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內容
商品包裝包括兩方面意思: 一方面是指盛裝商品的容器而言,通常稱作包裝物,如箱、袋、筐、桶、瓶等; 另一方面是指包紮商品的過程,如
裝箱、打包等。
商品包裝的基本作用有:保護商品便於流通,方便消費,
促進銷售,提高
商品價值,促進使用價值的實現。
主要特點
商品包裝具有從屬性和商品性等兩種特性。包裝是其內裝物的附屬品;商品包裝是附屬於內裝商品的特殊商品,具有價值和
使用價值;同時又是實現內裝
商品價值和使用價值的重要手段。
四大要素
2、包裝技術:包裝技術是實現包裝保護功能、保證內裝商品質量的關鍵。
3、包裝結構造型:包裝結構造型是包裝材料和包裝技術的具體形式。
4、表面裝潢:表面裝潢是通過畫面和文字美化、宣傳和介紹商品的主要手段。
基本分類
商品包裝種類繁多,常見的商品包裝的分類和包裝種類如下。
(一)按商業經營習慣分類
1、內銷包裝:是為適應在國內銷售的商品所採用的包裝,具有簡單、經濟、實用的特點。
2、出口包裝:是為了適應商品在國外的銷售,針對商品的國際長途運輸所採用的包裝。在保護性、裝飾性、競爭性、適應性上要求更高。
3、特殊包裝:是為工藝品、美術品、文物、精密貴重儀器、軍需品等所採用的包裝,一般成本較高。
(二)按流通領域中的環節分類
1、小包裝:是直接接觸商品,與商品同時裝配出廠,構成商品組成部分的包裝。商品的小包裝上多有圖案或文字標識,具有保護商品、方便銷售、指導消費的作用。
2、中包裝:是商品的內層包裝,通稱為商品
銷售包裝。多為具有一定形狀的容器等。它具有防止商品受外力擠壓、撞擊而發生損壞或受外界環境影響而發生受潮、發霉、腐蝕等變質變化的作用。
3、外包裝:是商品最外部的包裝,又稱
運輸包裝。多是若干個商品集中的包裝。商品的外包裝上都有明顯的標記。外包裝具有保護商品在流通中安全的作用。
(三)按包裝形狀和分類
以
包裝材料為分類標誌,商品包裝可分為紙類、塑膠類、玻璃類、金屬類、木材類、複合材料類、陶瓷類、紡織品類、其他材料類等包裝。
(四)按防護技術方法分類
以包裝技法為分類標誌,商品包裝可分為貼體、透明、托盤、開窗、收縮、提袋、易開、噴霧、蒸煮、真空、充氣、防潮、防鏽、防霉、防蟲、無菌、防震、遮光、禮品、
集合包裝等。
技術要求
(一)適應各種流通條件的需要
要確保商品在
流通過程中的安全,商品包裝應具有一定的強度,堅實、牢固、耐用。對於不同
運輸方式和運輸工具,還應有選擇地利用相應的包裝容器和技術處理。總之,整個包裝應適應流通領域中的儲存運輸條件和強度要求。
(二)應適應商品特性
商品包裝必須根據商品的特性、分別採用相應的材料與技術,使包裝完全符合商品理化性質的要求。
(三)適應標準化的要求
商品包裝必須推行標準化,即對商品包裝的包裝容(重)量、
包裝材料、結構造型、規格尺寸、印刷標誌、名詞術語、封裝方法等加以統一規定,逐步形成系列化和
通用化,以便有利於包裝容器的生產,提高包裝生產效率,簡化包裝容器的規格,節約原材料,降低成本,易於識別和計量,有利於保證包裝質量和商品安全。
(四)包裝要“適量、適度”
對
銷售包裝而言,包裝容器大小與內裝商品相宜,包裝費用,應與內裝商品相吻合。預留空間過大、包裝費用占商品總價值比例過高,都有損消費者利益,誤導消費者的“過分包裝”。
(五)商品包裝要做到綠色、環保
商品包裝的綠色、環保要求要從兩個方面認識:首先,材料、容器、技術本身應是對商品、對消費者而言,是安全的和衛生的。其次,包裝的技法、材料容器等對環境而言,是安全的和綠色的,在選材料和製作上,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節能、低耗、高功能、防污染,可以持續性回收利用,或廢棄之後能安全降解。
影響因素
(一)商品包裝技術的概念
商品包裝技術是指為了防止商品在流通領域發生數量損失和質量變化,而採取的抵抗內、外影響質量因素的技術措施,又稱商品包裝防護方法。
(二)商品包裝技術的要求
影響商品質量變化的外部因素分為物理、化學、生物等因素。商品包裝防護技術正是針對以上影響商品質量的內、外因素而採取的具體防範措施。
適用範圍
2014年4月,國家工商總局表示,“馳名商標”並非榮譽稱號,為避免一些品牌用“馳名商標”誤導消費者,5月1日起“馳名商標”禁止出現在商品包裝上,也不能用於廣告宣傳、展覽,否則將面臨10萬元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