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唾液澱粉酶(salivary amylase)分為α-澱粉酶和
β-澱粉酶。
α-
澱粉酶廣泛分布於動物(唾液、
胰臟等)、植物(麥芽、
山萮菜)及微生物。微生物的酶幾乎都是分泌性的。此酶以Ca2+為必需因子並作為穩定因子,既作用於
直鏈澱粉,亦作用於
支鏈澱粉,無差別地切斷α-1,4-鏈。因此,其特徵是引起底物溶液粘度的急劇下降和
碘反應的消失,最終產物在分解直鏈澱粉時以
麥芽糖為主。此外,還有
麥芽三糖及少量葡萄糖。另一方面在分解支鏈澱粉時,除麥芽糖、葡萄糖外,還生成分支部分具有α-1,6-鍵的α-
極限糊精。一般分解限度以葡萄糖為準是35-50%,但在細菌的
澱粉酶中,亦有呈現高達70%分解限度的(最終游離出葡萄糖)。
β-澱粉酶與
α-澱粉酶的不同點在於從非
還原性末端逐次以麥芽糖為單位切斷α-1,4-
葡聚糖鏈。主要見於
高等植物中(
大麥、小麥、
甘薯、大豆等),但也有報告在細菌、牛乳、黴菌中存在。對於象
直鏈澱粉那樣沒有分支的底物能完全分解得到
麥芽糖和少量的葡萄糖。作用於
支鏈澱粉或葡聚糖的時候,切斷至α-1,6-鍵的前面反應就停止了,因此生成分子量比較大的極限糊精。從上述的α-澱粉酶和β-澱粉酶的作用方式,分別提出α-1,4-
葡聚糖-4-葡萄糖水解酶(α-1,4-glucan4-glucanohydrolase)和α-1,4-葡聚糖-麥芽糖水解酶(α-1,4-glucanmaltohydrolase)的名稱等而被使用。
唾液由三對大
唾液腺(下頜腺、腮腺和
舌下腺)分泌的液體和口腔壁上許多小
粘液腺分泌的粘液,裡面含有唾液澱粉酶。人的唾液中99%是水,有機物主要是唾液澱粉酶、
粘多糖、
粘蛋白及
溶菌酶等,無機物有鈉、鉀、鈣、氯和
硫氰離子等。唾液中含有的一種有
催化活性的蛋白質,可以催化澱粉水分解為
麥芽糖。唾液澱粉酶發揮作用的最適
pH值在中性範圍內,唾液中的氯和硫氰酸鹽對此酶有激活作用。食物進入胃後,唾液澱粉酶還可繼續使用一段時間,直至胃內容物變為pH值約為4.3~4.8的
酸性反應為止。
人體的其他組織如卵巢、輸卵管、肺、
睪丸、
精液、乳腺等的提取物中都發現有
澱粉酶活性;血液、尿液、乳液中也含澱粉酶。血液澱粉酶中主要來自胰腺、
唾液腺,尿液中澱粉酶則來自於血液。
檢測與診斷
測定血清澱粉酶
同工酶時,發現有兩個主要的同工酶區帶及數個次要區帶。兩個主要區帶中的一個和胰腺的提純物或分泌物電泳的位置相同,因此命名為P-同工酶;另一個和
唾液腺提純物或唾液電泳在同一位置,因此命名為S-同工酶。測定
澱粉酶同工酶有助於對
胰腺疾病的鑑別診斷。
參考值
限定性底物法:
血清澱粉酶220U/L(37℃)
尿澱粉酶1200U/L(37℃)
P同工酶血清115U/L
尿800U/L
新生兒血清澱粉酶約為成年人的18%,主要為S-型,到5歲時達成人水平;在一歲內測不出血清P-型
澱粉酶,以後緩慢上升,在10~15歲時達成人水平。
血清澱粉酶和尿澱粉酶測定是
胰腺疾病最常用的實驗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室診斷方法,當罹患
胰腺疾病,或有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礙時都可引起其活性升高或降低,有助於胰腺疾病的診斷。尿澱粉酶水平波動較大,所以用血清澱粉酶檢測為好,或兩者同時測定。澱粉酶活性變化亦可見於某些非胰腺疾患,因此在必要時測定澱粉酶同工酶具有其鑑別診斷意義。
血清澱粉酶除來源於胰腺外,還來源於
唾液腺及許多其他組織,所以在澱粉酶活性升高時,同工酶的測定有助於疾病的鑑別診斷。P-同工酶升高或降低時,說明可能有胰腺疾患;S-同工酶的變化可能是源於唾液腺或其他組織。當血清澱粉酶活性升高而又診斷不清時,應進一步測定同工酶以助鑑別診斷。有許多方法可以測定同工酶,瓊酯糖和醋纖膜
電泳法都是比較常用的方法。
澱粉酶的測定結果受方法的影響較大,不同方法參考值亦有所不同,臨床所用方法也較多,因此必須了解所用測定方法和其參考值,才能作出正確的診斷。
套用
根據BMI指數,以不同指數範圍人體的睡液澱粉酶為材料,採用碘-澱粉比色法測定唾夜澱粉酶活性,研究其活性與肥胖的關係.結果表明:BMI指數較低(偏瘦)的人體的唾液澱粉酶活性平均值最高,BMI指數較高(肥胖)的人體的唾液澱粉酶活性平均值最低,BMI指數標準(正常)的人體的唾液澱粉酶活性平均值低於肥胖人體的唾液澱粉酶活性平均值.研究結果說明唾液澱粉酶活性與肥胖之間存在-一定的反比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