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金屬活動性順序(常見元素):
25℃,pH=0的水溶液中:
F2>Cl2>O2>Br2>I2>S8
25℃,pH=14的水溶液中:
F2>Cl2>Br2>I2>O2>S8
原子(或單質)氧化性逐漸減弱,對應陰離子還原性增強
25℃,pH=0的水溶液中還原性:H
2S>I
->Br
->H
2O>Cl
->HF
25℃,pH=14的水溶液中還原性:S
2->I
->Br
->OH
->Cl
->F
-補充:非金屬氧化性順序一般教材中常忽略Fe
3+,而著重Fe,因此添加它的順序:
Cl
2>
Br2>
Fe3+>I
2>S
8
反應條件
當不同氧化劑分別於同一還原劑反應時,如果氧化產物價態相同,可根據反應條件的難易來判斷。反應越容易,該氧化劑氧化性就強。
譬如:16HCl(濃)+2KMnO4→2KCl+2MnCl2+8H2O+5Cl2(g)
4HCl(濃)+MnO2—(加熱)→ MnCl2+2H2O+Cl2(g)
4HCl(g)+O2—(加熱,CuCl2催化劑)→ 2H2O+2Cl2(g)
氧化性:KMnO4>MnO2>O2
但也不一定正確,因為氧化性更強的物質可能因為動力學障礙導致反應反而更困難,也有可能是反應可逆程度較大導致平衡向ΔG>0的方向移動
氧化產物的價態高低
當含有變價元素的還原劑在相似的條件下作用於不同的氧化劑時,可根據氧化產物價態的高低來判斷氧化劑氧化性強弱,如:
2Fe+3Cl2—(點燃)→ 2FeCl3
Fe+S —(加熱)→ FeS
氧化性:Cl2>S
但也不一定正確,例如:F2只能將Os氧化到+6價,O2則能氧化到+8價
元素周期表
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
非金屬原子(或單質)氧化性逐漸減弱,對應陰離子還原性逐漸增強。
金屬原子還原性逐漸增強,對應陽離子氧化性逐漸減弱
同周期的主族元素(從左到右)
單質還原性逐漸減弱,氧化性逐漸增強
陽離子氧化性逐漸增強,陰離子還原性逐漸減弱。
同周期的主族元素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只能從左到右,不可上下或斜向比較)
酸性越強,對應元素氧化性越強
鹼性越強,對應元素還原性越強
原電池的電極反應
兩種不同的金屬構成的
原電池的兩極。負極金屬是電子流出的極,
正極金屬是電子流入的極。
其還原性在一般情況下:負極金屬>正極金屬(反例:鐵和銅在濃硝酸中)
物質的濃度大小
具有氧化性(或還原性)的物質濃度越大,其氧化性(或還原性)越強,反之則越弱。
元素化合價價態高低
一般來說,變價元素位於最高價態時只有氧化性,處於最低價態時只有還原性,處於中間價態時,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一般處於最高價態時,氧化性最強,隨著化合價降低,氧化性減弱還原性增強。但也存在反例,例如:酸性水溶液中,0到最高價,氯硫磷氧化性隨化合價下降反而而增強
舉例
1、C是還原劑 CuO是氧化劑
2、C是還原劑 SiO2是氧化劑