斜狀著生。生勢旺盛,枝繁葉茂。葉長9.3厘米,葉寬3.2厘米,葉形長橢圓,葉尖驟尖,葉面平滑,葉色深綠,葉身平展,葉質中等,葉緣波狀,葉齒細、淺、鈍,齒數30對,葉脈9對。春芽萌發期在清明前幾天,春茶採摘期在穀雨後10多天,發芽密度大,較整齊,育芽能力強,芽色淺綠,無茸毛。持嫩性較好。春梢平均長4.2厘米,著生葉數3—4片,節間長1.1厘米。每年新梢生長3輪次。盛花期11月中旬,花萼五角星形,花瓣6—7片,花冠直徑4×3.6厘米,花絲乳白色160—210枚,花葯黃色,花量較多,結實率中等,朔果內多含茶籽2—3粒。
成茶條索緊卷,較油潤,湯色桔黃,味道苦中帶甘,山韻味濃。
(3)苦種
有性繁殖植株。小喬木型,中葉類,中芽種。
原種系鳳凰水仙群體品種的自然雜交後代。生長在海撥約343米的下埔水路仔村地名叫膠石示格的山坡茶園裡,樹齡120多年。
植株高3.8米,樹姿較開張,樹幅4×3.8米,主幹圓徑76厘米,分枝密度中等,最低分枝高度32厘米,葉片著生平展。葉長9.6厘米,寬 3.3厘米,葉長橢圓形,葉尖漸尖,葉面平滑,葉色綠,富有光澤,葉質硬脆,葉緣微波狀,葉齒細淺,齒數23—28對,平均26對,葉脈7對。春芽萌發期在春分前,春茶採摘期在清明後4—5天。發芽密度中等,幼嫩芽葉肥壯,育芽能力較強,芽色綠,無茸毛。春梢長12厘米,著生葉數3—5片,節間長3厘米。每年新梢生長3輪次,11月為新梢休止期。盛花期12月上中旬,花冠直徑3.5×4.1厘米,花絲150—170枚,結實率中等,朔果多數內含茶籽2—3粒。適應性和抗逆性較強。
成茶條索捲曲,黑褐色,香氣低沉,湯色桔紅,滋味先苦後甘。
(4)香番薯1號
有性繁殖植株。小喬木型,大葉類,遲芽種。
溢出一種獨特的香氣,恰似番薯剛熟時冒出的香蜜氣味而得名。生長在海撥1150米的烏崬山,樹齡600多年。老樅已經有一定數量的無性繁殖後代。主要分布在烏崬、鳳西各村。
植株高大,樹姿開張,樹高4.39米,樹幅6.3×6.3米,近地面主幹處分生8大分椏,最大分椏圓徑52厘米,分枝密度中等,葉片上斜狀著生。成葉長10.4厘米,寬4厘米,葉形長橢圓,葉尖漸尖,葉面隆起,葉色深綠,有光澤,葉身較平,葉質硬脆,葉緣微波狀,葉齒細、淺、利,齒數28對,葉脈 12對。春芽萌芽期在清明前後,春茶採摘期在立夏前後,是烏崬山的收山茶之一。發芽密度大,幼嫩芽葉肥壯,芽葉生育能力強,發芽較整齊,芽色淺綠,無茸毛。春梢長10厘米,著生葉數4—5片,節間長3厘米。每年新梢生長2輪次,9月底起為新梢休止期。盛花期11月5—20日,花冠直徑3× 3.5厘米,花絲104—138枚,結實率較低,朔果大部分內含茶籽2—3粒。
成茶條索緊結,灰褐色油潤,薯香清高持久,湯色橙黃清澈,滋味濃厚甘醇,老樅山韻蜜味較濃,回甘力強,是名單樅茶樹之一。
(5)香番薯2號
無性繁殖系。小喬木型,大葉類,遲芽種。
原種母樹生長在烏崬獅頭腳村,為鳳凰水仙群體品種的自然雜交後代中單株篩選而成。因成茶沖泡時滋味似香番薯而得名。調查樹生長在海撥約1100米的烏崬李仔坪村下厝嶺腳的地方。
植株高3米,樹幅2.1×1.8米,樹姿半開張,主幹圓徑15厘米,分枝密度中等,最低分枝高度25厘米,葉片上斜或平展著生。成葉長橢圓形。葉長10.9厘米,寬4.4厘米,葉尖圓尖,葉面微隆,葉色深綠,葉身內折,葉質厚脆,葉緣波狀,葉脈8對,葉齒細、淺、鈍,齒數25對。通常春芽萌發期在清明前後,立夏前後為春茶採摘期,屬於鳳凰山的收山茶之一。發芽密度中等,芽葉肥壯,育牙能力較強,芽色淺綠,無茸毛。春梢長12—16厘米,著生葉數4 —6片,節間長2.8厘米。每年新梢生長3輪次,在烏崬山表現較高產。因樹齡較小,尚無開花結實。
5、咖啡香型
火辣茶
有性繁殖植株。喬木型,中葉類,中芽種。
原種系從烏崬山鳳凰水仙群體品種的自然雜交後代中單株篩選而成。因成茶沖泡時,有近似咖啡的火辣香味而得名。生長在海撥1150米的烏崬桂竹湖村西北的茶園裡,樹齡約300年,老樅已有少量扦插繁殖,烏崬高山茶區有引種。
植株高大,樹姿直立,樹高5.05米,樹幅3.45×3.55米,主幹明顯,乾周1.18米,分枝較疏,最低分枝地離87厘米,葉片上斜狀著生。葉長7.8厘米,葉寬3.4厘米,葉倒卵圓形,葉尖鈍尖且下垂,葉面平滑或微隆,葉色綠,葉身平展,葉質柔軟,葉緣波狀,葉齒細、淺、利,齒數25對,主脈明顯,側脈9對。春芽萌發期在春分前後,春茶採摘期在穀雨前後。發芽密度中等,較整齊,幼嫩芽梢肥壯,芽葉生育能力較強,芽色淺綠,無茸毛。春梢長 11.8厘米,著生葉數4—5片,節間長2厘米。每年新梢生長2輪次,10月為新梢休止期。盛花期11月10日前後,花冠直徑3×3.6厘米,花絲124枚,花量少,結實率極低。
成茶條索緊卷沉重,灰褐色,香氣高銳,具有獨特的香、密、韻。
該茶先後榮獲第二、三屆“中茶杯”全國名茶評比特等獎;2000年獲國際名茶金獎,並多次獲得廣東名茶稱號。

栽培簡史

潮安縣鳳凰鎮是廣東省烏龍茶主產區之一。茶葉生產歷史悠久。據二十五史《宋史.紀》載:南宋景炎二年(1278),宋帝昺南逃到潮州。民間盛傳宋帝路經鳳凰烏崬山,口渴難忍,侍從們從山上採下一種葉尖似鷦嘴的樹葉加以烹製,飲後既止渴又生津,故傳後人廣為栽種,並稱此樹為“宋種”或叫鷦嘴茶。起初人們將成熟的茶果取回,種植於房前屋後,以後逐漸種到山上,種植方式沒有一定的株行距,都是滿天星單株種植,畝植幾十株,或與林木混種。茶園不加管理,不施肥、不噴藥、不修剪,任其自然生長,茶樹高度普遍在三、四米以上,有的高達七、八米,採茶時需登高凳或爬到樹上採摘。

茶區介紹

茶區氣候

鳳凰茶區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素有“冬春不嚴寒,夏暑無酷熱”之稱。具有山高日照短,雲霧雨量多,冬寒來得早,春冷去也遲,盛夏無酷暑的天氣特點。全年氣候乾濕分明,乾季,由10月到翌年1月,各月雨量均少於100毫米,空氣濕度小,晴天多,日照充足;雨季,由2月到9月,各月雨量均大於150毫米,雨量多,春霧重,濕度大,雨量占全年91.25%,全年平均乾燥度為0.52。
潮州市氣象局於1979年—1986年對鳳凰鎮海拔460米高度的實測資料統計,歷年平均氣溫為19.3℃,比平原偏低0.9℃;最高氣溫35. 6℃,最低氣溫零下2.4℃;霜期極少,平均年約3—5次,每次2—4天;偶有冰凍。
1960年 “大寒”前後和1999年“冬至”後(12月23日—26日)出現歷史罕見冰凍,極端最低氣溫零下5℃,烏崬山上海拔1325米處,面積為76畝的天然大湖泊——天池,池面結冰,池沿冰厚尺余,人可行走,沒有冰凍過。歷年平均積溫為7061.6℃,比平原偏少705.6℃。歷年平均雨量為2161.1毫米,比平原偏多 382.8毫米。
鳳凰茶區地貌複雜,海拔高低懸殊,由於受地形和空氣濕絕熱上升遞減率(0.6℃/100M)的影響,造成區間氣候差異大。如海拔高至1497.8米的鳳髻山與低至360多米的福南洋,兩地溫差6—8℃。
盛產名茶著稱的烏崬山,更有“山高高,霧蒙蒙,天無三日晴,地無百步坪”之稱,晝夜溫差8—10度,茶農終年都要蓋棉被。尤其是春季,雲霧多,日照短,每座山頭,雲霧繚繞,時陰時晴,微域天氣變化異常,當地有“十里不同天”之諺。
如陽春三月採摘春茶期間,經常出現“大坪(海拔約800米)好曬茶(鮮葉),烏崬(海拔約 1000米以上)天不 晴”之謠。烏崬茶區每年2—4月(春茶期)陰天日數占76%,少雲至多雲天氣占24%,其餘各期陰天日數,均比平原偏多3—5天。
2—4月平均日照僅有158.3小時,占全期可照時數的14.6%,其餘各月日照均比平原偏少50—60小時。多年的氣象觀測結果表明烏崬山優越的地理環境,獨特的自然氣候,非常適合茶樹喜溫、好濕、耐陰的生物學特性,是構成“高山濃霧產名茶”的條件之一。

茶區地壤

鳳凰鎮四面高山環抱,峰巒重疊,河谷幽深,地勢自東北向西南傾斜,境內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8座。分別為粵東之最的鳳鳥髻山(海拔1497.8米)、盛產名茶的烏崬山 (海拔1391米)、畲族發祥地的大質山(古稱待詔山、百花山、海拔1143.9米)、雞神山(海拔1181米)、雞公髻(海拔1409米)、筆架山(海拔1135米)、萬峰山(海拔1316米)、獅子頭崬(海拔 1161.4米)。
茶樹是鳳凰山最主要的經濟林。植茶土壤按80年代初潮州市土壤普查初步分析,自高海拔至低海拔,可分為黃壤、紅壤、赤紅壤和水稻土四大類,自然土壤母質主要是花崗岩風化而成。

化學成分

主要成分分別為:八仙單樅是異丁酸芳樟酯、脫氫芳樟醇、吲哚、5-正丁基-δ-戊內酯;桂花香是芳樟醇、吲哚、5-正丁基-δ-戊內酯、3,7-二甲基-1-溴-2,6-辛二烯;肉桂香單樅是芳樟醇、脫氫芳樟醇、吲哚、丁位辛內酯、α,α-5-三甲基-5-乙烯基四氫化-2-呋喃甲醇;貢香是芳樟醇、脫氫芳樟醇、吲哚、正丁基-δ-戊內酯;柚花香單樅是芳樟醇、順-α,α-5-三甲基-5-乙烯基四氫化-2-呋喃甲醇、2,2,6-三甲基-6-乙烯基四氫-2H-呋喃-3-醇、對二甲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